?

“古韻”與“語用”共舞

2017-03-17 10:33李春霞
教育界·上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古韻采薇詩經

李春霞

【摘要】文章根據新課標的精神、詩歌的文體特點、學段單元目標及本班的學情,確定“語用”核心目標。在“語用”理念指導下的古詩教學通過品析賞讀、融情想象、虛實并舉等教學策略既讓學生悟情入境,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提高審美情趣,又能使學生豐富語言積累,發展思維,提升語文素養。

【關鍵詞】《詩經·采薇(節選)》 古韻 語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闭Z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以下簡稱語用)。古詩教學最重要的是把握詩的特性,講出詩濃郁的感情、優美的意境等詩味,讓學生會其意,人其境,悟其情。在“語用”理念指導下古詩教學如何開展呢?下面筆者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詩經·采薇(節選)》的備課及教學為例,試做探析。

一、落實“語用”,確定核心目標

古詩的備課,該怎樣探尋文本的教學價值,在不失詩歌的特性前提下,確定“語用”核心目標呢?

(一)解讀教材,預設常規教學目標

新課標對于第三學段古詩教學提出的目標是: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对娊洝げ赊保ü澾x)》是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中的一首古詩。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恫赊薄愤x自《詩經》,共六章,寫一位遠征戰士在回鄉途中撫今追昔,回想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对娊洝纷鳛橹袊钤绲囊徊吭姼杩偧?,在藝術手法上堪稱后世典范,其中“賦、比、興”三種主要表現形式千百年來被無數的后世詩人所借鑒、運用?!恫赊薄啡娨埠汀对娊洝返脑S多作品一樣用“以薇起興”的手法,加上章法、詞法上的重沓疊奏,使內容和情趣都得以層層鋪出,漸漸深化,使全詩富于音樂美和節奏感。但課本中節選的內容只有第六章的前四句,還不足以佐證“比興”手法的運用?!对娊洝げ赊保ü澾x)》這四句詩的語言對仗工整(運用三組反義詞)、用詞精妙,詩句借助“楊柳”和“雨雪”這兩種自然景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運用“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悲”的寫作手法,正反兩襯,同抒哀愁,凄側感人,意境優美。

因此本課的常規教學目標為:第一,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邊讀邊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詩歌情感;第二,大體把握詩意;第三,通過詩歌的學習,激發學生閱讀《詩經》的興趣。

(二)反復梳理,確定語用核心目標

上述的常規教學目標中,“大體把握詩意”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在課前預習階段就能完成。從歷史背景去品析這首詩,讀出詩的情感,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是把握詩性的關鍵,是教學的重點。如何落實這一重點,筆者想到讓學生運用品讀詩歌的兩種方法——“抓字眼,悟詩情”“想畫面,人意境”,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想象意境?!对娊洝げ赊保ü澾x)》結構和語言非常有特色,精當的用詞、詞法上的重沓疊奏、巧妙的表現手法……這些語文因素都是語用訓練的素材。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詩歌鑒賞能力,在教學時只要稍加引導,學生很容易就發現這首詩“四言、疊詞、對仗、情景交融”的語言特點和寫作手法。如果巧妙地在教學中滲透“柳”意象,學生也能理解詩人寄托在楊柳上的情意?!耙詷肪皩懓?、以哀景寫悲”的寫作手法,對于小學生來說太難,對這一知識點筆者進行了舍棄。

筆者通過反復研讀,根據新課標的精神、詩歌的文體特點、學段單元目標及本班的學情,語用教學目標預設如下: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大體把握詩意;2.運用“抓字眼”“想畫面”這兩種品讀古讀詞的方法,深入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3.初步探究詩句在結構和語言上的特點,了解“柳”的意象,提高審美鑒賞的能力。

二、“古韻裊裊”和“語用訓練”相輔相成

新課標在“前言”中指出:“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币虼?,語用訓練可以貫穿在古詩教學的各個環節?,F以《詩經·采薇(節選)》為例從如下幾方面談如何在古香古韻、余音裊裊的古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做到兩者的相輔相成。

(一)品析賞讀,體會用詞之妙

在《詩經·采薇(節選)》教學中,筆者從語言文字人手,引導學生抓住詩中最能傳遞情感的關鍵詞——“依依”,揣摩詩人的情感。在詞語的品味中,“比較”是極其重要的一種方法。學生通過對“楊柳依依”和“楊柳青青”“楊柳飄飄”的比較,在反復的推敲和誦讀中,感受到“楊柳青青”只寫出顏色,“楊柳飄飄”寫出動態,但“楊柳依依”卻寫出了戰士不忍分離和不舍的情感。教師運用換詞、朗讀等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踏歌而行中體會詩歌用詞的精妙,豐富了語感,陶冶了詩心,提高了自己審美鑒賞的能力。

(二)融情想象,沉入詩境之美

《文藝學導論》指出:“沒有想象就沒有美的欣賞和美的創造?!薄对娊洝げ赊保ü澾x)》教學中,筆者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融情想象中,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從而進入言語的心靈世界。

一切景語皆情語,最令人斷腸之處乃是“楊柳依依”。楊柳為什么會依依?“柳”者,“留”也,因為有人依依啊。這人是誰?暗傳什么情感?他的心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物讓他不舍呢?筆者以說促悟:“如果我們就是這位要遠征的士兵,在我們的記憶中,哪些畫面讓我們割舍不下呢?聽著傷感的《琵琶曲》,對著楊柳,說出我們的心里話吧!”(背景音樂《琵琶曲》)學生在憂傷的《琵琶曲》中想象并暢談戰士當年從軍離鄉之時的所思所想,想象士兵離鄉之時的畫面,填補詩歌的空白,感受戰士不舍、無奈的矛盾之情。這樣教學不僅培養了孩子們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讓他們既進入了詩的意境,獲得詩境之美,又讓他們找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充分發揮了教材這個例子的作用,達到學語文、用語文之目的。

(三)虛實并舉,運用品詩之法

學習古詩詞的最終目的是進行運用,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通過重點研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筆者梳理出兩種品讀古詩詞的方法——“抓字眼,悟詩情”“想畫面,入意境”學習“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首先提出導學思考:試著用“抓字眼”“想畫面”這兩種品讀古讀詞的方法,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1.圈出字眼,并寫出自己的感受。2.想象畫面,如“現在我回家了,卻見雪花紛紛地飄落……”其次,讓學生自學梳理并進行小組合作。最后進行全班交流匯報。教材只是一個媒介,要憑借其中的語言文字來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要有練的過程,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以兩句詩作為例子,培養學生的自學之法,讓學生用學習到的方法去賞析詩歌,虛實并舉,會使學生在舉一反三的訓練過程中學會欣賞品讀古詩詞的方法,落實新課標中倡導的“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的思想,不斷提高學生們審美鑒賞的水平,做到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四)關注表達,品出詩言之韻

詩人的妙筆何以能生花?這是由于詩人能巧妙運用各種寫作手法的緣故。在引導學生認知《詩經·采薇(節選)》藝術特色的部分,筆者只選取了“四言、疊詞、對仗、情景交融”這一角度,感知《詩經》這種富于民歌風味的結構和語言特色。在學生充分誦讀《詩經·采薇(節選)》的基礎上,引薦《詩經·伐木(節選)》《詩經·湛露(節選)》中的類似句子,讓學生在“伐木丁丁,鳥嗚嚶嚶”“湛湛露斯,在彼豐草”的誦讀聲中,一步步走進古老《詩經》的音韻世界。教師通過初步探究詩句的結構和語言上的特點,在詩歌曼舞中,使古詩的藝術技巧無聲地浸入學生的心靈深處,讓學生在此氛圍中耳濡目染,喜愛上中華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小學古詩教學可以緊緊圍繞“語用”核心目標來組織,實現古詩教學的有效性,既能讓學生悟情入境,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提高審美情趣,又能使學生豐富語言積累,發展思維,提升語文素養。請讓“古韻”與“語用”共舞,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揚帆起航!

猜你喜歡
古韻采薇詩經
《詩經》中走出的“莊姜”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隱形男友
泰州古韻
學詩3
退休歲月
從此岸到彼岸
“采薇”意象釋疑
巧用《詩經》解難題
妖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