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學旅行的現實教育意義在哪里

2017-03-21 21:15馬希良
今日教育 2017年2期
關鍵詞:間接經驗游學感性

馬希良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一時間成為眾人關注的熱點。研學旅行,也叫游學。我國歷史上游學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期的孔子、明代的顧炎武、清朝的梁紹壬、現代的陶行知等??梢哉f游學思想是我國教育思想的珍貴部分。而今天研學旅行再次煥發榮光,彰顯著其不可替代的現實教育意義。

其一,研學旅行能拓展學生視野,夯實知識的紋理。學生所學的大多是書本知識,即使是通過實驗來獲得知識、技能,也是在學校為背景的實驗室條件下,以間接經驗和理性知識為主,接地氣的感性知識始終欠缺,在進入信息化時代依然如此。因此,如何破解將知識生活化的命題,即由理性知識獲得為主轉變為理性知識和感性知識獲得兼顧,由學習間接經驗為主轉變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輔相成,就成了當前教育的一大難題。而研學旅行也許就是破解這一難題的秘鑰。因為它可以使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相對密閉的校園,去擁抱鄉土鄉情、縣情市情、省情國情,在與學校教育情境不同的生活場景中彌合習得的理性知識與感性知識的縫隙,實現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握手言歡,夯實知識的紋理,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第二次飛躍。

其二,研學旅行能增強和堅定學生對“四個自信”的理解與認同。教育的根本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立德樹人。而研學旅行恰恰另辟蹊徑,以開門辦學姿態讓學生在游歷中“感受祖國大好河山,感受中華傳統美德,感受革命光榮歷史,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這種游歷活動正是讓中小學生增強和堅定“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與認同的絕佳契機。從研學旅行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剖析,其中一個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活動讓學生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這一點恰恰暗合了顧炎武提倡的“合學與行”和陶行知先生倡導的“教學做合一”。 研學旅行對增強和堅定學生對“四個自信”的理解與認同的路徑主要是通過以身體變化影響心理變化,以心理不斷趨于成熟促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其三,研學旅行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學習競爭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校和老師的責任應該是鼓勵互相切磋、互相借鑒、互相幫助,使學生共同進步。在“應試教育”之下,學校教育無法逃避“分數”競爭。這導致教育一味地追求“分數”,師生因“分數”而焦慮、敏感、不適、疲憊、煎熬,從而互相保密、互相歧視、互相嫉妒、互相隔閡、互相防范。而借助研學旅行的契機,大家一同走出校門,奔赴自然,暢游文化歷史,深入鄉土民俗,感懷經濟社會發展,以愉快的心境,通過以游兼學、學游相濟的方式,開闊視野、增智啟慧、涵養德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緩因追逐“分數”而產生的“學習競爭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皼]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保ㄌ招兄Z)游學思想由來已久,研學旅行政策也是一以貫之。為此,我們要重視研學旅行的重要意義,樹立學、思、游相互促進的觀念,走出從“學校到學?!?、從“課堂到課堂”的封閉圈,不斷地拓展教育的邊界,引領學生走出學校教室,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在真實的情境之中體驗、合作、探究,真正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教師進修學校

猜你喜歡
間接經驗游學感性
成功創業就業中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權衡比較
感性工學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新課改背景下學習活動的經驗本質
游學天鵝湖
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哲學解讀
海外游學別因焦慮而盲目跟風
數學教學應把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去美國“插班”游學
我家的游學故事
分析網絡新聞的感性面對及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