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民間舞的傳統繼承與現代發展

2017-03-22 10:08伍夢燁
祖國 2017年5期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傳承發展教學

伍夢燁

摘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黨和國家對精神文明建設高度重視,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傳承與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成為擺在每一位藝術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

民族舞蹈這種藝術形式深入群眾日常生活、與民族情感有機融合在一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試從民族民間舞教學在課程編排中的問題出發,提出民族民間舞創新發展的思路,希望可以為廣大從事民族舞蹈教學的老師和舞蹈愛好者提供一定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 傳承發展 教學

民族民間舞(以下簡稱民間舞)是我國舞蹈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舞具備民族性、群眾性、娛樂性,是各民族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族民間舞在不斷自身發展的同時,更應該重視保護、繼承和傳承,讓民族舞蹈藝術生生不息并走向世界。

一、民間舞的發展現狀

(一)民間舞的繼承現狀

民間舞,泛指產生并流傳于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定、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區、國家、民族的民間舞蹈,由于受生存環境、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齡性別等生理條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風格上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漢族的秧歌、花燈,藏族的郭莊(圓圈舞),蒙族的盅碗舞,維吾爾族的麥西萊甫,朝鮮族的長鼓舞,傣族的孔雀舞等都是廣為人知的舞蹈形式、并且在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成為了展示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二)民間舞的后續發展

民間舞的靈感來源于生活,舞蹈家通過細心觀察和提煉,將一個個生活的細節以藝術的表達方式再現、再經過編舞的藝術糅合,將一幅幅生活的畫面聯結成一部美妙的藝術作品呈現給觀眾。但由于多元文化、流行文化的沖擊,民間舞在很多觀眾的眼中是傳統的、復古的、具有濃厚文化氛圍的作品,民間舞一旦沾染現代元素就會變得不倫不類,失去原有的魅力,此類說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長期的編舞實踐發展過程中,民間舞的現代融合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案例,但不可以一竿子否定所有的作品。例如,由楊麗萍編導,主演的《云南映象》原生態歌舞集在編排上即彰顯了云南少數民族的文化內涵和風俗特點,在配樂設計上又引入了現代樂器和新型節奏,幫助整臺作品實現了層次性,得到了廣泛觀眾的喜愛,成為一部中國乃至世界都為人樂道的作品。因此,民間舞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不斷創新發展著。

二、民族舞教學編排實踐總結

(一)注重文化內涵

民間舞既然起源于生活,那么舞蹈的編排在注重寫實性的同時不能忽略文化內涵的傳達。舞蹈的風格要具備高雅的審美情趣、引導觀眾對美的正確理解和思考。通常情況下,人們對舞蹈產生精神文化方面的共鳴主要是依托情感的渲染,民間舞在編導方面應該著重注意由情感帶入文化歸屬感。文化內涵的展現要求舞蹈演員的演繹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不僅僅將舞蹈動作表演正確,而且要求將情感注入每一個環節中,讓整部作品有血有肉,帶給觀眾實實在在的感動。

(二)尊重各民族風俗傳統

在編排組合時要遵循當地的文化傳統,并且教師要了解一些動作的由來。比如,藏族的撩步,這是一個用腳撩長袍的動作,但是這個動作對撩的高度是有要求的,男子腳撩的的高度為45度,而女子腳撩的高度為25度,并不是隨便多高都可以。為什么男子撩得高,而女子撩的低呢,因為在藏族的風俗傳統里,女子腳撩太高把袍子里的腿露出來是一種非常不雅的行為。所以教師在編排女子藏族組合時就不能把藏族的撩步教成高過25度。由此可見教師在編排組合時要尊重各民族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做到腳扎土地,頭頂藍天。

(三)動態復合類型舞蹈編排

民族舞有一個重要特點是動作多樣性。在組合編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符合類型的編排訓練,做到每個單一動作的連接純熟自然,整體又連貫流暢,展現領舞和群舞的不同風貌。比如“波浪”的動態動作在扇子舞和秧歌舞中是十分常見的動作,波浪動作的原理比較簡單,就是舞蹈演員高舉扇子過頭并排站立,依次蹲下舞動扇子,在短時間內做成碧水蕩漾的波浪形態。在“波浪”動作的指導教學中,僅憑老師的口頭指揮是不夠的,每次動作缺點的指導也應該結合具體位置進行實踐講解。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讓舞蹈演員們整體面向鏡子,領略動作的運行形態,找出自身不足,也可以讓一名演員出列,直觀觀看動作效果,此類做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舞蹈隊形編排

舞蹈隊形是民族舞教學組合中的重要因素,體現舞蹈整體空間結構、表演張力。在隊形編排的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兩個方面需重點把握:一是文化內涵,舞蹈隊形的安排和變換不是編舞者的一時興起,是有規律的變化。要注意搭配舞臺審美,注意表達舞蹈動作的內涵,實現觀眾與作品之間的精神溝通;二是和諧統一,民族舞本身就是一個群眾性的舞蹈種類,舞蹈演員的眾多可以充分將情節故事演繹完整,將隊形設計融入和諧統一的觀念,使舞蹈的隊形安排有序不亂,給觀眾帶來視覺享受。

(五)提升舞蹈素養

提升舞蹈教學技能可以在實踐中探索進行、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采風學習,參加舞蹈比賽也不失為是一種挖掘自身潛力的方法,通過比賽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激發教學工作者、創作者的靈感,互相學習的過程也提升了自身對民族舞的理解、積累經驗,對個人和團隊的專業素養提升來說受益匪淺。

三、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舞教師應該勇于承擔起民族舞蹈文化傳播的重任,推動民族舞蹈事業蓬勃發展,通過提升自身專業舞蹈素養,深入探討和學習舞蹈中蘊含的美學思想,更好的詮釋民間舞的真諦,促進我國民族文化薪火相傳、融入世界文化之林。

參考文獻:

[1]朱宇翔.中國民族民間舞傳承方式研究——民間舞教學與民間舞蹈比賽比較分析[J].黃河之聲,2013,(19).

[2]邱曉晨.試析當代中國民間舞蹈的文化傳承——由當代舞蹈作品創作想到的[J].戲劇叢刊,2014,(01).

(作者單位:廣州市藝術學校)

猜你喜歡
民族民間舞傳承發展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淺論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民族聲樂創新教學與賀州瑤族民歌傳承初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