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作業指導書在生產制造企業中的運用

2017-03-22 10:28李媛
祖國 2017年5期
關鍵詞:指導

李媛

摘要:作業指導書是作業指導者對作業人員進行的標準化作業的正確指導,是為保證過程受控而制定的程序,是規定生產作業活動的途徑、要求與方法的最細化和具體的操作性文件。為規范并指導生產制造企業一線操作崗位的日常工作,將經過不斷實踐總結出來的在當前條件下可以實現的最優化的操作程序和要求以統一的格式描述出來,盡可能地將相關操作步驟進行細化、量化、優化和標準化,實現生產管理規范化、生產流程條理化、標準化、形象化、簡單化,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關鍵詞:作業指導書 操作崗位 指導

一、研究背景

生產企業面對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的管理要求,為使一線操作崗位員工隊伍能夠快速深化對新設備的學習了解和應用識別,優先掌握新工藝技術,降低設備的故障停機時間,確保新設備的效能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亟需有效的作業指導書對生產一線操作崗位的員工作出快速而精準的指導,以規范該部分群體的日常工作,培養出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的生產操作隊伍。

二、研究意義

作為生產制造型企業,生產一線崗位的日常工作通常具有以下兩個基本特征:基本作業程序相對比較穩定;操作人員會發生頻繁的崗位變動。因此,編制作業指導書對有效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避免因人員的流動而造成的經驗流失。作業指導書作為標準文件,是企業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技術數據,能夠將企業積累下來的大量技術以及經驗記錄下來,避免因人員的流動而使其流失。

(二)有利于提高企業運行成效。作業指導書可以有效融合前人寶貴的經驗,并以標準化的形式固化生產一線操作崗位的工作內容、步驟等,為日常工作的連續性和相關知識的積累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有利于企業運行成效的提高。

(三)有利于提高培訓效果。作業指導書可以更直接、直觀地向參培人員表達出該崗位需要做什么、如何做,較傳統的師帶徒等模式,具有更強的系統性及針對性,是新入崗人員的有效培訓方式。

(四)有利于防止差錯性工作的發生。作業指導書規范了每個崗位、每個員工、每個工作、每個步驟、每個細節的標準,避免工作互相推諉,杜絕犯錯,減少作業過程的差錯性工作的發生。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作業指導書的編制應以細化、量化、優化和標準化各項工作流程及工作程序為主線,深入分析各項工作流程的關鍵控制點,盡可能地將相關操作步驟進行細化、量化、優化和標準化,細化、量化、優化和標準化的度要便于操作、便于理解,不產生歧義。因此,作業指導書的編制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內容完整,客觀規范。編制的作業指導書應遵照現行國家、行業、企業頒布的系列標準,內容清楚、準確、完整、客觀、規范,應體現對現場作業的全過程控制、體現對設備及人員行為的全過程管理,體現作業現場的全方位管理,包括設備操作、工序管理、安全保障、檢驗標準等內容。

(二)簡單實用,易于操作。作業指導書應在生產作業前進行編制,要注重整體策劃和設計,通過細化、量化、優化和標準化各項作業內容,做到作業有程序、安全有措施、質量有標準、考核有依據,能夠讓生產一線操作崗位的員工較為快速、直觀地掌握作業標準及規范。

(三)統一標準,持續改進。作業指導書作為ISO體系文件中的三級文件,應與企業標準化管理體系中的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互相銜接、互為補充。同時,根據生產工藝流程及設備的不斷更新,作業指導書應適時進行修訂完善,持續改進,始終為生產一線操作崗位的員工提供指導及服務。

四、作業指導書的模塊設計

(一)理論概述

作業指導書是為保證生產過程的數量、質量而制訂的程序文件。針對生產制造企業的一線操作崗位員工,書面化的作業指導書通過可視化管理等精益管理工具的輔助運用,能夠用于具體指導企業中流水線作業、機組作業、檢驗作業等。

(二)模塊結構

一份有效、完備的作業指導書,可以以生產作業的作業順序為主線進行編制,應包括以下模塊:

1.適用范圍。明確該作業指導書的適用部門、工序、機組、崗位。

2.規范性引用文件。在作業指導書編制中可以引用的文件(或標準),這些文件(或標準)是以規范化的成文形式表現出來的。

3.崗位基本信息。該模塊是確定一個工序/機組/崗位工作的具體特征,其作用是使在該工序/機組/崗位工作的員工能對這個工序/機組/崗位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這一項包括工序/機組/崗位名稱、崗位序列、任職資格、作業區域、設備工具、崗位活動和程序、工作條件和物理環境、工作權限、工作協作關系等內容。

4.任職資格要求。明確從事該工序/機組/崗位工作的員工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能力和個性等方面的要求。這一項包括學歷要求、技能等級要求、從業資格要求、從業經驗要求、其他特殊要求等。

5.作業前準備。對作業前的物料/工藝/設備/儀器/人員等準備工作的標準化,以保證生產組織的順利開展。這一項包括作業前的技術準備、物資準備、組織準備等幾個方面。

6.作業步驟及內容。該模塊從實際出發,以正常作業階段及異常作業階段為分類,描述了工序/機組/崗位各方面的作業流程、作業內容,并提出了完成的要求及標準,增強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同時對異常作業階段出現的情況進行了預測及具體分析。

7.作業完成階段。具體對作業完成階段的物料/工藝/設備/儀器/人員等結束工作進行標準化,以順利結束生產作業。

8.工藝、質量要求及重要數據。員工應當掌握設備的操作規程和基本參數,掌握了操作規程,才能做到正確的操作;同時,對生產制造過程的工藝、質量要求及重要數據進行核實并記錄,以指導員工的生產作業。

9.相關流程(圖)。明確該工序/機組/崗位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各項生產活動,包括作業流程、工藝流程等,并一并列出流程的操作標準、操作步驟和方法等。

10.注意事項。該模塊描述生產設備、生產現場的安全生產職責。這一項包括現場、安全、設備維保、危險有害因素防控等內容。

11.操作圖示。該模塊對生產設備的操作區域、按鈕等進行實物顯示,更為直觀地對操作人員進行指導。這一項包括設備實物圖、教程圖等。

12.輸出圖示。對該工序/機組/崗位的最終輸出進行實物顯示,更為直觀地對操作人員進行提示。這一項包括半成品/成品圖示(含標識)等。

13.檢查與考核。對該工序/機組/崗位的操作人員提出具體的檢查與考核依據、考核指標等。

以上內容均可以根據操作實際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便于增強可操作性,對一線操作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導性。

五、本文的創新

(一)本文以作業指導書的編制為出發點進行相關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以作業流程為主線,以作業前、中、后為邏輯進行作業指導書的模塊設計,是現場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機結合。

(二)本文在作業指導書的模塊設計中,創新性地提出設備實物圖、半成品/成品輸出圖的展示,更為清晰、直觀地對一線操作人員進行指導。

六、本文的不足

(一)由于理論研究不可能與工作實際完全符合,所以需要進一步認真分析實際情況,根據實際有針對性、創造性的利用好理論。

(二)作業指導書的模塊設計應根據各個生產制造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及設計,其他相關工作的后續開展和實施將繼續檢驗其科學性與實用性,并指導該模塊的進一步修正與完善。

(三)對作業指導書的模塊研究旨在:通過進一步完善生產一線操作崗位的作業指導工具,促進生產作業更加有序、高效的進行,同時提高操作員工的績效表現。但僅依靠作業指導書解決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所以在實際運用中應與其他相應的對策措施一起發揮實際作用。

(作者單位: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貴陽卷煙廠人力資源科)

猜你喜歡
指導
在朗朗書聲中學習語文
淺談幼兒區域活動的指導與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