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多元智能理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2017-03-22 12:04呂文德
祖國 2017年5期
關鍵詞:家長孩子教育

呂文德

大多數父母們湊在一起,談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家長便想方設法督促孩子學習,但是有時候父母雙方意見不一致,導致孩子無所是從;更尤甚者,為了孩子的成長,夫妻雙方意見相左而吵架,鬧得家里空氣緊張,這無疑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面對這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意見相背的家長,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相互溝通

夫妻雙方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矛盾很正常,因為彼此的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出發點不同,但目的卻是一致的,那都希望孩子在家長的關注下能健康成長,無論是批評還是鼓勵,都是對孩子的愛。這一點毋庸置疑。既然目的一致,在意見出現分歧的時候,夫妻雙方最好坐下來進行一下溝通,把彼此的想法或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交流,看誰的方法更適合自己的孩子的成長,誰的思想孩子最容易接受,就聽誰的。在交流中,夫妻雙方本著解決問題來溝通,在真誠交流中,不斷完善彼此的想法,這樣達成意見達成一致,對孩子的教育效果放有實效。

二、多學善思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想教育好孩子就不能墨守成規,也不能搬出父輩對自己教育的老方法教育孩子,事事處處拿別人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相比更不可取。因為生活的時代不同了,環境不同了,孩子又處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所以家長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這種學習,一是家長之間互相學習,借鑒吸收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再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二是向書本學習,現在書店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比比皆是,作為家長應該經常到書店廣泛瀏覽家教書籍,在理論上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為自己的家庭教育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實踐水平;三是向孩子學習。在現代社會,孩子學習的渠道越來越廣泛,孩子懂得的知識是豐富的,多元的,甚至遠遠超過家長。因此,要想教育孩子,就得虛心向孩子學習,了解孩子所學、所想、所作所為,把握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才能想其所想,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在家長面前敢說想說愿說,家長才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這樣的家庭教育才會有效。否則,一味以家長架子凌駕于孩子智商,孩子心靈對家長閉塞,家長無論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苦口婆心,孩子就是不買賬,那樣的家庭教育無疑是我們最不愿看到的。

多學之后,還要善于思考,要及時總結自己家庭教育的得失,思考在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發現家庭教育中成功的方面,進行總結提升,進而進一步學習釋惑,這樣就會總結出適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來不斷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這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功秘訣!還有,家長要不斷充實孩子的書架上的內容。家長要想方設法增加孩子對圖書的需要,滿足孩子的讀書需求。家長除按老師和孩子的要求不定期買書外,還要不定期買一些報紙雜志,這些雜志報紙與社會發展的每一天的緊密聯系,有實效性和新聞性,可以讓孩子知道國家和社會發生的大事及社會百相。我們還特別注重周邊資源的利用,家長也可以定期帶孩子到圖書館借書。如此以來,孩子閱讀的內容和渠道多起來,這樣孩子就會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相聯系,將課內與課外融合起來,及時了解社會百態,避免孩子成為書呆子和死讀書現象的發生。

三、在多元實踐中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因為現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因為孩子總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因為家長總要漸漸變老,所以我認為必須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和生活能力,讓孩子在家庭中有所擔當,給他樹立一種家庭主人翁的責任意識,讓他學會各方面的能力,分擔父母的負擔,創造條件讓他在實踐中增強家庭的責任意識,努力提高他多方面的能力,為今后獨立生活,為今后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道是藝多不壓身。當家長的也不能照顧他一輩子,所以培養的生活能力是做家長的給予孩子的最好的財富。孩子學會了可能不用,但只要會,將來用著時孩子就不會感到為難。反正只要在孩子能力所及范圍之內,家長就應該讓他嘗試讓他學習。當他學會的時候,家長的心里就感受到一份踏實,一份喜悅。

四、勤于溝通,尊重孩子但不遷就孩子

應該說現在孩子的個性都比較鮮明,孩子做事有了自己的主見,盡管這些主見有時候很不成熟,但孩子有時候卻比較固執。如果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內心,往往感覺與孩子談不到一塊的感覺甚至會出現一談就崩的尷尬現象。所以,與孩子勤于溝通,進行思想的交流就顯得尤為必要。

當然孩子也有任性固執的時候,我認為不是原則問題,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見。比如我們認為天冷,應該多穿衣服,給他提出建議,他如果不聽就算了,尊重他的選擇,不強求。因為受凍一次他就會長一次經驗,下次他就會考慮該不該接受家長的建議了。(當然我們家長的建議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原則性的問題,關系到是非問題,關系到正確與錯誤問題,關系到價值觀和人生觀問題,我們家長必須與孩子做好溝通,引導孩子明辨是非,判斷正誤,堅決不能遷就孩子錯誤的行為。如果孩子對他人承諾了一件事情,就必須做到(當然要教育孩子不要輕易承諾)。家長要教育孩子從小要誠實守信,從小樹立一言九鼎的意識,樹立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的意識。當孩子在某方面與我們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發生偏離時,我們家長堅決不姑息孩子的錯誤行為,而是通過交流,開啟孩子被蒙蔽的心靈,把孩子引向正確的健康的發展軌道上來。當然勤于溝通還包括其他時間的溝通,多方面的溝通;更包括與老師與孩子伙伴的溝通了解,便于自己全面了解孩子,也便于家長及時引導幫助孩子。

當然教育孩子還有很多很多要我們做的事情。我認為教育孩子是一種藝術,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家長不斷的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提高家長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需要家長跟孩子一起成長,這樣才能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伙伴、朋友,成為不令孩子厭煩的成長的引導者,才能與學校教育一致,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做出應有的貢獻。

所以,在生活中,在家庭教育中,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的確如此。教育就是在培養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培育孩子積極向上的品格和高尚的人品,就是在引導孩子在良好習慣的培養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為自己的人生打好靚麗的堅實的底色。

(作者單位:桓臺縣第一小學)

猜你喜歡
家長孩子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家長請吃藥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