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權威解讀2017中央一號文件

2017-03-23 18:32趙永平朱雋
人民周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唐仁健結構性三農

趙永平+朱雋

2月5日晚,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啦!這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第14個關注“三農”的一號文件。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鎖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究竟給億萬農民送了啥大禮?記者請到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農辦主任、中央財辦副主任唐仁健,在第一時間進行了權威解讀。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工作的主線

“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苯衲甑囊惶栁募@樣開篇,并提出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三農”工作的主線。

“這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判斷?!碧迫式≌J為,首先這是對農產品供求關系的重大判斷。

去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指出,新形勢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

唐仁健表示:“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調,提供了重要遵循?!?/p>

其次,這一判斷是基于農業農村內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從外部看,經濟增長換擋降速,農民工收入增長慢了,財力緊張,對農村投入增幅明顯回落。從內部看,農產品需求升級了,有效供給跟不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到極限了,綠色生產跟不上;國外低價農產品進來了,國內競爭力跟不上;農民增收傳統動力減弱了,新的動能跟不上。

一方面,糧食產量不斷增長,另一方面,進口量、庫存量也在增長。2016年全國糧食總產達12324億斤,進口糧食卻高達2500億斤。究其原因,一是品種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二是競爭力不夠,產出來不見得賣得出去,只好進倉庫。

“這些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突出的是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結構性矛盾問題?!碧迫式≌f。

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

很多人關心: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以往結構調整有什么不同?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簡單的少種點什么、多種點什么,而是涵蓋范圍廣、觸及層次深的一場全方位變革,主要目標是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碧迫式≌f。

把“農民增收”放在第一位,這意味著,衡量改革成不成功,不僅要看供給體系優不優、效率高不高,更要看農民“錢袋子”是否鼓起來,要著眼農民、關注農民,得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

主攻方向是提高農業供給質量。要以市場為導向,緊跟消費需求變化,不僅要讓人們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健康、吃出個性;不僅滿足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還要滿足對農業觀光休閑等服務性需求,滿足對青山綠水的生態化綠色化需求。

根本途徑是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要用改革的辦法,推動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必須堅守三條底線,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要強調的是,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絕不意味著可以忽視糧食生產,絕不意味著可以不再關心基本供給量。像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沒有一定數量保障是不行的?!碧迫式”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還可能會經歷陣痛,甚至付出一些代價,但在方向性問題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顛覆性錯誤。必須堅守三條底線——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

那么,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怎么調,今后該種什么?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 “三大調整”方向:

——調優產品結構,突出“優”字。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減少低端供給,拓展高端供給。說具體點,種大宗農產品的要瞄準“優質專用”,種其他農產品要瞄準“特色優勢”。

——調好生產方式,突出“綠”字。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修復治理生態環境,既還歷史舊賬,也為子孫后代留生產和發展空間。

——調順產業體系,突出“新”字。著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

有人提出,國家財力緊,還要不要持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

“在任何時候,重農強農的調子都不能變,力度都不能減?!碧迫式≌f,今年一號文件作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安排,通過多措并舉,確?!叭r”投入不減。要像當年抓鄉鎮企業一樣抓新產業新業態,使之成為新的增長點,成為農民增收新的動力源,在農村來一次新的異軍突起。

一方面確保增量,另一方面,就是用好用活存量,做好整合和撬動兩篇大文章。一號文件提出,多層次多形式推進涉農資金整合;推進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編制環節源頭整合改革,探索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同時,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實行以獎代補和貼息、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基金等多種形式的撬動措施。

相關鏈接 >>>

外媒評農業供給側改革

英國《路透社》2月6日發表文章稱,中國5日發布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是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必須積極防范改革風險,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

《拉美社》近日稱,中國今年年初承諾將加強對耕地的保護,其不斷推進的城鎮化增大了對糧食供應的壓力。中國發布的關于加強耕地保護的意見敦促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確保實有耕地數量基本穩定、質量有提升,以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臺灣“中央社”日前報道,中共中央一號文件5日發布,首次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寫進文件名,凸顯大陸農業政策的變化。

英國《路透社》報道稱,“隨著農民紛紛進城打工,中國已放寬允許農民流轉土地的規定,以促進發展更高效的大規模農業經營主體?!笔聦嵣?,不少外媒都注意到了此次中國在農村政策方面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

猜你喜歡
唐仁健結構性三農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唐仁?。阂匀嫱七M鄉村振興 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唐仁?。何覀兺耆芏朔€中國人的飯碗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基于應力結構性參數的典型黃土結構性試驗研究
切實抓好去產能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關于結構性改革一二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