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范式理論下的不可通約性

2017-03-23 23:24張鷟曹毅哲
關鍵詞:庫恩觀察者范式

張鷟,曹毅哲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論范式理論下的不可通約性

張鷟,曹毅哲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范式”理論的提出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科學發展的理解,不同的科學共同體持有不同的范式,具有不同的觀察視角?!安豢赏s性”問題的問世引起了學界極大的爭議,甚至把庫恩看作一個相對主義者。筆者從庫恩的范式理論出發,把觀察與理論的關系解讀為這樣幾個層次:舊事實與舊理論;新事實與舊理論;舊事實與新理論;新事實與新理論。通過這些方面的考察來談論庫恩的不可通約性,論證庫恩并非一個相對主義者。

范式;觀察;理論;不可通約性;相對主義

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在《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書中提出了他的“范式”(paradigm)理論,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他不僅注意到科學發展本身的內在因素,同時也考慮到科學以外的因素,從內外史方面進行研究?!胺妒健备拍?,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范式包括符號概括、特定的模型、價值、范例;狹義上的范式僅指范例。[1]152-160不同的科學共同體具有不同的“范式”,在范式指導下的科學團體癡迷于解謎活動。正是因為不同團體持有不同的范式,庫恩由此提出了他的不可通約性概念。不可通約性含義豐富,自提出以來就存在著種種褒貶不一的說法,筆者試圖揭示庫恩并不像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樣,是一個相對主義者。由于對他提出的不可通約性存在誤解,因此,只有破除迷誤,才能更好地說明庫恩并不是一個相對主義者。

一、觀察

庫恩研究的“范式”理論主要揭示科學的發展變化來自于“范式”的變化??茖W共同體在某一范式引導下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即觀察自然界的活動?!坝^察”在庫恩那里有“看”和“知覺”的區分,前者是按照視覺神經的正常反應而呈現的關于視覺對象的圖景,后者不僅僅在于看,更投入了一種注意。知覺者在看到一個對象時,他會自動與過往記憶進行對比,從自己的知識庫中找到相應的語詞與其對應,其實遇到完全陌生的情境,知覺者也會自動地往所熟知的背景記憶中靠攏,尋找相似性。一般來說,“觀察”必然涉及到三個方面的要素:觀察者、觀察中介和觀察對象。任何觀察理論自然都要涉及到對這三個方面的考察,庫恩也不例外。在這三個成分中,他對第三個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范式”的討論是重點。當然,對另外兩個要素的考慮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是說庫恩本人對范式的討論更為引人關注。

第一,觀察者。在《結構》一書中,觀察者在庫恩那里更多的是指科學工作者,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庫恩本人作為理論物理學家所關注的自然是該領域中的問題,同時也是他最能把握和最熟悉的方面。在書中,“科學共同體”這一概念是他反復提到的,一個科學共同體是在同一個范式的指引下工作的。庫恩在《必要的張力》一書中這樣說,“直觀地看,科學共同體是由一些科學專業的實際工作者所組成。他們由所受教育和見習訓練中的共同因素結合在一起,他們自認為,也被人認為專門探索一些共同的目標,包括培養自己的接班人?!保?]289共同體成員會在一個范式的指引下展開工作,與這個群體保持一致,因為他們的成長經歷與教育經歷類似,所以觀察事實和事物的角度有差異??茖W共同體有大小之分,“科學中有非常龐大的共同體,例如遺傳學共同體,凝聚態(固態)物理學共同體。但在這些共同體之中,又可以細分出越來越小的共同體”。[1]15這是伊安·哈金(Ian Hacking)在導讀中所說的,科學共同體可以分為不同的等級。每一個科學團體都有各自的范式,同時可以想到每一個科學工作者可能同時處在大大小小不同的科學共同體中,在每一種所屬的團體有平行的相似層次或對立團體。不同團體間可能也存在交叉部分,這一點值得進一步追索。筆者在此所要強調的是,觀察者在庫恩那里指的是擁有一定范式的團體中的一員,即共同體中的一份子,擁有該共同體所信奉的范式。

第二,觀察的對象。觀察的對象在庫恩的語境中就是這個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他是承認它的實在性的??茖W工作者是不會對此有疑義的,如果對這個世界的真實存在都有懷疑,那么從現象中尋求自然規律的科學活動就沒有意義了。這個世界是否真實存在是形而上學家考慮的問題,庫恩對此不感興趣。他多次提到格式塔實驗的“鴨兔圖”,他認為圖還是那個圖,只是觀察者的立場、角度變了而已,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是承認外部世界的實在性的。庫恩說,“雖然這世界并沒有因為范式的改變而改變,范式轉換后科學家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里工作?!保?]102他所要強調的是自然界并沒有發生變化,只是科學共同體成員的視角發生了改變,由此進一步看出他是一個堅定的實在論者,更有學者論證庫恩是一個內在實在論者,即承認世界獨立于我們的認識而存在并且有確定性。[3]18

第三,觀察中介??茖W工作者在觀察外部對象時,對科學儀器或工具的使用是必然的,這些器材自然是作為觀察的中介,只是一部分,甚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庫恩所要強調的是在“范式”這一中介下進行的觀察。相對于儀器這一類獨立于觀察者而存在的外在中介,“范式”是存在于主體的內在中介。庫恩的“范式”一詞在書中有二十幾種意思,所以讀者被這大量的意義弄得暈頭轉向。庫恩在《必要的張力》一書中著重解釋了“范式”一詞,“在本書里,‘范式’一詞無論實際上還是邏輯上,都很接近于‘科學共同體’這個詞。一種范式是,也僅僅是一個科學共同體成員所共有的東西。反過來說,也正是由于他們掌握了共有的范式才組成了這個科學共同體,盡管這些成員在其他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保?]288也就是說,范式和科學共同體是相輔相成、互為條件的,一個團體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共有范式的存在,范式是共同體成員所擁有的一些東西。庫恩所要強調的觀察是持有這種范式去觀察的,可能庫恩在意的是科學共同體,一般來說包括更多的一般性團體,他們都持有該團體的共同信條,也就相當于此處的范式。

二、觀察——理論關系模式

“觀察滲透理論”的觀點在許多哲學家那里都或多或少有所體現,部分哲學家可能沒有十分具體地提出這一理論,但確實涉及到了這一理論的核心思想。伯格森在《物質與記憶》(Matter and Memory)一書中區分了有意識的知覺和純粹知覺,當然,后者是他提出的假設也是他要推翻的觀點,他認為根本不存在什么純粹知覺,沒有記憶參與的知覺是難以想象的。[4]詮釋學大師伽達默爾認為,“不管我們是想以革命的方式反對傳統還是保留傳統,傳統仍被視為自由的自我規定的抽象對立面,因為它的有效性不需要任何合理的根據,而是理所當然地制約我們的?!保?]不管是伯格森的“記憶”,還是伽達默爾的“傳統”,他們都只是籠統地說出了觀察者不是純粹的觀察,即僅僅是刺激——反應。庫恩在《結構》中以科學共同體所共同遵循的“范式”理論為核心展開了他的“觀察滲透理論”。

探討觀察與理論的關系,實際上就是在說事實與理論的關系問題。因為事實就是從觀察中得到的,不管人們是否真實把握了觀察對象,人們總是在所觀察到的事實中抽繹出理論并再在理論指引下從事觀察的。對于兩者的關系,有下列四種情況:舊事實與舊理論;新事實與舊理論;舊事實與新理論;新事實與新理論。需要解釋的是,這里的“舊理論”“舊事實”指的是在既有范式下的理論和事實;“新理論”“新事實”是指既有范式以外的理論和事實。在庫恩的范式理論下,觀察與理論的關系就在這些情況中。

(一)舊事實與舊理論

這說的就是常規科學時期,庫恩把這一時期的科學活動比作解謎,科學工作者的任務就是在范式指引下解謎,這一階段也是科學獲得長足進步的階段。觀察與理論是相互促進的,解謎活動的不斷累積使觀察者對理論越來越認可;另一方面,更加確信地在理論之下解謎。常規科學時期是由前范式階段過渡來的,在前范式階段各種理論此起彼伏,慢慢的會有一些能為大數人認可的理論脫穎而出,成為一些團體所公認的范式,由此也就到達常規科學時期。在此時期,人們的觀察是在自己所屬團體的公認視角下進行的,此時的一切觀察對象(即事實)是歸于范式視域之下的。

(二)新事實與舊理論

在反常時期,這一時期的科學活動中出現了一些反例和反常,也就是在已有范式之下解謎受挫,這種情況下,新事實的出現也會引發部分人對既有理論的懷疑。在既有范式下的觀察活動如果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時,也就會把新事實作為反常和反例來對待,而不是作為科學事實來看待。庫恩說:“感覺到反?!锤杏X到一種他的范式沒有為研究者準備的現象——對導致新發現起到關鍵的作用。但還是在這兩種情況中,覺察到某種東西出了毛病僅僅是發現的前奏?!保?]49也就是說,在新的事實面前,觀察者找不到可以與之對應的舊理論(即范式)來解釋這一新事實。當觀察者找不到可以解釋該事實的理論時,一般來說,他要么認為新事實其實不新,只是觀察的失誤所引致的;另一反面他可能會反思舊理論太舊了,可能已經過時了。當然,對于自己的范式進行懷疑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他會隨著新事實(即反例)的不斷增多而逐漸加強他對自己范式的懷疑,直到徹底放棄而接受另一個解釋力很強的范式,因而脫離所屬的共同體,加入新的科學共同體。

(三)舊事實與新理論

庫恩說“新理論好像是對危機的一個直接回答”,[1]63也就是說,新理論的不斷出現則意味著危機時刻的到來。這與在既有理論指導下的那個事實是怎樣的關系呢?二者關系不大,新舊理論與事實是一一對應的,舊事實是在既有范式下所觀察到的事實,新理論是新的觀察與概念、新的事實與概念同化過程的產物。容易引起誤解的是,把舊事實看作是以前發生的事情,新理論看作是新近發生的事實,在這樣的一種解讀之下自然可以說以新理論解釋舊事實,因為沒有人會反對用新的視角去觀察舊有的事情。筆者也不會反對這一看法,否則就會陷入獨斷的境地,不允許有另外的見解。在上文已經有所強調,所謂的新舊事實是相對于現有范式的可否解釋來說的,如果現有范式可以解釋某一事實,則該事實為舊事實,反之則為新事實。筆者正是在這一意義上,認為舊事實與新理論關系不大,還存在的一點關系可能就是與現有范式的關系而存在的勾連。

(四)新事實與新理論

新事實的出現會引發人們對范式的懷疑,因此會進一步觀察和實驗已經觀察到的新事實,觀察與概念同化、事實與理論同化的過程就逐步開始了,二者相互作用。當新事實與新理論大量涌現時就容易引發革命,進行一種格式塔式的視角轉化,新的范式繼而取代舊有的范式,常規科學活動又繼續前行。在舊理論下,新事實是作為反常和危機而出現的,因為舊理論對新事實沒有解釋力或者說解釋力不夠。但在新理論下,這些原來被視為反常的事實變成了合理的、可以解釋的事實。新舊理論的轉換經過了一個革命的轉換,是經歷了危機和解除危機的過程。在《結構》中,庫恩提到:“如果形勢需要新理論,以解決舊理論與自然間不相應而出現的反常,那么一個成功的新理論必然做出某些與舊理論不同的預言……在同化反常的過程中,新理論勢必取代舊理論?!保?]83在這里,新理論有一種必然取代舊理論的勢頭,越是當新事實作為反常逼迫舊理論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新的理論應運而生。

三、不可通約性與相對主義

觀察——理論關系模式的提出旨在強調,庫恩的“范式”向人們表明了任何觀察都是在這一團體的共有范式下進行的,不存在沒有概念框架的觀察。有學者提出,“我們的感官并不提供評價一個理論所需要的證據,因為感覺資料在它被概念化以前沒有認知意義”。[3]13關于任何觀察都是滲透著理論的,這一點毋庸質疑。對于同一個事實(知覺對象),不同的知覺者對于同一對象可能知覺到不同的狀態,而同一個觀察者對此卻無法做出兩種不同的認識狀態。當然,我們會說,對于同一個對象,我們自身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的。例如,一道立體幾何題,數學功底不錯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法作出結論。但是,他不可能從一種完全殊異的視角來看待這一題例,比如他幾乎不會從一個繪畫者的角度去觀察立體圖形的對稱線條、完美構造。這正是因為他們所屬的團體不同,而同一個觀察者不會在同一個時刻帶著兩個團體的視角去觀察。庫恩本人的例子也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在看一幅等高線地圖時,學生看到的是紙上的線條,而制圖師卻看到了一張地形圖。在看一張云室照片時,學生看到的是混亂而間斷的線條,物理學家卻看到了所熟悉的亞核事件的記錄?!保?]94不可否認的是,懵懂無知的學生經過一定的訓練是有可能成為訓練有素的制圖師或物理學家的,但是視角的不同的確造成了他們很大的分歧。不同團體的成員的視角是否會發生碰撞,這種碰撞是否存在某種程度上的消解又或者是可以完全溝通,這些問題正是庫恩的不可通約性問題,不可通約性觀點是科學中最富有爭議的話題之一。究竟何為不可通約性,對于一些學者就此認為庫恩是一個相對主義者是否合理,值得作進一步探究。

不可通約性這個概念是庫恩在《結構》和費耶阿本德在《解釋、還原和經驗主義》中同時引入的?!八^標準的不可通約性是指在不同理論中或科學革命后,衡量是否成為問題及問題是否得到解決的標準不同,即問題域不同,問題解決的認可度不同”,[6]不同范式下的人們問題域和解題活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相互之間的交流變得異常復雜,更難以站在其他角度想問題。在一個問題的直逼下,你第一時間的解謎策略所屬的范式就是你所處的世界。范式的變化引起了世界觀的變化,人們在新舊范式下的解謎活動彼此差異巨大,使得同樣一個人可能覺得所居住的不是同一個世界了。視覺轉換的例子正是庫恩所常用的,在革命前觀察到的是兔子,在革命后所注意到的就是鴨子了?!敖邮芤粋€新范式的科學家會以與以前不一樣的方式來看這個世界?!保?]97不可通約性問題主要針對的是持有不同范式的團體之間是否存在交流的可能性,庫恩的觀點是彼此之間是無法交流、無法比較的。有學者提到,“不可通約性的兩個理論之間的變換是格式塔轉換,其間隨著范式的變遷,工作于其中的科學家的知覺與視覺等都發生了改變。他們仿佛生活于不同的世界,或者說,是在不同的世界中工作?!保?]11處在不同世界中的人他們是不可能進行交流的,即使發生了交流,也存在是否相互理解的問題。不同的團體要想彼此發生交流至少在庫恩看來是不現實的。他的鴨兔圖實驗也正想說明這一點,當你看到鴨時你是看不到兔的,你看不到鴨時就是看到兔了,不存在既看到鴨又看到兔,而且彼此沒有居中的可能性。庫恩認為可以把他的不可通約性和不可翻譯性一起來理解,“持有不可通約觀點的人應被看作不同語言共同體的成員,他們之間的交流問題應分析為翻譯問題?!保?]147對于不可翻譯性問題的理解有助于對庫恩不可通約性觀點的理解,翻譯是難以做到盡善盡美的,誰也不知道有哪一種翻譯是天衣無縫的,即使我們能夠區分出好的翻譯和壞的翻譯,翻譯中也必然存在損失。

四、結語

有人認為庫恩是一個相對主義者,同時認為他也拒斥有絕對的真理。首先,庫恩認為不同理論的擁護者之間是存在交流上的困難,但是這不意味著完全無法交流。有學者指出了這一點,“科學家有相同的或大致相同的神經機制、刺激條件、日常世界、日常語言,這是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交流障礙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他們能找出分歧之所在。他們可以承認對方是不同語言共同體的成員,然后成為翻譯者?!保?]也就是說,不同團體成員是可以相互理解的,只是各自看問題的角度有差異而已。其次,有學者認為他拋棄了真理,他的相對主義也體現在這個地方。庫恩在《必要的張力》一書中說:“科學家并沒有發現自然界的真理,他們也沒有越來越接近于真理?!保?]279這句話反映出了庫恩是反對有絕對真理的存在的,但是是否就說明了他拋棄了真理呢?未必如此,庫恩是一個內在的實在論者,他主張理論要符合自然界,這樣一來,自然就表明他沒有拋棄真理,只是他不相信有什么絕對真理而已。因為一個理論與自然作比較是可以有真假的,否則就沒有基本的認識與生活了。庫恩強調不可通約性并不等于他就是一個十足的相對主義者,將他冠以“新相對主義的先知”頭銜也是他本人所無法接受的。在導讀中伊安·哈金為他闡釋,庫恩提出了整個科學共同體的五項標準,所以他認為庫恩不失為一位“理性主義者”。庫恩認為對外在世界的觀察并不存在一個絕對意義上的逼近真理,并不存在什么終極真理,有的只是不同眼界(范式)下的“相對真理”。

[1]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第四版)[M].金吾倫,胡新和,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托馬斯·庫恩.必要的張力[M].范岱年,紀樹立,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金吾倫.試談庫恩的“不可通約性”論點[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2(02).

[4]伯格森.物質與記憶[M].肖聿,譯.華夏出版社,1999:22.

[5]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M].洪漢鼎,譯.商務印書館,2010:386.

[6]萬丹.庫恩的“不可通約性”與世界觀——談庫恩哲學的前后分期問題[J].哲學動態,2009(11):57.

[7]周超,朱志方.不可通約性與科學合理性——庫恩科學合理性理論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4):490.

G301

A

張鷟(1993-),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

曹毅哲(1972-),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

猜你喜歡
庫恩觀察者范式
以寫促讀:構建群文閱讀教學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冷靜而又理性的觀察者——德國華人作家劉瑛訪談
管窺西方“詩辯”發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布萊克·庫恩
庫恩集團收購蒙大拿公司
觀察者模式在Java 事件處理中的應用研究*
委托與事件在觀察者模式中的應用*
火車勻速進站時鳴笛音調不變化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