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識形態影響下《非洲的青山》譯本對比
——以張白樺、張建平譯本為例

2017-03-23 23:24聶煒張白樺
關鍵詞:張建平白樺菲爾

聶煒,張白樺

(內蒙古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80)

意識形態影響下《非洲的青山》譯本對比
——以張白樺、張建平譯本為例

聶煒,張白樺

(內蒙古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80)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翻譯理論家勒弗菲爾提出了操縱翻譯的三大因素,這成為文化轉向的核心范疇,對當代翻譯研究產生了深刻影響。試從海明威的《非洲的青山》入手,以張白樺、張建平譯本為例,分析不同時代的意識形態對譯者譯作的影響,為勒弗菲爾的操縱翻譯的三大因素中的意識形態提供個案例證。

勒弗菲爾;意識形態;非洲的青山;張建平;張白樺

安德烈·勒弗菲爾(Andre Lefevere),原為比利時學者,是國際著名文論家、比較文學家和翻譯理論家。1992年,他在其專著《翻譯、改寫以及對文學名聲的操控》(Translation,Rewriting,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一書中,著重引入了“改寫(rewriting)”這一概念,并主張“翻譯就是對原文的一種改寫,無論出于何種目的,所有形式的改寫都反映出了譯者特定的意識形態、其所處的社會以及該社會對文學操縱的特定方式”[1]。他把翻譯放到政治、意識形態、經濟和主流詩學中加以探討,指出翻譯過程中影響翻譯策略的方面:不僅有“語內言語行為”層面,也就是詞法、句法層面上的語言代碼轉換,還有“言外言語行為”,即意識形態、詩學方面。他認為:“可以看出,在翻譯過程中的每一個水平上,如果語言方面的考慮與意識形態或詩學的本質發生沖突,后者更傾向于占據上風?!保╕et on every level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it can be shown that,if linguistic considerations enter into conflict with considerations of an ideology and/ or poetological nature,the latter tend to win out.)(Lefevere,1992:39)

《非洲的青山》是海明威在30年代與他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的第一次非洲之行的狩獵自傳,是他眾多文學作品中最為翹楚的一部打獵著作,屬于非虛構類文學作品。書中對非洲的場景描寫,充分表達了海明威對非洲大陸的喜愛,也讓讀者仿佛置身于緊張的狩獵場景與廣袤無垠、神秘的非洲大陸之中。

張建平的《非洲的青山》譯本出版于1999年,張白樺的譯本出版于2016年,為市面上僅存的三本譯本中最有代表性的兩本。由于兩個譯本跨越了將近20年的時間軸,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不同譯本所處的社會意識形態與譯者意識形態。

一、勒弗菲爾的“意識形態”

勒弗菲爾對“意識形態”的定義借自領導美國馬克思主義的批評家詹姆森(Jameson)——這里所說的意識形態不局限于政治范圍,它似乎更像是指導我們行為的格架(grillwork)形式、習俗以及信仰?;谶@一定義,意識形態的限制在翻譯行為中顯得至關重要,它決定了譯者的基本翻譯策略,甚至于有些改寫是受到了意識形態動機的啟迪,或者是在受限于意識形態下創作完成。勒弗菲爾進而指出意識形態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政治目的、經濟手段和社會地位等方面來影響和操縱譯者的創作。

意識形態又分為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和譯者意識形態,也就是勒弗菲爾所定義的顯性意識形態和隱形意識形態。勒弗菲爾認為,譯者所青睞的翻譯策略、翻譯文本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同樣左右著譯者對原文“論域”及語言的處理[2]。

所有的改寫都會反映一定的意識形態,并以此操控文學,使其在既定的社會中以一定的方式發生作用。意識形態制約著譯者的決策,但是意識形態在譯者的翻譯過程中也是可以被掩飾的?!皩τ诶崭シ茽柖?,最重要的考慮出于意識形態,此處所指為譯者的意識形態,或者是說由贊助機構強加于譯者的意識形態;詩學方面的考慮則是指目的語文化的主流詩學;這一切全部決定了譯者翻譯的策略選擇和具體問題的解決辦法?!?/p>

二、張白樺、張建平與《非洲青山》

張白樺(1963-),女,遼寧沈陽人,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翻譯研究理事,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翻譯代表人物,代表作《寂靜的春天》《老人與?!贰斗魁埖乩怼?。其譯作語言凝練,更貼近當代讀者,語言通俗易懂卻不失華麗。張建平(1957-),男,上海人,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代表譯作:《綠野仙蹤》《非洲的青山》。其譯作語言樸實無華,洋氣十足,更貼近原文。

《非洲的青山》是海明威描寫非洲作品中最為經典的一部著作,其對非洲壯美河山的描寫、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全都傾注于此,海明威對非洲的喜愛在此書中可見一斑?!斗侵薜那嗌健肥且徊考o實性質的小說,書中真實的狩獵場景引人入勝。72天的非洲之旅,3頭獅子,1頭野牛和7只其他獵物沒有枉負他此趟差點搭上性命的征途,嚴重的痢疾差點讓世界文壇痛失一位巨匠,文學史錯失一部偉大的著作,《非洲的青山》其文學價值與真實性,可謂是其他文學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謝天振認為,翻譯文學中的經典作品,經得起不同時代的翻譯家們的“創造性叛逆”,也就是一部原作在不同時期會不斷有新的譯作出版。一部作品如果能不斷吸引處在不同時期的翻譯家們對其進行翻譯,這就意味著這部作品具有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這使得它的譯本成為翻譯文學的經典具備的基本條件。同樣,文學翻譯存在語言老化的問題,所以即使是翻譯經典作品,也會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問題,通常一部翻譯文學的經典作品,其“流通壽命”維持在一代至二代讀者的時限[3]。

三、意識形態作用下的譯本分析

張建平譯本出版于1999年,張白樺的譯本出版于2016年。張白樺的譯本可以說更具當下時代特征。近20年的社會發展與變遷,或多或少體現在譯者的譯作中,可謂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與譯者意識形態、顯性意識形態與隱形意識形態的結合產物,其反映了社會20年來發展的脈絡。

顯性的社會意識形態與隱形的譯者意識形態在譯文語言風格,對人物的刻畫手段,譯序和注釋中都有體現。

(一)顯性意識形態對譯本的影響

在原文第一部分第二章,海明威與姆科拉狩獵到一只鬣狗的場景中,有一段對于伊斯蘭教帶有歧視性質的描述:“The Mohammedans and all religion were a joke.A joke on all the people who had them.”

張建平的譯本:“伊斯蘭教和所有的宗教都是笑話。一個關于所有相信宗教的人的笑話?!?/p>

張白樺的譯本:“一切宗教都是玩笑。是對所有信教人的玩笑?!?/p>

比較兩個譯本,張建平采用了異化的翻譯策略,更貼近原文。而張白樺的譯文中,可以看出她采用了刪減的翻譯技巧,對原文中的特指“Mohammedans”進行了刪減,并標注了注釋:此處因對伊斯蘭教有不尊重的表述,故有刪節。且不論前者的異化策略與后者的歸化策略孰好孰壞,從意識形態角度分析,后者的譯本顯然反映出當下的顯性意識形態即主流社會意識形態。

從社會大環境來看,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統計,中國大陸穆斯林人口約300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0.21%,宗教問題牽涉國家安全、發展問題。2001年,中國伊斯蘭教教務指導委員會成立,旨在規范和積極引導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4]。多年來,中國積極倡導多宗教和諧發展,并取得了相應成效。尊重他人信仰,反歧視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知。這是大勢所趨,主流社會意識形態是對宗教的包容,消除歧視,這一點很好的反映在了譯者的譯本中。

縱觀中國翻譯史,從最初講究忠實原文的異化翻譯策略到現在更貼近讀者的歸化翻譯策略,經濟地位的提升使得中國由邊緣文化向中心文化靠攏。

在原文第四部分第十三章里海明威與當地黑人土著姆科拉有這樣的一段對話:“With water better,”he said.“You black Chinaman.”

張建平譯本:“最好兌上水,”他說?!澳氵@中國黑鬼?!?/p>

張白樺譯本:“最好兌點兒水,”他說道?!澳銈€中國黑鬼?!?/p>

從兩者的譯文中,似乎并不能看出端倪,兩位譯者均采用了異化策略,但在張白樺的譯本中,此處對原文進行了標注,并在注釋中寫道:直譯為黑皮膚的中國人,是一種對中國人的蔑稱。正如賽義德在其著作《東方主義》中所說的那樣,西方文化中的他者形象——東方世界,因為它的“不在場”,進而被西方打上了一層愚昧、無知、懶惰的標簽,正是因為東方世界沒有向西方霸權提出訴求和挑戰的話語權,東方的刻板印象進而蒙蔽了西方文人對東方世界的了解。

自21世紀以來,中國的影響力在國際舞臺上日益彰顯,樹立文化自信,輸出優秀文化越來越得到國內眾多學者以及民眾的廣泛認可。越來越多的譯者開始留意到外國文學作品中對中國乃至東方世界的國家帶有歧視的描述,追求平等的社會主流意識使得譯者在譯入外國文學作品時,更多地關注到譯本中帶有的“偏見”性語句。在不違背原文忠實性、讀者閱讀流暢感的情況下,注釋傳達了譯者的聲音——也是主流社會的聲音。在這里暫且不論這樣的聲音是否足以顛覆并改變現存的“偏見”,但譯者的這種行為,正體現了大環境對譯者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對譯本的影響顯而易見。

(二)隱形意識形態對譯本的影響

隱形意識形態同樣體現在譯者對人物的塑造上。但凡對海明威作品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漢形象,男性魅力與自然征服無不體現在其文字上,《老人與?!贰斗侵薜那嗌健贰段kU的夏天》都是這一類作品的代表。

人物的性格特點除了體現在對人對事的態度上,還體現在其談吐舉止上?!斗侵薜那嗌健吩闹?,人物對白無不印證著海明威這一粗糙的硬漢形象。原文對白中多次出現“damned”一詞,例如海明威在伺機等待射殺羚羊,與一個奧地利商人康迪斯基(Kandisky)的長篇對話里,原文幾處是這樣說:“To write as well as I can and learn as I go alone.At the same time I have my life which I enjoyed and which is a damned life.”

張建平譯文:寫得盡可能地好,邊寫作邊學習。同時我還有我樂于享受的生活,那可是個好的要命的生活。

張白樺譯文:盡我所能地寫作,一邊寫作一邊學習。與此同時,我還過著我享受的生活,還是他媽的蠻不錯的生活。

這里為了保留原作者的人物特點,不打斷讀者閱讀的流暢性,張白樺的翻譯技巧更能體現歸化的翻譯策略,更能體現出一個真實狩獵者形象的海明威?!癲amned”一詞既有文雅的譯法,也有粗俗的譯法,這完全取決于譯者對原文作者的理解,海明威更傾向于一個溫文爾雅的墨客,還是一個更貼近那個渴望征服自然的文人?很顯然,張建平的譯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傾向于前者,而張白樺的更傾向于后者。在兩位譯者的筆下,為什么會產生兩種形象的海明威?這顯然是譯者自己對于海明威人物性格的揣摩起了決定性作用,也就是隱形意識形態——譯者的意識形態,創造出了兩種風格迥異的海明威。

再如:“It is a damned serious subject.”

張建平譯文:這是需要絕對認真的話題嘛。

張白樺譯文:這就是個他媽的十分認真的題目嘛。

“The damned wind started to go a round in a circle.It blew our scent every direction.No use to sit there broadcasting it.If the damned wind would hold.Abdullah took an ash can today.”

張建平譯文:那該死的風打起了旋。真該死,把我們的氣味吹向四面八方。坐在那散發著氣味,有什么屁用啊。該死的風停下就好了。阿布杜拉帶了個盛灰的罐子。

張白樺譯文:這該死的風開始在周圍轉著吹。把我們的氣味吹得到處都是。坐在那兒散發氣味有屁用?要是這該死的風停下就好了。阿布杜拉今天帶了一罐灰。

從上訴的例子中,不難看出,在翻譯人物對白時,張白樺的譯文更傾向于歸化的翻譯策略,生活化的語言,仿佛更能讓我們看到一個粗獷的海明威。有人會提出異議,作為一個文人墨客,海明威的語言似乎不能過于粗俗,但是考慮到他的對話人康迪斯基——奧地利商人,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狩獵。咬文嚼字或許不能夠適應當時的對話環境,作為一部紀實性質的自傳體小說,更貼近生活化的語言,對讀者來說更具一種代入感。

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總會受到原文的影響,譯文某種程度上會間接反映譯者的意識形態。那么譯作中,譯者的意識形態或者說隱形意識形態是怎樣直接地體現在一部譯作中的?那就是序跋和注釋。

在張建平的譯本中,全書共有137處注釋,在他譯本的序言中,張建平引用了海明威在原文中說的這樣一段話:“我們從很多方面毀了他們。首先是經濟上。他們賺到了錢。作家只該碰巧才能賺到錢,盡管好書最終總是能賺到錢的。當我們的作家賺了點錢,提高了生活水平,他們就被束縛住了。為了保住家業、妻子等等,他們不得不寫作,于是就寫出了糟粕?!u論家們使他們變得無能了?!彼€寫到這樣的一段話:“這種現象不分地域和年代,而且不只是在文學界,在體育界、演藝界乃至其他一些行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張白樺的譯本中,全書共有73處注釋,在她的譯者序中,她引用原文中的話:“打獵不該是這種樣子。這像極了先前的一些年輕人,他們被送到巴黎,指望在兩年的期限內成為有成就的作家或者畫家,如果沒有學成,到時候他們便打道回府,去子承父業。捕獵之道應該是,只要你活著,而且只要這種那種動物存在,就要繼續?!薄耙粋€人對故鄉以外的某個地方有如家的感覺,這個人就應該到那里去?!?/p>

相比較兩位譯者的注和序,他們的譯本側重以及欣賞該作品的眼光,都深受隱形意識形態的影響,這也就難怪,兩部譯作的差別除了體現在他們采用的翻譯策略和技巧上,也體現在了他們對原作的理解上。譯者的隱形意識形態潛移默化地對譯本產生影響,與譯者的一男一女不同的性別,一南一北的地理位置,一洋一土的語言特點都有相應的邏輯聯系。

不同時代的譯者在從事翻譯的活動過程中,其譯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一個時代的特征以及譯者自身的特點,也就是勒弗菲爾提出的操控翻譯的三大因素之一——意識形態。意識形態中的顯性意識形態和隱形意識形態共同影響著譯者對原作的揣摩與感知,同樣也左右著譯者在譯作時所采用的翻譯策略。不存在絕對的、沒有譯者感情色彩的譯作,也正如勒弗菲爾所說,任何翻譯都是對原文的改寫,而這種改寫往往被意識形態所操控。從本文的兩位譯者——張建平和張白樺的譯本中,勒弗菲爾所說的操縱理論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劉軍平,覃江華.西方翻譯理論名著選讀[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2]毛佳伊.操縱理論視角下Vanity Fair兩中譯本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16.

[3]謝天振.翻譯文學:經典是如何煉成的[N].文匯報,2016-02-02,(11).

[4]馮懷信.當前中國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問題探析[J].西北民族研究,2001(2):79-201.

H059

A

“內蒙古文化建設研究工程子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聶煒(1993-),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

張白樺(1963-),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譯介學。

猜你喜歡
張建平白樺菲爾
古詩集句(草書)
最終,菲爾茲獎二次花落女得主
康菲爾科技
白樺生北國
白樺生北國
書記愛“折騰”
俄羅斯見聞:浴血白樺
看戲
白樺的疤痕童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