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說井岡山斗爭

2017-03-24 11:41曹春榮
黨史文苑 2017年5期
關鍵詞:黃洋界紅四軍工農

曹春榮

土地革命戰爭初期形成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帶領湘贛邊界軍民創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在這塊革命根據地進行的以軍事斗爭為主的革命斗爭,堪稱波瀾壯闊、驚心動魄,影響所及何止當年。身為井岡山斗爭親歷者,更是領導者、設計者的毛澤東和朱德,對這段充滿血與火、詩共畫的歲月,自是縈回腦際難以忘懷。戎馬倥傯間(及事后多年)作詩賦詞以記其人其事、其情其景和所思,便成了他們紀實抒懷的別一種方式。當然,這也使讀者有幸從詩中去了解當年的斗爭,以及當事者的情懷。

前奏

井岡山位于羅霄山脈中段江西一側,方圓500里,境內層巒迭嶂、林木茂密,多有人跡罕至之地,是個屯兵游擊的好去處。最早踏上這片土地的革命武裝,是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那么,這是支怎樣的部隊呢?且看毛澤東作于1927年的詞《西江月·秋收起義》: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

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云沉,霹靂一聲暴動。

該詞(及下引三首詞)收入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毛澤東詩詞全編鑒賞》書中,正式發表時,作者將詞中“修銅”改為“匡廬”,“便”改為“要”,“平瀏”改為“瀟湘”,“沉”改為“愁”。全詞直白易懂,上半闋點明秋收起義軍的名稱、旗幟及行止,下半闋揭示秋收起義即暴動發生的原因、時間和聲勢。不過,正是這種近乎白描的筆法,向我們傳導了在革命的危急關頭,作者毅然決然主張以革命的武裝反抗反革命的武裝,并為這一斗爭方略迅速化為實踐而振奮而歡欣的心情。

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的背叛,轉而向其合作者、支持者共產黨人及工農群眾痛下殺手,而功敗垂成、毀于一旦。1927年8月1日,中共發動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幾乎與此同時,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了《湘南運動大綱》,強調武裝奪取政權、實行土地革命。8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湘鄂粵贛四省農民秋收暴動大綱》,提出:中國革命正轉向一個新的前途——工農德謨克拉西獨裁(即工農民主專政),土地革命將占最重要的過程。為此,秋暴大綱規定立即組織湘南特別委員會,由毛澤東任書記。在8月7日的中央緊急會議上,毛澤東又當選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8月9日,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第一次會議決定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身份回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改組省委,領導秋收起義。此后,毛澤東即投入秋收起義的各項發動準備工作(其中重要一項是社會調查),擔任了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書記,統一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同時決定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參加秋收起義的部隊都編入該師序列。工農革命軍軍旗圖案,遂以工農常用勞動工具鐮刀、斧頭為標志。

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和師部在駐地修水縣城宣布起義。次日,毛澤東在銅鼓宣布駐銅鼓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立即起義。按照湖南省委要求,起義部隊分頭進攻瀏陽、平江而于長沙會師。然而這一行動目標接連受挫,無法實現。毛澤東為保存實力計,在9月19日召開的前委會上提出放棄進攻長沙的主張,決定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尋找落腳點。這一提議,最終得以戰勝“進攻論”而通過,嗣后遂有三灣改編、落腳井岡山之壯舉。

建構朱毛紅軍即紅四軍,并一同建設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還有朱德、陳毅歷盡千辛萬苦保存下來的南昌起義軍余部。南昌起義是反帝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的開端,是英勇的工農紅軍的來源。對此,朱德曾于1957年7月作詩《紀念八一》予以闡釋:

南昌起義誕新軍,

喜慶工農始有兵。

革命大旗撐在手,

終歸勝利屬人民。

這首詩收入中國青年出版社于1979年2月出版的《十老詩選》書中。

會師

1928年4月24日前后,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軍余部,在井岡山礱市跟毛澤東所部匯合。雖然此前兩者都在尋找對方下落,并有聯絡,但彼此大手緊握、氣息相通,還真是第一次。這一下,井岡山上多了朱部2000余人,隨朱部上山的湘南農軍8000余人,合共10000多人,比井岡山原有的1000多人多了八九倍。何況朱部又是以北伐勁旅葉挺獨立團為基礎形成的,有著很強戰斗力,而且槍多、裝備齊整。因之井岡山頓時如虎添翼,而朱部也有了落腳之地。兩支紅軍部隊會師,不僅大大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力量,對紅軍的創建和發展以及湘贛邊界武裝割據,也都有重大意義。

為紀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朱德曾賦詩道:

紅軍薈萃井岡山,

主力形成在此間。

領導有方在百煉,

人民專政靠兵權。

這首詩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63年10月出版的《朱德詩選集》書中。詩的前兩句,說的就是朱毛兩軍會師后合編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成為紅軍主力部隊之一,也是日后開辟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先鋒及主力。詩的后兩句,揭示正確的領導形成于革命實踐和斗爭磨礪,紅色政權靠紅色武裝開創和保衛。這不免使人想到圍繞井岡山根據地的建設和發展而出現的馬克思主義與“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斗爭,令人痛心地招致邊界“三月失陷”和“八月失敗”。工農政權的建立和鞏固,離不開工農武裝的堅強有力。誠如毛澤東所說:“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p>

1957年7月,朱德又作《井岡山會師》七絕一首,紀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詩曰:

革命雄師會井岡,

集中力量更堅強。

紅軍領導提高后,

五破圍攻固戰場。

這首詩也收入《十老詩選》書中。全詩強調朱毛兩軍會師,對于加強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的重大意義;而五次打破敵人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剿”“會剿”,就是最好的證明。

“五破圍攻”分別指:1928年2月中旬、4月中下旬、5月中旬和6月下旬,紅軍先后粉碎贛敵楊如軒和楊池生部對井岡山根據地的四次“進剿”,三占永新城。在粉碎贛敵第一次“進剿”后,湘南特委強令井岡山工農革命軍離開根據地去支援湘南暴動,而使湘贛邊界被敵占領一個多月,史稱“三月失陷”。第五次“破圍攻”是指這年8月下旬兩個連的紅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群眾配合下,擊退湘贛兩省敵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的第二次“會剿”,取得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

楊如軒時為國民黨軍第二十七師師長,曾和朱德在滇軍同事。南昌起義前夕,朱德寫信給他,曉以革命大義,勸他棄暗投明;起義軍南下前夕,朱德又派人給他送去一信,約他同去廣東。但他顧慮重重,終于沒能走上革命道路。后來朱德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轉戰贛南,在崇義上堡整訓時,為爭取一個較安全的環境,又給就在湘南靠江西一側駐防的楊如軒寫去一信,希望楊“沓起眼皮”,把上猶借他練兵三個月,他保證“練一團人,就可以打敗蔣介石”。楊如軒雖未正面作答,卻也相安無事。50年后的1977年,楊如軒回憶起當年“進剿”紅軍連吃敗仗,羞愧難當,不免留詩表明心跡。詩曰:

三十余年一夢空,

永新附逆妄交鋒。

那堪旗鼓未成列,

已報彈花滿市中。

飛將白天突兀撲,

兩楊無計把身容。

一團勁旅平中國,

豪語銘心服總戎。

詩中以“飛將”喻紅軍,“兩楊”指他自己和楊池生。當年紅軍三占永新后,軍民奔走相告:“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只羊(楊)?!薄耙粓F勁旅平中國”之“豪語”,自是對此前朱德之預言化作現實的感慨。而“總戎”當然是指稱朱德這位人民軍隊總司令。詩里頷、頸兩聯,頗為逼真傳神地表現了紅軍以變化多端的游擊戰法,出其不意地克敵制勝的場景,因而這首詩不無史料價值。

保衛

紅四軍第三次占永新、粉碎贛敵對井岡山根據地的第四次“進剿”后,邊界進入全盛期。1928年7月中旬,紅四軍在打破湘贛敵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第一次“會剿”中取得初步勝利,逼使湘軍第八軍兩個師退出“會剿”,返回茶陵。然而,此時中共湖南省委代表卻堅持省委決定,要紅四軍去湘南,并且附和由湘南農軍組建的第二十九團想回家鄉的情緒,導致第二十九團在湘南被敵擊潰,紅四軍損失近一團兵力;同時因紅四軍主力遠離井岡山根據地,敵人乘虛而入,占領井岡山地區的縣城和平原地帶,群眾慘遭燒殺摧殘,史稱“八月失敗”。

8月下旬,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前委領導人拒絕湖南省委又要紅四軍去湘東的主張,決定紅四軍主力重返井岡山。而此時湘贛兩省敵軍正乘紅軍主力在湘南欲歸未歸之際,以四個團的兵力分兩路向井岡山發動第二次“會剿”。留守井岡山的紅四軍第三十一團一營、特務連,以及第三十二團,認真貫徹執行毛澤東在永新西鄉會議上提出的堅守井岡山的意見。守衛黃洋界的兩連紅軍憑借天險,打退敵軍多次進攻,取得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標志性地捍衛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9月26日,毛澤東回到茨坪詳細詢問了黃洋界戰斗情況后,心潮澎湃,遂作《西江月·井岡山》一詞,以紀以頌。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黃洋界是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位于茨坪西北10余公里,海拔1300余米,周邊多為懸崖峭壁,形勢極為險峻,是永新、寧岡通往茨坪的必經之路。井岡山軍民在這里修筑了堅固的工事,此前又按毛澤東指示進行了加固,以防敵人進犯??梢哉f,毛澤東對黃洋界的地形地勢以及防衛設施了然于胸,對井岡山軍民堅守黃洋界的信心和決心深信不疑。如此一副黃洋界保衛戰的壯闊畫面,就躍然于毛澤東眼前:

山下紅旗招展,歷歷在望;山頭鼓聲震天,號聲嘹亮。好一派軍民齊心、嚴陣以待景象。雖然來犯的敵軍對我根據地重重包圍,但我英勇軍民堅如磐石、穩如泰山,巍然屹立在此間。他們不只有堅強的意志、必勝的信念,還做好了迎戰準備,筑起了堅固工事,實行了嚴密戒備。大家團結一心,步調一致,猶如筑成了一道堅固城墻。當敵人發起進攻時,我軍民沉著應戰,一次次打退了敵人。其間動用從敵人手中繳獲的迫擊炮射擊敵群,唯一一發炮彈炸響,震破敵膽,敵軍連夜逃之夭夭。

毛澤東素來認為:“戰爭的偉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薄案锩鼞馉幨侨罕姷膽馉?,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秉S洋界保衛戰就是人民戰爭的光輝范例,《西江月·井岡山》就是人民戰爭的熱情頌歌。

紅四軍主力返回井岡山區后,接連取得三戰三捷的勝利,相繼奪回了遂川、寧岡和永新,粉碎了湘贛敵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二次“會剿”,扭轉了“八月失敗”造成的被動局面,重現了邊界割據的新氣象。

是年11月25日,毛澤東代表中共紅四軍前委給中央寫信,全面總結井岡山工農武裝割據的經驗,匯報貫徹中央6月4日來信精神情況。報告進一步闡明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得出了中國紅色政權能夠繼續存在和發展的結論,提出了特殊國情下的新戰略。這個報告收入《毛澤東選集》時,題為《井岡山的斗爭》。

余響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圍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存在和發展進行的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以及黨內的斗爭,構建了井岡山道路即中國革命道路的豐富內涵和特色。堅定不移地走這條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把黨的領導、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據地建設緊密結合,連為一體,并且把黨的建設尤其是思想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革命就能勝利,一時失敗了,終歸還是能勝利。這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考察總結,得出的結論。因之,他對自己親歷的井岡歲月懷有極為深厚的感情,對井岡山道路和井岡山革命精神深信不疑、情有獨鐘。

懷著這樣的情感和理念,1965年5月下旬,毛澤東南下巡視途中,特意上了井岡山,并少有地在井岡山逗留了8天。

5月22日上午,毛澤東一行人乘車離開茶陵去井岡山,下午4時到達井岡山的茅坪。傍晚時分,毛澤東迫不及待地來到黃洋界,“快步走向山頂,環視周圍的山峰”。在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前,同隨行的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等合影?;氐酱钠汉?,住井岡山賓館。

5月25日,毛澤東同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處書記劉俊秀、江西省副省長王卓超、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談話。毛澤東說:“我早想回井岡山看看,一別就是30多年。為了創建這塊革命根據地,不少革命先烈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犧牲時都只有二十幾歲呀!沒有過去井岡山艱難的奮斗,就不可能有今天?!碑數弥畬缴闲奁鹆怂娬竞?條公路,辦起了工廠、學校,農民住上了新瓦房時,毛澤東高興地說:“今天的井岡山比起38年前大不相同了。我相信井岡山將來還會變得更好,更神氣?!苯又掍h一轉:“但是我勸大家,日子好過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p>

5月28日上午,毛澤東在他當年住過的茨坪散步。次日下午,分批接見井岡山的革命老同志、黨政負責人、工人農民、賓館服務人員、警衛、醫務人員等,并同他們合影。隨后,乘車下山,當晚到達吉安。

毛澤東把他這次重上井岡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藝術地溶入了他于當月填就的《念奴嬌·井岡山》,以及于四個月后(9月25日)定稿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兩首詞中。前一首曰: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故人重來何所見,多了樓臺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云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雞唱,萬怪煙消云落。

詞中有對井岡山自然景色的描摹與稱許,有對眼前物事的簡括,更有對當年艱苦奮斗的回憶,對革命豪情、革命理想的抒發。

后一首曰: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缮暇盘鞌堅?,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這首詞除了部分寫實外,更多的是抒發革命豪情,宣示只要發揚當年在井岡山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想想像黃洋界保衛戰那樣的險惡境地我們都勝利度過了,那么還會有什么艱難險阻可以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呢?問題在于: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

時至今日,可以告慰毛澤東他老人家在天之靈的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地在倡導、弘揚井岡山精神,并在這一偉大精神指引下,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勝利。

責任編輯 / 陳 洪

猜你喜歡
黃洋界紅四軍工農
歷史上的三支“紅四軍”
湖南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何時何地召開
西江月? 井岡山
朱德:“撫育部曲親如子,接遇工農藹如風”
黃洋界觀云海
井岡山游記
黃洋界緣何蜚聲海內外
新泉整訓與紅軍早期的黨和軍隊建設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軍成立前后史實辨析
福建工農武裝革命的先聲——平和暴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