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小麥三節三抗三防栽培技術規程

2017-03-24 20:39趙紅梅孫良忠于麗娜榮志剛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2期
關鍵詞:規程冬小麥栽培技術

趙紅梅++孫良忠++于麗娜++榮志剛

摘要 小麥是棗強縣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同時小麥也是需水較多的作物,為解決糧食安全與節水的問題,控制農藥、化肥零增長,根據河北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任務目標,在充分調查研究和試驗示范的基礎上,以“三節三抗三防”為目標,對小麥品種選用、規范化播種、冬前管理、春季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收獲等技術進行了規定,總結出了冬小麥三節三抗三防栽培技術規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關鍵詞 冬小麥;三節三抗三防;栽培技術;規程

中圖分類號 S512.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2-0026-02

冬小麥三節三抗三防栽培技術是由棗強縣農業技術推廣站,根據河北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黑龍港衡水小麥節水多抗綜合試驗推廣站多年試驗示范結果總結出來的,2016年7月衡水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作為地方標準(DB 1311/T 099—2016)發布實施。

《冬小麥三節三抗三防技術規程》以“三節三抗三防”為目標,對小麥品種選用、規范化播種、冬前管理、春季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收獲等技術進行了規定,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把該項技術盡快推廣,特將冬小麥三節三抗三防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 三節三抗三防技術內容

1.1 三節主要內容

三節為“節水、節種、節肥”,節水即小麥生育期減少1~2次水,平均節水900 m3/hm2左右;節種即小麥播種量由262.5~337.5 kg/hm2減少到210 kg/hm2左右,基本苗達到390萬~420萬/hm2;節肥即小麥春季追施尿素由375~450 kg/hm2減少為225~300 kg/hm2。

1.2 三抗主要內容

三抗為“抗旱、抗寒、抗倒”,抗旱即選用抗旱品種,施用億生菌提高抗旱性;抗寒即澆好冬小麥越冬水,噴施噸田寶提高抗寒性;抗倒即推遲春季第一水時間,噴施噸田寶提高抗倒性。

1.3 三防主要內容

三防為“防病、防蟲、防干熱風”,防病即通過藥劑拌種防治小麥根腐病、紋枯病等土傳病害;防蟲即用“混博”緩釋顆粒劑農藥拌種防治小麥春季蚜蟲;防干熱風即通過小麥后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及調節劑防治小麥干熱風。

2 主要技術指標

2.1 冬前壯苗指標

冬前達到單株分蘗2~3個、主莖葉片5~6片、次生根4~6條,生長健壯。

2.2 群體動態指標

基本苗達390萬~420萬株/hm2,冬前莖數900萬~1 200萬個/hm2,返青期達到1 200萬~1 350萬個/hm2,起身期達到1 350萬~1 650萬個/hm2,成熟期630萬~690萬個/hm2。

2.3 產量結構指標

穗數630萬~690萬穗/hm2,千粒重達到40 g以上,穗粒數達到33~35粒,實現產量7 500 kg/hm2以上。

3 基礎條件

灌溉水質應符合GB5084的規定,排灌方便。土壤要求土質為壤土,地勢平坦,有良好的耕作基礎。耕作層含速效鉀≥100 mg/kg、速效磷≥18 mg/kg、堿解氮≥70 mg/kg、有機質≥15 g/kg。

4 播前準備

4.1 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選用適合本地區種植的、通過國家或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品種,要求品種具有高產、抗旱性能強等特征[1]。精細選種,種子質量符合GB 4404.1的規定,播前用殺菌劑、殺蟲劑拌種或種子包衣[2],防治地下害蟲及土傳病害,嚴格執行GB/T 8321、GB/T 15671規定。

4.2 施底肥及微生態菌劑

肥料施用應符合NY/T 496的規定,施純N 105~120 kg/hm2、P2O5 90~120 kg/hm2、K2O 60~90 kg/hm2。為提高小麥抗旱性和抗病性,在小麥施用底肥時撒施微生態菌劑西貝隆基億生菌37.5~75.0 kg/hm2。

4.3 澆水

土壤相對持水量在70%以下時,澆底墑水,冬前不再澆凍水;土壤相對持水量達70%以上時,可趁墑播種,冬前澆凍水。

4.4 整地

前茬玉米收獲后秸稈還田,秸稈粉碎2遍,撒勻;旋耕2遍,深度應達15 cm以上[3]。

5 適期播種

播種時期一般為10月8—18日。適宜播種量由262.5 kg/hm2減至210 kg/hm2,比當地常規生產田節種52.5 kg/hm2。等行距播種,平均行距15 cm。播種深度4~5 cm,播種間距、深度應均勻一致,播量準確,播后鎮壓[4]。用70%吡蟲啉顆粒緩釋劑30 kg/hm2與種子混勻同播,防治小麥春季蚜蟲及地下害蟲。

6 田間管理

6.1 冬前管理

為提高小麥抗寒性和抗旱性,在小麥冬前三至五葉期噴施冬前抗寒專用調節劑噸田寶450 mL/hm2。趁墑播種的小麥,在播后無較大降雨量的情況下,應澆凍水,灌水量750~900 m3/hm2。在小麥三至五葉期,按雜草種類選擇適用除草劑防治,防治單子葉雜草用70%氟唑磺隆除草劑噴霧,防治雙子葉雜草用苯磺隆類除草劑噴霧[5]。

6.2 春季管理

春季追施尿素由450 kg/hm2減至300 kg/hm2。在小麥抽穗至灌漿期,用磷酸二氫鉀3 kg/hm2,兌水750 kg/hm2進行葉面噴灑防干熱風。春季在起身末期至拔節初期灌第1次水,在小麥揚花灌漿期灌第2次水,每次灌水量750~900 m3/hm2(節水750~900 m3/hm2)。小麥返青前后及時劃鋤[6]。在小麥起身拔節期噴施抗倒伏專用調節劑噸田寶450 mL/hm2。

7 病蟲害防治

防治小麥紋枯病、白粉病等可噴施烯唑醇類或三唑酮類;在小麥抽穗揚花時,用內吸性殺蟲劑噴霧防治小麥吸漿蟲。

8 適時收獲

在小麥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及時進行收獲。

9 參考文獻

[1] 趙金河,關麗菊,郭曉華,等.察布查爾縣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新疆農業科技,2014(6):12.

[2] 陳振江,段禳全,田耀宏.旱地冬小麥免耕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3):12.

[3] 郭俠姝,岳俊青.冬小麥精播、半精播的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07,35(10):26-28.

[4] 程昕,劉偉,鄭磊.冬小麥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要點[J].種業導刊,2009(4):24.

[5] 趙廣才,常旭虹,楊玉雙,等.冬小麥高產高效應變栽培技術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09,29(4):690-695.

[6] 劉文乾,李利香,楊富位.靜寧縣旱地冬小麥膜側溝播模式化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07(5):44-46.

猜你喜歡
規程冬小麥栽培技術
基于規程法的雷擊跳閘率計算
冬小麥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麥的秘密
中國新車評價規程
如冬小麥般耐心
冬小麥“畝產狀元”誕生啦
學規程 保安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