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北地區秸稈全量還田下小麥品種比較試驗研究

2017-03-24 10:32杜同慶徐鵬劉秀秀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2期
關鍵詞:淮北地區生育期產量

杜同慶++徐鵬++劉秀秀

摘要 在秸稈全量還田條件下,進行近年來表現突出的冬小麥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冠麥1號、徐麥33、淮麥33、明麥1號、徐麥9158、保豐5號表現為高產、多抗、廣適,適合在睢寧縣大面積推廣種植。

關鍵詞 秸稈全量還田;小麥品種;生育期;群體結構;產量;淮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12.1.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2-0042-02

為進一步擴大睢寧縣優質、高產小麥品種的推廣應用,提升小麥生產水平,合理協調作物布局,特選擇近年來表現突出的冬小麥品種在大田試驗種植,通過品種比較,鑒定新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適應性、綜合表現及與對照品種的差異,客觀評價參試品種的特征特性與生產利用價值,為睢寧縣半冬小麥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依據[1-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睢寧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光華村基地內進行,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勻,地勢平坦。前茬作物為水稻,2015年10月14日用半喂入式久保田588收獲,秸稈全量還田。

1.2 供試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15個,分別為明麥1號、徐麥32、保麥2號、徐麥33、連麥8號、淮麥33、江麥919、淮麥32、淮麥35、瑞華520、保豐5號、連麥7號、徐麥9158、冠麥1號、煙農19。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5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煙農19作對照(CK)。3次重復,共45個小區,采用隨機區組排列[4-6]。采用2BMG-220型寬幅精播機播種,小區面積200 m2,小區間走道90 cm,四周設置保護行。

1.4 試驗過程

試驗于2015年10月17日播種,播種量均控制在150 kg/hm2,播后及時鎮壓,肥料運籌上施純氮270 kg/hm2,基肥施45%高濃度復合肥600 kg/hm2+尿素75 kg/hm2,越冬始期施尿素75 kg/hm2作壯蘗肥,在小麥基部第一節間接近定長施45%高濃度復合肥300 kg/hm2+尿素90 kg/hm2作拔節孕穗肥,病蟲害防治上按照植保部門的信息統一防治。

1.5 試驗期間氣候因素

小麥生長期間睢寧縣農業氣象條件總的來看略好于上年、接近常年。小麥整個生育期(10月中旬至翌年6月中旬)光照時數1 307.5 h,較上年少44.1 h,較常年減少204.1 h;積溫2 842.5 ℃,較上年多187 ℃,較常年多341.1 ℃;降雨量334.8 mm,較上年增加68.9 mm,較常年減少3.7 mm。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參試小麥品種生育期基本維持在233~238 d,對照煙農19為237 d,生育期較短的為徐麥9158、冠麥1號,為233 d,連麥7號生育期較長,達到238 d。

2.2 群體結構

參試小麥品種的群體動態,其基本苗平均為287.9萬株/hm2,春季最大分蘗苗平均達到了1 825.7萬株/hm2,穗數平均為689.5萬穗/hm2。參試品種的平均成穗率為37.8%,均正常(表2)。品種中大于平均穗數的品種有6個,占40%,屬于多穗型品種。穗數最高的為江麥919,高達753.8萬穗/hm2,最低為淮麥33,穗數為636.8萬穗/hm2。

2.3 生物學特性

生物學特性主要考查了凍害、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倒伏等情況(表3),從凍害情況看,參試品種都無凍害發生。2016年全縣赤霉病整體發生較低,從參試品種來看,保麥5號赤霉病發生較重,病穗率5.74‰,其次為瑞華520,病穗率5.32‰,煙農19(CK)病穗率2.49‰,較CK發病率低的品種有徐麥33、淮麥33、江麥919、淮麥32、淮麥35、徐麥9158、冠麥1號。白粉病、紋枯病參試品種發病較輕,從后期倒伏情況來看,江麥919、瑞華520倒伏較重,明麥1號、徐麥32、連麥8號、徐麥9158發生零星倒伏。

2.4 室內考種

由表4可知,參試品種的株高為77.3~90.5 cm,平均為83.6 cm;穗粒數在不同品種間的變化較大,穗粒數最高的品種是淮麥33,高達43.1粒,最少的品種是連麥8號,僅為35.8粒,平均穗粒數為38.9粒;參試品種的千粒重在38.4~43.8 g,平均千粒重為41.2 g,最高的品種為冠麥1號,籽粒灌漿較好。粒色上參試品種全部為黃色。

2.5 產量情況調查

由表5可知,各品種間產量差異較為明顯。冠麥1號產量最高,達到了9 975.0 kg/hm2,較對照煙農19增幅7.32%,其次為徐麥33增幅為6.40%,淮麥33,增幅4.79%,明麥1號增幅4.57%,徐麥9158增幅2.53%、保豐5號增幅2.90%。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從豐產性、抗逆性、整齊度等綜合性狀表現來看,在睢寧縣較為適宜的品種是冠麥1號、徐麥33、淮麥33、明麥1號、徐麥9158、保豐5號,其高產、多抗和廣適,適宜大面積推廣種植。品種由于各自遺傳特性不同,栽培技術也不應完全相同,而應良種和良法配套栽培。

4 參考文獻

[1] 徐士清,賈金川,孫妍,等.優質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J].中國農技推廣,2003(6):32-33.

[2] 王勇,趙連芝,鄭超美,等.張掖市冬小麥品種比較試驗分析[J].新疆農業科技,2009(2):23-24.

[3] 袁延樂.2014—2015年度小麥品種比較試驗[J].種業導刊,2015(9):17-19.

[4] 張美英,吳美榮,施桂仙,等.2003年抗病優質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J].云南農業科技,2004(1):13-15.

[5] 黃志剛,姜文剛.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J].西昌農業科技,2007(1):30-32.

[6] 鄭德嶺,劉禮明,羅小龍.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16):34-35.

猜你喜歡
淮北地區生育期產量
生育期對徐紫薯8號品質及結薯性的影響
4月份有色金屬行業運行情況
辣椒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比較
淮北地區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開發與運作研究
國際茶葉產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膠產量增長65.8%
淮北地區馬鈴薯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