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電集團技術監督創新的思考

2017-03-24 11:03李小煜謝國強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7年1期
關鍵詞:經營規模裝機容量技術創新

李小煜 謝國強

摘要:目前,發電集團生產經營規模和裝機容量不斷擴大,原有的生產經營模式發生了重大變革。文章針對發電集團技術監督工作創新思路進行了闡述,通過分析當前發電企業技術監督工作開展情況和存在問題、業務內容和工作流程,探索了技術監督創新方向和工作思路。

關鍵詞:發電集團;技術監督;技術創新;經營規模;裝機容量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M611 文章編號:1009-2374(2017)01-016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1.080

隨著電力改革的不斷深入,發電集團生產經營規模和裝機容量不斷擴大,原有的生產經營模式發生了重大變革。各發電集團通過資源整合,相繼組建了集團內部的技術研發與技術服務機構,打破了以往局限與省級電力試驗研究所合作開展技術監督工作的模式。對于發電企業內部的技術監督機構來說,繼續沿用原有的技術監督工作內容和工作標準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常態化的需求,在這種局勢下,只有通過不斷創新技術監督工作模式,才滿足發電行業生產經營需求。

1 新形勢下技術監督管理模式的思考

發電集團原有的技術監督體系采用發電企業、技術研發和服務機構與省級電力試驗院合作的技術監督管理模式,其中發電企業作為技術監督工作委托方,省級電力試驗院主要承擔監督管理和技術咨詢工作,雙方是簡單的服務與被服務型契約關系。而發電集團技術研發和服務機構作為技術監督服務方除了向發電企業提供技術監督服務外還需要履行一定的管理職能,造成技術監督工作中既是管理方又是服務方,工作開展起來比較

被動。

隨著技術監督工作逐步轉入發電集團內部管理,原有技術監督工作項目和業務需求根據發電集團整體生產經營管理需要進行變更,也就意味著技術監督體系和管理模式要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優化,如何確保調整和優化符合發電企業技術監督業務需求和發展規劃,就成為新形勢下發電集團技術監督工作開展的關鍵。

2 發電集團技術監督工作開展思路

為確保技術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需要從技術監督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調整入手,促進技術監督工作同現場生產更緊密的結合,以實現技術監督工作開展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同時通過豐富技術監督服務和咨詢業務手段、加強技術監督指標管理和異常事件閉環管理等措施,真正實現技術監督為發電機組經濟、安全、健康運行保駕護航的職能。

2.1 調整技術監督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

調整技術監督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絕非徹底否定以往發電企業技術監督工作,而是響應電力體制改革發展趨勢順勢而為。電力體制改革后,原有技術監督體系一分為二,電力試驗研究院在技術監督管理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不再是唯一選擇,領導與被領導模式已經轉變為服務與被服務的模式,雙方角色的變更對技術監督業務流程開展產生重大影響,發電集團公司內部技術監督機構的成立和履職更徹底打破了原有的技術監督體系。

技術監督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調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扶持發電集團自身技術監督服務機構,同時更好為發電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服務。將對外分包的管理模式變更為內部管理模式,調整技術監督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對各方責任進行明確和充分授權,捋順各方在技術監督工作開展時的職責并細化工作范圍,建立良好的溝通途徑,鼓勵雙方正當行使自己的權利,減少工作中不必要的爭議和推諉。

2.2 豐富技術監督服務和咨詢業務手段

電力系統改制后,電力試驗院與發電企業分屬不同企業,業務往來和交流溝通逐漸減少,技術監督管理水平有所下降。發電企業相關專業負責人完成技術監督工作數據和存在問題填報后提交省級電力試驗院進行審核,但由于電力試驗院對發電企業不具備行政和業務管理責任,造成技術監督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缺乏有效監管。對于技術監督檢查或者技術監督服務所發現的問題,受檢查時間或者服務時間限制,同時受到檢查人員或者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的影響,往往評判標準無法統一、深入度不足、對于發現問題缺乏跟蹤管理,技術監督管理平臺上存在問題不能及時有效跟蹤解決,不能真實反映發電企業技術監督實際水平,原有技術監督體系服務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指導意義不斷下降。

發電集團技術監督機構因為與發電企業管理體系一致、業務流程相似度更高、信息共享度高、溝通交流更緊密的特點,技術監督工作執行同一管理制度、技術標準,內部技術監督工作基礎良好。另外技術監督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對于生產現場更熟悉,對于生產指標掌控和現場存在問題掌握更深入和更充分,能夠比較靈活地根據現場實際需要和問題的重要程度及時調整技術監督工作開展內容和頻次,同時具備利用技術攻關、技術改造等更豐富的手段解決現場存在的實際問題的先天條件,更符合發電企業的實際需要。

鑒于與技術監督機構屬于同一單位的優勢,在新建機組籌備階段往往就引入技術監督機構作為項目管理的技術支持方提升項目團隊技術實力,實現技術監督項目規劃、設計、制造、安裝調試、試運行、商業運行過程全覆蓋,確保項目過程嚴格遵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設備規范和企業標準,規范作業行為,能夠最大程度提升項目建設質量,打造示范性工程。

2.3 加強指標管理

指標管理作為技術監督工作的重點內容,由于電力試驗院作為技術監督管理主體與現場生產脫節,由于數據收集與分析工作不到位問題長期存在,在引入對標管理體系后該情況有所好轉但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發電企業作為指標管理的主要完成者,填報相關數據時易受到諸多非常態因素影響,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受到影響。對于技術監督報送數據的異常,由于缺乏有效手段,作為上級單位很難進行核實和糾正,造成指標統計和分析偏差,影響生產經營精細化管理。

隨著發電集團信息化項目應用程度不斷深入,區域級SIS系統、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安全生產管理等信息化應用項目在越來越多的發電集團區域公司得到推廣,實時生產數據和經營指標獲取手段不斷完善,借助信息化平臺可以有效獲得所需相關信息,為指標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數據支持。技術監督機構和發電企業上級部門在掌握第一手生產指標情況下,通過縱向對標和橫向對標等手段,科學、客觀、全面地分析判斷出運行的經濟性、健康狀況和安全性,通過在線性能試驗、能級耗損分析、通流面積計算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可以更大程度地調配相關資源,指導發電企業有序地開展節能增效工作,有效提升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

2.4 加強異常事件閉環管理

發電企業現場生產中對于異常事件管理主要關注于原因分析和責任落實,對于所發現問題整改受到機組運行工況、費用預算控制等影響,往往執行“一事一議”,這種模式容易造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弊病。對于造成異常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治理浮于表面,不能對同型號、同批次設備可能存在的隱患進行深度排查和治理,往往在類似事件重復發生后才會引起重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將異常事件引入技術監督管理,在完成事件分析和責任落實的基礎上,深層次分析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并對事故再次發生的可能做出科學而全面的評估,通過事件通報或者技術監督報告等形式將事故發生原因、現象、整改措施和方案在本單位甚至本集團內加以推廣,通過問題督辦或者跟蹤關注,在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前始終列在工作計劃中,完成一項、消除一項,實現技術方案落實和整改意見落地的閉環管理,真正做到“不放過一個問題,不漏掉一個隱患”,全面提高設備可靠性和可用性。

3 結語

發電集團技術監督工作的開展,應順應電力行業改革形勢和企業現狀,合理調整技術監督體系,加強信息化技術應用和技術監督管理創新,真正實現為發電集團生產經營保駕護航的效能。

參考文獻

[1] 張宏偉,張大為.黑龍江發電企業絕緣的監督管理

[J].黑龍江電力,2009,(2).

[2] 龔秋霖,陸培平,黃興德,趙泓.火電廠化學技術監

督模式的探索與發展[J].華東電力,2009,(2).

[3] 陳祥,陸志民.淺談火電廠主要環節中節能控制與監

督管理[J].寧夏電力,2008,增刊.

作者簡介:李小煜(1976-),男,國家電投集團河南電力有限公司技術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發電企業技術監督管理、科技管理;謝國強(1963-),男,國家電投集團河南電力有限公司技術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發電企業技術管理。

(責任編輯:秦遜玉)

猜你喜歡
經營規模裝機容量技術創新
2020年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5343萬千瓦,增長24.1%
我國核電裝機容量突破5000萬千瓦
2019年一季度我國光伏發電建設運行情況
神木縣賀家川鎮不同糧食生產經營規模糧農收入分析
2011年我國新增水電裝機1 500萬千瓦
農地經營規模與效率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