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中的《開卷》

2017-03-24 13:07朱航滿北京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17年12期
關鍵詞:知堂合訂本刊物

◆朱航滿(北京)

南京的董寧文執掌《開卷》雜志,享譽讀書圈,而我也算是《開卷》的一位老讀者和老作者了。想來自己讀此刊已有15年的時間,距最早刊發文章,也已近十年時間矣。前幾日,寧文兄發來短信,言其擬編選一本《開卷》資料集,請我查查曾為《開卷》所作的相關文字,并告知微信上所寫的片言只語,也可收集整理并發他參考。寧文真是有心人,難怪一本既薄又小的民間刊物,卻被他操持的風生水起。我查閱舊日的文檔,找到與《開卷》相關的文章,竟有五六篇之多,其中多系他來信相約而作。再翻查微信,自2015年10月使用智能手機并開通微信功能以來,得與《開卷》相關的信息十余條。說來我從此刊受益良多,這從我整理的以下文字中,也是可以窺得一二的。

其一,2015年12月9日11:19 收到南京張昌華先生寄來的《百家湖》雜志四冊,第八期轉載了刊于《開卷》上的文章《蒼蒼橫翠微》?!栋偌液废的暇├醇瘓F所辦的一份企業內刊,但人文氣息十足,第十二期還刊有董橋的《夏先生》、高莽的《錢鐘書》、吳青的《懷念母親冰心》等佳作,可謂群賢畢至,但此一期也是該刊的終刊號,甚為可惜。由此竟又想起了同在南京但屢經波折的《開卷》雜志,也甚為懷念已經??摹吨刑瞄e話》和《SOHO小報》等內刊。人文精神,綿延不息矣。

其二,2016年2月27日09:27 南京《開卷》雜志2016年第2期刊發余之文章《我收藏的知堂文集》,并配發知堂老人照片一幅,頗為增色。此文在這個素雅的小雜志上幾乎占了整個頁碼的四分之一,也應是我在《開卷》雜志刊發的第二十篇文章。我曾給董寧文先生寫信,說自己是“開卷一派”,雖是戲談,也是實情。

其三,2016年8月17日15:55 南京董寧文先生寄贈第七和第八期《開卷》雜志,其中第八期為“紀念楊絳先生特刊”,收錄楊苡、綃紅、桑農、子張、楊建民、姚法臣、趙蘅、寧文等紀念文章八篇。在該期的《開卷閑話》中,意外看到與我有關的兩則信息,其一為今年2月25日上海躲齋先生在致董寧文先生的信中談到了我的文章:“讀《開卷》近期,覺得更扎實了。對小刊物來說,文章宜短,固然好,但也不妨長,有分量,也好。近期中的長文章,如朱航滿的談知堂文集,我看甚佳,有內容就不嫌其長?!逼涠榻衲?月29日吳海發從無錫給寧文來信,其中也談到了我的文章:“中國我知的有三位‘巴人’,魯迅、蕭公權、王任叔。巴人王任叔有《遵命集》,出版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他提出‘文中不能沒有作者自己’,有則親,無則疏?;蛟S不為時賢認同,但是朱航滿恰到了好處?!毙胖?,吳先生還談到其與知堂交往的經歷,也是難得的文學史料:“周作人先生與我通過信,不止一通;我夜訪八道灣十一號,踩踏了進門后的一個水凼,濕了我的雙腳,秋冬時節,好冷。門內似存暖意,難忘?!?/p>

其四,2017年9月13日18:55 南京董寧文先生寄來《開卷》雜志第9期和第10期,其中第九期刊有拙文《東瀛書肆閑抄》,系去歲所寫的一篇關于日本舊書店的閑文。此文應該是我在這本雜志上刊發的第二十一篇文章了。雖然《開卷》只是一本很樸素的小刊物,我卻很是喜愛。前不久拜訪客居京城的韓石山先生,閑聊之中,韓先生還特別提起他在《開卷》上看到了我的文章,并多有褒獎。言語之間,也是略感意外。此期的刊物,有素聞的《記余新偉兄》和方懷銀的《“天馬會”與“天狗會”之爭》兩篇文章,都很有趣。前者介紹無錫的余新偉先生,我曾經董主編介紹,在北京的地鐵站里有過一面之雅,后來又特別注意了其刊發的多篇文章,皆嘆為妙篇。此文末尾,還提及了余先生的著作《書道閑譚》即將問世,我也是很感興趣的。

其五,2016年11月25日15:16 董寧文先生用快遞寄來《開卷》第11、12期,近來普通郵件多有遺失,此系董先生重寄的兩期刊物?!堕_卷》11期為“創刊二OO期特刊”,刊名加紅,內容加厚,總計文章二十篇,其中刊有拙作《茶飯文章》,系我今春談魯迅博物館主編“苦雨齋文叢”之《周作人卷》的一點認識,也系對前作文章《我收藏的知堂文集》的補充,而文章名《茶飯文章》,則取自周作人在《兩個鬼的文章》中對于個人文章的一番自我評價。周氏將他的“閑適文章”比作“吃茶喝酒似的”,又把“正經文章”比作“饅頭或大米飯”,可謂形象矣。第12期《開卷》則刊發文章《木桃與瓊瑤》,談鐘叔河先生寄贈的《兒童雜事詩箋釋》,文章名則取先生贈我此書的一段題跋:“朱航滿君寄贈大作,以此報之,即所贈木桃也,愧對瓊瑤多矣。乙未夏鐘叔河于長沙”。此文之寫作,源于我與長沙念樓先生的一點特別的書緣,僅以此文答復先生之囑托。今文章刊發,代以“說明”,廣而告之,想必念樓先生也是能夠看到的吧。

其六,2016年12月8日13:07 南京《開卷》主編董寧文寄來《開卷》2016合訂本。今年該刊共發表拙文四篇,其一為第二期刊發文章《我收藏的知堂文集》,其二為第九期刊發文章《東瀛書肆閑抄》,其三為第十一期刊發文章《茶飯文章》,其四為第十二期刊發文章《木桃與瓊瑤》。這四篇文章若合在一起,幾乎快夠上一期刊物的文字容量了。關于《開卷》這本小雜志,我曾寫過一篇名為《暗香》的小文章,形容其宛若楚楚動人的美人,雖然樸素、清雅、純真,卻似乎從未稚嫩過,歲月蒼茫,但容顏與風貌從未改變。而這,卻也正是我所傾心之處,乃是其中散發的那種濃濃的書卷氣、那種淡淡的學術味、那種隱隱的人間情懷,那還是知堂書話的風格,是孫犁筆記的風格,是黃裳散文的風格,是董橋小品的風格,是谷林美文的風格,是陳子善勾勒史料的風格,也是李輝與文化老人聊天的風格。因此,我能以在這冊素雅美質的小刊物上見著文字為樂。

其七,2017年1月16日17:49 南京的董寧文君寄贈畫冊《寧文寫意》,下午偷閑覽之,甚贊此書之雅之美又之豐富。董寧文君執編《開卷》多年,享譽讀書界,因而結交廣泛,從他的這個冊子便可看出他的人緣與文緣。這本畫冊中收錄了我的一篇文章《讀畫記》,本系董先生當初邀約為他的畫作所寫的印象,可惜我是畫壇的檻外人,實在難以下筆,但他來信鼓勵,意思是可以寫點畫外事。由此也才有了這篇短文。待我翻讀了他的這冊畫集,發現其中畫作僅有60幅,而品評文字卻多達50篇,這哪里是畫冊,分明是一冊美文集嘛。又待我細讀了這些文字,甚感寧文先生之趣與情,他這哪里是制作畫集,分明是以自己的畫作為“拋磚引玉”的功用,從而邀約諸多文人名士雅聚一室,喝茶,閑談,觀畫,一起來“玩玩的”。由此想來,寧文君的魅力并非功利之心,他是以自己主編的《開卷》雜志為平臺,使這些天南海北的朋友們得到了一次紙上雅聚的機緣。因而,我讀這冊《寧文寫意》,竟有一種午后漫談的愜意。

其八,2017年3月14日18:17 微信公眾號《錢鐘書研究》轉載舊文《去看楊絳》,時先生101歲,精神甚佳,思維清晰,談笑如常。今偶見此文,往事如昨,而楊先生已去,余頗悵然矣?!度タ礂罱{》初刊《開卷》第十三卷(2012年)第四期。

其九,2017年4月13日15:35 收《開卷》雜志第3期和第4期,其中3期載文章《立春書話》,系今年立春之日漫筆而作,談知堂,說董橋,也記一份書生清趣。此期更有一份意外之處,乃是主編的“開卷閑話”,錄子張教授一信,其中有表揚拙文之處,語雖短,情卻近,讀后提氣也。

其十,2017年5月11日13:34 午飯后收南京董寧文先生寄來《開卷》第5期和第6期,其中第6期刊有文章《讀〈閑花〉》。此期《開卷閑話》有涉及我的三個地方,抄之存念?!堕e話》3月8日所記:“朱航滿從北京寄贈《讀抄》(花城出版社2017年1月版)毛邊簽名本一冊。此書收入作者二十余篇讀書隨筆,其中部分文章曾刊于《開卷》之中,幾年前這本書名為《永日讀抄》的書稿也曾列入《開卷書坊》第四輯的計劃之中,后因故未能出版。一年前,作者曾將這部書稿修訂過,易名《讀抄》,并寫來介紹此書的一封信?!薄堕e話》3月10日午后所記,蔣力從上海發來一封網信,其中有兩處與我有關,分別抄之如下:“朱航滿《茶飯文章》中說《周作人集》扉頁印有周作人在苦雨齋的一張‘穿棉布旗袍的黑白照片’。吾甚不解。向以為旗袍為女性專屬,男性之衣,旗袍皮袍、長袍馬褂皆有,稍暖些時是長衫,獨未聽說過旗袍者。但愿是筆誤?!薄翱粗旌綕M寫鐘叔河,想起我與鐘先生的一面之會。那時在柏林寺辦公,一日忽然接內線電話,是鐘先生,說就住在對面,轉眼就面對面了。起因是他寄來一篇稿子,別人寫他的,給了我。作者馬力,《中國旅游報》的副刊編輯,我們相識,且有稿件往還,不知那次為何轉了個圈,倒給了我個接觸鐘先生的機會?!毙胖羞€有一句話,也應錄之:“《開卷》印張少,容量小,積存稿件必定多多。不敢即刻貿然投稿,信中內容若有被兄選入‘閑話’之一二,即屬榮幸?!?/p>

其十一,2017年5月13日11:22 上午收到訂購的《開卷》合訂本十七冊,精裝,分藍、綠、棕、紫四種顏色裝訂,美不勝收矣?!堕_卷》主編董寧文先生在2000年創刊合訂本上題詞如下:“航滿兄與開卷結緣十余載,所刊文或許是最富者之一,故與刊物的感情殊屬不淺也。寧文漫憶于開卷樓 丁酉四月”。說來我結緣《開卷》,乃是在南京讀書時,在夫子廟一家二十一世紀連鎖書店獲贈一冊,時間應在雜志創刊不久,后來到北京讀研究生,又在大鐘寺舊書攤又淘得一冊《開卷》合訂本,時間約在2005年左右,隨后與《開卷》有了接觸。今查《開卷》合訂本,首次在開卷刊文為2008年第9期的《孫犁的魅力》,刊后即有反響,“開卷閑話”曾錄之。粗查合訂本一番,此后刊文大致如下:《小識林文月》(2008.2)、《前輩學人有遺風》(2008.9,頭題)、《書緣與人緣》(2009.10)、《不亦快哉》(2010.4)、《最好的讀者》(2011.8)、《香港書事七則》(2011.9)、《優雅的書事》(2012.2,頭題)、《去看楊絳》(2012.4.頭題)、《去看徐懷中》(2012.6)、《書事雜記》(2013.3,頭題)、《文人翰墨 管領風騷》(2013.8)、《〈書與畫像〉跋》(2013.12)、《文章似酒如茶》(2014.4.頭題)、《倪墨炎魯迅研究瑣談》(2014.8.頭題)、《李長聲與知堂遺風》(2014.12)、《蒼蒼橫翠微》(2015.4.頭題)、《把吳鉤看了》(2015.10)、《我收藏的知堂文集》(2016.2)、《東瀛書肆閑抄》(2016.9)、《茶飯文章》(2016.11)、《木桃與瓊瑤》(2016.12)、《立春書話》(2017.3)、《讀〈閑花〉》(2017.6),共24計篇。感謝開卷,感謝董先生。

其十二,2017年8月11日08:56 收到南京董寧文先生寄來的《〈開卷〉二OO期》,此書甚是特別,內容收錄了與這份雜志有關的序跋、年譜、索引和人物,極厚。其中人物卷收錄在《開卷》刊發文章的重要作者若干,頗有群賢畢至之感,余亦忝列其中,不勝榮幸。自十年前結識《開卷》,已在其中發表文章二十五六篇之多。昨日接到這冊紀念冊,翻讀之余,突然便想起了孫郁先生為我的文集《書與畫像》所寫序文中的一句話來,以為頗適合此番的心境,不妨抄之如下:“可在閑暇時作為消遣,但絕非讀后擲去的什物,像深夜里突聽到笛聲飄來,在它沉寂的時候,你還會總惦記著它,希望在什么時候再響起來。那個幽玄而清新的旋律,倒是可以驅走我們獨處時的寂寞的?!?/p>

2017年9月21日

猜你喜歡
知堂合訂本刊物
刊物賀詞
《湘潮》2018年合訂本
《湘潮》2018年合訂本
《湘潮》2018年合訂本
《湘潮》2018年合訂本
系列刊物介紹
行業刊物介紹(十七)
我最喜歡的刊物
品讀四知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