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情山水、詩意棲居

2017-03-25 11:55殷守剛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2期
關鍵詞:山水詩探析

殷守剛

摘要:李元陽是明代中后期云南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以獨特的思想和文學創作給后人留下了豐厚的遺產。本文試圖從李元陽詩歌中占比最大的山水詩入手,探討其獨具個人風格和地域風情的山水詩。

關鍵詞:李元陽;山水詩;探析

在云南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李元陽可以說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是明代中后期云南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雖出身于西南邊陲,卻以獨特的思想和文學創作給后人留下了豐厚的遺產,在云南和中國文化史上打上了一道光輝的印記。

李元陽的一生寫有八百六十首詩歌,與那些下筆千言、百首立就的詩人相比,并不顯得太多,但其中描寫山水的詩卻多達十之八九,特別是獨具個人風格和地域風情的山水詩一直都被后人倍加推崇。

一、寄情山水、放逐志向

李元陽的山水詩可以分成兩個時段來看,一部分寫于任職和宦游期間,另外的大部分是在解甲歸田后完成的。前期由于職務的變遷和任職地域的變動,詩歌的思想內容有著明顯的起伏變化,后期特別是掛冠歸鄉后,思想經歷過相當復雜和微妙的變化,使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前期有了很大的差異。我們以李元陽去官歸里為界,來看他的山水詩。

《游薊門李靖舞劍臺》是李元陽進舉人之前的詩,表達出他對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渴望和追求。

絕頂登臨舞劍臺,薊門寒望朔云開。平沙萬里孤標出,落木千山匹馬來。鐫石有題人代隔,問天無語暮鴻哀。乾坤征戰何時急?青史空垂古將才。

詩人以唐代名將李靖自比,表達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大志。當時的李元陽未進入仕途,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期待,而且作為西南邊疆的學子,跋山涉水領略到祖國大江南北的大好河山和人文氣象,實屬難得。此情此景讓他內心激蕩,雖然詩歌中出現的景色的蒼茫、語調的惆悵捎出了他壯志未酬帶來的焦慮。

李元陽為官后,由于性格的正直不阿屢遭壓制,這期間他寫下了大量的山水詩,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情緒由受壓制時的低落到最后恢復平靜的過程。

《飲海門島》一詩很能代表他當時的心境:

江上危臺草樹青,鯨魚跋浪春冥冥。

笛前汀鳥自雙去,澤畔漁歌爾獨醒。

吞海有人夸酒圣,衰桃無賴倚江靈。

碧云暮合不歸去,興在滄浪五月舲。

詩中寫到的:危臺、春浪冥冥、鳥雙、人單、他人醉而我獨醒等等都表現出他內心的的黯淡,直到暮色變淡了也不愿離開??墒亲詈?,他終于從憤懣中掙脫開來,把對自然熱愛的情緒調動起來,繼續在春波中乘著小船,陶醉在如畫的景色中。

隨著閱歷的豐富,李元陽的詩歌在后來多了幾分穩重。在江陰時有一首堪稱代表的作品《月夜余千舟中》:

夜發趁江月,秋期光更多。

臨窗森玉樹,去櫓動銀河。

天近底飛鳥,人酣高放歌。

山青與沙白,十載記經過。

秋夜,月光皎潔,詩人乘船夜游,臨窗的大樹格外蒼森,湖面波平如鏡,飛鳥從頭頂飛過。詩人以作畫的手法描繪出如畫的風景,讓我們感受到他寧靜的心態。

李元陽在京城任監察御史時正處在事業的高峰期,他信心滿滿,游興與詩興都蓬勃而發。如《鐵壁寺登中峰頂同熊南沙》:

曉登鐵壁寺,疑入赤霞城。萬象圍高掌,三天欲散花。到巔千幛失,望氣五陵佳。凌競升鯨背,巑岏訝虎牙。罡風盤蹬急,轉斗桂闌斜。俯瞰浮圖涌,平臨秦塞遮??彰擅飨箨I,廖廓辨龍沙。臺是經神力,山曾駐翠華。天臺石梁路,折坂白牛車??从瓒葞r鼻,空闊聽鳴笳。

詩人用奇特的想象力,給讀者展現出景物的氣勢恢宏。先用“疑入赤霞城”的恍惚感覺,展現出鐵壁寺中峰的壯美。接著用“萬象圍高掌”來寫“到巔千幛失”的高聳。從下往上看,有如眾仙捧月;往下看,眾山盡失。詩歌的寫景極盡想象之能事,充分彰顯出作者當時的風發意氣。

李元陽在出任江西道御使巡按八閩時,出入于浙江、江西、福建、安徽、貴州、廣東之間,其詩中山水之作居多,佳作不少,而這些詩歌都和他的抱負,和他的為官為民的理念融合在一起,即使是在仕途遭遇挫折時也能堅持不懈。這時作者的山水詩有了新的變化,如《岳陽樓》:

常歲悠悠在客途,登樓聊望洞庭湖。

一尊獨酹巴陵月,半夜高歌張翰鱸。

黃鶴入云聞玉笛,碧天粘水湛冰壺。

向來捉住虛空骨,元化都將一手扶。

面對風景如畫的洞庭湖,李元陽內心只有“常歲悠悠在客途”的羈旅之感,所以眼前出現了空洞的巴陵月,腦子里只有張翰因鱸魚而思鄉的煩擾,此時此刻,他陷入思緒的深淵里糾結著,詩中的景語少了而情語多了。但這樣的詩在李元陽的作品中只占了少數。

李元陽44歲時因父親去世,辭官而歸。隨后的四十年,他以大理為中心,遨游滇云山水,寫下了比宦游時期更多的山水詩歌。

李元陽在一首《答溪田翁尊師馬老先生》中,就剖析了自己過去的經歷,表示要放下過往,重新開始嶄新的生活,繼續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邁進。應該說,李元陽在后期走出了情感困境,他詩歌中的山水洋溢著一種人和自然和諧互悅的情感。

二、獨特的地域風貌

“文學是文化的獨特藝術的表現形式,與李元陽所處的地域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雹佟霸谝欢ǖ赜虻淖匀画h境的特點之下,可以演變的生活方式,使不同區域內的文化和民風民性,也會呈現出各不相同的審美取向,從而在文學上,可以看出相異的地域特色?!?②

李元陽在歸甲后,肆意山水,縱情游覽,可稱得上是“詩意的棲居”。他以故鄉—大理為書寫核心,充分展現出大理獨特的“風、花、雪、月”的意象。

有著獨特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觀的大理,歷來是文人騷客向往的地方。而李元陽生命中的四分之三都是居住在大理的,登山涉水成為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成為他寫作山水詩的堅實基礎。李元陽的山水詩除了表現出大理風光的旖旎外,更傳遞出他對這片土地的眷戀之情。

在李元陽的詩歌中,對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都有相當成功地描述。

我們來看花的描寫。李元陽筆下寫到的花種類很多,有桃花、杜鵑、海棠、桂花、蘭花……尤其以山茶花的描寫最具云南特色。

山茶花最早是以橫斷山脈的騰沖、大理一帶為栽培中心,逐漸傳入內地,后傳到世界各地。山茶花早在大理南詔時期,就已經成為云南人家庭、園林種植的重要花卉品種。一直到元明之際,云南人種植的山茶花達到了繁盛時期。

在云南以大理的山茶花最有名。李元陽在詩歌中就反復吟詠到山茶花,如在《海印庵山茶》中的第一首描寫到山茶花的盛事:

深紅大朵壓枝斜,游客爭看海印花。

底事駭人仙境界,抬臺一片起丹霞。

詩人用一個字“斜”來補充說明山茶花大且多,讓花枝不堪承受。用“爭”一字,活畫出大理人對山茶花的感情。接著“底事駭人”帶來花事絕俗的驚異感,詩人懷疑自己身處仙境,隨便一抬頭,就是一片片燦爛的丹霞。作者由近及遠描寫茶花,視覺的層次感極強。

李元陽的詠物詩《山茶》堪稱代表作:

南中山茶被陵谷,家家移種成風俗。丹焰高擎瑪瑙盤,白營細鏤羊脂玉。王家已比猩唇紅,坡老更憐犀甲綠。蓓蕾十月陰陽功,閱歷四時霜露浴。冬與寒梅爭放花,未許春葩殿芳躅。芙渠莖短不離泥,牡丹雖奇紅不足。其余品匯空紛紛,堪與山茶作奴仆。惜哉開謝萬山中,不種上林花藥局。

詩中寫到大理人愛茶花,家家戶戶種茶花,大理的茶花漫山遍野地生長。作者描繪出山茶花盛開時的盛況:如火如霞、“攀”滿高枝的是紅山茶;精雕細鏤,如脂如玉的是白茶花。詩人巧用王轂和蘇軾寫茶花的詩句來盛贊茶花,感嘆大理的茶花比王轂筆下的“猩紅”更紅,葉比東坡詩中的茶樹葉“犀甲”更綠。甚至把茶花升到與紅梅的高度:經受四時霜露后與寒梅爭春,其傲雪爭春之意一點都不比紅梅差。作者用芙蓉、牡丹及其它花來襯托茶花,芙蓉出污泥而不染,但離不開泥;牡丹被譽為花魁而珍奇,但色彩比較單調。而其他品類繁多的各種花卉,只能做茶花的奴仆。詩句雖夸張,但表達出大理人對茶花的特殊情感。最后兩句,可惜如這般美麗的茶花只能在山中寂寞地自開自謝,孤芳自賞,沒有人能把它們像牡丹和芍藥那樣移栽到上林苑,與名花異草爭奇斗艷。詩末折射出詩人歸甲后的寂寞,不無身世之感。

除花之外,對風、月、雪,李元陽也有極為出色的描述,特別是蒼山雪、洱海月,他更是窮盡一生對其吟詠,讓后人充分領略到云南獨具魅力的自然風光。

《詠雪》一詩寫道:

日麗蒼山雪,瑤臺十九重。

白圭呈眾峨,玉鏡出園峰。

澗口羊蹲石,枝頭鶴壓松。

九洲多雜染,太素此提封。

詩人寫到太陽下的蒼山十九座峰,猶如瑤臺,如夢如幻。白雪覆蓋在高山上像一塊一塊白玉呈現在眼前,落在園峰像一面面玉鏡。白雪形態各異,有像羊蹲在澗口,像鶴停在松枝上。白雪覆蓋了一切,就好像回到了宇宙的開始。

蒼山上的雪常年不化,成為夏天大理的一道風景線。李元陽寫有一首《蒼山夏雪》極具代表性。

蒼山五月雪嵯峨,吾愛吾廬傍曲阿。

不夜軒窗棲月窟,無塵世界泛星河。

花明貝闕吹羌笛,酒熟江村度郢歌。

浪說寰中饒勝地,其知朱夏郁蒸何。

“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在李元陽筆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詩人還寫到了與內地、沿海迥異特點的云南風物。如大理石、火把節等等。

在明代文化史上,李元陽的地位和影響是極重要的。他創作出的山水詩,因其濃厚的云南地方色彩,特別是大理獨特魅力的“風、花、雪、月”意象,呈現出別樣的民族風情和地方文化來。

注釋:

①馬卓昊.論中國古代文學與地域文化的關系[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11):127.

②段從學.地域文化視角與現代文學研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25(5):14-16.

參考文獻:

[1]李元陽.中溪家傳匯稿.叢書籍成續篇.臺北新聞本出版公司,1989,05:633.

[2]夏咸淳.明代山水審美[M].人民出版社,2009,11:34-36.

[3]喻學才.山水文學研究[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12:58.

[4]章尚正.中國山水文學研究[M].學林出版社,1997,05:28.

[5]張旭.李元陽研究[M].中國知網,2013,05:23.

[6]李元陽.李元陽集·詩詞卷[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12.

[7]李元陽.李元陽集·散文卷[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12.

猜你喜歡
山水詩探析
甌江山水詩意盡在“SONG”
論中國山水詩的成因
VR閱讀探析
王維的七言山水詩論略
楠溪江:永遠的山水詩
基于CAD/CAM的先進制造技術創新實踐教學改革探析
HTTPS探析
王維山水詩中的空山意象探微
論王維山水詩的“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