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種糧大戶面臨的問題與困難

2017-03-27 05:15劉長喜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17年3期
關鍵詞:生產成本基礎設施

劉長喜

摘要:種糧大戶承租的農田普遍存在基礎設施條件比較差,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自然災害與市場波動對種糧大戶的影響最大,兩者加起來占到了經濟損失的80%以上。

關鍵詞:種糧大戶 基礎設施 生產成本

種糧大戶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現代化建設和代表中國農業未來的重要力量。培育種糧大戶,是實施適度規模經營、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種植,提高土地效益,提升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破解“未來誰來種地”,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的必由之路。目前,種糧大戶在提高種糧效益、穩定糧食生產中的作用日益顯著。但是,在扶持發展種糧大戶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基礎設施不健全。種糧大戶承租的農田普遍存在基礎設施條件比較差,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部分流轉田塊水利條件差,種田靠天收的現狀還難以改觀,水利渠道、電力設施建設滯后,往往出現大旱之年引水灌溉困難,大澇之年排水降濕困難。路網不配套,機耕路少,路面狀況差,不利于運輸與機械作業。晾曬、倉儲設施不到位,影響糧食后期的品質和保存。種糧大戶因土地租期不定、地塊分散、資金不足等原因,也無力或者不愿投資完善水利設施和購置大型農機具。且涉及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巨大,新型經營主體難以獨自承擔,種糧大戶渴望政府給予扶持。

糧食生產成本上漲較快。我國農業已進入生產高成本時代,糧食、大豆、油料、棉花、糖料、蔬菜等農產品每畝投入量的增加快于同期每畝產出量的增加,收益率明顯下降。在農產品生產投入增量中,直接生產成本上升是推動農業生產總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種子、化肥、農藥、農膜、機械作業、排灌、土地租金、勞動力等成本,占總成本80%以上,嚴重影響種糧收益。一是土地租金上漲。隨著城鎮化建設和惠農政策的實施,租地成本年均上漲15%左右,有的地區平均達到1000元/畝/年,成方連片、地段好的可達到1200元/畝/年。二是勞動力難找。種糧大戶自家勞動力常常不能滿足生產所需,雇工現象普遍。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適齡勞動力越來越少。所以對于種糧大戶來說,“人難請”成為一大難題。在農忙季節,能請到的季節工年齡基本都在60歲以上,而且日工資也較高。三是農資成本上漲過快。近年來,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價格年均漲幅普遍在10%以上。四是農機具購買成本和服務成本有大幅增加。五是土地整理費用高?!靶√锊⒋筇铩?、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恢復土壤肥力需要增加更多的投入。

糧食生產風險大。首先是自然風險大,高風險影響農業生產效益。農業靠天吃飯,自然災害風險高,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各種災害承受能力低,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不斷涌現和經營規模逐漸擴大,千家萬戶的經營風險集中到他們身上,并隨之放大。其次是經營風險大。目前的糧食市場全面放開,如果價格趨升,銷售順暢,不易出現積壓滯銷的情況。另外,目前國家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是10元/畝,最高賠償標準為小麥320元/畝、玉米300元/畝。如果遭遇嚴重災情,賠償款甚至不足以支付土地租金。

銷售價格偏低。自然災害損失與市場波動對種糧大戶的影響最大,兩者加起來占到了經濟損失的80%以上。由于種糧大戶擔心自然災害損失與市場波動影響,加之缺少烘干和倉儲設備,又迫于上繳租金、還貸款等巨大壓力,多數農戶只能選擇收獲后立即銷售,遇到價格走低,增產不增收,甚至嚴重虧損。加上國家的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均由轉出土地的原農戶享有,種糧大戶只能享受上述補貼項目之外的專門對于大戶的補貼很少,種糧大戶生產經營困難。

發展資金緊缺。農村金融服務缺失,種糧大戶融資難。在對種糧大戶的調查中,普遍反映影響農戶種糧經營規模的最大因素是融資難。資金緊缺是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瓶頸。一方面季節性投入資金大,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同時還要繳納大額的承租費,雇傭勞力,發放工資。另一方面銀行貸款難,目前農村信貸手續復雜,貸款金額少,加上農田不能抵押,缺乏有效的擔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而言,由于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資產不足,實力不夠,又缺少必要資產抵押,存在銀行融資困難問題。

土地流轉不規范。土地承包期限影響了大戶對土地的持續投資,包括土地經營權到期后的土地附著物歸屬問題等。土地流轉合同期限的長短是決定種糧大戶土地投入的重要因素。從種糧大戶與土地流轉戶簽訂的土地流轉年限看,70%以上都在6年以下,其中流轉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40%,有些甚至一年一簽。沒有穩定的土地經營權作保障,種糧大戶很少擴大投資購買大型農業機械、修繕水利設施和擴大種植規模。很多農戶擔心土地流轉之后無法收回,所以不愿意流轉。這樣容易形成“插花田”,使土地不容易集中連片,機械化作業不容易推廣,從而無法降低生產成本。

土地流轉信息市場體系尚未建立、完善起來,供需雙方信息有效對接機制缺失。土地流轉服務不夠,土地承包不規范,影響持續發展。部分經營主體承租他人土地只是通過口頭協議,與農戶間沒有規范的文書合同,伴隨土地租金在年度間的漲落變化,農戶和經營主體間的租種矛盾時有發生,導致土地流轉不能持續、穩定開展。

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到位。隨著農地加速流轉,各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但與之相配套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相對滯后。種糧大戶普遍未經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培訓,對農業新技術掌握較少,科學種田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農技部門專家在品種選擇、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田間管理、市場信息、產品營銷、綠色生態有機農業、標準化生產等方面進行技術培訓與指導。但目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還存在體制不順、機制不活、隊伍不穩、保障不足等問題,服務與農民實際需求不能有效對接,很多工作沒有落到實處。由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經營主體對新型農業技術的使用積極性并不高。一些新型農業技術雖然具有明顯的增產、節本、增效潛力,卻因為缺乏從中央到地方的獎勵措施而難以有效推廣。

過度開發農業資源。生產糧食,拼資源拼消耗,已經持續多年,這種生產方式不可持續。我們用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是,為了保吃飯、保供給,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農膜等化學投入品,付出了很大的資源環境代價。在這種大環境下,種糧大戶普遍存在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投放量過高、有效利用率低問題。

基層政府對種糧大戶支持力度不夠。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務農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問題突出,今后“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問題已經很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中央明確提出,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要求各級地方政府要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構建新型農業體系的重要抓手。但是,實際情況是70%的種糧大戶都覺得基層政府對他們的支持力度不夠,獎勵政策不到位。

產品缺乏品牌支撐。生產成本上漲過快,經營效益下降,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價格漲幅較大,同時勞動力價格也由以前每天50~60元,上漲至60~70元,嚴重影響了種糧的直接經濟效益;種糧大戶由于沒有曬谷場和倉儲條件,糧食收獲后必須及時銷售出去,雖銷售渠道順暢,但糧價仍偏低。生產的農產品沒有品牌,只能賺辛苦錢,不能賺大錢。生產的產品沒有品牌,盈利能力低。自主品牌比例、產品認證率低。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對優質食品的需求會不斷增長,加快高級別農產品認證有助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市場競爭中居于有利位置。

部分種糧大戶經營目標不明確。部分種糧大戶沒有長遠的糧食生產經營規劃,有些人承包很多耕地的目的不是為了認真地搞糧食生產,而是希望以種糧大戶的名義爭取得到政府部門對其的項目資金支持或獎勵資金,或是通過銷售其經營的糧種、農藥、化肥及農機服務上獲取利潤。近年來,土地租金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快速上漲,糧食生產成本不斷提升,種糧效益比較低。盡管國家對糧食生產進行補貼,但生產糧食的經濟效益遠不如種植非糧作物。因此,部分種糧大戶選擇了部分或全部種植效益相對較高的經濟作物,如蔬菜、果類等,偏離了種糧主體。

新型農民群體太少?,F代農業,需要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而不是現在大量存在的“3861部隊”。經過長時間各種層次的農民職業培訓,一大批新型農民在成長和成熟,但是,與河南廣袤的耕地對職業農民需要量相比,新型農民顯得太少。同時,種糧大戶整體素質不高,具有高中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的種糧大戶,能了解糧食種植關鍵技術,及時掌握糧食生產發展動態和國家有關優惠政策,接受種植新技術,新模式較強。但近半數種糧大戶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80%是50歲以上人群。文化程度不高,制約個人經營能力,對于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缺乏必要認識和了解,重產量、輕品質,重生產、輕營銷,開拓創新的精神和能力明顯不足。

(作者單位:河南省農業廳農廣校)

猜你喜歡
生產成本基礎設施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加速
公募基礎設施REITs與股票的比較
HU Wantai·TALK about Chongqing City
振動攪拌,基礎設施耐久性的保障
論PPP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應用
充分挖掘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潛力
T型賬戶在生產過程業務核算教學中的應用
工業企業生產成本核算中的內部控制措施分析
PAN基碳纖維生產成本分析及控制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