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兼顧教學科研的高校教師績效考核模型及其應用

2017-03-27 08:01汪新琴
關鍵詞:獎勵性教學科研工作量

李 強,汪新琴

(河南工程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一個兼顧教學科研的高校教師績效考核模型及其應用

李 強,汪新琴

(河南工程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高校作為事業單位,已全面實施績效工資制度??冃ЧべY的發放依據在于績效考核結果,績效考核的關鍵在于確定考核人員的工作量完成情況。高校專職教師的績效考核,通常要兼顧教學與科研,然而實踐中出于增強績效考核壓力或平衡教學科研的考慮,往往還有一些額外限制。這些額外的限制條件使得實際情形變得非常復雜,對績效考核模型的建立與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教師;績效考核;教學;科研

2006年,人事部、財政部推出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國人部發[2006]56號)?!斗桨浮分赋?,事業單位的收入分配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四部分組成。其中績效工資將由各單位在上級主管部門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采取靈活的分配形式和辦法,以工作人員的實績和貢獻為依據,由各單位自行制定實施辦法。2009年9月2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表示,我國的事業單位將于2010年起全面實施績效工資,并進一步明確了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的基本原則。[1]高校作為事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績效工資就是與學??冃嚓P的薪酬,是依據個人、團隊和學校業績的變化而確定的彈性薪酬,根據個人的行為表現和業績的變化來確定其薪酬的高低。

績效工資的發放依據在于績效考核結果,績效考核的關鍵在于確定考核人員的排序,將其分為超額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額定工作量等幾種情況,然后視情況決定是否參與獎勵性績效工資部分的分配。決定排序的是待考核人員的考核分值,這個分值可通過恰當的模型計算出來。高校專職教師的績效考核中有多種情況,最常見的是兼顧教學和科研,而教學和科研都有明確可以量化的分值。此外,各種專項工作量的認定依據名目煩瑣,且很多項目不是每個教師都有,導致相互之間缺乏可比性,故本文并不將其考慮在內。

本文主要討論高校專職教師績效考核中本人獎勵性績效工資發放比例的決定模型,合理的思路是將獎勵性績效工資發放比例與額定工作量的完成比例掛鉤,按完成比例發放相應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工作量通常設定為教學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的一個線性組合,不過實踐中出于增強績效考核壓力或平衡教學科研的考慮,往往有一些附加限制,如“若完成工作量小于某個值,則完全不予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或“若科研(教學)工作量小于額定水平,可用多余的教學(科研)工作量折算充抵,但最多充抵到某個比例”等。這樣一來,就為原來相對簡單的兩種工作量的線性組合表達式增加了許多限制條件,還會出現一些極端情況。

本文以下部分將通過實例來探討這一增加了諸多額外限制的分配模型是如何建立的。

假設1:全年完成工作量大于額定工作量的50%,才能按照完成比例發放相應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大于100%的,按100%比例發放。小于50%的,將完全不予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

假設2:教學和科研兩種工作量折算后相互沖抵時,最多不能超過50%。

接下來探討這一完成比例的計算方法。

設定完成教學工作量為J,額定教學工作量為J0,所占權重為α。

完成科研工作量為K,額定科研工作量為K0,所占權重為1-α。

則完成工作量Q=α·J+(1-α)·K,同理,額定工作量Q0=α·J0+(1-α)·K0,相應的,總工作量完成比例P=Q/Q0。

以上(2)和(3)兩種情況,教學科研兩種工作量一種未過半另一種過半但不足額,不存在相互折算沖抵的情況。此時要看的就是兩種工作量的組合,即總完成工作量是否達到額定總工作量的一半,若達到,則P取實際值,若未達到,則令P=1。

(5)J>J0,K>K0,此時教學科研均超額,故總的工作量Q>Q0,按規定,令P=1。

當α·(J-J0)>(1-α)·(K0-K) 時,超額部分的教學工作量折算后足夠沖抵未完成的科研工作量部分,即Q>Q0, 此時按規定,令P=1。

當α·(J-J0)<(1-α)·(K0-K) 時,超額部分的教學工作量折算后不夠沖抵未完成的科研工作量部分,此時Q=α·J+(1-α)·K,相應的,P<1。

當(1-α)·(K-K0)>α·(J0-J)時,超額部分的科研工作量折算后足夠沖抵未完成的教學工作量部分,即Q>Q0, 此時按規定,令P=1。

當(1-α)·(K-K0)<α·(J0-J) 時,超額部分的科研工作量折算后不夠沖抵未完成的教學工作量部分,此時Q=α·J+(1-α)·K,相應的,P<1。

以上(6)和(7)兩種情況,教學科研兩種工作量一種過半另一種超額,可相互沖抵??偼瓿晒ぷ髁看笥陬~定總工作量時,令P=1??偼瓿晒ぷ髁啃∮陬~定總工作量時,P取實際值。

以上(8)和(9)兩種情況,教學科研兩種工作量一種未過半而另一種超額,可沖抵但受限,不得過半,必使總工作量完成比例P<1。然而當總完成工作量小于額定總工作量的一半這種極端情況出現時,令P=0。需要指出的是,(8)和(9)兩種情況存在互斥性,當斜線斜率(α-1)/α>-J0/K0,即α>K0/(J0+K0)時,區間(8)只有兩種可能,不會有總完成工作量小于額定總工作量的一半這種可能,而區間(9)則有三種可能,存在總完成工作量小于額定總工作量的一半這種可能,如圖1所示。反之,當斜率(α-1)/α<-J0/K0,即α

總之,前述九種情形中總工作量完成比例P的情況共有五種(圖4是圖1、圖2、圖3三個圖的疊加。隨著斜線斜率的變化,只有第4種情況對應的四區所包含的區間會有變化,有時是區間(1)(2)(3),有時是區間(1)(2)(3)(8),有時是區間(1)(2)(3)(9)):

第三種:Q=α·J+(1-α)·K且Q>Q0,此時令P=1,對應圖1—圖3中三區(由區間(5)全部和區間(6)、區間(7)的一部分組成)。

圖1 α>K0/(J0+K0)時總工作量Q的各種情形

圖2 α

圖3 α=K0/(J0+K0)時總工作量Q的各種情形

圖4 α變動時總工作量Q的各種情形

在圖1—圖4中,J軸代表教學工作量,K軸代表科研工作量,J0表示額定教學工作量,K0表示額定科研工作量,α表示教學工作量在總工作量中所占權重。另有在此模型分析基礎上,采用EXCEL中的IF和AND兩個函數嵌套設定公式就可以將上述若干種情況都納入。只要有了每位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量的具體數字,就很容易將其總工作量完成比例計算出來,進而進行排名,作為獎勵性績效工資發放比例乃至參與其他分配的依據。通過設定模型中的某些關鍵參數,還可以起到平衡教學科研、突出考核壓力等導向作用??傊?,本績效考核模型考慮周全、應用簡捷,達到了量化高校教師績效水平并將績效考核結果與收入分配相聯系的初衷,在目前的高校教師績效考核中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1]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和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N].人民日報,2009-09-03(01).

A Performance Examination Model for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ith a Balanced Consideration of Both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I Qiang, WANG Xinqin

(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HenanUniversityofEngineering,Zhengzhou451191,China)

The performance-related pay system has been introduced to all kinds of institutions, includi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ccordingly the key to performance examination in institutions is to get the completed proportion of allotted work. Besides, the performance examination of full-tim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gi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fact, given the intention of increasing the effect of performance examination or balancing the work amount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ore additional restrictions would be imposed on the performance examination model.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examination model for full-tim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ith some restrictive conditions.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erformance examinatio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2016-04-15

李 強(1982-),男,山西盂縣人,河南工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社會學與公共管理。

G647.23

A

1674-3318(2017)01-0086-04

猜你喜歡
獎勵性教學科研工作量
嵌入式系統軟件工作量多源線性估算方法仿真
軍工技術推廣專項獎勵性后補助政策研究及影響分析
“云上中文”教學科研數字化資源平臺助力一流學科建設
獨立學院轉設過程中如何構建合理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管理體系
中小學校在獎勵性績效工資改革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思科發布云計算市場發展報告
青少年學生不良行為獎勵性強化的問題與應對
高校教學科研管理紀律建設亟待加強
網上互動教學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對策
高校教師科研工作量的幾個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