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廣陳皮與新會皮藥名出現年代考

2017-03-28 17:57賴昌林吳鴻倪根金
中國中藥雜志 2017年4期

賴昌林+吳鴻+倪根金

[摘要] 廣陳皮是中國傳統道地藥材,廣東陳皮的簡稱,作為道地中藥使用歷史悠久?!皬V陳皮”的道地藥名在宋代文獻中比較罕見,但經筆者考證其另有別名“真橘皮”、“真陳皮”,提前了“廣陳皮”作為道地藥材使用的起源時間,而之前有學者認為是源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廣陳皮歷來是“廣藥”中的大宗藥品,暢銷海內外,為各地醫生推崇和群眾喜愛。廣陳皮在2016年入選廣東省首批立法保護的8種嶺南藥材之一。新會皮做為廣陳皮中的上品,兩者經??梢曰ハ嘀复?,特別到了清代,很多地方出現廣陳皮即是指新會皮,所以它們也有共同的發展脈絡,但新會皮也有其獨特的道地藥史。2006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并公告新會陳皮產品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關鍵詞] 廣陳皮; 新會皮; 真橘皮; 真陳皮

[Abstract] Guangdong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has been used for a long history. The authentic drug name Guangdong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was rare in the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but from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authors, it was otherwise nicknamed as "real orange peel" or "real tangerine peel". These two names were ahead of the origin of Guangdong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name Guangdong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was from the Ming Dynasty Dr. Lishizhen's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Guangdong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has always had the bulk sales of Guangdong medicines and has been sold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popularity among the doctors and the masses. In 2016, it was selected as one of 8 Lingnan herbal medicines in the first legislative protection medicin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Xinhui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is the top grade of Guangdong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and these two can often refer to each other. Especially in Qing Dynasty, Guangdong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often referred to Xinhui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Therefore, they have a common development grain, but Xinhui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has a unique history of genuine regional drug. In October 2006, the National Quality Inspection Administration formally approved and announced that Xinhui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as one of 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s.

[Key words] Guangdong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Xinhui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real orange peel; real tangerine peel

傳統中藥陳皮因道地廣東而得名廣陳皮,廣陳皮也可稱為“廣皮”、“廣橘皮”,是陳皮中的上品。而新會陳皮又是廣陳皮中的上品,被稱為“新會皮”、“會皮”倍受醫家推崇。關于廣陳皮和新會皮的歷史眾說紛云,有傳說有史實,但所言都不全,未全面反映廣陳皮和新會皮的歷史。有學者認為廣陳皮作為道地藥材的使用源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 年)·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橘:“今天下多以廣中來者為勝,江西者次之”[1],如:魏瑩《陳皮本草考證》[2],魏裕濤《淺談道地廣陳皮與普通陳皮之差別》[3]。但經筆者考證其另有別名“真橘皮”、“真陳皮”出現在宋代的中醫藥典籍中,如:吳彥夔《傳信適用方》(1180年)、王璆《是齋百一選方》(1196年)、李迅《集驗背疽方》(撰于1196年),比明代李時珍早了許多,從而將廣陳皮的道地歷史向前推至宋代。 廣陳皮在古代是用柑橘取皮曬干制成,并無細分“柑皮”、“橘皮”。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柑:“藏器曰:柑有朱柑、黃柑、乳柑、石柑、沙柑,橘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黃淡子。此輩皮皆去氣調中,實俱堪食,就中以乳柑為上也?!盵1]這是李時珍引唐代醫家陳藏器的話,說明柑皮和橘皮都可以入藥理氣調中。明代張正烈《正字通》·卷五·辰集中·木部·二十七·柑:“今概收為陳皮,蓋藥用橘皮,而南方橘柑相似故不分也?!盵4]在南方柑橘果相似,所以多不區分,柑皮、橘皮皆可藥用做陳皮。

1 宋元文獻中的廣陳皮

的確廣陳皮極少出現在明代之前的文獻中。在宋元的文獻中,筆者艱難的查得幾處,且須考慮古籍的版本。第一處是宋陳言撰《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四庫全書本),卷十四中有一個方劑三白散:“白牽牛二兩,白術、桑白皮、廣皮、木通各五錢右為末,每服二錢姜湯調下?!盵5]第二處是宋竇漢卿《瘡瘍經驗全書》·卷十一中記載:“實脾丸:干山藥一斤,炒黃色為末,炒粳米二升一半,為煳丸米湯送下,白淋廣皮一斤,枳殼五兩,麩皮炒黃木香不見火,三兩黃連,三兩姜……”[6]“嘈雜吐清水,上好廣皮去白為末,五更起坐床上,安末五分于手心,男左女右干舐下,而臥服三朝必効?!盵6]第三處是宋代楊士瀛撰,明代朱崇正附遺的《仁齋直指》·卷七·附膈噎·膈噎方論:“秘傳半夏厚樸湯:……厚樸(姜汁制)、山梔(去皮)、炒黑川黃連(姜汁炒)各一錢,廣陳皮(去白)八分……”[7]。

綜觀宋陳言撰《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四庫全書本),全書出現“陳皮”和“橘皮”多處。而“廣皮”只出現了一次?!度驑O一病癥方論》原名《三因極一病源論粹》由《宋志》改為現流行書名。成書于1174年,宋淳熙元年。這本書有版本在日本流傳,人民衛生出版社據日本的宋刊配補元·麻沙復刻本排印,并核對各本,校出1957年第一版《三因極一病癥方論》,該書197頁“三白散”用的就是“陳皮”,所以四庫本《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出現的“廣皮”還可以再考證。

再說說宋竇漢卿《瘡瘍經驗全書》,這本書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醫家類存目里是這樣評的:“舊本題宋竇漢卿撰。卷首署燕山竇漢卿。而申時行序乃稱漢卿合肥人,以瘍醫行于宋慶歷、祥符間,曾治太子疾愈,封為太師。所著有《竇太師全書》。其裔孫夢麟,亦工是術,因增訂付梓云云??肌端问贰に囄闹尽凡惠d此書,僅有《竇太師子午流注》一卷,亦不詳竇為何名,疑其說出于附會。且其中治驗皆夢麟所自述,或即夢麟私撰,托之乃祖也。國朝康熙丁酉,歙人洪瞻巖重刊,乃云得宋刻秘本校之,殆亦虛詞?!盵8]也就是說《瘡瘍經驗全書》可能是一本明朝人竇夢麟寫的托古、托祖偽書。但也有可能是家傳的醫書到了后代人手上出版刊刻,這已難考證。亦有人寫了考證其為偽書的文章如:全國名老中醫干祖望撰文的“《瘡瘍經驗全書》——偽書話題之三”[9],邸若虹,李永健寫的“《瘡瘍經驗全書》考略”[10]等。

宋代楊士瀛撰和明代朱崇正附遺的《仁齋直指》(四庫全書本)中出現的廣陳皮一次,卻出現在了明代朱崇正翻刻《仁齋直指》時附的卷七補遺方里面。也就是說這里出現的廣陳皮是明代人加進去的。

廣陳皮確鑿的出現在元代汪汝懋所撰《山居四要》(撰于公元1341—1368年)·卷五:“二陳湯:治痰飲為患,嘔吐,生冷脾胃不和,傷寒后虛煩上攻,此藥最好并宜服之。廣陳皮(去白)五錢,半夏(治)五錢,白茯苓(去皮)四錢,甘草右依此?!盵11]說明在元代的醫家已經認識到了廣陳皮的道地性。

其實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早已暗示了在宋代就有廣陳皮的用法,在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橘中有醫方:“霍亂吐瀉,不拘男女,但有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再生,廣陳皮(去白)五錢、真藿香五錢,水二盞煎一盞時時溫服(出百一選方)?!盵1]在差不多與李時珍同時代的明代名醫繆希雍《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三·果部三品中同樣引了該方:“(百一選方)霍亂吐瀉,但有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即生,廣陳皮(去白)五錢,真藿香五錢,水二盞煎一盞,時時溫服食療治?!盵12]也就是說這個方子是來自《百一選方》?!栋僖贿x方》也稱《是齋百一選方》為宋代王璆所輯。是宋代較有影響的方書之一,后經劉承父校正,重新刊刻,內容有增補,名為《新刊續添是齋百一選方》(公元1196年)。流傳過程中逐漸佚散了,但多為后世醫家所引。直到日本寬政11年時,由日本藏書家和醫士根據日本所藏元刻本和殘本重新??逃?。清楊守敬《日本訪書志》·卷十·《新刊續添是齋百一選方》二十卷中記載:“《新刊續添是齋百一選方》(二十卷元刻本)宋山陰王璆、孟玉撰。首有慶元丙辰,天臺章楫序,目錄首有筐子云:載劉承父咨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按此書《四庫》不箸錄,《宋志》二十八卷書,錄《解題》三十卷,《曝書亭集》稱所藏元本僅二十卷,遂疑為后人所選擇然。按劉承父所咨,則此為《是齋》全本,《解題》、《宋志》皆誤也?!盵13]然而到了現代,上??茖W技術出版社根據日本刊本為底本出版了2003年版《是齋百一選方》,書中卷五卻無廣陳皮,該方用的是“陳皮(去白)”。筆者后又在明初朱橚的《普濟方》·卷二百一·霍亂門·霍亂吐利,中找到相同方子:“回生散(出百一選方):治霍亂吐瀉,但一點胃氣存者,服之無不回生。陳皮(去白)、藿香葉去土,右等分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盵14]這里用的也是“陳皮(去白)”。從時間上看比李時珍、繆希雍都早,所以《是齋百一選方》原書應是“陳皮(去白)”比較可信,而不是“廣陳皮”。但可知李時珍對原方作了修改,采用道地的廣陳皮入藥,足可見他對廣陳皮的推崇。細讀2003年版《是齋百一選方》該書88頁“袞金圓”方和338頁的“紫蘇飲”方中,卻分別出現了“真橘皮”和“真陳皮”。什么是“真橘皮”、“真陳皮”是個疑問。

廣陳皮在宋元文獻典籍中比較罕見,是什么原因,中間是否有隱藏了沒有認識到歷史。是不是宋元醫家沒有充分認識到廣陳皮的道地性,還是其他原因。在宋元明清的醫學典籍經常出現的“真橘皮”、“真陳皮”,這是否與廣陳皮有關系。

2 廣陳皮與“真橘皮”、“真陳皮”的關系考證

“真橘皮”、“真陳皮”是什么樣的陳皮,宋元醫學典籍和歷史文獻都未直接明言,也沒找到相關資料。但可以推斷“真橘皮”、“真陳皮”是一味道地藥材。根據宋代李迅《集驗背疽方》不分卷(撰于1196年)·論服嘉禾散中記載:“陳橘皮:買真橘皮,以水浸三時久,洗去黑塵,掠去肉白筋與瓤,剉焙取三兩凈?!盵15]如果“真橘皮”不是道地藥材的話,沒必要特意去買,也沒必要把“真橘皮”放在“陳橘皮”的條目下面加以解釋說明,直接說“陳橘皮”就可以了。關鍵在于一個“真”字,“真”的才是道地的。

在明代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撰的《普濟方》中出現了“廣陳皮”、“廣橘皮”、“廣皮”、“真橘皮”、“陳橘皮”、“陳皮”、“橘皮”??芍^非常全面。這里也可以看出“真橘皮”是一味道地陳皮。這里未敢言“真橘皮”是廣陳皮或是其他的陳皮,但是也不能排除是廣陳皮這個可能。前面說到宋竇漢卿《瘡瘍經驗全書》是本明代人寫的托祖偽書(1569年)。其中卷十一記載:“嘈雜吐清水:上好廣皮去白為末,五更起坐床上,安末五分于手心,男左女右干舐下,而臥服三朝必効”[6]。與此記載相似的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橘中引明代醫家李樓的《怪癥奇方》(1544年):“嘈雜吐水:真橘皮去白為末,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之即睡,三日必效,皮不真則不驗?!盵1]同樣且同時代的藥方一個是“廣皮”,一個是“真橘皮”,而且藥方中特別強調“皮不真則不驗”??梢哉J為“廣皮”和“真橘皮”是對應的關系。同樣的例子還有一對,明初朱橚《普濟方》·卷一百九十八·諸瘧門·足太陰脾瘧(附論):“姜橘散一名十棗湯(出傳信通用方):治脾寒及諸瘧,右真橘皮不拘多少。去白細切曝微干,以生姜自然汁浸過。陳皮一指許,銀器內重湯煮乾焙為末。每服三錢。用隔年清水棗十枚,水一盞。煎至半盞。以此藥通口服。以棗下之。于發日先一時辰服之。不過兩服而止。后再一服,不拘老少孕婦皆可用服?!盵14]明末有人著《窮鄉便方》不分卷(不著撰者):“夏間陽氣在外,胃虛邪氣易侵,多作吐泄。初用姜陳湯,廣陳皮一錢、生姜皮一錢,水一盞煎,不拘時服?!盵16]2本醫書中“姜橘散”與“姜陳湯”實為相同的方劑,一個是用“真橘皮”,一個是用“廣陳皮”,二者對應。所以可以說“真橘皮”即是“廣陳皮”。

明代著名醫家繆希雍(1546—1627年)撰《先醒齋廣筆記》·卷四:“橘皮:真廣陳皮,豬鬃紋,香氣異常,去白時不可浸于水中,止以滾湯手蘸三次,輕輕刮去白要極凈?!盵17]明代秦景明(1547—1629年)撰《癥因脈治》·卷四:“異功散:白術、人參、真廣皮、炙甘草、白茯苓?!盵18]清代楊時泰撰《本草述鉤元》·卷十七·山果部·陳橘皮:“陳橘皮:〔修治〕入和中理胃藥則留白,入下氣消痰藥則去白,去白者以鹽湯洗浸。刮去筋膜,曬干用。自廣州來陳久者佳,真廣陳皮,豬鬃紋,香氣異常,去白時不可浸于水中止,以滾湯手蘸三次,輕輕刮浄,人下焦須用鹽水浸,肺燥則用童便浸曬?!?[19]這3本著作都強調“真廣陳皮”、“真廣皮”。后加來“自廣州陳久者佳,真廣陳皮,豬鬃紋,香氣異?!?,不僅用“真”字強調廣陳皮的道地和“香氣異?!?,還描述了“真廣陳皮”制作方法和用法。到這里可以把“真橘皮”、“真陳皮”理解為“真廣橘皮”和“真廣陳皮”的簡稱。

通過一番求證,“真橘皮”、“真陳皮”其實是廣陳皮另一個稱呼。宋元文獻中出現“真橘皮”、“真陳皮”的用法的還有其他醫學著作,如下。

宋代吳彥夔《傳信適用方》·卷上(1180年):“法制檳榔治酒食過度,胃膈膨滿,口吐清水,一切積滯,洪子和傳雞心檳榔一兩切作細塊,白豆蔲取仁一兩,縮砂取仁一兩,揀丁香一兩切作細條,粉草一兩切作細塊,生姜半斤切作細條,鹽二兩,真陳橘皮半斤(去白),切作細條右件,同河水兩碗浸一宿。次日用慢火砂鍋內煮干,焙干,入新瓶收,每服一撮細嚼酒下?!盵20]吳彥夔《傳信適用方》約與李迅《集驗背疽方》(1196年)同時代,公元1180年為南宋淳熙七年,可見在南宋初年,已經開始使用“真橘皮”、“真陳皮”。

宋代楊士瀛《仁齋直指》(1264年)·卷七·嘔吐·嘔吐證治:“翻胃方:橘皮湯治翻胃嘔吐,真橘皮用日照西方壁土炒香,取橘皮為末右,每二錢姜棗略煎服”;“南木香、甘草(炙)、青木香、吳茱茰蕩洗七次炒乾各半兩,宣木、真橘皮、紫蘇莖葉、雞心檳榔各一兩右,剉散。每服三錢,姜五片?!盵7]元代朱震亨《丹溪先生心法》和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都引過該方。

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1345年)·卷第十九·瘡腫科·通治:“阿膠飲子:……明阿膠,剉蚌粉炒如珠子,出火毒,一兩(缺字),真橘皮半兩,粉草一兩上剉散。分作三服,水一碗煎,候溫,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服。累效?!盵21]卷第十·大方脈雜醫科·耳?。骸傲⑿ⅲ褐温姸?、底耳,有膿不止,真陳皮燈上燒黑,一錢,為末,麝香少許,別研右和勻,每用少許,以綿蘸耳內濃凈,即上藥?!盵21]

元代王珪(1264—1354年)《泰定養生主論》·卷十六·歷用得效方:“大戟圓(出篋中秘寶方,婦人有孕勿服):治一切水氣疾蠱,癥瘕食積,大戟(紅芽者半兩)、巴豆(一百箇去皮,水三升煑干,去心膜出油)、芫花(揀凈一兩)、甘遂、干姜、真陳皮(去白)、碙砂、姜黃、肉桂(去皮已上各等分)”[22];“……真陳皮、茴香(微炒)、南木香各半兩右為細末”[22];“茴香(揀凈炒)、川練子(去皮核麩炒)、吳茱萸(去仁)、馬練花(去蒂梗醋炒)、真陳皮(去白名一兩)、芫化(醋炒半兩)?!盵22]

可見宋元時期廣陳皮的道地性已得到醫家的認可,廣陳皮自宋元開始打響了名號。后世皆知廣陳皮為道地藥材,廣陳皮開始行銷海內外。

3 廣陳皮宋元以后使用達到高峰

明清醫家對廣陳皮道地藥材的認識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而且在李時珍之前就有了。明代中藥學著作《本草品匯精要》記載了諸多中藥材的道地產地,在卷之三十二·果部上品·果之木的橘皮條目下記載就是:“道地:廣東”[23],是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明太醫院劉文泰等集體撰輯。該書撰輯成功,因明孝宗逝世,稿存內府而未刊行。成書年代早于《本草綱目》(1578年),早了李時珍70多年,但稿存內府的《本草品匯精要》對后來者的影響很難去評估,李時珍是否見過該書也不得而知?!侗静萜穮R精要》為明太醫院御醫集體編著,可見明御醫已經完全認可了“陳皮”道地廣東,御醫們已經開始運用廣陳皮為皇家治病。

與李時珍差不多同時代的明代名醫繆希雍(比李時珍小20多歲)在《先醒齋廣筆記》中大量方劑中運用了廣陳皮藥名。明黃一龍修廣東《潮陽縣志》·卷十二·物產:“陳皮即廣陳皮,產于此者特佳?!盵24]明代凌蒙初的小說《拍案驚奇》有句云:“所以廣橘、福橘播名天下?!盵25]廣陳皮這個叫法在明代相當普遍,說明廣陳皮不僅藥效好,而且廣橘及廣陳皮的生產已經有相當大規模,以致響譽全國。明代還有大量的醫學典籍運用了“廣陳皮”、“廣橘皮”、“廣皮”。而到了清代除了這些稱法繼續有醫家沿襲,還出現了新會皮的叫法。根據《清宮醫案研究》所記載藥方,清代宮廷御醫給皇家和達官貴人治病的許多藥方使用都了廣陳皮、新會皮。

廣陳皮是廣東道地藥材,在古代主產廣東新會、潮州,化州,四會等地,廣東其他很多地區的地方志的物產中也記載當地出產陳皮,是廣東三寶之首(廣東三寶:陳皮、老姜、禾稈草),和“廣東十大中藥材”之一。由于廣東陳皮的卓越功效,被歷代醫家稱為廣陳皮。廣陳皮之中尤以新會產陳皮為最佳,又稱新會皮。

4 新會陳皮道地歷史

說到廣陳皮,不得不說新會皮。新會皮是廣陳皮中的上品。新會皮也叫“會皮”。清代醫家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二·餳:“有書‘新會皮作‘會皮,蓋不知新會是地名也?!盵26]清代著名醫家張璐在康熙34年(1695年)著《本經逢原》·卷三·果部·橘皮:“橘皮苦辛溫,無毒。產粵東新會,陳久者良。陰虛干咳,蜜水制用?!盵27]清代宮廷御醫很多會在開完藥方后,注明中藥的產地,在廣陳皮下注:“產廣東,以新會縣署內者最佳?!盵28]新會皮作為御用道地藥材,為清室服務深得御醫和皇家的肯定。道光版《新會縣志》·卷二·物產:“紅者名大紅皮,凡果之皮以柑皮為尤佳,故又名果皮,入藥去白用能除痰,與橘紅同功,陳者良?!盵29]金末元初的元好問《湯液本草》·卷下:“陳皮一種青皮小而未成熟,成熟而大者橘也,色紅故名紅皮,日久者佳,故名陳皮?!盵30]新會皮是用當地的茶枝柑取皮曬干而成,茶枝柑又叫大紅柑,油柑等。新會是從何時開始種植柑橘和生產陳皮,可從史料見其端倪。

新會宋元時屬廣南,《廣州府志》·卷七·沿革表二·新會縣沿革考:“廣南東路廣州南??ば聲菜问返乩碇尽??!盵31]宋莊綽《雞肋編》·卷下:“廣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種柑橘以圖利。?;夹∠x損食其實,惟樹多蟻,則蟲不能生,故園戶之家,買蟻于人。遂有收蟻而販者,用豬羊脬盛脂其中,張口置蟻穴傍,竢蟻入中,則持之而去,謂之養柑蟻?!盵32]

新會種柑橘在宋元時期雖未有明確文字記載,但新會所屬的廣南和南??ざ家呀浭a柑橘,新會自然不會例外。宋末元初的詩人劉辰翁憑吊新會“崖山之戰”時賦詩《青玉案(用辛稼軒元夕韻)》:“雪銷未盡殘梅樹。又風送,黃昏雨。長記小紅樓畔路。杵歌串串,鼓聲疊疊,預賞元宵舞。天涯客鬢愁成縷。海上傳柑夢中去。今夜上元何處度。亂山茅屋,寒爐敗壁,漁火青熒處?!盵33]宋人有元宵傳柑送柑的傳統,特別是在王公貴族之間?!把律街畱稹保ü?279年農歷二月初六)發生前20日左右是的元宵節,根據傳統當時的元宵節,宋軍海船上的貴族們應該延續了傳柑的傳統。所以詩中說“海上傳柑”,而柑的來源極可能來自新會,當時的新會還未被元軍所占領,新會柑冬藏至元宵也是可能的。

在元代時新會為南海所領,治所在廣州。元《大德南海志》中就有南海產柑的記載。據潘華金等人的撰文:“新會種柑取皮相傳有70多年歷史。元代至正七年 (1347年) 新會外海 (今屬江海區外海鎮) 陳惠甫撥田囑書中寫有‘甘子田租十石,這是他母親在元初時的倉田?!盵34]這說明當時新會存在專門生產柑子的柑園。

明代大儒陳獻章(公元1428—1500年)字公甫,廣東新會籍。因曾在白沙村居住,人稱白沙先生,世稱為陳白沙。他在《陳白沙集》中有幾首詩描寫了家鄉新會的柑橘。卷八·古風歌行·《題馬默齋壁》:“屋后青山屏翳合,簷前綠樹煙花匝。主人閉門履不納,跏趺明月光遶榻??蛠韱栁倚Σ淮?,但聞山鶯啼恰恰。橙橘盈園野芳雜,門外一江深映合。四時八風誰管押,煙飛霧走龍騰甲。拙者孤舟持酒榼,成化十年甲午臘?!盵35]這首詩寫于明成化十年,描寫了橙橘盈園的生機景象,新會甜橙曾是貢品,柑橘也是廣東名產。

《陳白沙集》·卷六·七言絕句·《送柑答之》:“遺我紅柑索我歌,狂柑不飲奈柑何。大崖山下無人寄,日盡千瓢舞破蓑?!泊笱率狼渥x書處也〕?!盵35]這首詩是陳獻章在新會崖門大崖山寫的,這里曾發生歷史上著名的宋元兩軍“崖門大海戰”,也叫“崖山之戰”?!把律街畱稹焙竽纤螠缤?。詩人曾在此憑吊古戰場,還建議修建了有名的“大忠祠”。詩題為《送柑答之》,詩中提到紅柑就是新會著名的大紅柑,新會皮便是大紅柑取皮曬制而成。

《陳白沙集》·卷八·七言律詩·《玄真送柑》:“溪園十月摘黃柑,歲月將窮致小籃。繞膝癡孫高起舞,隔年乳酒正開壇。色香本出梨之右,風味真無嶺以南。不惜霜根傳藥圃,白頭還解荷長镵?!盵35]這里描寫了新會十月摘柑的情景?,F在的新會亦是在農歷十月左右摘柑?!安幌鶄魉幤浴币舱f明新會在明代有藥用的柑園?!稄V州府志》·卷一百二十六·列傳十五(明新會)·明:“新會采藥者不知何許人,日采九里明賣以為食,其藥多生柑、荔圃。旦暮入采之,絕不視柑、荔,雖自落亦不顧?!盵31]據這2條材料所說,新會柑橘已經成規模的果園種植了。

在明萬歷已酉年(公元1609)王命璿重修的《新會縣志》·卷二·物產中有對土特產的介紹中就有陳皮:“……陳皮、枳殼、芭荳、益母草、香附、天門冬、麥門冬、金銀花……”[36]。到了康熙年間的《新會縣志》沿用了此記載。所以新會明代產新會皮是毫無疑問的。清乾隆年間修的《新會縣志》·卷六:“馀甘俗名油柑,蘋浦女藥之屬,陳皮邑出者佳?!盵37]這是《新會縣志》第1次夸贊本縣陳皮,茶枝柑也叫油柑,大紅柑。清道光《新會縣志》則記載:“合仔梁俗名草邊是也,柄次皮可為繩,繩以縛陳皮為往外省?!盵29]這是說新會陳皮用草邊繩捆縛銷往外省。清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新會鄉土志》·十四·物產·(乙)植物:“柑皮之獨可入藥,為他地所不及,則尤其特別者也?!盵38]更進一步說新會陳皮比其他地方的陳皮好。

新會陳皮在清代是被醫家盛行使用的高峰。新會陳皮有了自己的道地稱呼新會皮。新會皮的稱呼始于何時何人,大致也可以找到答案,新會皮的稱呼幾乎沒有出現在明代著作中,而是在清人的醫案中。最早出現的是在清代康乾年間大醫士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和與葉天士齊名的薛雪的《掃葉莊醫案》,二人同時代且是同鄉名醫。二人醫案中陳皮多用“新會皮”、“會皮”。這大概得傳于葉天士的老師——蘇州名醫王子接,王子接弟子葉天士、吳蒙整理了老師的《絳雪園古方選注》三卷(1732年),王子接在他的《絳雪園古方選注》中喜歡使用“廣陳皮”、“廣皮”。在葉天士等人著作的影響下,新會皮被很多清代醫家認可。使用新會皮的其他清代醫學著作如:《增廣大生要旨》、《醫方叢話》、《串雅》、《愛月廬醫案》等。

新會皮產自柑橘屬的茶枝柑,又稱新會柑、大紅柑、江門柑、油柑。新會古稱岡州,現為廣東省江門市轄區,地處珠江三角洲,瀕臨南海。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熱量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土壤類型為潴育型水稻土、赤紅壤;土壤富含有機質,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茶枝柑的生長條件。為新會皮的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地條件。

5 廣陳皮的道地優勢

道地藥材廣陳皮的優勢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也成為“廣藥”中的大宗藥材。歷史上是如何評價廣陳皮的,各家都各有見地?!皬V中”是古代人對廣東的稱呼之一。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橘:“橘皮:性溫,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今天下多以廣中來者為勝,江西者次之?!盵1]后來明末的倪朱謨《本草匯言》中也有相近的說法。李時珍通過各地產陳皮的藥性對比,得出陳皮以廣東產為最好。除了李時珍《本草綱目》對廣陳皮的推崇。 明·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卷三·本經上品五·橘柚:“本經上品橘柚,氣味辛溫,平,無毒。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通神,覈曰:橘柚生江南,及山南山谷。今以廣中者稱勝。素華,丹實。皮既馨香,又有善味”?!坝^又不如佛肚臍形小皮癩甘美可口也。霜降采,取氣足味。足密藏至春,剖皮抽脈破囊吮汁,亦可振精醒神。為得句破疑之助,若欲擇皮用充藥餌,不若廣中者皮薄而香愈陳,則愈善也?!盵39]盧之頤對廣陳皮認識比較全面,不僅說了廣陳皮道地,還詳細描寫了廣陳皮的性狀和藥效特點“皮薄而香愈陳,則愈善也”。指出皮薄而香和老陳是廣陳皮的重要特性。明·李中梓《刪補頤生微論》·卷三·藥性論第二十一·果部:“橘皮:味辛性,微溫,無毒。入肺脾二經。產廣中者良,陳久者良。去蒂及膜用,開胃健脾,消痰理氣,止嗽定嘔,消食開郁?!盵40]李中梓的另一部著作《雷公炮制藥性解》:“去白者兼能除寒發表,留白者兼能補胃和中。微炒用。產廣中,陳久者良。按:陳皮辛苦之性,能泄肺部金,金能制水,故入肝家,土不受侮,故入脾胃。采時性已極熱,如人至老成,則酷性漸減。收藏又復陳久,則多歷梅夏而烈氣全消。溫中而無燥熱之患,行氣而無峻削之虞,中州之勝劑也。乃《大全》以為多用,獨用有損脾胃,師心之過耳?!盵41]李中梓根據中醫論治理論深刻的分析了廣陳皮藥效優勢,得出廣陳皮具有“溫中而無燥熱之患,行氣而無峻削之虞”,的重要特點。

除了醫學論著還有一些地方志,也論及了廣陳皮的道地。清咸豐陳淑均纂臺灣府《噶瑪蘭廳志》不分卷:“陳皮、橘皮也以廣中陳久者良,能燥能宣有補有瀉,可升可降?!盵42]在海峽對岸的臺灣在清代也知道廣陳皮道地和藥效,可見廣陳皮的知名度和廣陳皮所到范圍之大。

清乾隆孔興璉纂修《番禺縣志》·物產:“橘白,華赤,實黃者,熟皮香可入藥。以廣陳皮為最,味亦甘美?!盵43]清光緒版《潮陽縣志》·卷十二·物產:“陳皮即橙橘皮,曬干為之粵中藥材稱為第一?!盵44]可見廣陳皮在清代已是廣東藥材之冠了,不僅味美,藥效也極佳。廣陳皮的生產和貿易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6 結論

“廣陳皮”作為道地藥材使用和稱呼源于宋元,確切說是宋代,但道地名稱“廣陳皮”未廣泛使用,有時以“真橘皮”“真陳皮”指代。元代之后廣陳皮的稱呼被醫家廣泛認可和使用。明清以來達到鼎盛。明清兩代宮廷御醫都認可“廣陳皮”為的道地優質藥材。新會皮生產和使用大致源于元代,亦可能出現在宋代,但需要更多直接的證據來證明。新會皮盛于明清,尤其在清代以后,“新會皮”道地稱呼得到廣泛認可。廣陳皮與新會皮不是獨立發展的,兩者有共同的發展脈絡,有時廣陳皮完全指的就是新會皮,兩者很多時候是互用的,特別在明清以后。廣陳皮與新會皮以其卓越的藥效成就了其嶺南道地藥材的地位,也使得廣陳皮與新會皮美名廣播天下。

[參考文獻]

[1] 李時珍.本草綱目[M].張守康校注.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757.

[2] 魏瑩,楊安金,駱利平,等.陳皮本草考證[J].井岡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4): 75.

[3] 魏裕濤,魏佳娜,龐玉思,等.淺談道地廣陳皮與普通陳皮之差別[J].中國民間療法,2013,21(9): 53 .

[4] 張自烈.正字通[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493.

[5] 陳言.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書: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卷十四[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37.

[6] 竇漢卿.瘡瘍經驗全書[M].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1:455.

[7] 楊士瀛.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書:朱崇正附遺.仁齋直指[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14.

[8] 劉時覺.四庫及續修四庫醫書總目[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411.

[9] 干祖望.《瘡瘍經驗全書》——偽書話題之三[J].江蘇中醫,2001,22(6):30.

[10] 李永健,邸若虹.《瘡瘍經驗全書》考略[J].中醫文獻雜志,2012,30(1):18.

[11] 汪汝懋.壽養叢書全集·山居四要[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134.

[12] 繆希雍.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書: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三[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54.

[13] 楊守敬.日本訪書志[M].張雷校點.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168.

[14] 朱橚.普濟方.第5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2767.

[15] 李迅.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書:集驗背疽方[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8.

[16] 窮鄉便方[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1:42.

[17] 繆希雍.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書:先醒齋廣筆記.卷四[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17.

[18] 秦昌遇.癥因脈治[M]. 秦之禎輯.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276.

[19] 楊時泰.本草述鉤元[M].上海:科技衛生出版社,1958: 430.

[20] 吳彥夔.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書:傳信適用方.卷上[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11.

[21] 危亦林.世醫得效方[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307.

[22] 王珪.泰定養生主論[M].程立志等校注.北京:中國醫藥科學出版社,2012:129.

[23] 劉文泰.本草品匯精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769.

[24] 黃一龍.潮陽縣志[M].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63:308.

[25] 凌蒙初.拍案驚奇[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4:6.

[26] 陸以湉.歷代筆記小說大觀·冷廬雜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62.

[27] 張璐.本經逢原[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50.

[28] 胡世林.中國道地藥材論叢[M].北京: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7:24.

[29] 林星章,黃培芳.新會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63.

[30] 元好問.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書:湯液本草.卷下[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84.

[31] 戴肇辰,史澄,李光廷,等.廣州府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332,3864.

[32] 莊綽.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書:雞肋編.卷下[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74.

[33] 劉辰翁.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書:須溪集.卷八[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3:94.

[34] 潘華金,畢文鋼,楊雪.新會陳皮道地性密碼釋譯[C].新會:第三屆中國新會陳皮產業發展論壇主題發言材料,2011:69.

[35] 陳獻章.陳白沙集.第6~8卷[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369.

[36] 王命璿.新會縣志[M].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1992:172.

[37] 王植.廣東歷代方志集成﹒乾隆新會縣志[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7:732.

[38] 譚鑣.新會鄉土志[M].廣州:粵東編譯公司,1935:120.

[39] 盧之頤.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書:本草乘雅半偈.卷三[M].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78.

[40] 李中梓.刪補頤生微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62.

[41] 李中梓.雷公炮制藥性解[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20.

[42]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384.

[43] 孔興璉.番禺縣志[M].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1992:804.

[44] 周恒重,張其翰.潮陽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16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