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

2017-03-29 04:42高正菊
學周刊·上旬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因材施教合作學習

高正菊

摘 要:新課程實施以來,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逐漸開始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開始將新方法應用于語文教學中。但這種改變僅是部分語文教師,仍有不少語文教師還在運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種單一、僵化的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發展。要想走出這一教學誤區,關鍵在于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師不僅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還要創新教學方法,讓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生命活動、精神活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因材施教;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38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雖然小學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思想的禁錮,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進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阻礙了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理念的真正落實。對此,我們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避免形式主義,從思想理念到具體的課堂實施,都必須遵循小學語文新課程的要求。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推動著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一旦學生有了飽滿的學習興趣,便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需求,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相反,對語文不感興趣,他們就不愿也不會主動去學習,學習效果自然不好。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關注學生,開展競賽,激發興趣

小學生有爭強好勝的特點,競賽時往往處于緊張、興奮狀態,能高效地進行知識傳遞和吸收。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組織競賽活動,讓他們比一比誰認的字多、誰組的詞多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二)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興趣濃厚,更有利于學習。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聯系生活,創設情境,再現課文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還要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經驗,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如教學《司馬光》時,我聯系生活,創設了以下情境:“一名小孩不慎從窗口摔出,情急之中抓住了窗沿。此時你就在現場,將怎樣施救?”學生紛紛開動腦筋,出謀劃策。不僅如此,他們還將此與司馬光的處境很好地交融在了一起,對課文中司馬光的機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感悟。

(三)把握時機,運用多媒體,激發興趣

多媒體集聲音、圖像、動畫、圖片等于一體,具有鮮明的表現力與直觀的形象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時機,恰當好處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展示更為形象直觀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最佳學習狀態。

二、科學使用語文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是學生所學知識的主要來源??梢哉f,教材的使用是否成功直接影響著教學內容的合理性,決定了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材的使用,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把教材作為完成語文教學的一種資源,大膽地調整教材內容和進度,從而讓教材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中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一方面,要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科學使用教材。語文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的依據,教師要深入研究語文課程標準,對其中提出的語文教學要求有一個透徹的把握,并據此調整教材內容,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實際,科學使用教材。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內容應符合他們的實際情況,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或補充某些內容,刪除或者減少學生已經掌握的某些內容,在內容的呈現上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符合他們發展需求的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不違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內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聯系生活,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只有這樣,精讀課標,深鉆教材,細研學生,根據教學需要靈活調整教材內容,適當擴充和刪減教學內容,嘗試多種構思,才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

三、創新教學方法

以往小學語文教學大都采取“滿堂灌”“滿堂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好。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單一的“注入式”教學方式,采取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體驗課文內容,掌握語文知識。

(一)采取分層教學法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他們的語文基礎、興趣愛好、學習態度、理解能力等各不相同,若教師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顯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實際出發,實施分層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客觀地認識學生存在的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因材施教,以確保人人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升。

(二)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程改革提倡合作學習,要求學生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用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但效果并不好,流于形式的情況非常嚴重。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二:一是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二是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缺乏相應的方法指導。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避免犯此類錯誤,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思考,激活學生受阻的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真正落實新課程改革要求,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我們必須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在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將更多新方法、新手段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從而真正開創小學語文教學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 常鳳俠.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153.

[2] 許冬梅.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2(5):3.

[責任編輯 房曉偉]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課程改革因材施教合作學習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組織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推進合作學習激活中職英語教學研究
合作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因材施教的實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揚長避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