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社會視野下人的審美觀研究

2017-03-30 09:38張云飛
經濟師 2016年12期
關鍵詞:消費

摘 要:消費社會的審美觀轉型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其中所顯現的人性誤區及負面效應,已客觀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阻力。我們所面臨的時代,是一個轉型快速但缺乏有效價值引導的時代,需要新的人性結構和新的審美觀的建構和塑造。為了適應這種特殊的時代要求,塑造新的文化人格和人性,必須進行文化建設的系統工程,進行新的價值重構。文章闡述了消費與審美的關系與特征,分析了當前社會審美觀存在的誤區,提出人文價值重建、培養健康的消費心理、構建生態美學策略和對策,以期進行有效的價值引導,為塑造健康的審美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消費 消費的文化屬性 消費社會審美觀 審美觀重建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2-033-03

一、消費與文化

1.消費。消費作為人類使用和消耗物品的行為,始終作為人類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存在著,因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消費行為?!跋M”一詞在我國漢代就已經出現,解釋為“消磨、浪費”的意思,而在唐宋時期則有“開銷、耗費”之意。在西方,“消費”在中古英語中寫作“consumpcyon”,源于拉丁語“consumption-”的詞干,意思也是指“消費、浪費”。{1}消費作為與社會生產、交換、分配相關的經濟形式、并反映一種社會關系的概念而存在?!跋M”一詞語義變化的過程,其實反映了人們對消費行為態度變化的過程,而最根本的則是反映了社會生產得到了發展、人類財富從匱乏到豐富的變化過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消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它不僅是人們滿足生活需要行為的一部分,而且還是一種生產和生活方式,體現出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文化形態。

2.消費的文化屬性。最簡單的消費也就是人類生活最基本的消費行為,就是維持和滿足人的自身生存需要的消費。這種消費專注于物品的使用功能,即使用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又出現對文化價值的消費,這種消費基本上與人的文化生活有關,這是在滿足了基本消費和其他消費以后的更高的消費,即消費進入到精神領域,人們更為注重教育、藝術、消閑、旅游等等的消費。消費行為的變化是和社會生產水平和文明進程相一致的?!跋M行為的變化不僅表現在消費內容越來越擴大,范圍越來越寬泛,而且消費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社會結構和文化的影響越來越深入?!眥2}現代意義上的消費,不僅僅是對于物品的實物消費,而且還包含著符號消費等更多的內容。消費與文化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至消費的方式就是一種文化的體現,或者說消費就是文化。人們消耗物品和服務即購買、擁有、享受、花費的過程之所以成為消費,就是因為體現了某種社會意義和文化記號的過程,因此從消費中也可以窺見一定社會的性質和文化的秘密。

消費不僅是人們滿足生存需要的行為,而且還體現出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文化形態?,F代消費正日益表現出超越了對物品和服務的消耗行為,具有了更為廣泛和深刻的含義,體現出文化的特征。當今消費與文化的關系已密不可分,消費的方式就是一種文化的體現。

二、消費與審美

隨著消費的內涵和外延的不斷擴容,許多純粹為滿足人們的精神和心靈需要的活動,也被稱為了消費,這其中就包含有審美活動,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精神消費、文化消費,以及審美消費。具體來看,消費活動在以下向度上體現出了審美特質。

第一,消費對象的外在形式具有審美屬性。審美活動是直觀性的、外在的、感性的、即時性的;審美對象的外在形式包括聲音、氣味、觸感等,但最多的則是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的形狀和色彩。任何消費對象必然都有其外在形式?!扒也徽f音樂、繪畫、攝影、雕塑、影視等精神消費產品純粹就是展顯聲音、形狀、色彩等形式因素的,就是吃、穿、住、行等以滿足人們的生存、生理需要為主要功能的消費活動中的消費對象,也有著形狀、色彩、聲音、觸感等形式因素?!眥3}這些形式因素與那些純精神消費品的形式因素一樣,同樣能給人帶來審美愉悅和審美快感。隨著物質財富的不斷豐盛,基本生存和生理需要的滿足不再成為問題,人們越來越注重消費活動的審美屬性,其造就的渠道之一就是通過審美元素的添加使消費對象盡可能獲具形式上的美感。

第二,消費活動中消費主體的心理反應具有審美屬性。審美活動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建立聯系、發生關系從而于審美主體產生的一種精神心靈反應,審美對象的審美特質得由審美主體來認知、感受與發現,最終落實、體現在審美主體的心理事實上,如愉悅、快感、滿足、歡欣、激動、歡娛、喜愛、向往以及失望、低落、頹唐、傷感、憂郁、緊張、驚懼、厭惡等。純粹的精神消費,如音樂、文學、影視等文化消費,就是憑其審美屬性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的消費活動?;旧娴男枰?、生理的需要得到滿足了,精神心靈自然會愉悅、舒暢、欣喜、滿足;相反,基本生存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沒有或沒有很好得到滿足,精神心靈自然會失望、痛苦、低落、遺憾。這些都是消費活動的審美屬性的一種表征。還有就是,人們為實現某類消費而在內心產生競爭的壓力感、急迫感和焦灼、擔憂等情感、情緒,也可視為這里所說的因消費主體的心理反應而顯示出的審美屬性。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消費活動中消費對象的形式、消費行為的樣態給消費主體造成的心理反應、消費活動中消費主體由生理反應引起的心理反應,是消費活動的審美屬性的幾種體現方式。

三、消費社會的審美特征

在物質財富大量堆積的經濟環境中和價值指向混亂、意義邏輯關聯斷裂的后現代文化環境中,后工業社會消費主義消費必然地衍生為感性、直接的審美消費:“我們生活的每個地方,都處在對現實的‘審美光環之下?!眥4}審美的消費主義消費無所不在,填充了日常生活。在消費社會,消費主義的審美特征主要是從四個方面體現的:

第一,消費時尚化。在消費社會,消費者消費的產品(服務)的樣態、消費的方式,與消費者的地位、身份和品位、風格有著明確、固定的對應、契合關系,而且這種對應、契合關系在一定的社會語境中有著明顯的共識性。也就是說,作為符碼、記號的消費活動的象征價值、指示意義(地位、聲譽、品位、能力等等)是具體、確定的。然而,在后現代文化主導的后工業社會或日消費社會,價值、意義被全盤瓦解、否定,本質、真理、法則、中心等“元敘事”遭遇了拆解、摒棄,同時,秩序、同一性、連續性等現代性話語也被粉碎了。隨著符號等級的消解和價值失范、意義失序,在后現代消費社會,衡量、評測身份、地位、品位的標準變得無限度地“滑動”、“游移”起來;“就消費活動而言,消費品、消費方式與地位、品位等確定、持久因而能達成共識、趨于一致的因果鏈斷裂了:或者特定消費活動指向的地位、身份、品位是變化、滑移的,或者特定地位、身份、品位匹配的消費活動是變化、滑移的,當然更多的是不確定的消費活動與不確定的地位、身份、品位等失去了任何邏輯關聯?!眥5}

第二,消費景觀化。消費社會的消費主義消費是審美消費,消費活動中的審美體驗、感受及審美快感、愉悅成了消費者的主要審美取向。就消費活動而言,消費者的審美滿足既可以借助功能性的使用價值以及實用性的“價值”、“意義”的消費而間接地獲得,也可以通過非功能性的“形象”、“表征”而直接獲得。契合于反價值、反意義和反同一、反秩序的后現代文化現實,消費社會的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收獲的,主要是在置身、迎送、面對外在的、表象的消費情境和形象中的直觀、感性審美體驗和審美愉悅。

“在消費社會,工業與藝術聯姻的結果,就是工業產品(商品)藝術化,就是商品審美含量的無限度加大,無論是商品體型還是商品包裝,都著上了濃烈的審美色彩?!眥6}商品的外在審美成為了吸引、說服消費者的主導成分。商品擺放、展示的藝術化和美觀,是消費社會的商家取悅消費者的基本營銷策略。大型商場、百貨公司、超級市場、購物中心,是消費社會的審美天堂。五光十色、美不勝收的商品讓人目不暇接、賞心悅目,噴泉、花環、彩燈等裝飾物美輪美奐、多姿多彩,精心設置的音樂、聲響悅耳動聽、曼妙無比……步入這些美的集合地,消費者的視覺聽覺盡情飽享著美的盛宴,無不心曠神怡、無不流連忘返,難免會產生購物沖動。各種電視劇、娛樂電影、電視娛樂節目、娛樂報紙、時尚雜志、流行歌曲等等無不通過符號和意象的制作來宣揚消費和引導消費。比如對都市生活的描述,通常展示都市中繁華的街景,先進的交通工具,幽雅的居室,時尚的擺設,尊貴的用品,流行的服裝。這些在占據人們外在視野的同時,也占據著人們的心靈。

第三,消費情感化。在消費活動中,消費主體被尊重、被逢迎、被恭維、被夸耀,同時消費主體的情趣、品位、個性、眼光、身體、容貌、財富等等都被有效驗證和有力說明,從而使得情感得到了極大滿足。其次,消費社會的消費主義消費是消費者排遣和疏導情感的積極通道。作為情感型存在,人的內心總是“儲蓄”、“積累”著各種各樣的情感。無論是正值向度的還是負值向度的情感,都需要適時排遣、釋放和疏導。在消費社會,購物、消費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人們排遣、疏導情感的主要方式。在物質主義、消費社會,“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盛現象?!辉5娜藗儾辉傧襁^去那樣受到人的包圍,而是受到物的包圍,人與人的關系異化為了物與物的關系,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阻拒、隔離起來,人再也無法從人那里獲得情感的滿足?!眥7}既如此,人們就只有移情于商品、寄情在消費,希求從消費和商品那里獲得情感的替代性補償。在購物行為中、在“擁抱”商品中、在感官享樂中,人們夢幻著親昵、親密、親熱、親近的情感體驗和感受,假想著片刻的情感撫慰和滋潤?!百徫锟瘛?、“戀物癖”在消費社會的大量出現,充分說明了處身消費社會的人們在無奈之下的確是將商品、消費作為情感寄托和情感憑倚的。

第四,消費的趨同化。隨著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各種文化思潮、消費觀念的大量涌現,社會階層分化已經較為明顯。以商界精英、影視娛樂明星、學術權威等組成的成功人士、新貴階層,在當今中國的消費王國中扮演著引領者的角色?!八麄兪堑湫偷南M主義者,通過品牌、時尚、豪華和奢侈、揮霍、浪費等消費主義的消費樣態,夸示、炫耀他們的豐盛財富和巨大經濟實力,繼而展顯他們成功人士的個人名望和社會地位,以及個性品位、氣質情趣?!眥8}由于這些市場“精英”的消費觀念投合、順應著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這一時代核心主題的需要,成為了“新意識形態”的主體內容。于是廣播影視、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以及網絡、手機等新興傳媒,都在全力灌輸上述新貴階層的消費主義消費觀念和實踐。其結果便是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都被吞沒于這種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的洪流之中,并盡其所能趨近、認同新貴們的消費主義消費行為。比如在日常吃穿用度中也講品牌,也要不斷更新換代;也要使用最流行的時尚、前沿產品,特別像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也要住高檔住房、乘豪華轎車等等;尤其注重消費生活中的攀比、炫耀、顯擺,等等。通過趨同于新貴們的消費,其他階層的人會因為在感覺中也新貴了或者在朝新貴前進而獲得滿足、愉悅與快感,即便超過他們的經濟承受能力,甚至會影響、危及他們的現實功利性需要,他們也會因為“沒丟臉”、“保住了臉面”而心安理得、心滿意足。

四、消費社會審美觀重建

第一,人文精神的重建。在一個實用心理和功利傾向非常突出的時代,如何弘揚人文精神;商品社會如何重構人文精神,如何解決人文信仰與物質崇拜之間的矛盾,在工具理性占主導地位,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的社會,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在大眾文化日益繁榮,文化消費、感官滿足和物質享受成為一種合理的人性需求時,我們又如何去重構一種新的人文精神;在許多人文知識分子對自己的角色意義、地位和價值發生懷疑和動搖的狀況下,能否產生普遍的人文精神關懷的動機,其價值創造是否還有力量等等。諸種問題都值得深入地分析和思考。

重建人文精神作為一種新的生存選擇和價值創造,需要對人類歷史上豐富思想作出新的分析與認同,其中最重要的價值參照是確立人文精神重構的現代依據。人文精神的重要根基是歷史與傳統的維度,任何拋棄歷史、割斷民族文化價值血脈的重建,將最終導致人文精神的消解。當然,傳統文化結構中的人文精神是按照傳統的價值尺度建立起來的,與當代人所處的文化情境形成較大距離。重塑當代人的人文信仰,并非是用傳統精神來規范當代人的生存行為,而是要努力尋求傳統文化中有價值的要素?!耙环N能適合人類發展的生存價值和精神,才能抵制人類情緒的虛幻性和盲目性,有效遏制主體意志和感性欲望的無限膨脹?!眥9}具體來說,新的人文精神不僅應當是一種理想的形態和對人類生存的終極關懷精神,它更應當立足現實,思考和解決與現代人生存密切相關的問題;它既為人類設定理想,也充分尊重人的內在發展和要求;既對人有價值規范與要求,也充分尊重人的價值自覺及選擇;既高揚人性的崇高和理性,也充分尊重人的感性和多種需求。如果在人的日常生活過程中,能把形而上的、理性化的和理想主義的價值設定,與具體的、富有現實感和生存實踐的價值取向結合起來,使人的日常生活更多地體現出生存的主動性和自覺意識,當代文化就能從根本上適應新的人性的生成與發展。

第二,培育健康的消費心理。對當代大眾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費心理的培育,也是日常生活世界重建的極其重要的方面。消費社會,大眾日常消費雖然發生了較大變化,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非常突出,如灰色消費、黃色消費、愚昧消費、畸形消費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分析和引導,不積極培育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費心理,任其發展下去,勢必造成對文明發展和人的進步的極大影響。所以,培養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費心理,從根本上矯治消費生活中的消極現象,已成為社會轉型期促進文明進步、改善和提高大眾日常生活質量的最迫切的任務。

當前大眾消費生活的最大失誤在于消費觀念的盲從性和片面化,如,以高消費補充其他社會價值的失衡,在這種意識的刺激和支配下,刺激了低層次消費生活的過猛和過熱;還有攀比心理、虛榮心理、盲目追隨心理,都不同程度造成大眾日常消費生活質量的下降,影響和制約人性的發展和提升。針對這種社會心態,有必要加強大眾日常生活消費的培育和指導。培育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費心理,還需要創造文化精品,努力改善消費環境,完善消費形態。所謂創造文化精品,不僅是指創造豐富多樣的高雅藝術形式,也包括創造文化藝術的健康格調和趣味,這對新的人性塑造和社會整體文明素質的提高關系極大。創造文化精品,還需要解決藝術生產者的價值取向和大眾的低層次的欣賞趣味和接受心理問題,逐漸改變那種純主觀的、孤芳自賞的和功利主義的心理傾向。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平庸的、病態的、畸形的、扭曲的和陰暗的等諸種不良文化消費心理,培養一種健康的人格狀態,這是保證大眾文化消費心理合理發展與進步的根本所在。改善消費環境,從本質上說是指改善不合理的文化消費結構和形態,培育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文化市場。它一方面需要豐富多樣的文化藝術空間,另一方面也需要以法律的手段凈化文化市場,限制和取消那些污染環境、毒害大眾心靈的“文化垃圾”和“精神鴉片”?,F在的主要問題是,由于大眾日常文化消費的感官化和通俗化趨勢,形成了一種以消遣娛樂為核心,流行性和享受性較強的消費心理定勢。大眾的個體選擇、理性思考、價值認同機能大大蛻化減弱。面對強大的感性消費心理的沖擊,大眾只能被動地接受認同、迎合順應,失去了行為選擇上的應有的理性精神和態度,導致日常消費生活的盲目性、被動性和較低的質量,大大增長了日常性生存的隨意性和失控狀態。當務之急應加強大眾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消費心理建設。其主要內容有,培養良好的文化趣味,提高理性認知水平,建立大眾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

第三,審美文化形態的重構。不同的審美文化空間、審美文化活動場所、審美教育活動系統的完善與擴大。審美文化活動空間及環境系統,是審美文化結構趨于普遍化與大眾化的必要條件與手段,努力地發展和培育這種空間,既能促進社會審美文化系統的完善,也標志著審美文化結構的共時性拓展。是消費社會文化價值與美學重建的重要基礎性工程。

審美文化活動空間是指以客觀物質形態存在的各種文化場所,如影劇院、音樂廳、美術館、藝術博物館以及體育比賽館等。比如,影劇院利用特殊的藝術表現手段對藝術內容和美的形象的傳達;音樂廳廣泛運用音響效果以及造型、裝飾性藝術手段對特定情感氛圍的創造;體育館以其人體生命技能的表現——動作的優美、節律的完善、拼搏的壯偉、情感的極度緊張以及對運動員的體魄、服飾和和諧的運動設施的展示,來產生特殊的美感效應,使人的存在充滿快樂,消除活動主體的壓抑情緒,對人的整個心理過程產生積極、優化的影響,從而顯示出重要的社會文化功能;審美教育活動系統的核心是建立完整的審美實踐活動圖式,研究個體在怎樣的時空條件及機制的作用下由實用型人格向審美型人格轉化。因而,逐步建立由各種形態的美、各種風格的藝術、不同的審美場所(空間和時間)、不同的審美方式綜合而成的審美場所,既是實現審美教育目的的關鍵所在,也是培養審美文化結構有序性的重要手段。實踐中可以利用音樂廳、影院、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公園以及各種名勝古跡、增加人們藝術的、審美的、歷史的、自然的等各種知識的修養,引導受教育者參加豐富多彩的審美文化活動,促使人們選擇優秀的審美文化的創造物作為欣賞對象,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改變與擴大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生活視野。學校教育不僅擔負著傳授知識的重任,也是實施審美文化教育、展開審美文化活動的重要途徑。它通過對活動者進行藝術美、自然美與社會美的教育,引導活動者對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內容的接受與了解,培養他們的審美感受力及創造力,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當然,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也加劇了審美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為審美文化結構的擴大與完善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這是一種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

第四,生態美學的構建?!吧鷳B美學從尊重、愛護與親和的立場上去建構人與世界之間的和諧的審美關系,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諸方面關系屬性的改變與完善?!眥10}審美關系作為一種高于現實關系的理想生存空間,它標志著人類按照審美目的意向,在更高的價值層面中對對象的把握與占有。以往美學對審美關系的思考,只注重這一概念對理解美的本質的方法論意義,而生態美學更注重審美關系的實踐內涵與人類普遍的價值論意義,強調審美關系范疇在存在論層面上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作為一種實踐范疇,審美關系主要解決和思考人對現實的審美問題,也就是指如何使人類具體的生活活動和生存狀態更具有和諧、完整、發展與進步的意義。所謂生態美,就是指人類生態世界中一切事物、對象、形式及存在所表現出的有序與和諧。它既包括事物自身生命形態的和諧、有序,也包括事物與事物內在秩序與結構間的生態協同。與以往的美學理論不同,在思維方式上,生態美學還表現出一種“類關懷”的文化品格,這種“類關懷”就是一種人文思考中的“全球性視野”,它以克服存在與本質、對象化與自我確立、自由與必然、個體和類的沖突與對立,真正解決人與自然、人與人的矛盾與分裂為核心。生態美學把自然、社會、文化作為人類生存的生態整體來看待,其關于人類普遍性生態關聯的思想,有助于糾正主體性神話的偏頗,它代表了當代美學及文化理論走向整體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的方向,有利于恢復美學學科的本真性和完整性,重建美學的生存論根基及詩性的智慧,更符合美學學科的人文屬性,更貼近人類審美的實際,有益于美學學科的健康發展。

注釋:

{1}楊魁,董雅麗.消費文化——從現代到后現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頁

{2}西莉亞·盧瑞.消費文化.張萍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頁

{3}{4}費瑟斯通.消費文化與后現代主義.劉精明譯.譯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頁,第21頁

{5}齊美爾.時尚的哲學.消費文化讀本.羅鋼、王中忱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49頁

{6}德波.景觀社會.王昭風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頁

{7}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頁

{8}尼古拉·埃爾潘.消費社會學.孫沛東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頁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頁

{10}曾永成.文藝的綠色之思——文藝生態學引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14-115頁

(作者單位:中共南通市委宣傳部 江蘇南通 226000)

[作者簡介:張云飛(1972—),男,江蘇通州人,南通市委宣傳部助理研究員,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社會學與文化。]

(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消費
綠色消費
國內消費
設計是消費,也不是消費!
“新青年消費”,你中了幾條
消費物價指數
新消費ABC
消費數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