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大地震中的漢沽

2017-03-31 20:52李瑞林
天津史志 2016年4期
關鍵詞:抗震房屋

李瑞林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唐山、豐南一帶發生強烈地震。漢沽受到嚴重波及,裂度為9度,致4507人死亡,重傷2582人,90%房屋倒塌或嚴重損壞,水電斷絕,交通癱瘓,電訊中斷,地面冒沙漿,付莊一帶地面下沉2.0米多,大神堂一帶海岸上升0.5米。驚心動魄的場面,經歷過的人40年后回憶起來,仍然有遇見妖魔鬼怪般的余悸。按比例計算,漢沽“傷亡慘重”,比起震中的唐山不輕。人員生命及財產受到重大的損失,沿海岸邊小漁村多被夷為平地。

政府迅速派飛機空投食品,派醫療隊來到漢沽,轉移傷病員去陜西等地醫治。災民及時得到黨和政府的妥善安置,得到了全國各地的全力支援。

坍塌民居房屋的木料絕大部分被收撿,由政府出面,統一建了簡易住房。

為保證震災重建的需要,政府在當年11月征薊運河西岸農田,建河西居民區。用國家下撥的救災款建房,無償分配給了受災居民居住。

圖為遭受地震后的漢沽衛生局門前狀態

圖為新聞媒體報道的京山線漢沽段鐵路地震后的狀態

1976年的抗震救災期間,我在漢沽房管所做宣傳工作。為了配合加固震損房屋工作,激勵、鼓舞大家的干勁,我編印了“抗震快報”(“抗震快報”四個字是請地方書法名人楊景生先生寫的),及時公布搶修房屋的進度,宣傳涌現出的好人好事,及時報送給上級領導、單位領導、下發給各班組,起到上情下達,互相溝通的作用。雖然“抗震快報”用紙的顏色、薄厚、大小規格各異,僅油印了16期,但它記錄了在當年地震中,在很多人失去親人的情況下,漢沽房管所一百多名職工干部,依靠自己的力量,出色地完成了3000多間震損公產居民房的加固任務。記錄了漢沽人民不畏艱險,勇于和大自然抗爭的奮斗精神。

我每天深入施工現場、搜集整理文章所用內容,把刻蠟版的任務交給了與我同時復員、繼續在單位做醫療衛生工作的韓潤強同志代勞。

殘廢軍人、黨支部書記汪瑞濤,拖著一條假腿,坐著油漆工干活用的小三轱轆車,每天深入漁、農村,慰問遭受傷亡的職工家庭。

復員軍人崔蘭軍的妻、子遇難,他料理完后事,全身心投入到震損房屋的加固工作中。

設計人員積極采納大家的意見,提出“在墻體邊緣、犄角澆灌加固垛是最佳方案”,在木盒子板面包鐵皮、刷機油,既延長盒子板的使用壽命,又減少了沙灰抹面的工序,還能保證混凝土的表面光滑,且垛力渾然一體。

把營城、漢沽、寨上三個房管站“一包到底”的施工方法改為支盒子板、綁軋鋼筋龍骨、澆筑混凝土專項施工隊。速度大大加快,又能互相監督,確保施工質量。

老工人王德龍在清理坍塌的民居中拾得有數百元現金的布包,主動尋找失主。

家居唐山農村的老工人王漢,沒黑天沒白天的撲在單位干,對自家遭災的事沒吭過一聲。工會主席秦錫惠在家訪中得知他家地震中房倒屋塌,借給他300元錢建簡易過冬房,銀行錯給他3000元,他回單位問明情況后,及時退還,說:“國家遭了這么大的難,還想著我一個普通工人,我感恩不盡,決不能做對不起國家的事”。

黨、團組織發揮黨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給要求進步的同志挑重擔,放在第一線鍛煉。

干部和管理人員全部“插隊”參戰。

在沒有與天津市房地產管理局有隸屬關系的情況下,天津市房管局的領導親臨漢沽慰問,支援大量的建材和經費,使漢沽區震損房屋的搶修加固工作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

漢沽房管所的職工干部團結奮戰,保質超量的超額完成了415間、38192.33平方米的公產房屋加固任務。在烤火期到來時,保證了這部分公房住戶入室過冬。

圖中方塊區域為震后在薊運河西岸農田地里重新規劃建設起來的民居及配套建筑圖

在唐山地震十周年之后的1986年7月28日,在漢沽薊運河右岸、濱河路西側,寨上大橋東北側落成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人”字形的“抗震紀念碑”。碑高15.36米。碑座圓形,直徑26米,鐫有碑文,由書法家唐運來先生揮毫。全文如下:

公元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7.8級的唐山大地震波及漢沽,十里城區頓作廢墟,城鄉建筑震毀者達百分之九十。地裂砂涌,堤壩沉降,橋涵斷裂,鐵路扭曲,水電斷絕,通訊中阻,公共設施損壞慘重,震亡者四千五百余,震傷者近二萬。當其時,霪雨霏霏,余震頻頻,人方露處,衣食不濟,生產停頓,各業癱瘓,全區人民陷入空前劫難。

翌年,按照新的城鄉規劃藍圖重建家園。匯集設計、施工隊伍萬人,耗資五億九千萬元,建成住宅、廠房、公共設施二百余萬平方米,開辟兩平方公里的新區于薊水西岸,改造八個居民小區,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遠遠超過震前水平。喜看今日漢沽,舊貌盡改,城區新樓,鱗次櫛比,道路縱橫,綠樹成蔭,百里鹽灘,銀山迭起,漁農之鄉,瓦舍生輝,豐衣足食,一派生機,十載辛勞,結成碩果。

黨和政府對災區關懷備至,神州十億鼎力支援,人民軍隊一柱擎天,全區上下萬眾一心,匯成萬鈞回天之力,除危排險,救死扶傷,安頓生活,恢復生產,整飭秩序,維護治安,并肩攜手,團結奮戰,譜寫了抗震救災的壯麗篇章。

時值抗震十年之際,回顧已往,悲歌慷慨,瞻望前程,輝煌燦爛,爰立此碑,以慰英靈,昭示子孫,為建設繁榮美麗文明的新漢沽,為振興中華,實現共產主義大業,再展宏圖。

天津市漢沽區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七月廿八日

在地震發生十周年后,區政府在原營城北炮臺南、八一鹽場北舊址割地劃建震亡公墓,內立震亡公墓碑一尊,碑身高76厘米,寬140厘米,厚18厘米,鋼筋混凝土底座,大理石碑體,正面書有:“震亡公墓”,背刻碑文,全文如下: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波及漢沽。傾刻之間,千年鹽城頓作廢墟,全區死難者4500余人。

如此劫難,亙古未有。

為寄托哀思,有950名死難者遺體遷葬至此,定名為“震亡公墓?!?/p>

此處濱河枕海,地勢平闊,云蒸霞蔚,氣象萬千,九泉有知,當可瞑目。

逝者已已,生者萋萋,十載流光,百廢俱興,故鄉易色,柳暗花明,堪可告慰。

爰立此碑,以志紀念。

天津市漢沽區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七月廿八日

(作者單位:漢沽區房管局)

猜你喜歡
抗震房屋
橋梁高墩抗震設計方法研究
會建造房屋的石蠶
房屋漏水后的“奇觀”,實屬罕見
暴雨過后房屋滲漏,接水“神器”們責無旁貸
底框結構工程的抗震設計解析
底部兩層框架—抗震墻房屋的抗震設計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