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李大釗與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三次論戰

2017-03-31 01:54于春梅孫慶梁
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33期
關鍵詞:論戰李大釗馬克思主義

于春梅 孫慶梁

摘 要:李大釗在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各種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勢力對其殘酷扼殺。為鋪平馬克思主義傳播道路,李大釗通過撰寫文章、課堂傳授、發表演講等方式與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論戰,其中規模較大的三次論戰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影響,使大批青年走上馬克思主義道路。

關鍵詞:李大釗;馬克思主義;論戰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3-0196-02

五四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者與反馬克思主義者之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論戰,分別是關于“問題與主義”的論戰、關于社會主義的論戰、同無政府主義的論戰,李大釗積極參與大論戰,發表了多篇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文章,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一、關于“問題與主義”的論戰

(一)“問題與主義”論戰概述

五四運動期間,各種思潮在中國競相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其中一股思潮在此期間得到廣泛傳播,并得到越來越多進步青年和知識分子的認可,但是引起了資產階級改良派的不滿與反對,胡適作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代表,為維護階級利益,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每周評論》發表了《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提出空談好聽的“主義”,是極容易的事;空談外來進口的“主義”,是沒有什么用處的;偏向紙上的“主義”,是很危險的等觀點,認為社會問題只能靠點點滴滴的改良,反對用革命的方法根本解決社會問題。在當時情況下,胡適所談論的“主義”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實質上是反對宣傳馬克思主義,這也挑起了“問題與主義”的爭論。針對胡適的錯誤觀點,李大釗發表了題為《再論問題與主義》的文章,反駁了資產階級改良派對馬克思主義的種種偏見,隨后胡適又發表《三論問題與主義》《四論問題與主義》繼續闡明自己的觀點,后來因北洋政府嚴令禁止《每周評論》雜志的刊發,論戰之爭得到平息。

(二)“問題與主義”爭論的主要問題

1.中國社會問題解決途徑之爭。胡適主張走改良主義道路,注重社會問題一個一個、一點一點的解決,反對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針對胡適的改良主義,李大釗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通過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解決中國社會的具體問題,指出社會問題的解決途徑是階級斗爭,只有階級斗爭才能使經濟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李大釗說:“依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社會上法律、政治、倫理等精神的構造,都是表面的構造。他的下面,有經濟的構造作他們一切的基礎。經濟組織一有變動,他們都跟著變動。換一句話說,就是經濟問題的解決,是根本解決。經濟問題一旦解決,什么政治問題、法律問題、家族制度問題、女子解放問題、工人解決問題,都可以解決?!盵1]

2.“問題”與“主義”的關系之爭。李大釗指出胡適把“問題”和“主義”相互分割、相互對立是錯誤的,提出“我們的社會運動,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實際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宣傳理想的主義。這是交相為用的,這是并行不悖的”,強調了“主義”解決具體問題的重要性,一個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共同趨向的“主義”,需要社會上多數人共同的運動,但是若“主義”得不到廣泛宣傳,人們對“主義”得不到詳細了解,人們便不愿加入,不論你去如何研究,社會問題也不會得到處理。

3.是否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胡適認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會上演歷史的悲劇,不能改變社會現狀。針對胡適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看法,李大釗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論證了中國社會進行一場革命和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國土壤適合馬克思主義的生存同時中國人民需要馬克思主義,指出應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起來[2]。李大釗認為,馬克思主義能夠提供解決中國問題的思想武器,盡管馬克思主義從西方傳入,依然可以治理中國的問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密切聯系,才能施展解決問題的指導作用。

(三)“問題與主義”爭論的影響

這次論戰并沒有像資產階級改良派預期的阻止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反而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范圍,李大釗憑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對胡適等人的錯誤觀點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反駁,也明確了馬克思主義與改良主義的界限,使人民更加堅信只有科學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大批進步青年開始走上科學社會主義道路。

二、關于社會主義的論戰

(一)社會主義論戰概述

通過馬克思主義者的努力宣傳和實踐活動,促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并成為關心祖國命運的中國人談論的話題,這令反馬克思主義者感到不滿與恐慌,為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以張東蓀、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相繼發表《復張東蓀書論社會主義運動》《由內地旅游而得之又一教訓》《現在與將來》《歐游心影錄》等文章,認為中國首要發展資本主義,進而引發了中國適合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社會問題采取革命手段還是改良手段的探究。張東蓀、梁啟超等人的錯誤論調迅速引起強烈反響,李達、陳獨秀、蔡和森、陳望道等馬克思主義者紛紛發表文章予以批判、駁斥,李大釗同樣積極參與論戰,發表了《社會主義下之實業》《要自由集合的國民大會》《中國的社會主義與世界的資本主義》等文章進行批駁,一場關于社會主義問題的大討論就這樣迅速展開。

(二)社會主義爭論的核心問題:中國是否應該走資本主義道路

張東蓀、梁啟超等人認為中國貧困落后,不具備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應該走資本主義道路,成為本次論戰的導火索。李大釗認為,對方以中國生產落后、經濟貧困為理由,就認定中國沒有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條件的看法是不科學的,李大釗站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角度,根據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發展的趨勢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論證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本質,指出:“中國國內的勞資階級間雖未發生重大問題,中國人們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立在當今勞工運動日盛一日的風潮中,想在中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不但理所不可,抑且勢所不能?!盵3]他認為,應該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解救中國。

針對張東蓀、梁啟超等人堅持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發展實業、增加富力”的論調,李大釗認為該論調“其謬已極”,并指出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力、資本等因素可以集中,蘇維埃政府在修筑鐵路等方面獲得的成功便是很好的證明,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發展實業,阻礙實業發展的掠奪階級、官僚勢力才能得到清除,從而更好地發展實業[4]。

(三)社會主義論戰的影響

此次論戰加深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區分了真假社會主義,為傳播科學社會主義掃清了障礙,大力宣揚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革命論,明確了應該采取革命手段解決中國問題、中國適合走社會主義道路,李大釗等一大批馬克思主義者在論戰中提高了理論水平,他們的馬克思主義觀在實踐中走向成熟。

三、與無政府主義的論戰

(一)與無政府主義論戰概述

辛亥革命后,無政府主義在中國迅速流傳開來,無政府主義信仰者創建多個無政府主義團體,創辦大量宣傳無政府主義的報刊、書籍,無政府主義宣稱的“共產主義”吸引了眾多青年知識分子。但隨著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影響力的擴大,無政府主義者為了捍衛理論陣地,劉師復、黃凌霜、區聲白等人不斷發表文章,把進攻矛頭對準馬克思主義,引發了無政府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論戰,李大釗在此期間發表了許多具有創造性的見解,針對無政府主義的錯誤觀點給予了嚴厲駁斥。

(二)與無政府主義論戰的焦點問題

1.關于自由的問題。主張個人絕對自由是無政府主義思想的理論核心,他們宣揚個人萬能論,反對一切約束。李大釗在《自由與秩序》一文中批評了絕對自由的錯誤思想,指出:“試想一個人自有生以來,即離開社會環境,完全自度一種孤單而岑寂的生活,那個人斷沒有一點的自由可以選擇,只有孤立是他唯一的生活途徑?!盵5]認為絕對的自由將導致社會秩序的破壞,并且這種絕對自由是不存在的。

2.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問題。雙方論戰的根本分歧問題是要不要無產階級專政,無政府主義認為沒有必要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反對一切強權和國家,李大釗論述了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強調了無產階級國家政權的重要性,指出國家的產生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社會主義的實現要經歷一個無產階級專政時期[6]。

3.要不要“按勞分配”。針對無政府主義者在產品分配上反對按勞分配,主張實施按需分配的錯誤觀點,李大釗等馬克思主義者指出這種觀點不切合實際,是一種空想主義,而應從實際出發,“各盡所能,按勞分配?!?/p>

(三)與無政府主義論戰的影響

此次論戰,是五四運動期間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論戰中影響力最大、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劃清了與無政府主義的界限,有力批判了無政府主義的種種謬論,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更多的愛國知識分子走上馬克思主義道路。

三次論戰中,不僅李大釗的覺悟得到迅速提高,而且影響更多的有志青年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獲得迅速發展,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影響。

猜你喜歡
論戰李大釗馬克思主義
李大釗與趙紉蘭的革命者愛情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關懷青年的李大釗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曹劌論戰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李大釗資助北大貧困生
鄧小平與中蘇論戰
《曹劌論戰》的語言分析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