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葉樹容器苗木培育技術

2017-04-01 12:29邵萬晶
現代農業研究 2017年2期
關鍵詞:針葉樹育苗技術容器

邵萬晶

【摘 要】容器苗木由于具有春、夏、秋季節均可造林且成活率高等諸多優點,故此在近些年造林生產上普遍使用。本文詳盡介紹了針葉容器苗木的培育技術。

【關鍵詞】針葉樹;容器;育苗技術

[Abstract]Container seedling with spring, summer, autumn season can be many advantages, high survival rate of afforestation and therefore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fforestation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detailed introduces the needles of container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Conifers. The container; Seedling technique

我省造林的主要針葉樹種有紅松、云杉、落葉松、樟子松等。通常情況下均采用裸根造林方法。由于部分樹種裸根造林不易成活,而帶土坨造林又面臨諸多困難。為此,近幾年,通過實踐,我們采取先于圃地進行容器育苗,然后將培育好的容器苗再移植到造林地上。因容器苗根系完整、發育良好,定植后緩苗期短,甚至于不存在緩苗問題,極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與此同時,采用容器苗造林,不受造林季節約束,春、夏、秋均可造林,可合理安排勞力,有計劃地分期實施造林。采用容器育苗造林,管理上應主要掌握以下環節。

1 育苗容器及培育基質的選擇

1.1育苗容器選擇

育苗容器種類較多,形狀、大小、制作材料也多種多樣,可根據樹種、育苗期限、育苗方法、苗木規格等不同要求進行選擇。一般高9~20cm,直徑8~18cm。干旱和固沙地區造林容器可大些,高30cm,直徑5~6cm。常用的容器有兩種:一種是折疊式蜂窩狀塑料膜容器,一種是塑料筒。油松、側柏等育苗時應選用直徑4~5cm、長12~15cm、厚度為2絲的容器。

1.2培育基質

也叫營養土,是容器育苗的基礎。常用作培養基質成分的材料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主要有表土、砂子、堆肥和蛭石等。目前常用的培養基質可選用林地腐殖質土、草坡地土、灌叢地土、未耕作過的黃土等,混合過篩,除去雜物;也可以充分利用苗圃地土壤和肥源條件,如腐殖質土、山地松林土、黃土、豬糞、羊糞、土雜物以及化肥、農藥等混合而成,一般泥土和糞肥占98%,過磷酸鈣或鈣、鎂、磷、鉀肥約占1%左右,再加適量農藥消毒、殺菌等。

2 基質消毒

基質消毒可預防立枯病。常用的消毒方法:硫酸亞鐵(黑礬)消毒?;|較干時,可用2~3%的硫酸亞鐵溶液噴灑,每立方米用50kg藥液邊噴邊翻,使藥液與基質充分混合,防止出現泥團;基質過濕時,將硫酸亞鐵碾成細粉末,摻干細土,配成藥土,再與基質混合均勻。每立方米基質用硫酸亞鐵1~1.5kg;也可用高錳酸鉀、賽力散、五氯酚苯和代森鋅混合劑及多菌靈等進行消毒。如將藥劑充分混合的基質堆燜1~2d,消毒效果更好。

3 播種和覆土

容器育苗分移植和播種,移植又分苗木移植和苗芽移植兩種。

3.1移苗

(1)苗木移栽,先將幼苗立置于容器中央,邊裝培養土邊沉實,防止細苗上露、栽沉和窩根,裝滿容器為止。(2)苗芽移植,即先在沙床播種,待發芽出土剛脫去種殼時或將經催芽裂嘴露白的種子,移栽在容器內,這樣不僅幼苗生長均勻整齊,而且節約種子,但拔苗時注意不要傷苗。

3.2播種

將配制消毒好的營養土依次裝入容器中,邊裝邊按實。裝至距容器上口1.5cm左右時,即可上床摞好,上口要平,便于播種和澆水,每個容器播種3~5粒,播后用原培養基覆蓋1cm左右。直播時為縮短種子發芽期,使種子發芽整齊,播種前種子要催芽處理。催芽方法很多,如低溫層積催芽、浸種催芽、破皮法、去蠟油法、赤霉素處理法等。但針葉樹常用浸種催芽法。首先,篩選種子,除去空癟粒和雜質,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泡2h,或用0.15%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泡15~30min,進行種子消毒。松類、側柏等種皮較厚,可用始溫50℃的溫水浸種,1~2d換一次水,經常檢查。當種子吸水膨脹后撈出,裝入筐籃或麻袋,放在背風向陽處(保持18℃~25℃)催芽。經常翻動,使上下部種子受熱均勻,1~2d用清水淘洗一次。當一半種子裂嘴后,即可播種。也可將催芽的種子混合2倍濕沙(用手捏成團面不出水),堆放在背風向陽處覆蓋濕草簾或濕麻袋催芽。每天翻動一次,種子干時灑水。

3.3播種時間

適當早播,可延長苗木生長期,提早木質化,增強抗病能力。但過早,由于地溫過低,種子易霉爛。所以,應避過晚霜,適時早播。

4 容器的擺放

同類苗木應放在一起,帶狀排列,帶寬1m左右,長度靈活掌握,帶間留出步道40~60cm。排列前,床底要鏟平,排好后要用沙或土填實容器間空隙并培好床邊。播種后的容器底部應與地面隔絕,一般采用床面鋪磚或塑料薄膜的方法,控制苗根下扎。為了防止容器中基質水分蒸發,播后最好用農膜覆蓋,以利提高地溫,促進種子發芽。

5 苗期管理

留優去劣,間苗補缺。及時消除容器內的雜草。將容器旋轉,輕捏一下,使土地疏松,硬質容器可用竹簽松土。容器中土太淺時,適當填充。缺苗時應及時補植。如因立枯病造成油松容器缺苗,應補側柏,控制立枯病,對生長較慢,當年不能出圃的苗木,必須換裝填土,增加容器內的培養土以利苗木繼續生長。適時、適量、噴勻,使水慢慢下滲,不要噴水過多,防止產生立枯病。

6 苗木出圃

出圃前要澆透水,利于起苗,增強抗旱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起苗時要用平板鍬,將伸出容器底部的根系切斷,剪開容器間纏繞的根系,輕搬輕移,防止基質掉落散失。

7 苗木栽植前管理

育苗容器為塑料容器,應先澆水,使土壤濕潤,然后緊握容器,擠壓土壤,脫去容器后,再行栽植。

猜你喜歡
針葉樹育苗技術容器
Different Containers不同的容器
難以置信的事情
有關營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畢節市早實核桃實生育苗技術
欒樹種子育苗技術探析
針葉樹容器育苗造林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