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十二大到十九大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理論創新

2017-04-02 15:48肖貴清白云翔
山東社會科學 2017年12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特色建設

肖貴清 白云翔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學術主持人:肖貴清)·

從十二大到十九大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理論創新

肖貴清 白云翔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4)

重視理論創新,以發展著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改革開放以來,從十二大到十九大,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堅持理論創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總結實踐經驗為基礎,在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不斷豐富和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雹倭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6頁。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十分重視理論創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總結實踐經驗為基礎,在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不斷豐富和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偉大勝利。

一、理論創新的主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理論創新都圍繞開創、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展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十二大到十九大理論創新鮮明的主題。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提出與初步探索

1982年9月,鄧小平在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①《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頁。,這是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稱謂。黨的十二大報告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為主題,雖然沒有出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概念,但是報告通篇貫穿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報告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之所以能取得許多方面的勝利,“歸根到底,是由于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科學原理,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創造歷史的科學原理”②《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9頁。,這在實質上闡明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依據。黨的十二大審時度勢,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即“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③《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頁。。為了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首要任務,黨的十二大實事求是地確定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步驟和一系列正確方針,堅持和發展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局面。

改革開放在黨的十二大以后全面推進,逐漸沖破僵化的經濟體制,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以不可阻擋之勢蓬勃發展?;谝延薪ㄔO成就,黨的十三大充分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實踐,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路線是一條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明確提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的奮斗要求。偉大的實踐需要正確的理論作指導,為了適應深化改革的要求,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并闡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總的依據。十三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④《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頁。,為了解決這一階段的主要矛盾,“必須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提高勞動生產率,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并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部分”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頁。,這一論斷為我國加快改革開放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彰顯出蓬勃生機和活力。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前進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這是由其召開時中國所處時代特征和國內外形勢所決定的。首先,在國內,八十年代末發生的一場政治風波延緩了改革開放的步伐,面對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整個社會處于一個猶疑徘徊的局面;其次,放眼世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際上先后出現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重大政治事件,社會主義事業遭遇嚴重挫折,一時間社會主義終結論甚囂塵上。面對這樣的國內外環境,黨中央認識到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實踐作一個歷史的回顧,對黨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一系列戰略決策作出鄭重的結論,是非常必要的”⑥《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3頁。,并指出“這對于進一步統一全黨思想,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⑦《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3頁。。在十四大報告中,黨中央全面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是黨的事業能夠經受風險考驗的最可靠保證。這次大會從理論創新和實踐要求上凝聚了全黨共識,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成功堅持和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二十世紀召開的最后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基于特殊的時代背景,十五大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謀劃中國走向二十一世紀的戰略部署和方案。這次全會以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為報告的主題,旗幟鮮明地宣示中國將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確立了我國跨世紀發展的奮斗目標和任務。江澤民在所做報告中進一步闡述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并且建議在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深刻回應了鄧小平逝世后中國如何發展以及中國將以何種姿態走向二十一世紀的重大社會關切,十五大的理論創新“表明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把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的決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愿”①《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8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走向二十一世紀。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化與發展

當人類社會跨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但是,我國發展還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化改革的難度加大,社會矛盾易發多發,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有效應對我國發展中存在的難題,亟需加強和完善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更好發揮中國共產黨的戰斗堡壘作用,為此,黨的十六大全面論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深化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的認識。在發展實踐中,為了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可持續的深層次矛盾,我們黨進一步加深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實質進行了系統論述,為全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理念提供理論指導和遵循;黨的十八大進一步闡明這一思想,并將其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通過對“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以及“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問題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化和發展。

從十七大到十八大,我們黨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框架,解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方面的一個基本問題。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報告詳細解讀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黨的十八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構成擴充為三個維度,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內容,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爸袊厣鐣髁x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雹凇妒舜笠詠碇匾墨I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0頁。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重大戰略論斷,立足于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已經進入世界前列的發展實際,立足于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提升的客觀現實,表征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發生前所未有變化的時代氣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既開啟了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又有力宣示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五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仡櫴舜笠詠淼奈迥?,我國在經濟建設、全面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設、思想文化建設、人民生活改善、生態文明建設、強軍興軍建設等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③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頁。,正是在這場深刻變革取得全方位成就的基礎之上,黨中央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意味著中華民族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貫穿黨的十九大全部理論創新的總依據。十九大最大的理論創新就是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闡釋了新時代的內涵和意蘊,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略,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了根本理論指導。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突出標志,是黨中央立足社會現實進行的正確評判,是對時代脈搏的準確把握,這一矛盾的轉化要求黨和國家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訴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實踐勇氣,順乎民心民意。

二、理論創新的主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十二大到十九大,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與基本路線的形成

正確認識我國社會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中國共產黨制定和執行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黨的十三大做出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全面系統闡發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這一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首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說明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步完成對個體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明確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些探索為我國以后的發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其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說明我國還處在經濟文化落后的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這個現實國情決定我們必須把發展生產力作為全部工作的中心,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生產力作為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在分析和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并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偉大決策,正式拉開改革開放的序幕。為了把握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鄧小平提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四項基本原則,強調“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①《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4頁。。黨的十二大承續這一思想,提出在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告誡全黨如果忽視精神文明,“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就不能保證社會主義的方向,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就會失去理想和目標,失去精神的動力和戰斗的意志,就不能抵制各種腐化因素的侵襲,甚至會走上畸形發展和變質的邪路”②《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頁。。經過五年深入實踐,黨的十三大正式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相互貫通,相互依存,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實踐”③《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頁。。此后,黨的歷次代表大會都反復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是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被實踐證明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正確路線。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

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這一創新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結合中國實際進行了獨特創造,彰顯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充分釋放市場活力。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面臨加快經濟發展的艱巨任務,但同時又被一些姓“社”姓“資”的抽象爭論束縛了思想和手腳,為了突破這種矛盾亟需進一步解放思想。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雹堋多囆∑轿倪x》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3頁。這個精辟論斷消除了人們在思想上的顧慮,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江澤民在十四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①江澤民:《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比較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極大促進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吧鐣髁x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②江澤民:《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頁。,這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根本區別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我們要學習借鑒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做法,但根本目的是為了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為了保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在所有制結構上,我國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兼顧效率和公平;堅持共同富裕原則,既鼓勵適當拉開收入差距,又防止兩極分化;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促進我國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三)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為了提升我國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十六大確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黨的十七大在堅持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同時,提出具體指導新發展方式的科學發展觀,明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強調“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③《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頁。。十七大明確我國的發展道路應該是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求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筑牢根基。黨的十八大再次強化了這一要求,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提出的戰略思想,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

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十七大報告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雹堋妒叽笠詠碇匾墨I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3頁。和諧社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與目標,這一理想與我國傳統社會“和為貴”、“尚和合”等思想精華相契合,有著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淵源。但是,新時期的和諧社會建設具備基本的社會制度保障和物質發展基礎,根本不同于脫離現實的空想。胡錦濤指出:“中國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實現物質和精神、民主和法治、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的有機統一?!雹荨逗\濤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39頁。構建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充分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主張的有力彰顯,這一構想“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構想”⑥《胡錦濤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84頁。,“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⑦《胡錦濤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85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理論創新。

(四)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中凸顯人民主體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奮斗目標,根本目的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十九大報告通篇強調“人民”二字,有力彰顯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⑧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頁。,要求全黨“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頁。。這一認識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是要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頁。。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矢志奮斗的崇高理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共同富裕原則,但是受制于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各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呈擴大化趨勢。鄧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雹邸多囆∑轿倪x》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4頁。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當下中國具備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最廣泛現實基礎。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十九大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就是要在堅持更好發展的同時逐步縮小收入差距,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叭娼ǔ尚】瞪鐣?,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中國人民生活一定會一年更比一年好》,《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6日第2版。,這一莊嚴承諾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為民本色,深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的理論勇氣和為民情懷。

三、理論創新的基礎——不斷總結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

“無論對黨還是對黨的干部來說,理論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自己的科學理論,這是我們黨政治上成熟的根本標志?!雹荨督瓭擅裾撚兄袊厣鐣髁x》,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新實踐中,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重視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謀劃未來,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創新成果。

(一)鄧小平理論:改革開放前后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注意吸取改革開放前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又“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探索中逐漸深化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形成了鄧小平理論。

首先,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繼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順利完成“一五計劃”,確立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取得顯著發展成就。但是,蘇聯高度計劃集中的模式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弊端,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時意識到這一問題,提出要以蘇為鑒,總結自己的經驗,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一思想突出體現在毛澤東1956年所做的《論十大關系》報告中。遺憾的是從1957年下半年開始,黨和國家工作逐漸偏離已有的正確認識,脫離社會發展實際,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以致發生“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錯誤,不但沒有突破蘇聯模式,反而使社會主義事業遭遇更大挫折。鄧小平在十二大開幕詞中指出,八大以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二十多年的曲折發展深刻地教育了全黨,這個教訓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⑥《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2頁。,這是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其次,對改革開放的豐富實踐進行總結和提煉是形成鄧小平理論的關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移。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豐富實踐中,我們黨探索并形成一系列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包括在發展道路上,主張走自己的路,反對照抄照搬外國經驗;在發展階段上,認為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和實際;在根本任務上,加深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于”作為評判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在發展動力上,加快和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政治保證上,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在外部條件上,通過對時代特征和世界形勢的把握,提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論斷。這些實踐經驗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基本經驗的提煉升華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①《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8-9頁。。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江澤民指出:“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取決于我們黨,取決于黨的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狀況和戰斗力、領導水平。這是毛主席、小平同志一貫強調的,也是我們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得出的一條基本經驗?!雹凇督瓭擅裎倪x》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頁。這個歷史經驗來自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所開展的偉大斗爭,來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開展的偉大實踐。這個經驗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最大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頑強斗爭,但是因其自身條件和認識的局限,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失敗。直到馬克思主義的傳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革命才出現了勝利的轉機,經過黨和人民的浴血奮斗,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人民從受壓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又堅強有力地領導中國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取得了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事實證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其次,加強黨的建設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要求。江澤民在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時指出:“我們黨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實現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雹邸督瓭擅裎倪x》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頁。中國共產黨始終重視加強和完善黨的建設,使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才能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站穩腳跟,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風險,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正是從這兩方面的經驗出發,中國共產黨逐步形成和深化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科學發展觀:我國發展實踐經驗的科學概括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進入二十一世紀形成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回答了在新時期實現什么樣的發展以及如何發展等問題,在已有發展成就基礎上著力解決發展中出現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使改革開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茖W發展觀的形成離不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首先,審視我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均衡不協調問題是形成科學發展觀的前提。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以后,我國生產力獲得極大解放,社會活力獲得極大激發,整個社會是一個加快發展的活躍局面。但是,經過長期建設實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結構性矛盾也越來越突出,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弊端日益明顯,收入分配差距呈拉大趨勢,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任務艱巨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首先有其一定的社會現實根源,我國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還處在加快發展的階段,農業人口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實際沒有改變等,這些都是制約我國協調發展的現實因素。但另一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也促使中國共產黨深入思考在發展過程中實際存在的不合理舉措,比如過于關注經濟數據的增長而忽視更為重要的經濟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在分配制度方面重視效率而忽視公平的問題普遍存在等,正是對這些經驗教訓進行充分審視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提出要堅持科學發展。

其次,總結我國在改革發展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實踐經驗是形成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條件??茖W發展觀認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快速發展,探索出一系列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有效舉措,實踐證明,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加快發展加以解決。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將為人民謀幸福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信仰,這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在加快城鎮發展的同時,一貫強調重視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積累起一些協調城鄉發展的有益經驗;在縮小區域差距上,黨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戰略,為進一步強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初,明確提出統籌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在新時期進一步強調統籌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為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提供了借鑒。

(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黨和人民實踐經驗的結晶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砥礪奮進,“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頁。,在具體實踐中深化對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問題的認識,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以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豐富實踐經驗為支撐,對十八大以來實踐經驗充分概括和總結的基礎上形成的。習近平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F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雹凇读暯娇倳浵盗兄匾v話讀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8頁。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圍繞內政外交國防、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推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堅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全方位發展。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以強烈的擔當意識和求變精神直面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矛盾,著力探索破解難題;堅定不移全面依法治國,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③《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人民日報》2013年2月25日第1版。;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反腐力度空前,形成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探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模式。以新發展理念為支撐,強化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在對外交往方面,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倡導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致力于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八大以來的生動實踐經驗構成了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核心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十八大以來黨和人民實踐經驗的結晶。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偉藍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爱斀袷澜?,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④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7月2日第2版。,這一自信源于改革開放以來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國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國近40年來的發展成就,是在改革開放的實踐探索中取得的,更是在與時俱進的理論指導下不斷拓展的。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

主持人語: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是黨的十九大的一個歷史性決策和歷史性貢獻,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于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識和智慧力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為深入學習領會這一思想,本欄目分別從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理論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文化自信的多維理路、新時代主要矛盾的新變化與協調發展的新要求等四個方面約請相關學者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促進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和研究。

D220

A

1003-4145[2017]12-0005-08

2017-11-05

肖貴清(1959—),男,法學博士,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白云翔(1990—),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7KDA041)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張婧)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特色建設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特色種植促增收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醫的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完美的特色黨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