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學校中“學習困難”學生同伴接納度調查及改善策略的研究

2017-04-08 07:29張汀成婷婷崔鐘月李王樂照
成長·讀寫月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接納學習困難團體輔導

張汀+成婷婷+崔鐘月+李王樂照

【摘 要】在本研究中,對蘇州市兩所小學的三、四、五年級進行學習困難學生篩選,對學習困難學生同伴接納度現狀進行分析并對某具體班級實施改善措施。結果發現,非學困生和學困生在正向提名、負向提名、社會喜好和社會影響上均存在顯著的差異。學習困難兒童的同伴接納度在年級方面沒有差異,即在各個年齡段的學習困難兒童的同伴接納度都處于較低水平。在以往研究中,改善學習困難兒童同伴關系的方法,多數是在教學中通過老師對同伴關系的充分認識和教學,創設合理的交際情境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引導學生的同伴交往良性發展。在本研究中使用團體輔導的方法改善學習困難兒童同伴關系。在輔導結束后,對比前后兩次班級同學同伴關系,對實驗結果進行相關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方案前后,學困生同伴關系并未顯著提升。正向提名、負向提名、社會選擇性、社會影響力都有減小,但并不顯著。本研究認為,以團隊輔導為形式的干預手段,對部分學習困難兒童在同伴接納的方面有一定改善,但要取得更明顯的效果需要持續一定的時間。

【關鍵詞】學習困難;兒童;接納;團體輔導

學習困難(learning disabilities),又被認為是“學習遲鈍”、“學習不良”、“學習失能”、“學習障礙”、“輕微腦功能失調”等,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統一定義,根據1994年美國“全國學習障礙聯合會”對學習障礙的定義,可以了解到LD是指聽、說、讀、寫、推理或數學等方面的獲取和運用上表現出顯著困難的一群不同性質的學習異常者的通稱。這些異?,F象是個人內在的,一般認為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所致。個體內在自控行為、社會認知與交往中的問題可能與學習無能同時存在,但這些問題不在LD范疇之中,同時,LD也可能與其他殘障(如精神發育遲滯,情緒紊亂等)或外界不利條件(如文化差異,教育缺失或不良)相伴發生于同一個體,但LD并非后者的直接后果。

同伴關系是指同齡人之間或心理發展水平相當的個體之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在兒童的成長階段中,有幾種關系是對其成長發展起關鍵性作用:親子關系、師生關系以及同伴關系。在這幾種關系中,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都是年齡相對兒童來說有著明顯差距的成人與其建立的關系,而同伴關系則是由年齡等各方面都相仿的人之間所建立出來的關系,而且同伴接納作為兒童發展過程中的緩沖器,對其適應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伴接納是兒童滿足社交需要,獲得社會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良好的同伴接納有利于緩兒童體驗到的負面情緒。

在學習困難的兒童身上很容易發生關于人際交往同伴關系方面的問題,在小學階段,兒童也很容易因為學業成績的問題影響到同伴接納關系?,F有的關于此方面的研究是在以小學高年級40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兒童的學業成績、親社會行為與同伴接納、同伴拒斥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1)不同學業成績組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存在顯著差異,學習優秀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水平最高,學習中等兒童居中,學習困難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水平最低。(2)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表明,兒童的親社會行為能顯著地正向預測其同伴接納、負向預測其同伴拒斥;但學業成績只能顯著地正向預測同伴接納,而對同伴拒斥無顯著的預測作用。(3)親社會行為對男、女生的同伴接納的預測作用大于學業成績的預測作用。

本研究著重關注學習困難兒童的同伴關系,區別于以往相關研究中重點關注學生某一學科成績的提高,例如運用行為主義等方法訓練兒童的成績。本研究在調查蘇州部分小學的學習困難兒童的基礎上,運用團體輔導的方法對某一班級的學習困難的兒童及其同伴關系進行改善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對蘇州市兩所小學共470位學生(A:218人,46.40%;B:252人,53.60%)進行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70份。三年級171人,四年級172人,五年級127人。其中非學困生有426人,占人數的90.60%;學困生有44人,占人數的9.40%。將所有學生分類,受歡迎組有104人,占比為22.10%;被拒絕組有73人,占比為15.50%;被忽視組有84人,占比為17.90%;有爭議組有3人,占比為0.60%;普通組206,占比為43.90%。

(二)研究工具

1.學習困難學生篩選

針對學習困難學生的篩選,普遍是采用智力測驗加上成績的兩重標準進行篩選,本文使用《瑞文標準推理測驗》來測試學生的智力是否處于正常水平,加之學業成績。

學業成績的標準采用被試的最近一次考試,包含語文、數學兩門,計算其平均分,然后再將平均分轉化為標準T分數,作為被試的學業成績指標。

2.同伴關系調查

主要采用同伴提名法進行了解,具體方法如下:同伴提名包括正向提名和負向提名兩部分,要求被試分別寫出 3個最喜歡的和最不喜歡的同學名字。根據 Coie 和 Dodge 在1983 年提 出 的 分 類 標 準[11],以 班 級 為 單 位 將 正 向 提 名( ML) 、反向提名( LL) 的次數標準化,二者之差為社會喜好( SP) 分數,即受歡迎程度,二者之和為社會影響( SI) 分數。在此基礎上將被試分為社交地位不同的五組: 受歡迎組( SP>1,ML>0,LL<0) ,被拒絕組( SP<-1,ML<0,LL>0) ,被忽視組( SI<-1,ML<0,LL>0) ,矛盾組( SI>1,ML>0,LL>0) 和普通組( 所有其他兒童)。

3.數據處理

問卷回收后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檢驗。

(三)改善方法

針對其中五年級的一個班級進行個案研究,通過團體輔導的方法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同伴關系進行改善。團體輔導方法如下:

1.團體輔導名稱:“不一樣的我”

2.團體輔導的目標:提高學習困難兒童的同伴接納度

3.具體目標:(1)提高同伴間的相互理解.

(2)促進同伴間的互動狀況

(3)強調同伴間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4.活動次數:4次。每次約40分鐘

5.活動項目:

(1)讓我們重新認識吧 :成員之間增強相互了解

(2)信任之旅:1.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增加互動;2.嘗試對同伴的信任

(3)合作愉快:1.利用團隊活動增加凝聚力和互動;2.在活動中相互理解和接受

(4)一起愉快的玩耍:1.最終強化團體認同感; 2.在認同的基礎上使學習困難兒童融入群體

6.活動內容:

(1)成長三部曲、心有千千結、分享困惑(選做)

(2)蜈蚣翻身、人體“拷貝”

(3)坐地起身、無敵風火輪、珠行萬里(選做)

(4)無敵風火輪、集體創作——我們的班級(選做)、結業式

二、結果分析

(一)小學生同伴關系總體狀況描述

在470名小學生中,有90.6%的學生屬于非學困生,9.4%的學生屬于學困生。非學困生組中有426人,包括受歡迎組103人,被拒絕組49人,被忽視組78人,有爭議組3人,普通組193人;學困生有44人,包括受歡迎組1人,被拒絕組24人,被忽視組6人,有爭議組0人,普通組13人。對人數做卡方分析59.277*(注:*p<0.05,**p<0.01,***p<0.001(下同))

(二)不同類別學生同伴關系的差異比較

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同伴關系狀況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非學困生和學困生在正向提名、負向提名、社會喜好和社會影響上均存在顯著的差異。事后檢驗發現:

在正向提名上,非學困生的得分高于學困生,且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非學困生:0.0117±1.05894,學困生:-0.788±0.59657,F值:24.266***);

在負向提名上,學困生的得分高于非學困生生,且學困生與非學困生得分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非學困生:-0.1254±0.87868,學困生:1.0416±1.5724,F值:58.502***);

在社會選擇性上,非學困生得分高于學困生,學困生與非學困生得分存在顯著差異(非學困生:0.1371±1.59908,學困生:-1.8295±1.96634,F值:57.611***);

在社會影響力上,學困生得分高于非學困生,而且得分存在顯著差異(非學困生:-0.1136±1.10898,學困生:0.2536±1.33797,F值:4.198*)。

(三)實驗班級干預策略實施前后同伴關系差異

在實施了團體輔導方案后,對比前后兩次班級同學同伴關系,對實驗結果進行相關樣本t檢驗:正向提名(t值為1.732,p值為0.225)負向提名(t值為2,p值為0.184)、社會選擇性(t值為0.57,p值為0.626)、社會影響力(t值為4.131,p值為0.054);結果顯示,方案前后,學困生同伴關系并未顯著提升。正向提名、負向提名、社會選擇性、社會影響力都有減小,但并不顯著。

(四)學習困難兒童的同伴關系在年級維度上的比較

對不同年級的學習困兒童在不同分組上進行卡方檢驗,各組的學習困難兒童的數量在年級維度上的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受歡迎組卡方值:0.348,p值:0.814;被拒絕組卡方值:2.959,p值:0.794;被忽視組卡方值:0.532,p值:0.742;普通組卡方值:3.121,p值:0.863),說明學習困難兒童的同伴關系在年級維度上不存在差異。

三、討論

1.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在470名參與調查的小學生中有44名學習困難兒童,其中有24名處于被拒絕組,占總人數的55%,且僅有1名處于受歡迎組,而非學習困難兒童中被拒絕組的兒童占總人數的11%,因此可以看出在同伴之間的人際接受方面,學習困難兒童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拒絕。同時在其他分類組中,非學習困難兒童和學習困難兒童也存在顯著差異,這一點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

2.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將學生的類型分為正向提名、負向提名、社會喜好和社會影響四種類型,在這四種類型上,學習困難兒童與非學習困難兒童的差異都是顯著的,其中正向提名,負向提名,社會喜好差異及其顯著,說明在同伴關系中,學習困難兒童周圍的同伴普遍將學習困難兒童與較負性的方面聯系起來并且在接納方面是處于拒絕的, 同伴接納程度不高。

3.我們對參加調查的某一班級進行了以團體輔導為形式的干預手段(具體方案見目錄),在開始團隊輔導和活動結束后均進行以問卷調查為形式的同伴接納度的情況認知,在兩次的對比中可以看到在四個維度上的數據都是有所減少,進行相關樣本的t檢驗,沒有顯著差異,這個原因是多樣的:

(1)學習困難兒童的同伴關系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在本研究中,由于時間原因,沒有進行很長一段時期的團隊輔導活動,因此對學習困難兒童的人際現狀的改善不夠明顯。

(2)在數據分析加上在活動中觀察到情況而言,以包姓同學為例,該名學習在活動開始之初是處于具有攻擊性,拒絕的狀態,而在最后一次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積極參與并幫忙與其他同學協調,因此可以說明在一定程度上對某些學習困難兒童在人際交往方面是有部分改善的。

(3)其他數據的減少原因可能為在團體輔導的活動進行時,學習困難兒童周圍的同伴對他們本身是處于拒絕和忽視的態度居多,在這種情況下,在團體活動進行中就會出現其他方面的忽視或是拒絕,而這種情況在團隊輔導的時間有所加長是可能會有一定的改善。

(4)在對以年級為分組進行數據分析的結果中看到,各個不同年級中不存在顯著差異,學習困難兒童的人際關系情況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是多樣的,例如學習困難兒童在學習成績方面的表現會讓他們在同伴中處于拒絕的狀態,同時會伴有一定程度上的社會適應方面的問題,表現為具有攻擊性等方面,而且同伴的忽視和拒絕會加重他們遠離和拒絕與他人的交往溝通等方面,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

結論

學習困難兒童和非學習困難兒童相比,在同伴接納度方面存在差異,即學習困難兒童更容易被拒絕和被忽視。

學習困難兒童的同伴接納度在年級方面沒有差異,即在各個年齡段的學習困難兒童的同伴接納度都處于較低水平。

以團隊輔導為形式的干預手段,對部分學習困難兒童在同伴接納的方面有一定改善,但要取得更明顯的效果需要持續一定的時間。

基金項目:江蘇省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 普通學校中“學習困難”學生同伴接納度調查及改善策略的研究。

基金項目:江蘇省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 普通學校中“學習困難”學生同伴接納度調查及改善策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陳辰.兒童孤獨感與同伴關系的研究綜述[J].黑河學刊,2011(1):133-134

[2]劉金榮.學習障礙初中生同伴交往現狀及教育建議[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8):7-10

猜你喜歡
接納學習困難團體輔導
運用敘事療法使問題學生在問題中成長
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的應用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對學生的愛
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及應對策略
“沉淀溶解平衡”認知結構測查及其學習困難分析
讓陽光照進心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