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幫扶社會弱勢群體的幾點建議

2017-04-08 10:47彭剛
成長·讀寫月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困難黨員家庭

彭剛

我國社會弱勢群體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為急迫的需要是解決生活難、看病難、就業難、讀書難等四類問題。社會弱勢群體的各種困境交織在一起,導致他們內心出現焦慮與矛盾,容易產生對心理失衡、產生厭惡、對抗社會的心態,甚至作出一些偏激的行為,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建設小康社會的嚴重障礙,成為困擾社會不可低估的嚴重問題。他們需要黨和政府幫一把、送一程。為此,本文認為有必要加大對社會弱勢群體幫扶的力度,把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幫扶作為一項重要的工程來抓。要實施好這個幫扶工程,本文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有六條措施來進行。

一、加強領導,深入基層,重視幫扶信息的調研

要實施好社會弱勢群體幫扶工程,對幫扶信息的調研非常重要。而要搞好幫扶信息的調研工作須得搞好以下兩項工作。第一,建立社會弱勢群體幫扶工程領導機構。為了實施好社會弱勢群體幫扶工程,我們應該加強領導,廣泛宣傳,層層動員,營造幫扶社會弱勢群體的氛圍。從上至下要圍繞社會弱勢群體幫扶工程層層制定幫扶目標,層層制定幫扶計劃,層層落實幫扶機構,落實幫扶責任人。第二,深入基層了解社會弱勢群體需要幫扶的信息。為了搞好這項工作可以采取兩種辦法:一是機關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在8小時上班以外,與社區居民一道生活,參加適當的社區公益活動,由街道社區黨組織主動與報到的黨員單位黨組織加強聯系,反饋黨員參加社區服務的情況。二是機關黨支部和黨員領導干部每年還要主動以適當的形式進入社區,調查了解社會弱勢群體情況,同時還要暢通信息反饋渠道,看他們究竟需要哪些幫助,開展各種宣傳和開設各種咨詢點活動。主要了解社會弱勢群體需要幫扶的內容,幫扶需求產生的原因。

二、科學研究,體現保障,重視幫扶政策的制定

在幫扶信息收集到以后,要進行科學研究,重視幫扶政策的制定,確保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幫扶有保障性。為此,有兩項工作要做。一是要確定科學推審程序。在具體對象的確定中嚴格遵循“兩推一示一審”的程序。由社區(村)、街道(鎮)推薦,然后在其所在社區(村)進行公示推薦名單的具體生活困難情況,最后由縣委(區委,或者市委)統一對每一位入選對象進行嚴格審查,確定了需救助家庭?!皟赏埔皇疽粚彙钡某绦蚩梢源_保被幫扶的群眾是最需要幫助的群眾,可以確保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同時,對幫扶對象實施動態管理,通過扶貧濟困,特困家庭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后,再對其它困難家庭實施幫扶,確定新的幫扶對象。二是對需要幫扶的對象進行“規范化”。針對各街道、鎮收集的群眾生產生活困難情況,確定患重大疾病的家庭,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家庭,小孩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單親家庭,遭受意外事故或災禍的家庭,有高齡老人且該老人無退休金或其他收入的家庭,以及有其它特殊困難的家庭等群眾作為幫扶對象。

三、形式多樣,內容靈活,重視幫扶措施的到位

在幫扶社會弱勢群體的過程中,不能搞形式主義,也不能搞形式單一。要重視形式的多樣性和內容豐富性相結合,要從社會弱勢群體的實際需要出發來幫扶社會弱勢群體。第一,要重視幫扶形式的多樣性。幫扶形式多樣性主要來源于兩點,一是作為社會社會弱勢群體,需要幫扶的方面對多樣化的。比如,有的看病難,有的讀書難,有的出行難,有的就業難等。第二、要幫扶主體具有多樣性,比如,有的能解決就業,有的懂醫學,有的有知識等等。其次,要重視幫扶效果的明顯性。比如,一個很需要解決就業難的社會弱勢群體,僅僅給他買水果,送一點錢可能效果不是很好。第三,要重視措施的針對性。針對出行難的需要要解決道路的修建,針對生活難問題要捐款捐物,針對看病難問題要捐款和減免費用、針對就業難問題要解決技術培訓和提供就業信息、針對讀書難問題要動員教委一起解決,針對依法難問題要動員司法系統和相關部門一起解決、針對文化難問題要動員工會和科協一起解決,針對信仰難問題要動員學校和科協一起解決。第四、針對對特別困難的群眾還可以建立幫扶聯系卡。在幫扶聯系卡上標明幫扶對象的一些基本情況,指定黨組織或者黨員幫扶這些特殊困難群眾。

四、成立基金,廣泛協調,重視幫扶合力的鑄造

幫扶工程要實施僅靠一部分人來進行,其幫扶力量是渺小的,幫扶效果是不明顯的,因此,我們應當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讓大家都來關心幫扶社會弱勢群體,形成一種幫扶社會弱勢群體的強大合力。首先,在機關,各級政府和各級單位要形成一種幫扶啟動基金,在此基礎上,鼓勵大家捐款,形成一種幫扶資金。在社會,可以鼓勵社會各界捐款形成社會幫扶資金。其次,在機關,要形成民政、科委、計委、建委、科協、教委、衛生、勞動、司法、殘聯、工會、團委、婦聯等職能部門多方共助,形成幫扶合力,構建起“單位部門負責幫、黨員干部直接幫、社會力量參與幫、完善制度長期幫”的扶貧濟困工作格局。在社會,還要進一步帶動社會各方面都來關心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最后,形成一種機關牽頭,黨員帶頭,企業占大頭的社會幫扶新格局。

五、促進結對,發揮共建,重視幫扶典型的樹立

在幫扶工程實施中,要主動破解機關黨建與基層黨建“兩張皮”的問題,把機關和社區聯系起來,以結對的方式促成二者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通過結對可以達到重點幫扶,通過共建可以達到互通有無,互相促進。在結對上,上級可以與下級結對,領導可以與群眾結對,黨員可以與群眾結對,企業可以與社區和村委會結對,在結對中實現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心和幫扶。在結對的同時要發揮好共建的功能,互相促進黨支部建設,經濟條件好的黨支部與經濟條件弱小的黨支部共建,工作經驗豐富的,要與工作經驗不夠豐富的共建。在共建中,一方出經驗和資金,一方出課題和素材。在結對和共建方面搞得比較好的,要樹立典型,廣泛宣傳,以典型帶動其他結對幫扶活動,并通過必要的經驗交流會,促進大家相互學習。黨組織的結對簽約,通過思想作風一起抓、黨內生活一起過、服務工作一起做,可以形成“黨員教育共育、主題活動共抓、社會弱勢群體共幫”的共建格局。

六、形成制度,落實考評,重視幫扶機制的建立

在幫扶過程中,僅靠一種宣傳和靠自覺去幫扶效果可能是短暫的,不深入的,因為這種幫扶缺乏監督和促進。要注意幫扶效果“長遠化”。堅持把幫助貧困戶解決眼前困難與解決長遠發展問題結合起來,立足既扶貧又扶智,把開展送科技教育、送就業崗位、送實用技術、送發展項目和解決貧困戶子女入學等問題作為幫扶的重點項目,切實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從根本上防止出現返貧現象。因此,有必要形成一種幫扶社會弱勢群體的長效機制。 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幾條措施:第一,目標牽動。在實施辦法中,對每一項措施、每一戶困難家庭都實行定人、定責、定標,提出“三不脫鉤”的要求,即幫扶群眾的自救思想認識不形成不脫鉤,能夠解決的問題不解決不脫鉤,生活沒有明顯改變不脫鉤。在“三不脫鉤”的目標要求下,各部門和每一位黨員都認識到扶貧先要轉變群眾等、靠、要的思想觀念,同時,要認真解決好困難家庭眼前實際困難與長遠發展問題,最終有效地改善群眾生活水平,使困難家庭真正脫貧。第二,督查驅動。要成立相關的督查組對黨員服務群眾的情況進行監督,并定期通報情況,就群眾迫切需要問題是不是得到適當解決,進行回訪和督查。促進幫扶主體對幫扶對象的幫扶。第三,考評促動。在加強督查的同時,黨委部門還應該建立完善的考評體系。專門建卡,就各單位以及黨員開展服務群眾的情況,進行登記。第四,獎懲帶動。對于機關干部,可以建立“干部提拔意見征求進社區,提拔公示公告進社區,和黨員評優意見征集進社區”等一系列制度,將考評的情況納入評先評優、納入干部提拔、納入民主評議、納入年度考核,作為干部評先評優、提撥任用的一項重要依據。

猜你喜歡
困難黨員家庭
我是黨員向我看
困難中遇見團隊
困難我不怕
“我是黨員,就要沖在最前面!”
家庭“煮”夫
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要求
選擇困難癥
對慰問貧困黨員的反思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