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哥華唐人街見聞

2017-04-09 03:43撰文
防災博覽 2017年4期
關鍵詞:唐人街溫哥華華人

撰文/

溫哥華印象

1978年,我第一次來到溫哥華就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東北部有縱貫北美大陸的落基山脈作屏障,終年氣候溫和、濕潤,環境宜人,溫哥華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勝地。溫哥華市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加拿大西部的最大城市,整個大溫哥區的人口有230多萬,而華人的數量在41萬左右,占到人口比例的18%。溫哥華還是加拿大西海岸最大的港口,被譽為天然不凍港。南面受太平洋季風和赤道暖流影響,東面有縱貫北美大陸的落基山作屏障,港外有綿延40多千米,高大寬厚的溫哥華島,如同巨大的屏障,把大洋上暴風狂浪、太平洋上的低氣壓風暴和高壓冷鋒拒之于百里之外??v然加拿大各地還是冰凍三尺,積雪成山,但這里卻是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如春。當加拿大許多地區還處在風雪彌漫的嚴冬季節,這里及其附近島嶼卻已鳥語花香,春意盎然了。

新年時唐人街的喜慶氣氛

1978年1月末,我跟船離開大連前往溫哥華運輸小麥,正是太平洋的季風季節,船只在狂風巨浪中艱難地行駛了20多天,終于駛進溫哥華的外港英吉利灣。舉目遠眺,群山白雪皚皚,宛如茫茫云海。一個小時前,我們在海上還躲在室內靠空調取暖,現在室內溫度明顯升高,再看遠處的半山腰下,已是郁郁蔥蔥,遍山松柏間夾著幾株楓樹和一些我們不知名的樹木,好一派春色風光。等穿過第一狹口472 米的獅門大橋進入內港區——伯拉特灣,又是一番景象,岸邊遍地花草,碧綠輕柔,紫葉紅花,一片春意盎然。一個剛剛起來趕到駕駛臺值班的水手不適時宜地還穿著防寒服,引起同行的一陣大笑。說來你也許不信,時值二月中旬,溫哥華的緯度與我國黑龍江省愛輝縣相等,但我國黑龍江還是皚皚北國,這里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春了。

溫哥華港與世界許多著名港口一樣,也是從一個漁村發展成世界著名港口的。溫哥華原是一片荒野,只有一些土著居民過著原始的漁獵生活。19世紀中葉,加拿大資本主義開始發展,隨著近代工業的興起,發現了許多礦產資源,為了適應世界市場的需要,并立名為“格蘭維爾”村落,這是溫哥華的原名。從1862年起,一些歐洲移民在海灣沿岸定居, 成為漁業和鋸木業興盛的小鎮。1886年5月3 日為紀念最早來到這里探險的溫哥華船長的航海功績,把“格蘭維爾”改名為溫哥華。1886年鐵路通車,大批移民蜂擁西進,外國移民也急劇增加,大片開墾土地,開采礦產資源。從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就成了溫哥華的腹地,大量物資向溫哥華匯聚。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溫哥華港口的發展和擴大。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這使原西部地區經東部港口轉運到歐洲的貨物,由溫哥華直接運往歐洲,不僅降低了運輸成本,更使溫哥華與世界各國直接進行貿易往來,發展成為今日的著名國際港口。

溫哥華港口

在唐人街入口處有一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一座中式牌坊“千禧門”

溫哥華市區有南北之分,建在1338米高山坡下的城區稱北溫哥華,是一個坐北朝南的美麗山城。城內白綠橙紅的樓舍,順山勢層層疊疊,井然有序。寬廣的街路,縱橫上下,尤其到夜晚,燈火交融,如帶如流。一座頗高的山城,街道如此寬闊整齊,布局合理,實屬罕見。南溫哥華在山相對應的半島上,地勢較平整,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是金融商業的中心。到居民區一看又是一番天地,也許是加拿大地廣人稀,住宅區大多是一、二層木質結構 的小樓,地下有一層地庫。宅前是修剪整齊的草坪,其間種有各種花木,色彩斑斕,加上市區林木草地公園及綠茵廣場處處皆是,整個溫哥華猶如一座大公園。

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1月8日,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就是從溫哥華啟程,登上“亞洲皇后號”輪船,取道香港,來到中國抗日前線的。

溫哥華唐人街:北美第二大唐人街

中國人去加拿大溫哥華,沒有不到唐人街的,唐人街是溫哥華的主要旅游景點。大溫哥華地區有近40萬華人,唐人街約有5萬華人聚居于此。

1978年跟船到溫哥華,那是我第一次去唐人街,因為那時手中沒照相機,沒有留下一張照片,而且第一次去,事先一點印象也沒有,也不知道哪是哪,只是跟著老船員瞎逛。直到30多年后我跟團去溫哥華,由于有導游介紹,才對唐人街走馬觀花有了近一步了解。

溫哥華的唐人街是北美洲繼舊金山唐人街后面積最大的唐人街,它不像別的城市說街就是一條街,溫哥華的唐人街是以哥雅街、喜事定街、卡羅街與奇化街所圍出的一塊區域,緬因街貫穿其間,形成一條購物干道,商業活動主要集中在緬因街、片打街和奇化街上。不論是街道兩側的建筑風格,親切的中文牌匾,還是同一樣膚色的人,及經營的商品貨物、飯館茶樓,都好似在國內的感覺。

唐人街的中國園林

在唐人街入口處有一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一座中式牌坊“千禧門”。門楣背面的牌匾上書“繼往開來”四個大字,進入這個牌坊,就進入唐人街了。步入唐人街后南邊是中山公園,前面有一座石頭牌樓,名曰“中華門”。穿過“中華門”之后是一處庭院,內置一座孫中山先生的雕像,雕像背后就是小巧玲玲的中山公園。

古色古香的中山公園是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的一部分,是中國以外地方惟一的古典式中國花園,位于Pender大街與Carrall大街交叉點的唐人街入口附近,與中華文化中心毗鄰。公園建筑規劃長達6年,建于1985年3月,由我國蘇州52位專家與加拿大建筑師合作承建,1986年4月26日正式開園。

中山公園的整個布局和建筑均仿照我國明代蘇州庭園的藝術風格,全部建造材料無論是一磚一瓦都由中國運到,包括琉璃瓦、木制工藝品、花格窗、假山石,甚至鋪路用的鵝卵石等。并按中國的傳統方法建造。這座公園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華所在,蘇州庭園、小橋流水、湖邊垂柳等等。園內寧靜可愛,風景優美,是欣賞中國傳統園林風光的好地方。也給當地華人華僑建了一塊休閑的清凈園林。整座中山公園,處處洋溢著旅居加拿大華人的強烈懷鄉之情,從每一處山水、林橋、路廊折射出來,每當夏日夜晚,公園里常有中國民樂演奏會,悠揚的中國民族音樂,在水色山光的映襯下,將人們引向遙元的過去,帶向大洋彼岸,讓人如醉如癡。

建造中山公園需資金500多萬加元,除加拿大政府撥款150萬加元外,各界組織了大規模的募捐活動,華人華僑自不必說,許多非華裔加拿大人也踴躍捐款,并積極參加義務勞動。我國政府也捐贈了大量物質。公園入口處的紅門,是1986年萬國博覽會上中國館使用的門,后由溫哥華市贈送至此。

當年,孫中山先生曾在此宣傳辛亥革命,1993年,孫中山先生的銅像被隆重地矗立在公園門口。銅像連同青黑色的花崗石基座,高約3米,是我國著名雕塑家曾竹韶教授的作品,由中國海外交流協會與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贈送。

左圖|穿過“中華門”之后是一處庭院,內置一座孫中山先生的雕像,雕像背后就是中國園林風格的中山公園

上圖|中山公園旁邊的中華文化中心,前面的紀念碑是紀念那些為加拿大捐軀的華人先輩

當地華人談經商之道

唐人街最明顯的標志就是那些眼花繚亂的牌匾都是用中文書寫的,尤其是中文方框字更讓海外游子一見頓生親切之感??梢姽亲永锪魈手A人熱血的炎黃子孫永遠都不會忘記自己的根。他們不論是幾代華人,都還會說家鄉話,特別是廣東話是這里通用的語言,年輕一代及上個世紀后期的移民都會說華語普通話。

唐人街老式的中華建筑

我們遇到一家開雜貨店的徐姓老板,就是廣東人,他用帶有廣東腔的普通話告訴我們,唐人街的華人來自祖國大陸沿海各省居多,也有近幾年來從港澳臺來此發展的。徐老板還向我介紹這里出售的商品、食品也大多帶有中國特色。這里有很多風俗習慣,特別是過年過節,及所有的慶?;顒佣歼€保留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特點。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成立于1974年,其宗旨和目的是:建立及促進華僑社會與各族人民之間的友誼及相互了解;溝通中華文化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通過展覽、廣播、演講會或其他途徑向加國人民宣揚中華文化藝術;與其他當地團體合作,贊助或主辦國際性的文化藝術活動等。同時,也是溫哥華華人社團及華裔青少年學習、娛樂集會的綜合性場所。中華文化中心就坐落在唐人街上,其建筑風格獨具民族特色。聳立在文化行政大樓前的“中華門”牌樓是溫哥華的一個著名景點,許多游人都在此合影留念。我們正說著話,見有三位與我們長像一模一樣的年輕人走來,上前一搭話,得知他們是留學生,我們問他們經常來唐人街嗎?他們說沒事就來遛達遛達,一是都是龍的傳人,有種親切感;二是買個生活必需品錢多少無所謂,主要心里平衡。這讓我想起中國商家有一句俗語“貨賣熟人臉”,商家也叫“回頭客”,土語也叫“主東”,所以徐姓老板說“在這里不論你干什么,都得以誠招攬顧客,奸商最終是沒有市場的?!?/p>

唐人街里的中國制造

這里的服裝鞋帽、生活用品、建筑材料、蔬菜海鮮,與我們國家的集貿市場也差不了多少,不但服裝鞋帽、鐘表玩具有“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的字樣,那些古玩字畫也有漢字的,遠渡重洋的中國茶葉,油鹽醬醋老抽王十三香等生活調味品等應有盡有。

唐人街里沒有大型的百貨商場和超市,所謂百貨店實際上就是雜貨鋪。唐人街也有不少販賣中國土特產的商店,中國人常吃的蔬菜、水果應有盡有,比如北方人的大白菜、大蔥,南方人的油菜、菜心、芥蘭、豆苗、小蔥,以及豆芽、冬瓜、豆腐等等。南北貨、中藥材對中國人來說可是必不可少,只要有中國人就一定能夠見到這些東西。中文書店里兩岸三地的出版物都可以買到。唐人街的另一個特色必然是離不開中式餐飲,中國南北小吃風味餐館都有。

漫步在溫哥華的唐人街,放眼望去,一排排的商鋪、雜貨店、參茸海味干貨店、肉店、糕點店……還有不少的港式茶樓,有早茶、午茶,還有晚茶,服務員推著小車,送來叉燒包、荷葉糯米雞、腸粉、甜點等各式點心,客人可以自由挑選,也可以幾人分食。餐廳及多種不同風味的小吃,品種很多,許多老華僑喜歡來這里來消磨他們的時光,每位幾個加元就可以飽餐一頓。

唐人街的華人社團

上溯到100多年前,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背井離鄉,漂洋過海來到加拿大西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謀生,他們開荒種地,伐木造船,洗沙淘金,修筑鐵路,為當地的建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唐人街也是從這些華人及其子孫們的定居點發展而成的。溫哥華的華人中,以四邑人最多,其中臺山人占了近一半,主要定居于列治文及本那比等衛星城鎮等處。居住在此的華裔祖先是最先到美國加利福利亞,然后再到加拿大,之后由于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anadian Pacific)的建設,使得更多的華人定居于此。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溫哥華又有一次中國移民潮,這次主要是來自香港的投資移民。不論是過去的溫哥華華人還是香港投資去的華人,他們都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中國文化已影響到了溫哥華的方方面面,所以人們稱唐人街為中國城。

據說溫哥華華僑社團組織有120多個,其中包括姓氏、宗親、文化政治、社會慈善等。雖然華人受西方教育影響很深,但他們的風俗習慣依然帶著母文化特色。漫步唐人街,隨處可見華人團體的招牌?!爸袊殚T民治黨”的團體年代久遠,大約起源于明末清初,對外稱“天地會”,對內稱“洪門”,是致力于反清事業的民間秘密團體之一,曾經襄助孫中山推翻滿清王朝,也是青幫、三合會等幫會的鼻祖,新中國成立后作為反動會道門之一被政府取締。不過,在溫哥華“洪門”可以自由活動,是合法的華人社團,不算反動會道門?!瓣惙f川總堂”,據說創建于1925年,凡旅居溫哥華的陳姓華人均可加入,宗旨是:“遵守先輩遺訓、團結宗親、發揚孝道”。每年舉行社慶和春宴,參加華人社區的活動,還設有一個獎學金?!爸腥A會館”也是一個很有歷史的華人社團,似乎霍元甲、李小龍當年曾經經常光顧這里,召集眾人研議與洋人比武的謀略。唐人街在西方人看來是一個充滿東方氣息的地方,如今也是溫哥華的一個旅游景點。

唐人街有許多老舊建筑物,有歷史感,設計、雕飾藝術氣息濃,被列為保護文物,只準維修,不可拆卸。溫哥華唐人街被稱為華人北美百年奮斗史的活化石。那些建筑不但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建筑設計風格,而且那些磚瓦石料都出自中國工匠之手,傳統工藝明顯可見。傳承中華文明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

猜你喜歡
唐人街溫哥華華人
何為“華人”?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回鄉之旅:講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變遷
光影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下一站,溫哥華!
溫哥華 自然傾城
熱鬧的唐人街
在溫哥華坐“老年人專車”
溫哥華的城市作業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