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交粳稻甬優8號的特征特性及機插超高產栽培技術

2017-04-10 23:28王文青王冬明顧俊榮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4期
關鍵詞: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王文青 王冬明 顧俊榮

摘要 近年來,以雜交粳稻甬優8號為材料開展了水稻超高產技術攻關研究及其配套栽培技術集成示范。介紹了雜交粳稻甬優8號品種的主要農藝特性特征,總結其超高產機插配套栽培技術,以期為甬優8 號栽培技術推廣和應用提供理論參考和技術指導。

關鍵詞 雜交粳稻;甬優8號;特征特性;機插;超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018-02

三系雜交晚粳稻新品種甬優8號,原名E24,系浙江省寧波市農科院作物所、種子公司與江蘇省蘇州市種子管理站以甬粳3號A與K6876雜交配組育成,2006 年1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蘇審稻200615),適宜在江蘇省長江以南地區中等肥力以上的田塊種植。

1 特征特性

1.1 主要植物學性狀與農藝特征

甬優8號主莖總葉片數(N)為17~19葉,伸長節間數(n)為7個。甬優8號屬早熟晚粳稻,熟期適中,且年度間生育期穩定,在江蘇南部地區其全生育期一般為150~160 d,株高(100±5)cm[1]。該品種株型較為緊湊、分蘗力中等、群體整齊度較好;葉片厚、長、挺,上3葉葉片功能期長,光合性能好;根系發達、莖稈粗壯堅韌,抗倒性強。且雜交優勢明顯,后期灌漿期較長,穗大,穗長20~22 cm,粒多且后期難落粒、均勻稠密;谷粒圓形,谷色黃亮??傮w而言,綜合農藝性狀好、田間生長勢旺,具有超高產生產潛力,是創建水稻高產和超高產攻關示范的理想選擇。

1.2 抗逆性

據江蘇區域晚粳稻試驗,甬優8號田間無基腐病、白葉枯病、苗稻瘟、穗頸瘟發生,但田間有條紋葉枯病和稻曲病少量發生,該品種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中抗紋枯病。此外,據田間觀察,甬優8號莖稈粗壯堅韌、根系發達、個體生長量大,并且抗倒能力強,成熟期群體結構適宜,后期葉色中綠,且未見倒伏出現。穗期耐高溫能力強,在遇高溫天氣下,具有一定品種優勢。

1.3 米質性狀

據農業部食品質量監測中心和江蘇省雜交晚粳區監測:糙米率83.4%,整精米率64%,精米率72.2%;堊白率16%,堊白度1.6%;米粒長5.6 mm,長寬比1.9;堿消值7級,透明度2級,膠稠度82 mm,直鏈淀粉含量17.8%,達國標二級優質米標準。次年再次進行米質鑒定,理化指標表現穩定,仍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米標準[2]。

1.4 產量表現與穗粒結構

近年來,以甬優8號為材料,江蘇地區開展了水稻超高產技術攻關研究,并取得了重大進展。2010年在里下河地區示范種植8 hm2,平均產量達到12 t/hm2;2011年在常熟地區作手插栽培,產量高于10.5 t/hm2,通過了農業部A級萬畝水稻高產增效示范片省級實產驗收,在產量水平、生產技術標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是目前雜交粳稻在常熟地區適宜的栽培品種[3]。對2005—2011年江蘇省和浙江省共9個點的甬優8號品種試驗進行數據分析[4],共55組田塊數據。其中,產量達到11 250 kg/hm2以上的田塊數有13塊,占總調查田塊數的24%(圖1,I組),產量在9 750~11 250 kg/hm2(圖1,Ⅱ組)和8 250~9 750 kg/hm2(圖1,Ⅲ組)之間各有17塊,各占總調查田塊數的31%,產量在8 250 kg/hm2以下田塊8塊(圖1,Ⅳ組),占總調查數的15%。

從產量構成因子分析,水稻產量是由群體穎花量、千粒重和結實率共同作用的結果。前期研究表明,高產條件下有效穗數255萬~270萬穗/hm2,每穗粒數180~200粒,千粒重28~30 g,結實率高于82%。由圖1可知,低產田塊主要是由于水稻單位面積穎花數低,而當產量達到高產時,單位面積穎花數已不是產量進一步增長的限制因子,限制因子轉向結實率和千粒重。因此,明確產量構成對產量的正負效應,協調產量構成因子間關系,突出主要因素,充分提高各產量性狀對產量的正向效應,是達到甬優8號高產栽培的關鍵。在一定穗數基礎上攻取大穗,并保證穩定的千粒重和較高的結實率,是奪取超高產的保障。

2 機插超高產栽培技術

2.1 培育壯苗

在江蘇省稻區應結合具體生態條件,甬優8號在蘇州地區作機插秧栽培,一般5月20日左右播種,大田用量一般300盤/hm2,每盤播種100 g,催芽方法與常規稻相同。播種后25 d內(6月15日左右)機插,一般播種后22~23 d機插,苗齡控制在3.0~3.5葉為機插苗最佳苗齡。

2.2 適期移栽,合理密植

在大面積生產中,密度是可控因子。因此,根據該品種的分蘗特性,控制適宜密度在保證群體基礎上發揮個體優勢是奪取高產的基礎。甬優8號在江蘇南部地區適宜栽插密度一般為行距30 cm,株距13~15 cm,栽植密度為22.5萬~30.0萬穴/hm2,每穴2本,確?;久缭?5萬~90萬株/hm2之間。

2.3 合理施肥,優化群體質量,提高后期干物質轉運

根據13.5 t/hm2目標產量計算,氮肥施用總量為399 kg/hm2,氮、磷、鉀肥施用比例為2∶1∶2,基蘗肥∶長粗肥∶穗肥以2∶2∶1為宜。長粗肥、穗肥以復合肥或有機肥為主,穗肥在倒4或倒5葉施用,特別是生育后期要減少氮肥的施用,增加鉀肥的用量,防止后期貪青晚熟,并提高后期生殖生長狀況,以提高結實率與千粒重。研究表明,要想取得超高產,就要提高抽穗后經濟產量形成期的干物質生產與轉運[5],超高產水稻干物質生產優勢在生育中后期,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質增加量占總增長量的40%以上[6]。

2.4 水分分段定量管理

水分分段定量管理,是指前期有效分蘗臨界期,一般灌1次淺水,待其自然落干,再灌1次淺水,如此循環;足苗后(當分蘗盛期群體總莖蘗數占穗數苗的80%左右時)及時排水擱田,以提高有效成穗率。抽穗后濕潤灌溉。灌漿結實期以增強光合能力、提高干物質由營養器官向生殖器官轉運為目標。因此,后期不宜斷水過早,灌漿結實期可采用間歇灌溉方法,控制土壤輕度水分脅迫,促進稻莖中儲藏物質向籽粒的運轉,一定程度上提高結實率和產量。此外,需在田間開好豐產溝,超高產攻關田塊開10條/hm2“縱橫豐產溝”,寬60 cm、深20 cm[7]。

2.5 病蟲草害防治

要加強預測預報,并且結合植保部門發布的水稻病蟲草害預測預報與防治意見,確定病蟲草最佳防治時間、用量和方法;秧田期病蟲主要有苗瘟、立枯病、螟蟲、灰飛虱等,應及時對癥用藥防治,尤其須重視苗期和始穗期的稻瘟病防治工作。此外,以保護利用稻田有益生物為重點,協調應用物理、人工、農業、生物等措施,盡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最大限度地降低農藥使用量,以避免農藥對水稻造成污染。

3 參考文獻

[1] 張洪程,吳桂成,戴其根,等.粳型雜交水稻超高產形成規律與栽培途徑的探討[J].雜交水稻,2010,25(增刊1):346-353.

[2] 周華成,馬榮榮,王曉燕,等.優質高產雜交晚粳“甬優8號”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0(2):36-37.

[3] 劉學進,張玉明,孫長鋒,等.甬優8號單產13 182 kg/hm2精確栽培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22):75-76.

[4] 劉偉明.雜交晚粳組合甬優8號高產栽培技術途徑分析[J].雜交水稻,2013(2):40-42.

[5] 劉建豐,袁隆平,鄧啟云,等.超高產雜交稻的光合特性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5,38(2):258-264.

[6] 凌啟鴻.作物群體質量[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42-216.

[7] 肖躍成,吳愛國,王寶金,等.甬優8號產量850 kg/667 m2以上的超高產特性及配套技術的探討[J].中國稻米,2010,16(1):56-58.

猜你喜歡
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玉米雜交種金富36的選育經過及栽培技術
甘薯新品種徐紫薯1號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術
豐農啤1號大麥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