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籍古代書法家

2017-04-12 15:44陽飏
六盤山 2016年6期
關鍵詞:王羲之書法

陽飏

西漢、東漢三百余年時間,書法由籀篆變隸分,由隸分而出現了破體的隸變,發展成為章草,行書、楷書已有趨勢,并且為行草及狂草奠定了基礎。我們不難從甘肅出土的漢簡尋覓到這一演變過程。這也說明,那時漢字書體就已基本齊備。西漢、東漢是書法史上繼往開來,由不斷變革而趨于定型的時期。

東漢至魏晉,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繁榮時期,僅甘肅就出現了張芝、張昶、梁鵠,以及索靖、仇靖等史有大名的書法家。

張芝(?~192),字伯英。

張芝父親張奐曾任太常卿?!逗鬂h書·張奐傳》說是“敦煌酒泉人也”。謂“長子芝最知名,及弟昶并善草書”??芍獜堉ピ诋敃r已因書法而有盛名。

清代錢大昕考證,張芝系東漢敦煌郡淵泉人。淵泉為漢代敦煌郡所轄六縣之一,即今甘肅酒泉瓜州縣。

因盛產蜜瓜,春秋時期瓜州即得名。瓜州歷史遺跡有榆林窟、鎖陽城、東千佛洞和橋灣城——這幾個地方多年前我就去過,現在想想,我為什么沒有在那一天瓜州雷雨前滿天空的黑云中發現張芝的墨跡呢?那時候我孤陋寡聞,不知道瓜洲是張芝的家鄉,否則的話——難道就能從滿天空的黑云中看見張芝的墨跡了嗎?

唐代張懷瓘《書斷》謂張芝:“尤善章草書,生諸杜度、崔璦。龍豹變,青出于藍。又創于今草?!?/p>

章草是流行于東漢,由漢隸草寫發展而成的一種早期草書。

《書斷》云:“杜度善草,見稱于章帝,上貴其跡,詔使草書上書?!笨磥硎恰耙蛘碌鬯妹伞?。

也有說來自史游的《急就章》,還有說來自漢代章奏文字。

今草系章草演變而來,字之體勢,一筆所成,偶有不連,氣脈貫通,隔行不斷。因為字字獨立、帶有隸意的章草,已經不能滿足快速書寫的需要了。

弄清楚了章草、今草,再說杜度、崔璦——算是委屈這二位史有大名的書家,替張芝暖個場。

崔璦,官至濟北相。師法杜度,時稱“崔杜”。

漢末書家韋誕云:“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畫微瘦。若霜林無葉,瀑水迸飛?!蔽乙苫?,這一位瘦硬骨頭的夫子應該是杜度還是韋誕?

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論崔瑗:“崔子玉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絕望之意?!闭媸强涞媒^美,“孤松一枝,有絕望之意”——這形容幾乎可以吊死以想象為能事的三流詩人了。

崔瑗還寫有一篇《草書勢》,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篇書論,記錄了對草書藝術的審美感受。

暖場者如此了得,唱正戲的張芝“一筆書”——何謂“一筆書”?即“如行云流水,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上,奇形離合,數意兼包?!边€是《書斷》所釋,如同專家評委,對“一筆書”做了言簡意賅的精辟概括。

后世謂,韋誕、索靖、王羲之、王獻之、張旭、懷素之草法,均源于張芝。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書譜》載,王羲之自稱只崇拜兩個人,就是張芝和鐘繇,“頃尋諸名書,鐘張信為絕倫,其余不足觀”。孫過庭在《書譜》中還多次提到自己把張芝草書作為藍本終生臨習。

王羲之謂,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皆墨,好之絕倫,吾弗如也”。

懷素也說從張芝、張旭得益最多。

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張芝的《八月帖》《冠軍帖》等。

《淳化閣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大型法帖。宋太宗曾命將歷代所藏法書編為十卷,摹刻在棗木板上,拓賜大臣——紅綢子包裹分賜各大臣,有些類似于現今流行的老板給下屬發紅包。怪不得宋代多詩人多畫家多書法家,上行下效,古代臣子散了朝喝碗粥或許就去點燭臨帖了,現代官場諸位酒肉穿腸過夜生活才開始。

且看張芝《冠軍帖》,筆法縱橫靈動,奇詭多變,回轉勾連各得其宜。一派“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司空圖)——我靈機一動,想建議能否給某項賽事的冠軍除了獎金外,再發一《冠軍帖》?

晉代衛恒《四體書勢》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后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

張芝家滿院子晾曬著墨跡斑駁洗了又洗的布帛。不明就里的人一臉疑惑,誰家孩子用這么多尿布?瓜州風大,風吹,滿院子書法飄飄。

張芝為官宦之后,漢代紙張稀缺,那就在布帛上練字。不似唐代懷素乃一窮和尚,無錢買紙,遂種芭蕉練字。殊路同歸,二者均成為一代“草圣”。

至于練字的墨池,除了張芝墨池,還有王羲之墨池,懷素墨池等等。要成大家,沒有墨池為證,豈不顯得有些容易?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專門寫有一篇《墨池記》,記述了王羲之墨池的故事,并且引發出一番感慨,人有一技之長,使后代人尊崇到這般地步,仁人君子們留下來的風尚和美德會怎樣地影響到后世人呢!

王羲之學張芝,走路、休息也在衣服上比劃寫字的筆勢,天長日久,衣服都被劃破了。沒有這樣的功夫,《蘭亭序》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嗎?

張芝“一筆書”,其作為“草圣”的意義,使書法從文字的內容中脫離出來,而成為了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作為“草圣”,當時人們珍愛張芝的墨跡已經到了“寸紙不遺”的地步。

曾與王羲之變法前齊名的庾翼謂,“吾昔有伯英章草八紙,過江顛沛,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絕”。

唐太宗《晉書·王羲之傳贊》:“伯英臨池之妙,無復余蹤?!?/p>

我懷疑《蘭亭序》陪葬的這位皇帝,如若當年張芝真跡存世,昭陵墓會不會又多了一樣陪葬?

中國文字,從甲骨文到篆、隸,以至草書的出現,就好似中國歷史上的“胡服騎射”,一支箭能射多遠,“一筆書”揮毫之間筆到意到。

張昶是漢敦煌郡淵泉(今甘肅瓜州縣)人,張芝的小弟弟,官至黃門侍郎,善隸,書類其兄,相對于被稱作“草圣”的張芝,時人稱張昶為“亞圣”?!逗鬂h書》《水經注》《書斷》《九品書人論》等史書典籍均有記載,并明確《華岳碑》為張昶所書。

傳為王羲之所撰的《筆勢傳》記載,王羲之曾“于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于眾碑學習焉”。說明張昶的《華岳碑》對王羲之及后世影響很大。只可惜未有碑拓存世。

唐代張懷瓘《書斷》記載:“張昶字文舒,伯英季弟……華岳廟前一碑,建安十年(205年)刊也,《祠堂碑》昶造,并書后?!?/p>

《后漢書·張奐傳》記載:“長子芝,字伯英,最知名。芝及弟昶,字文舒,并善草書,至今稱傳之?!眰髡f張奐為方便張芝兄弟習文練字,找人鍛造石桌、石凳、墨池于河邊,從此,張芝兄弟以帛為紙,臨池學書,先練寫而后漂洗再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水為之黑,后稱張芝墨池。這也說明弟弟張昶的草書是直接受到張芝書法影響的,當然,也不能說沒有互相借鑒啟發的可能。

梁鵠(生卒年不詳),安定烏氏人(今寧夏固原市,原屬甘肅)。梁鵠自幼喜好書法,當時有一位大書法家師宜官,最善“八分書”。西晉衛恒《四體書勢》記載,師宜官其書“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驎r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酒直,計錢足而滅之。每書輒削而焚其板,梁鵠乃益為板,而飲之酒,候其醉而竊其板?!?/p>

師宜官性嗜酒,酒后揮毫,無拘無束,狂放不羈,且又多書寫于墻壁或字版上。每飲酒,梁鵠必多準備字板,伺機把師宜官酒后的書法偷偷存下,細心鉆研每一個字。

何謂“八分書”?據說是東漢王次仲割程邈隸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書”。后又演變成今天的楷書。

三國時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師宜官、梁鵠、鐘繇、邯鄲淳、韋誕等書法家皆可謂紙上諸侯??刹懿侏殣哿葫]書,常將梁鵠書跡懸于帳中,或掛于壁間觀賞,認為梁鵠的書法在氣勢上要勝過師宜官,曹操宮殿中的題署皆多出自梁鵠之手。

曹操書法亦有氣勢,我曾在陜西漢中“石門漢魏十三品陳列館”見過曹操“袞雪”兩個磅礴大字,這兩個字被刻在漢中褒斜道南口石門摩崖上,說是曹操面對湍急的翻騰著雪一樣浪花的激流,提筆而書。有人問怎么沒有三點水?曹操回答:“大河滔滔,何缺三點水?”

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梁鵠書如太祖忘寢,觀之喪目?!?/p>

王朗撰文、梁鵠書寫、鐘繇刻字,被譽為“三絕碑”的《受禪碑》,結構方嚴整肅,用筆斬釘截鐵,干脆利落,入筆方勁,收鋒雄峻,頓挫分明,舒張得勢,一派峻整渾穆之氣,尤顯骨氣凝重,豪邁奔放,凌厲中見樸厚,方正中多變化,有一種穩若磐石,雄渾壯闊的粗獷美。

東漢末年,董卓叛亂,曹操遂“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去世,漢獻帝被逼“禪讓”于曹操兒子曹丕。

曹丕登基稱帝后,刻立《受禪碑》,以紀其受“禪讓”之事,也就是給天下一個合乎情理的說辭。

漢末魏初之際,字體正是由隸變楷的過渡時期,清代楊守敬《學書邇言》謂《受禪碑》:“下筆如折刀頭,風骨凌厲,遂為六朝真書之祖?!?/p>

“折刀頭”筆法,字形上似后世的楷書?!妒芏U碑》可謂開魏晉六朝楷書之先河。

索靖(239~303),字幼安,西晉時期敦煌人。

索靖父親索湛,擔任過北地太守。索靖歷官尚書郎、酒泉太守等職。善章草,峻險堅勁,曰“銀鉤蠆尾”?!跋娢病本褪切游舶汀业故窍肫稹端疂G》中的急先鋒索超,索靖曾為征西司馬,人稱“索征西”,索超使一柄斧,索靖用“銀鉤蠆尾”。

河間王禺舉兵攻陷洛陽,晉惠帝任命索靖出任游擊將軍。索靖書《出師頌》明志。率關隴義兵大戰而破之。索靖因傷不治而卒,年六十四歲。

索靖年輕時就有“逸群之量”,與同鄉汜衷、索永等五人同在洛陽太學讀書,被稱為“敦煌五龍”??上渌娜讼嗬^早亡,獨索靖一人“博經史,兼通內緯”。

索靖是大書法家張芝姐姐的孫子,書法受張芝影響,自有其家傳淵源。時人把索靖的字與張芝的字作了比較:“精熟至極,索不及張芝;妙有余姿,張不及索靖?!?/p>

同是官宦之后,為了練習書法,張芝家滿院子晾曬著墨跡斑駁洗了又洗的布帛,索靖家估計也是滿院子晾曬著墨跡斑駁洗了又洗的布帛,瓜州風大,敦煌風也不小,風吹,張家滿院子書法飄飄。相隔幾十年,風吹,索家滿院子也是書法飄飄。

晉武帝時,索靖和另一大書法家衛瓘同在尚書臺供職。衛瓘為尚書令,索靖為尚書郎,被人們譽為“一臺二妙”。他二人的書法都與張芝有師承關系,后人評價道:“瓘得伯英筋,靖得伯英肉?!毙l瓘的侄女世稱衛夫人,師承鐘繇,唐代韋續曰:“衛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又若紅蓮映水,碧治浮霞?!睂ㄗ髌返男稳?,讓我幾乎想當然地認為書者乃一美人矣。衛夫人還寫有書論《筆陣圖》,少年王羲之亦曾拜衛夫人為師。

喜歡當和尚,騎射、樂律、書法、圍棋都可謂精妙的梁武帝蕭衍,稱譽索靖的書法:“遒勁而峻險。遒勁處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峻險處如雪嶺孤松,冰河危石?!?/p>

宋代黃庭堅則說,“箋短意長,誠不可及”。

宋代《宣和書譜》載,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百步復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有些類似閻立本看張僧繇壁畫,在壁畫前或坐或臥,甚至過了十天還不愿離開。

同樣,索靖在觀賞顧愷之的畫時,亦忍不住贊嘆道:“恨不帶并州快剪刀來,剪松江半幅紋練歸去?!?/p>

查顧愷之生卒年為344年至405年,索靖生卒年為239年至303年,索在前顧在后,索靖怎么可能觀賞到顧愷之的畫呢?網上資料不可靠?我是喜歡“恨不帶并州快剪刀來,剪松江半幅紋練歸去?!蹦畹眯臒?,變通一下:“恨不開載重卡車來,拉廬山一峰回家去?!薄皶r從廬山回來沒寫一個字,現在從索靖這兒找到靈感了,只是我這能算詩嗎?

《淳化閣帖》收有索靖的《七月帖》《出師頌》等。

《出師頌》被認為是索靖存世的惟一墨跡,宋高宗題有篆書大字“晉墨”,并有唐宋元明清各時代鈐印,宋代書家米友仁題字:“右出師頌隋賢書紹興九年米友仁審定”。

1922年,遜位的清帝溥儀以賞賜溥杰的名義,將《出師頌》攜出宮外,后失散民間。

2003年《出師頌》現身嘉德拍賣行,故宮博物院斥巨資購入。

當然,也有諸多人質疑這件《出師頌》不是真跡,說宋高宗“晉墨”兩個字寫在有五爪龍的紙上,而宋從沒有過五爪龍——龍爪露出了馬腳嗎?這僅僅是質疑之一,還有一些質疑過于繁瑣專業,不再列舉。

《宣和書譜》記載一故事,說晉元帝的姨弟王藝,藏有索靖的《七月二十六日帖》,是一張非常小的便條,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王藝隨晉朝南渡,把這張便條疊成四折,貼身縫在衣服里過了江。之后,宋人見此帖時,四疊的印痕仍在。再之后呢?此便條若存至今,肯定國寶無疑。

王藝擅書法,是王羲之的叔叔,他也是王羲之的書法啟蒙老師。

后人謂索靖,“其書名與羲(王羲之)、獻(王獻之)相先后也”。

王羲之正是在張芝、鐘繇、索靖、陸機章草的基礎上,寫出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這樣的作品,極大地提升了書法的審美價值,成為中國書法史上舞蹈的領舞者。

仇靖,字漢德,武都郡下辨道(今甘肅成縣)人。

《西狹頌》全名《漢武都太守漢陽河陽李翕西狹頌》,又名《惠安西表》,俗稱《黃龍碑》,位于甘肅成縣縣城西南約十五公里處天井山下的魚竅峽中,系摩崖石刻,高220厘米,寬240厘米,題額為《惠安西表》四字小篆,正文陰刻二十行三百八十五字,主要記述李翕出身、家世、籍屬、德行、修路之過程,歌頌了他的君子之德和施惠于民的顯著政績,是一篇珍貴的史料。

《西狹頌》書法結體方正、雄深樸厚,是漢代摩崖的杰作,堪為隸書的典范。碑文末刻有書寫者“仇靖”二字,開創了書家落款之先例。

《西狹頌》的一些用字也見于敦煌漢簡。

相比而言,中國畫上最早的題款則要晚得多,一般認為中國畫題款始于蘇東坡和米芾,然而他二人卻沒有這一類作品留傳于世。

清代方薰《山靜居畫論》:“款題始于蘇、米,至元、明遂多以題語位置畫境者,畫亦因題益妙。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之,后世乃濫觴?!?/p>

臺北故宮所藏北宋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是迄今所知最早有畫家題款的畫作。這還緣于臺北故宮一研究員無意之中發現的這幅畫的右下角樹葉中有署名“范寬”的題名。

《西狹頌》之五瑞圖,位于《西狹頌》正文前(即其右側),通高210厘米,寬110厘米。圖畫像共六幅,其間題辭6處15字,上有黃龍、白鹿圖畫像,下有木連理、嘉禾、甘露降(承露人)圖畫像,既有動物、植物,又有人物,是一組構思精巧、畫刻精湛的古代巖畫,被譽為漢畫中的珍品,稱為《五瑞吉祥圖》,喻盛世太平、福祿長壽,象征了富貴和吉祥如意。

清代楊守敬《評碑記》稱其為:“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尤可寶重?!?/p>

清代徐樹鈞《保鴨齋題跋》評價:“疏散俊逸,如風吹仙袂飄飄云中,非尋常蹊徑探者,在漢隸中別饒意趣?!?/p>

而關于《西狹頌》,我真是喜歡這樣的評論:“如風吹仙袂飄飄云中”,不一樣的形容讓人一樣的意醉神迷。

《西狹頌》因地處僻遠,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將近千年的時間都未被世人所知曉。一直到北宋末年,才被發現。北宋文學家曾鞏《南豐集》中的《元豐題跋》,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見到的對于此碑最早的文字評述。

《西狹頌》與陜西漢中《石門頌》、略陽《郙閣頌》,合稱“漢三頌”。但《石門頌》《郙閣頌》其碑文部分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殘缺,惟有《西狹頌》歷經近兩千年而碑面不見一處破損。

我寫過一首關于《西峽頌》的詩歌:

2015年12月,我在成縣看見臘梅開了

一樹盛開的臘梅

為什么真臘梅看上去反倒更像是假臘梅

亦如生活中假的經常比真的還真,看來

我已經以假當真習以為常了

我想伸手摸摸真臘梅摸摸真《西狹頌》

再想想,飽飽眼福已經足矣

認識仇靖,是不是更可謂足矣

《西狹頌》記述了漢武都太守李翕率眾開通西狹道路為民造福之德政

《西峽頌》摩崖碑刻藤蘿遮蔽,后被樵夫發現才重新面世,至今一字未損

《西狹頌》碑末刻有書寫者“仇靖”二字

成縣小官吏仇靖,字漢德,武都郡下辨道,今甘肅成縣人

仇靖或許就如同現今的機關小秘書

跑腿打雜,謄抄文件,若干年后混個副科級科級最好混個縣級調研員

適逢沒有戰亂,退休回家頤養天年

有黃酒有新茶,有孫兒小狗環繞膝下

紅白喜事大碗吃肉,逢年過節寫寫對聯

好日子古人今人一樣喜歡

遂想起父親,十七八歲乃為“繕寫”,藉此糊口養家

之后就是遠調大西北、反右整風、文革下放五七干校

養豬放羊炊事班揉面,可惜一手好字全寫了檢查

仇靖寫完《西狹頌》,流水飛瀑洗手

我還想多問一句:仇靖書家您寫過檢查嗎?

我這可謂無稽之問,自罰今天臨摹《西狹頌》三遍

其實,我還想臨摹成縣畫家楊立強臘梅三支

權當做臘梅開了三次,分送三位好友

至于成縣那一樹盛開的臘梅

還是獻給仇靖,獻給《西狹頌》吧

《西狹頌》的書寫者仇靖讓我想到一位敦煌莫高窟千手觀音壁畫的畫者,我曾驚訝于壁畫中千手觀音飄逸灑脫的線條,當我翻閱有關莫高窟千手觀音壁畫的資料時,驚訝地看見一行字:甘州史小玉筆。千手觀音流暢如水一般的線條,就是出自這位史小玉筆下的嗎?我翻出宋代畫家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圖》,就是這位武宗元,他曾將道釋畫中的赤明和陽天帝畫成宋太宗的肖像,以致崇信道教的宋真宗見后驚曰:“此真先帝也!”遂命設香案焚香跪拜。和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圖》中大量的鐵線描相比,史小玉的這幅千手觀音圖除了行云流水描、高古游絲描之外,亦不乏鐵線描、蘭葉描等筆法,且無不純熟灑脫。

史小玉,中國繪畫史理應記住的名字。莫高窟內西壁龕內北前柱上還發現有墨筆題記:

“至正十七年正月十四日甘州橋樓上史小玉燒香到此?!?/p>

史小玉河西甘州人,也就是現今的張掖人,家居橋樓上——橋樓上在甘州的什么地方?想象史小玉斜倚在甘州橋樓上,他身后滿天的星斗,有一顆星,正是他在莫高窟作畫用的油燈……

同樣,中國書法史也注定記住了一個名字:仇靖。

猜你喜歡
王羲之書法
王羲之送字
王羲之送字
王羲之和鴨兒餃子鋪
大書法家王羲之
詩書畫苑
書法等
圖說書法(三十九)
書圣王羲之
書法等
少年書法優秀作品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