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世界里的鹽分

2017-04-12 18:21李敏
六盤山 2016年6期
關鍵詞:固原固原市創作

李敏

有沒有那樣一首歌,每次聽到,會讓你熟稔到仿佛回到自己的童年?有的,那應該是《一分錢》和《娃哈哈》;有沒有那樣一首歌,每當吟唱,會讓你禁不住熱淚盈眶,熱血沸騰?有的,那應該是《國際歌》;有沒有那樣一首歌,每當唱起,會喚醒你內心的激情和愛戀?有的,就是《歌唱祖國》;有沒有那樣一首歌,每唱一遍,就會舒展你全身的每個細胞,有的,就是《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馬國俊先生面帶微笑,似乎是在自言自語,羅列著從小深刻影響自己的那一首首歌曲。

似乎是沉浸于自己的某一思緒,良久,馬國俊先生又說到:“于音樂,我一直心存一種虔誠,覺得是洗禮心靈的神圣的藝術,它不是顏色,卻能讓人眼前幻化出五彩繽紛的色彩,有大海的藍,有夜晚的黑,有火焰的紅,有冰雪的白。它沒有形狀,卻能表現出粗狂的山塬,柔軟的河流,還有圓潤和鋒利的物象……”是的,他是善于揣摩人的心理的,至少他明白我想知道他和音樂的相伴之路是怎樣走過的。

一枚果子

秋色尚暖。

如果說上天賦予季節的秋天收獲大地的豐碩果實,那么,生活賦予馬國俊先生人生金秋時節的收獲之一應該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可愛的固原》馬國俊聲樂作品音樂會。

2016年9月20日晚,固原市會議中心華燈璀璨,歌聲悠揚。由中共固原市委宣傳部、寧夏音樂家協會主辦,固原市文聯、固原市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電局承辦,固原市音樂家協會、寧夏師范學院音舞學院、固原市群藝館協辦的馬國俊聲樂作品音樂會召開。這是一枚凝結著馬國俊先生心血和智慧的果子,是他奉獻給家鄉的一份特殊的禮物。歷時一年之久,這場音樂的盛宴在西海固大地上演。音樂會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掌聲雷動。

音樂會選取馬國俊先生具有代表性的聲樂作品18首,有合唱,男女獨唱。當《話固原》《六盤山頌》《長城塬》《可愛的固原》等歌曲熟悉的旋律想起,舞臺背景也隨之出現固原的山川大地以及標志性建筑……觀眾時而靜息傾聽,時而輕聲吟唱……當發絲整潔、西服筆挺、面帶微笑的馬國俊先生被主持人邀請上臺時,觀眾呼聲頓起,舞臺中央的馬國俊先生和主持人隨即被獻上的一束束鮮花簇擁。歌聲與微笑,掌聲和鮮花,在九月的夜晚,在西海固的天空,一并向馬國俊先生致意。從事音樂工作四十多年,上臺指揮、伴奏無數次的他,這一刻,站在舞臺,拿著話筒的手卻有微微的顫抖,聲音也有微微的顫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標榜取寵,簡短的幾句話,道出了他內心的熾熱和執著——從小就喜歡音樂,沒想到命運垂青,讓自己真正走上音樂的道路。熱愛家鄉,緣于愛,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是一生的功課。

花甲已過,卻不見衰老的痕跡。也許正如他所言:不斷做事的過程,能帶來貨真價實的快樂,令人不知老之將至。說得多好。

這樣一個夜晚,旋律聲聲,響在固原人民耳畔,響在馬國俊先生心中,響在他熱愛的故鄉大地。歌聲飄過城市,花兒漫過山野,音樂人的情思在廣闊的天空游蕩,那些創作的情景似乎重現,痛苦、焦灼、愉悅并存,而當多年來的夙愿成真,除了感慨和激動,馬國俊先生內心涌動的依然是對音樂事業的熱愛,這份不能輕易言說的愛,正是他經歷了長期努力和積累,沉淀在心底的情感。

舞臺落下帷幕。喧囂淡遠。燈火漸熄。

夜空深邃,星光閃爍。

回想馬國俊先生的言行舉止,我心底不由冒出一句:音樂人永遠是年輕!

戲音,還有胡胡

時光回溯。

像幾乎所有的西海固農村孩子一樣,馬國俊先生的童年生活是伴著土坷垃、泥巴、柴草度過的,時尚的玩具、精美的書本、美味的零食在和他一樣的農村孩子心目中沒有任何概念。在家里,忙碌的父母一般顧不得細心照顧孩子,好在那時候不像現在,每個家庭只有一兩個孩子,那時,家里兄弟姊妹多,大的看管小的,小的互相追逐嬉耍,農家簡陋的院落內外,雞鳴狗叫,孩子們哭喊說笑,散漫溫暖的生活場景徐徐鋪陳。馬國俊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的。在簡陋的村小學,他沒念多少書,最多也是學會了簡單的數字加減法,識得了有限的漢字,能背幾首古詩而已。

農閑時節,大都是寒冷的冬天,忙慣了莊稼的父老鄉親們閑不住,開始熱火朝天張羅村里的戲班子。這對孩子們單調乏味的生活來說,真是讓他們興奮的事。馬國俊和一幫流著鼻涕的小伙伴擠在臨時當作排練室的生產隊看護羊只的房子外面,隔著小小的窗戶向里望去。土炕上盤腿坐著的,炕沿前蹲著的,地上站著的,敲鑼打鼓,拉胡胡,練唱腔,鄉村簡單的戲班子排練熱熱鬧鬧進行著。小伙伴們看得著了迷,甚至忘記了冬日的寒冷。馬國俊更是沉迷其中,他的大哥、二哥都是戲班子成員。大哥是學打鼓的,二哥學打大鑼和梆子,這讓他羨慕不已。而拉頭把胡胡(板胡)的馬先生,在馬國俊童年的心目中是個神奇的人物。他能拉能唱,說戲導戲,聲情并茂。至今憶起,馬國俊先生仍是贊嘆不已,說當年的馬先生無疑是對自己進行了音樂啟蒙的老師。不知道戲班子的各種名堂,不懂戲文,但就是愛聽、愛看,馬國俊覺得那戲音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

實在喜歡的不行,自己就學著做胡胡。說起這些往事,馬國俊先生朗聲大笑。那時候沒條件啊,只能絞盡腦汁想辦法來做,先不管做成到底能用不能用,反正就是想做。制作過程是把一根比較堅硬的木棍用刀具刮成胡胡桿的樣子,用燒紅的鐵筷子在桿子上面燙出兩個軸眼來,把軸眼用木銼慢慢銼大銼圓,然后把用木棍做好的琴軸上好。還缺少重要的兩部分:胡胡頭和胡弦。自己本事有限,就去找會木工活的侄子,幫忙用木頭片做成了一個六邊形的胡胡頭,但還有個難題,胡胡頭一面要用皮子包上,上了琴弦才可發音。找不上合適的皮子,干脆就地取材,家里剛好殺了豬,把豬尿脬晾干后剪下一半蒙上去,再用細麻繩扎緊,看起來挺像那么回事,心里也激動!又到那個馬先生家里要了兩根弦上好,用一小截鉛筆當作琴碼放上去。咦!胡胡竟然做成了!遺憾的是,這把自己辛苦做成的胡胡沒能發出一聲好聽的聲音卻夭折了,蒙在胡胡頭的豬尿脬因干裂緊繃很快就破了……說到這里,我們都笑了。馬國俊先生扶了扶眼鏡,抿一口清茶:“我不至一次提說這些細節,是因為真的刻骨銘心,那鄉村戲班子的鑼鼓敲響,戲音傳出很遠很遠,我覺得自己也被帶著飄出很遠,感覺特別好,特別入迷和享受?!蹦前延帽M自己智慧和心血卻未曾拉響的胡胡被馬國俊擱在屋角,時間久了,上面落滿了灰塵,但他舍不得當作廢物丟棄,一直留著。那是一個鄉村少年的一種情結,也許別人無法理解,但他自己一直銘記那份充盈心間的癡迷。多年以后回望,故鄉的味道裊裊飄繞心頭,父母的音容愈加清晰,村莊的戲音響在耳畔,而那胡胡,猶在墻角靜默,孤獨而深情地訴說一個鄉村少年的夢想……

苦樂相伴求學路

1970年,馬國俊被學校推薦上三營中學。陳少先老師發現馬國俊能拉會唱,便讓他進了學校宣傳隊,還讓他當樂隊隊長。當時,賀勤儀老師帶音樂,二胡拉得特別好。馬國俊最喜歡上音樂課,他常常被賀老師的歌聲陶醉。賀老師指導宣傳隊的學生排練樣板戲,《沙家浜》《紅燈記》《林海雪原》等戲目中的經典唱詞、動作,到現在馬國俊都了然于心,還時不時吼幾聲。這一時期,學校整體氛圍好,馬國俊各門文化課成績也不錯。賀老師看他喜歡音樂,喜歡拉二胡,而且悟性也好,就開始教他拉二胡,拉了一段時間,進步很快,文化課成績卻明顯下降了。初中三年學習結束,因為各種原因,馬國俊沒能繼續上高中讀書,而是回家勞動,這在他是多么不情愿的事??!在家勞動了一段時間后,馬國俊又有了讀書的機會。1973年9月,通過參加考試,他走進了固原民族師范的大門,分在音樂側重班學習,趙文信老師帶課。其時,他才開始正式識譜。趙文信老師嚴謹認真,對學生要求嚴格,在趙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馬國俊在識譜練聲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他才開始真正思考自己對音樂的認識和追求。當他意識到自己一生可能就要與音樂結緣而行時,他才驚嘆:這接近靈魂本質的抽象的東西,并不只是會拉胡胡會唱歌子會彈琴而已!要想有所收獲,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在師范兩年,他有了更好的學習條件,有了更高的追求,于是,他不放過任何可以學習的時間,如饑似渴,以求得任何一點哪怕小小的進步。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的刻苦努力,馬國俊在聲樂方面掌握了一些技巧,腳踏風琴也彈得不錯,樂理知識方面也學到了不少東西。兩年師范生活結束,當大家都準備回鄉下學校教書時,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馬國俊身上,他被學校通知留校任教,這既讓他高興,又感到忐忑。高興的是留校任教,自己學的音樂專業可以有展示發揮的空間,忐忑的是自己才學了極少的一點,怎么可以帶學生。老師看出了他的疑慮,鼓勵他,給他打氣,讓他樹立自信,堅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就這樣,馬國俊成了固原師范學校的一名音樂老師。1976年到1980年,這幾年時間,他一邊跟著之前的老師學習,一邊帶課,并積極參與組織學校的各種音樂活動和賽事,將課堂和音樂實踐活動很好地結合起來,這對于他自己和學生,都得到了最好的歷練和提高。

1981年,馬國俊借調到固原劇團工作了三個月,又吸收了一些新鮮血液。再回到學校上課,他開始思考音樂創作的問題,而不僅僅是滿足于模仿了。他感知到,創作是音樂發展的主要動力,他太需要創作了。1982年8月,他爭取到去中國音樂學院進修的機會,這可真是命運垂青他的好事。第一次去北京,況且是那么高大上的地方,還未出發,馬國俊就感到了不安,但又充滿無限期待,期待新的學習生活,期待收獲更多。

在音樂學院的學習生活是充實的,但也充滿艱辛。學校沒住處,馬國俊去找了曾在固原師范工作過的北京知青高宏宇老師,當時高老師已調回北京。高老師一家人對馬國俊熱情相助,提供了一間閑置的小房子作為住處,這份恩情讓他一直銘記心間,當然,他們之間的友誼也一直延續至今。學習期間,全國著名詞作家宋小明老師擔任班主任,著名曲作家溫中甲老師、石夫老師授課。由于基礎薄弱,馬國俊學起來比較吃力,但幾位老師的博學和才華以及對他的鼓勵和看重,深深激發和打動著他,來自內心深處的動力讓他不由自主地勤勉和刻苦,在無比向往的知識殿堂,在才化橫溢的尊師面前,馬國俊謙卑認真,幾乎是不分晝夜地汲取自身需要的養份。時光流逝,當年如饑似渴求學的青年已過花甲之年,回首往昔,馬國俊先生感慨頗多,舊夢依稀,京城,音樂學院,多少喜樂多少淚水相伴,那些縈繞在耳畔的旋律,那些回響在心底的樂音,那些熟稔的唱腔,那些不厭其煩的教導,一一復蘇……

那些閃耀的星子

1984年,馬國俊創作的歌曲《請喝碗山里的黃米酒》在《寧夏歌聲》發表,在全區音樂界引起好評,這是他第一次公開發表作品,心中的激動不言自明。1985年,他和李光寧老師合寫固原民族師范校歌。1986年,聲樂套曲《六盤之路》創作完成并發表。1989年,和何泳老師合作的大型音樂詩畫《高崖小草》獲寧夏首屆師范大中專院校文藝匯演創作一等獎。大型民族歌舞劇《花兒故鄉》(張明公編劇,馬國俊作曲)獲寧夏五個一工程獎。大型花兒音樂廣播連續劇獲寧夏旅游文化博覽會創意金獎。編著出版歌曲集《六盤情韻》。編創出版光碟《六盤情韻》《六盤花兒飄》和廣播劇《六盤山花兒留住你》三套。

……

不能否認,這些成績的取得,浸灑著馬國俊的心血和汗水。談論起那些創作過程,馬國俊先生時有沖動,聲音大起來,還有手勢比劃。這樣的時刻,使人感受到眼前的他與實際年齡相差甚遠。思維敏捷,語言活潑,動作自如,表情豐富,也許,作為一個音樂人,一個歌曲編創者,他的生命里已注入與音樂相關的諸多元素,正因為如此,他是有激情和活力的,他熱愛并為之努力,他付出也收獲。他是有想法的,在熟悉而親切的故土上挖掘適合自己的音樂素材,在陌生而新鮮的遠方尋找創作靈感。如果說求學的道路上,因為機遇和緣分,他碰上的那些熱心而多才的老師是明燈,是路標,為他指點方向和迷津,而后來,他事業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和他并肩作戰的家人、同事、朋友,對他傾心相助,鼎力支持,那一串串名字,他又怎么敢輕易忘記呢。那是厚望和希冀,不可辜負。

馬國俊先生一直記得妻子負重照顧老人孩子,而讓他心無旁騖安心學習創作的日子,像許多成功的男人一樣,他身后陪著的是一位賢妻良母,也是一位對事業有追求的女性,妻子支持看重他,是因為覺得他是有潛力的,可發展的,所以她寧可自己多吃點苦,也要全力支持丈夫,每當馬國俊取得哪怕一點小小的成績,妻子必是最高興的,他們總是一起分享著勤勞付出所換取的成果。幾位志同道合的同事,尤以何泳老師為最,何老師是馬國俊的好搭檔,他們兩個似乎總是能一拍即合,不管是在學校辦公室,家里,還是外面的小飯館,亦或散步路上,聊著聊著,靈感來了,一個隨即吟出了歌詞,一個跟著哼出了曲調,好多歌曲的雛形就是這么產生的,比如《寧夏是一樹紅牡丹》(獲全國歌曲創作三等獎),《高崖小草》《祖國在我心中裝》都是何泳老師作詞。

馬國俊先生忘不了同事們對他的厚愛和支持。不管是外出求學還是在校任教,同事們對他呵護有加,這也是當年固原民族師范的優良傳統,上到學校領導,下至每一位教師,都特別賞識人才,而馬國俊在大家心目中,就是人才。

有老前輩的扶持,有家人、同事友人的支持,有領導的器重,馬國俊總覺得自己要更加努力,也許,這是最關鍵的因素,努力,一步一步,并不曾輕易停下來,所以腳下的路越走越寬。

聊及創作過程中的苦與樂,馬國俊先生感慨頗多。他說,依個人經驗,歌曲創作其實并不是技法和技巧的一味堆積,有時候,一首作品或許會因為某一因素會一筆而就,但更多時候是一種非常痛苦的過程。他在創作歌曲《源遠流長的歌》時就有如此體會。那首曲子耗時近兩年,多次易稿才完成。創作過程中,某些細節就是表達不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由于當時歌曲創作跟風比較嚴重,一會兒“西北風”,一會兒“東南風”,一會兒“港臺風”,這些因素時刻影響著他的創作思路,但考慮到自己創作的曲子是比較嚴肅的懷舊歌曲,不可受任何風格或流派的影響,所以,斷斷續續,寫寫停停,一直不能定稿。直到寧夏舉行慶祝建黨70周年征集歌曲評獎活動,他才再度審視,多方征求修改意見后得以完成并參加活動。雖然歌曲最后被評為三等獎,但馬國俊還是感到了由衷的喜悅,因為這是他耗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一次創作。歌曲還被推選為慶祝建黨70周年專題電視晚會歌曲,在寧夏電視臺播出。每當心底響起熟悉的旋律,那創作的過程就鋪陳開來,無比清晰于眼前,而歌曲所表達的情感也在慢慢升華,正如何泳老師所寫歌詞:歌中有古老的傳說,歌中有祖先的誓言,歌中有游子的淚水,歌中有母親的期盼,歌中有奔流的血液,歌中有暖人的情感,歌中有父輩的足跡,歌中有先烈的呼喚……總會讓人熱淚盈眶。

而馬國俊先生創作《話固原》時的情形,又恰似靈光一現,樂感十足,文思泉涌。這是一首濃墨重彩表現固原歷史文化的歌曲。其實,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著名兒童歌曲作曲家潘振聲老師曾和馬國俊交流過,可以以西海固地區的秦腔腔調為基礎,創作一首反映地方歷史文化的歌曲,那應該是非常有意思的。后來,馬國俊先生一度琢磨過怎么創作這樣一首歌曲。但直到2008年,固原市委宣傳部的領導又提及要創作這樣一首歌曲,他的那根神經弦再次被觸動, 某日,他一氣呵成,完成了曲子《話固原》(文英、志賢詞)。完成之后,自我感覺還可以,就去找宣傳部的幾位同志,并且試唱給他們聽,大家都覺得不錯,旋律豪邁、大氣,能夠表現固原人的情懷,體現固原的歷史文化。很快,音樂錄制出來了,效果相當不錯,大家都很激動,馬國俊自己也覺得完成了一個任務,了了一樁心愿。后來,這首歌在西北藝術節歌曲征集評獎中獲得三等獎,并被固原市多家單位排練成歌伴舞,參加寧夏區的各種演出,屢屢獲獎。

作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寧夏音樂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也曾連續擔任兩屆固原市音樂家協會主席,馬國俊覺得這些名稱更多承擔的是一種責任和義務。他也曾獲得寧夏區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個人,固原市首屆“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固原市十佳”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獎,固原市“德藝雙馨”榮譽稱號……這些圍繞在頭上的榮譽和光環,讓馬國俊先生時時警醒,不能沉迷于已有的成績,作為固原市音樂界的帶頭人,肩上的擔子更重。每年元旦、建黨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的音樂活動,馬國俊先生要組織音協的人共同參與。他也熱心參與中小學校合唱隊的組建和培訓,發現并培養音樂人才。

馬國俊說,自己喜歡音樂,并為之奮斗了大半輩子,還努力在路上。雖然創作的許多歌曲發表、出版、演出,但并沒有自己非常滿意的作品,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藝無止境吧。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向更高的藝術境界靠近,是自己當須努力的。

祝福他!

猜你喜歡
固原固原市創作
Jazz
缺水的城市該怎么發展?
固原史姓粟特家族多元信仰探討
聽須彌松濤、看文化古跡、觀六盤云海、聞山花飄香
寧夏“六盤山旅游杯”全國詩文大賽獲獎名單
寧夏“六盤山旅游杯”全國詩文大賽評委名單
創作失敗
關于《翔》的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