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教學管理中教師行為的提升和轉變策略研究

2017-04-12 10:33包健坤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年22期
關鍵詞:以身作則小學教師

包健坤

摘要:新課程標準做了明確規定,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是重新建立教學管理制度,同時指出教育教學是學校的工作中心,而教育教學主要由教師來進行具體操作,處于基礎地位的小學首先受到關注,小學教師在教學管理中教師行為的提升和轉變就成了新教學管理的首要出發點。

關鍵詞:小學教師;提升和轉變;以身作則

G625.1

在新的教學改革體制下,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以言傳身教,重新確立教學觀念,并以此為基礎,正視師生關系,認真看待教學過程,明確教學方式。

一、當前小學教師教學的弊端

(一)教學觀念:陳腐

當前小學的培養目標僅僅局限于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各種獎項的設置都是向分數看齊,學生只要成績好一切都好,忽視了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也忽視了對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思想感情,能動性并扼殺了學生的自主創造性,認為學習只是知識的輸入,沒有必要出現創新的思維,教學死板,毫無活力。這種教學模式失去了素質教育的本質出發點。

(二)教學方法:忽視學生能力培養

目前從總體上看,教師的教學方法死板,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參考資料,從而學生養成習慣,缺乏自己總結創造性能力;將知識灌輸給學生,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逐漸喪失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缺乏主動培養學生讀書能力的意識,只知道一味的灌輸。

(三)教師本身:能力薄弱

教師自身不思進取,知識在不斷更新,知識范圍在不斷擴大,而教師卻沒有與時俱進,隨著知識的更新而不斷進步,自身的能力也沒有隨之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教學能力還停留在原地,也不注重教學技能的研究和新知識的學習。

二、教師行為問題的解決和提升轉變

(一)更新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學生的發展要求。注重改變學生的古板學習方式,教師從主導者轉變為引導者,而學生成為主導者,從而教師的行為也隨之改變。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并且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同時尊重學生人格和價值,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關心愛護學生,鼓勵學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獨特之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不斷發展,使學生帶有充分的熱情獲得知識。

(二)革新教學法,提升趣味性

教師教學行為其實是一個相對較為復雜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過程。教師要增強引導學生的能力,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其發現學習的樂趣,并指導學生學會自我反省。教師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并利用新的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習的熱情,讓學習充滿樂趣;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師生的關系,密切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主要途徑,而小學教育作為教育的基礎階段,所以對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也擔負有重要的責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從小抓起。老師作為主要的知識傳授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樹立創新教育思想,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此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從創新意識出發,仔細研讀課本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具有創新思維的教學資源,從而能夠做到創新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加強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再者,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創新的元素,比如可通過小組討論解題新思路,開拓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發現新問題,新的解決方法。俗話說學以致用,所以教師教授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知識,教師可以在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過程中加以引導,在此過程中有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四)積極激發學生自信心

在新的課改體制下,教師要對學生有客觀的評價,以此來增加學生的自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認清自己在課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師的身份是引導者,啟發者,點撥者和評價者,在授課的過程中選擇恰當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閱讀教材,走進課本,發現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發現學生的優點,不同之處,并對其進行合理的評價,恰當的引導以及鼓勵,肯定學生的成果,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并不斷進步。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互動的過程中,教師的評價是發自內心,充滿真情的并能夠達到教育的效果。教師行為的提升和轉變也體現在語言的轉變上,教師對學生的言語能夠鼓勵同學,激勵他們的信心則是教師轉變的最好體現。

(五)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

教師要不斷學習,反思自己,增強自身的素質做到言傳身教,從而以身作則。在反思中總結經驗,提升自己,提高教學經驗和自身的教育水平。教師應深入認識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嚴謹治學。積極參加學校的培訓,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強教學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三、小結

總之,教師行為的提升和轉變是一個挑戰,小學教師要充分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努力學習,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轉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加強自我管理,在教育改革中做到最好,通過自身努力為教學改革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厚鳳玲,于振軍.小學教學管理中教師行為的提升和轉變探討.《科學導報》.2015年1期

[2]歐加剛.淺談小學教學管理中教師行為的提升與轉變.《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2年9期

[3]郭衛東.心懷尊重建制度關注發展做管理--芻議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中對教師行為的引導 .《讀寫算(教研版)》.2014年13期

猜你喜歡
以身作則小學教師
常州市覓渡教育集團冠英小學教師作品
重慶科學城南開景陽小學教師作品
張家港市鹿苑小學教師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學教師作品
如東縣洋口港實驗小學教師作品
劉輝
以“親”作舟,以“勤”為槳
淺談小學班級管理
創新班級管理方式用心引領學生成長探究
鑄高尚師德,做人民滿意教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