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義市紅花崗區秋馬鈴薯肥料利用率研究

2017-04-13 09:40楊杰羅宇張明剛
長江蔬菜·學術版 2017年2期
關鍵詞:肥料利用率

楊杰++羅宇++張明剛

摘 要:為了探索遵義市紅花崗區秋馬鈴薯肥料利用率數據,設置優化施肥區、缺氮區、缺磷區、缺鉀區、無肥區共5個處理,進行了田間試驗。試驗結果表明,不施氮、磷、鉀任一養分,都會明顯影響到馬鈴薯產量性狀,僅施任2種元素,與完全不施肥在收獲產量上沒有顯著差別,因此遵義市紅花崗區秋馬鈴薯種植,必須氮、磷、鉀三元素配合配方施用,否則肥效不明顯,造成減產,浪費肥料;缺素區相對產量體現出試驗地肥力水平為中等,與試驗前預估一致;氮、磷、鉀肥的利用率分別為34.49%、18.01%、36.22%。

關鍵詞:秋馬鈴薯;優化施肥;肥料利用率

關于馬鈴薯肥料利用率的研究,有諸多報道 [1~4],但基本未涉及秋馬鈴薯。馬鈴薯秋作栽培的結薯期正值深秋、初冬季節,成為一季重要的蔬菜。秋馬鈴薯均使用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種,收獲時薯塊均不是很大,產量不是很高,施肥上有其特殊的要求,肥料用量較少。為更好地指導本地秋馬鈴薯科學施肥并提供相關參數,按照遵義市土肥站提供的試驗方案于2015年,探索了在優化栽培管理條件下,遵義市紅花崗區秋馬鈴薯生產中氮、磷、鉀肥的利用率狀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在金鼎鎮銀江村王登林責任田里實施,田塊平整,通風透光好,土壤肥力中等,肥力分布均勻,土壤為黃砂土,試驗地海拔960 m。試驗前采集試驗地土壤化驗,養分狀況:有機質40.21 g/kg、全氮2.2 g/kg、堿解氮176 mg/kg、有效磷42.26 mg/kg、緩效鉀174 mg/kg、速效鉀124 mg/kg、pH值5.8。

1.2 試驗材料

供試馬鈴薯品種:黑美人(早熟品種),是當前遵義市紅花崗區主要使用的秋馬鈴薯品種之一。

供試肥料:氮肥選用赤牌尿素(含N 46%),磷肥用遵義縣后壩磷肥廠生產的普通過磷酸鈣(含P2O5 16%),鉀肥選用進口硫酸鉀(含K2O 50%),另外還用到有機肥“清糞水”(當地群眾習慣將豬舍建在一坑池上,池里加入水,豬糞尿常年排在坑池中,與水一起自然發酵、溶混所形成的肥水混合液)。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20 m2(5 m×4 m),重復間設走道。種植密度采用本地馬鈴薯豐產栽培所要求的標準,各小區種植密度一致,具體為每小區栽植10行,每行16窩,合計每小區種植160窩,折算種植密度M(窩/667 m2)為5 336窩/667 m2。

試驗設5個處理,處理1:優化施肥全肥區,即氮、磷、鉀肥均要施用;處理2:優化施肥缺氮區,即不施氮肥,只施用磷、鉀肥;處理3:優化施肥缺磷區,即不施磷肥,只施用氮、鉀肥;處理4:優化施肥缺鉀區,即不施鉀肥,只施用氮、磷肥;處理5:無肥區,即氮、磷、鉀肥均不施用。根據本地實際,預估目標產量為800 kg/667 m2,據此設計優化施肥全肥區肥料用量為尿素9 kg/667 m2、普鈣15 kg/667 m2、硫酸鉀12 kg/667 m2,折算純量為N∶P2O5∶K2O=4.14∶2.40∶6.00。

尿素的40%作底肥、60%作追肥;磷肥全部用作底肥;鉀肥的60%作底肥、40%作追肥。追肥時期掌握在齊苗期之后。

1.4 栽培管理

試驗于2015年8月27日播種,同時在各個小區內施入相應的底肥。2015年9月20日,各處理按照實施方案要求,施入相應的追肥,施后覆土。11月17日,全試驗區進行測產驗收。試驗全過程中,除施肥外,其他各項栽培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

1.5 植株樣品采集、分解、處理方法

①植株樣品的采集 于馬鈴薯收獲前1~2 d,在每個小區中,避開邊行選取3 株長勢均一、有代表性的樣株,將莖與地面相平處用大剪刀或收割刀剪斷,同時把塊莖挖出,分不同器官(莖、葉、塊莖)裝入編織袋或大信封,立即帶回實驗室處理,如間隔時間較長,則應放在冰盒中保存帶回。

②植株干、鮮質量測定 取回的植物樣品要立即稱量,記下地上部分鮮質量W1(kg),塊莖鮮質量W2(kg),薯塊需切成片,先殺青,放在烘箱中在105℃下烘30~60 min。殺青之后降溫至65~75℃ 24 h后至恒重,稱量地上部分烘干質量W3(kg),塊莖烘干質量W4(kg)。將烘干樣粉碎,過0.25~0.50 mm篩子后裝入紙袋編號,待測莖葉中養分含量F1、塊莖中養分含量F2。

③樣品氮、磷、鉀含量測定 測定前,把上述制備的裝有粉碎過篩樣品的紙袋,放入烘箱30~60 min,去除水分至恒重,然后用稱量勺攪拌混勻稱取一定量的粉碎樣品,置于硬質玻璃管中進行測定,測定方法采用農業部發布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2011年修訂版)》里所規定的相應方法[5]。

1.6 測產方法

①理論測產與相關計算 每個小區中,選取10窩典型樣株,從莖基部剪斷,完整收集莖、葉,混合后稱地上部分總質量W5(kg),并將10窩馬鈴薯的塊莖表面土壤清理干凈,稱塊莖總質量W6(kg)。按下列各公式進行相應計算。

公式①:理論鮮塊莖產量W7(kg/667 m2)=W6(kg)×M(窩/667 m2)/10(株);公式②:地上部分生物量W8(kg/667 m2,干質量)=(W5×W3/W1)×M/10;公式③:塊莖生物量W9(kg/667 m2,干質量)=(W6×W4/W2)× M/10;公式④:形成100 kg塊莖產量吸收養分量(kg)= [(W8×F1+W9×F2)×1 000]/(W7/100)。

②實收測產 采用人工鋤挖全區收獲,現場記錄馬鈴薯收獲塊莖產量。

③塊莖分級 將如上所取樣品,數取塊莖數和商品薯(大、中薯)數。塊莖分大薯、中薯、小薯3級:大薯,單薯質量100 g以上;中薯,單薯質量50~

100 g;小薯,單薯質量50 g以下。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生育期、經濟性狀的影響

田間觀察發現,在生育期上(表1),配方全肥區最長,為82 d,無肥區最短,為70 d,處理2、3、4為79 d,可見配方全肥區較缺素區長3 d左右、較無肥區長12 d,表明全肥區在田間的有效持續時間更長,從而獲得更高的產量。

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1(全肥區)中薯數量與質量明顯好于缺素區及無肥區,體現在理論產量上,全肥區比其他處理高227 kg/667 m2以上,增產率32%以上,而3個缺素區之間則基本一樣。表明在試驗條件下,缺氮、磷、鉀任一養分,都會明顯影響到馬鈴薯產量的形成,造成減產,所以必須三要素配方施用。

2.2 不同處理對薯塊產量影響

經生物統計學分析[6],處理間F值=5.198,相應的F0.01=7.006、F0.05=3.838,表明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采用LSR法進行多重比較得知(表2),處理1產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表明不施肥或任缺某一養分,都會導致顯著減產;3個缺素區及無肥區4個處理間,產量無顯著差異,表明氮、磷、鉀中僅施用任2種養分,與完全不施肥沒有顯著差別,所以遵義市紅花崗區秋馬鈴薯栽培中,必須三元素配合配方施用,否則肥效不明顯,浪費肥料。

從相對產量來看,根據測土配方施肥土壤養分豐缺指標[5],相對產量75%~90%(不含)為中,表明試驗區土壤氮、磷、鉀養分處于中等水平,這與試驗前對試驗地肥力水平的判斷相一致。

2.3 肥料利用率核算

經采樣檢測計算,試驗中形成100 kg薯塊吸收N、P2O5、K2O 的量分別為0.73、0.24、1.13 kg,利用差減法計算肥料利用率[6],結果見表3。由表3可見,氮肥利用率34.49%,磷肥利用率18.01%,鉀肥利用率36.22%。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遵義市紅花崗區秋馬鈴薯種植中,不施氮、磷、鉀任一養分,都會明顯影響薯塊產量,若僅施用任2種養分,與完全不施肥在收獲產量上沒有顯著差別,因此必須三元素配合配方施用,否則肥效不明顯,造成減產,浪費肥料。從缺素區相對產量上,體現出試驗地處于中等肥力水平,肥料的利用率氮肥為34.49%、磷肥為18.01%、鉀肥為36.22%。

參考文獻

[1] 趙忠東,李文兵,楊杰,等.配方施肥提高馬鈴薯肥料利用率[J].農業與技術,2012(4):59-60.

[2] 楊華,譚克均.黎平縣不同肥力水平馬鈴薯肥料效應研究[J].耕作與栽培,2011(6):31-32,28.

[3] 白治輝,易重陽.馬鈴薯在黃泥土上的肥料利用率[J].農民致富之友,2013(12):104.

[4] 何開祥,余貴興.高寒山區脫毒馬鈴薯氮磷鉀肥利用率試驗[J].蔬菜,2015(2):33-35.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2011年修訂版)[S].

[6] 朱明哲.田間試驗及統計分析[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0.

猜你喜歡
肥料利用率
遼東山區玉米測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試驗
水稻產量、肥料利用率及農戶經濟效益的關系協調研究
基于不同運籌模式的皖南山區單季水稻肥料利用率對比試驗
緩控釋氮肥調控對花生產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
不同施肥處理對玉米產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響
略陽縣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
控釋氮肥在小麥玉米輪作體系中的養分高效利用研究
控釋氮肥在小麥玉米輪作體系中的養分高效利用研究
一種長效增效緩釋肥料的田間示范研究
黑山玉米肥料利用率試驗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