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然文學之必然視野

2017-04-15 00:00劉婷
青春歲月 2016年24期
關鍵詞:虛構

劉婷

【摘要】《史記》作為公認的歷史太學,秉筆直書的實錄精神一直被認為是其創作的基調和原則。但回歸本質,它作為一部史傳文學,所應具備的基本特質如環境、情節、人物等在其奠定了歷史地位時就必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組成因素。因此,在實錄具體史實的細節時難以避免地會介入想象和虛構的藝術處理方式,這理應是《史記》作為一部“必然文學”所應具備的“必然視野”。本文就該部“文史雙棲之著”中虛構手法合理性及其所依附的文學性意義進行闡述。

【關鍵詞】虛構;必然文學;必然視野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弊鳛閷κ酚涍@部偉大的著作精準而又崇高的評價確不為過?!妒酚洝肥俏膶W的歷史,也是厲史的文學,是歷史、文學高度完整的統一體。因此,它必不可免地會兼具文學和歷史的苛刻要求。而兩者在眾人的認知里確恰恰是在某些塑造要求上最具對抗性的。比如歷史的“寫實”精神與文學的“虛構”手法,但是,成就歷史佳作的往往就是能夠把他們完美融合的作品,并不因為作者巧妙避開對應話題或是有意忽略明知存在的矛盾,而是時代及“虛構”手法本質使然。

首先,就文學具有虛構的性質來說,它是中外文學理論的共識,而且幾乎已經成為人所共知的常識。但也許正因為如此,“習以為?!焙汀袄硭斎弧钡男膽B,反倒讓人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追問虛構對于文學的意義。任何理論話語的操作都要受歷史語境的制約,司馬遷在獄中寫《史記》,完全是出于“記錄”的心態。因為“文的自覺”時代沒有來臨,所以后人在解讀時自然認為虛構不過是作者在創作時的慣用手法。而筆者認為一旦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那么就會自動忽略掉當時作家的創作動機和理論構建能力,忽略掉司馬遷是在關注文學與現實人生的聯系基礎進行了史詩創作。虛構不是“想象某種現實的東西”,而是“現實地想象某種東西”。

其次,文學的虛構不是純粹的主觀想象,而是反思現實人生的一種方式。強調文學的虛構性并不意味著否認或是淡化文學與現實人生的關系,而是為了澄清這種關系的本來面貌?!妒酚洝冯m體系完整,但不能做到十全十美的完整記錄,作家會根據他對世界的認識和態度來挑選現實生活的材料,那么這種選擇其實就已經揭示了文本的意向性。我想,文本的虛構往往很大程度上是在藝術的手法里最高度地還原了歷史的真相。

一、《史記》中文學虛構的產生原因

首先,從客觀出發,一是《史記》有文獻依據,例如伯夷的確是莫須有人物,但其人其事先秦典籍均有記載;二是《史記》失實之處多屬枝節問題,如對伯嚭、子路結局的處理等,其誤謬雖早被研究者指出,但由于所涉及的均非《史記》的主要人物,故而給人以白璧微瑕、無關宏旨之感;三是傳統觀念的庇護。古人囿于科學水平的低下,知識階層迷信鬼神的也不在少數,對《史記》中的神怪內容,盡管有少數學者指瑕,但沒有形成群起而攻之的現象。這一切,使《史記》兩千多年來得以一直保有其“實錄”的美名。

其次,從主度出發,文學虛構的認同與文學接受的無功利心境密切相關在具體的文學接受過程中,讀者是以一種無功利的自由心境參與其間的,他們并不企圖實際地認識什么,一如《史記》中記載的生動的人物形象,對大部分讀者來說更直接接受的是事件所表達的歷史觀、時下英雄的人生態度,至于具體的細節不作考究,人物的是與否或不過是一個代碼而已。從側面上,保證了《史記》作為“史傳小說”的文學意義上的存在。

二、必然文學之必然視野

從客體上說,《史記》作為一部史傳小說,性質上就奠定了其“必然文學”的屬性。必然文學有其必然視野,托爾斯泰說:“沒有虛構,就不能進行寫作。整個文學都是虛構出來的?!边@種說法雖有偏頗,但確乎貼合了文學的基本特質。以史記為例,使用虛構手法是為了借此傳達其對史實歷史人物的自我解讀及思考。這種增補益飾的寫作手法使得后世讀者在閱讀《史記》時,會有人物形象、故事生動、情節緊湊、環境襯托淋漓盡致之小說化敘事的閱讀美感。

對《史記》的界定,劉向、揚雄等漢代學者的史學“實錄”觀包含以下兩層含義,一層是指史家須對史料下一番去偽存真的考辨功夫,做到“事核”;另一層是指史家要遵循求真原則,準確記錄歷史事件,做到“文直”。筆者認為這與文學虛構并不沖突,對于所了解的歷史事件進行詳細的記載,對于不了解或是不愿呈現給大家看到的東西進行有意地藝術化創作,“事核”、“文直”亦可兼具。

查閱資料,發現較多《史記》當中的虛構成分是無從查證是否為真實信息的,如《史記》中的“趙武故事”是從《左傳》脫胎來的,但《左傳》里并沒有公孫柞白和程嬰兩人毅趙、立孤之事?!妒酚洝ぺw世家》的描述不僅有了很大的改變,把一百來字的記載加工成一千余字的故事,而且主題精神也與《左傳》的記載不相符合等等。

史記諸世家,多取《左傳》、《國語》以為文戶獨瓦二事,不用二書,而獨取異說,而不自知其抵悟,信乎好奇之過也。這里所說的“無稽”、“荒謬”,實際上就是《史記》情節上的虛構。清人梁玉繩在《史記志疑》中又說:匿孤報德,視死如歸,乃戰國俠士刺客所為,春秋之世,無此風俗,則斯事固妄誕不可信,所謂屠岸賈、程嬰、柞日,恐亦無其人也。

虛構不是“想象某種現實的東西”,而是“現實地想象某種東西”。此時,回歸到必然文學之必然視野。史記里,后人解讀多從歷史的角度進行辨真偽和批評的,卻不知司馬遷是從或然律和必然出發,虛構了這樣的人物和故事,以歌頌見義勇為,視死如歸,敢于反抗強暴的英勇人物。

這里,司馬遷把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辯證地統一起來了?!坝谐鸩粓蠓蔷印?,是中國封建社會比較普遍的民間心理。趙武故事所表達出來的受壓迫者的復仇觀念,與《刺客列傳》的宗旨是一致的,符合封建時代有仇必報,有冤必伸的社會風尚,是藝術的真實。公孫柞臼、程嬰、屠岸賈是否實有其人,無從稽考但他們之間的斗爭故事,卻是符合歷史的社會本質的。

有時,為了深入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造成一種悲壯氣氛,在不改變基本事實的前提下,司馬遷虛構了一些情節。例如《刺客列傳》描寫聶榮之死就是這樣。據《戰國策·韓策二》記載:聶榮赴韓市認聶政之尸,并無市人勸她不要相認的情節,而且她最后的死,也不是“子邑悲哀而死”,而是“自殺”。這樣的細節虛構,并沒有妨害作者筆下的人物保持其歷史上的真實面貌,同時又突出地表現了人物某種理想主義精神境界。

由此觀之,作者在“文學最不自覺”的時代,應用了“最自覺的創作手法”,其文學性意義顯而易見。作為歷史材料,也許“真實”是首位考慮因素,但誰能說在作者透過現實眼光去大量歷史時所記錄的點滴沒能更好的反映世界呢?必然文學有其必然視野,至少我們通過他,看到了見證了幾代王朝的興衰。

【參考文獻】

[1] 何旭光. 《史記》情節的虛構性和傳奇性[J]. 四川師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1985,03:43-47.

[2] 吳藥聲, 石若山, 編譯. 作家警語簡釋[M].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4:161.

[3] 孫文憲. 作為虛構的意識形態的文學[J]. 汕頭大學學報, 2005,05:7-12+96.

[4] 楚克俠. 論《史記》的想象與虛構[J].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3,12(13711):40-43.

猜你喜歡
虛構
在翻過的一頁日歷上跳舞
虛構
不要說,今夜遼闊(外一首)
虛構的鑰匙
班宇稱自己小說里面的情感從來沒有虛構
小學生作文能否可以虛構
虛構
年度圖書
風停了
在小城喝酒 或寫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