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發展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

2017-04-15 16:33張波
奮斗 2017年13期
關鍵詞:市場主體東北市場經濟

■張波

改善發展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

■張波

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東北地區振興發展,優化發展環境很重要。目前,圍繞改善發展環境,東北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和辦法,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筆者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堅定不移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

一、依法辦事是市場經濟對市場參與者的共同要求

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的配置和積聚都是圍繞著市場利益最大化展開的。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不擇手段的“走捷徑”行為。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會不惜冒上絞刑架的危險。法律之所以是市場經濟的伴生物,就在于它洞悉了市場主體的弱點,為市場主體的逐利行為訂下了規矩。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律是在充分研究和總結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社會公眾的共同需求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遵守這個法律,就能夠在允許市場主體獲取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保護公眾和國家利益,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這是市場經濟國家幾百年來最主要的經驗。發展環境不優,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市場經濟社會的法律未得到有效遵守。這里既有市場管理者的問題,也有市場主體的問題。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一方的不守法將導致另一方更大的違法,最終是“禮崩樂壞”“劣幣驅逐良幣”,市場經濟在畸形社會環境中喪失生機。長期以來,對法律、法規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是導致東北地區發展環境不優、經濟形勢不樂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今,要實現東北經濟振興發展,必須充分正視這一問題。

二、市場參與者發自內心地愿意依法處理各種經濟社會關系,是優化發展環境的堅實基礎

有一部分東北人,其特點就是過于“聰明”,總能在法律的規定之外找出有利于自己的“對策”,以規避法律的約束。他們有的打擦邊球,有的搞變通,有的甚至直接與法律對著干,在內心深處根本不把法律當回事。在他們看來,經濟要上,法律要讓,效益要好,監督要少。法律就是一把雨傘,開合自隨我心。因此,要想徹底改善東北的發展環境,就必須重塑東北人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思維,讓市場參與者都樹立起堅定的法律信仰,發自內心地愿意依法調整相互之間的經濟社會關系。這樣,優化發展環境才有堅實的基礎,東北才能形成真正的“虹吸效應”,集聚起市場經濟發展的各種要素,后發而先至,跳出“斷崖式下滑”的宿命。

三、市場主體是優化發展環境重要的利益攸關方

法律秩序良好,市場主體是最大的受益者,破除權力社會遺留的各種弊端和潛規則,市場主體也是重要的利益攸關方。市場主體在批判和指責發展環境不優的同時,也要檢討自身是否是助紂為虐者。某種意義上說,市場主體堅定的依法辦事習慣,對管理者的執法犯法是極大的社會制約。這一點已為過去多年的實踐所證實。一些執法者對依法經營的外資企業或大型國有企業往往不敢為所欲為,根本的原因還是這些企業持身正,制度明,不屈身事惡,不應合違法。但是,遺憾的是,不少破壞發展環境的案件中,都不乏市場主體的影子,一些市場主體甚至是破壞發展環境的“始作俑者”。為了謀取非法利益,換取監管者高抬貴手、網開一面,往往請吃行賄、利益輸送,既腐蝕了官員,又敗壞了風氣。久而久之,形成了畸形的文化土壤,真正守法者反而成為少數,不隨波逐流,甚至連正常合法的利益也得不到,這就會進一步惡化發展環境,市場主體也將付出更多的經營成本。因此,維護良好的發展環境,并不僅僅是政府和官員的事情,每一個市場主體都要樹立強烈的環境意識。這樣,徹底改善發展環境才會有更堅實的支撐。

四、改善發展環境,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責無旁貸

國家機關是市場經濟的監管者,也是優化發展環境的主導者。一個地區發展環境優良與否,與當地國家機關的法治化程度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東北地區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無一不與當地國家機關的法治化程度不高有密切關系。因此,徹底改善東北發展環境,最根本的還是要從堅決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入手,全面提升國家機關經濟社會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一是要全面樹立法治思維。法治思維不同于權力思維,它是一種重視相對人權利保護,以法律作為最終判斷標準和價值取向的思維過程。一事當前,首先要考慮法律是怎樣規定的,如何處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怎樣做才符合法律的規定和要求,而不是從權力自身的方便和有利去考慮問題。目前,一些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還沒有跳出“權力思維”的小圈子,凡事都是從“權力本位”出發,所以才有諸多“拍腦袋決策、拍胸脯實施、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的荒唐事。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全面樹立法治思維,學會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是改善發展環境最要緊的事情。對于領導干部而言,法治思維不僅僅是一種認識或意識,而應該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更應當是一種信仰。要將這種思維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不能“說起來重要,干起來不要”,更不能“談認識比誰都高,抓落實比誰都糟”。

二是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當前,大多數的破壞發展環境問題產生在行政執法領域,特別是一些基層科所隊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粗暴執法、逐利執法現象比較突出,老百姓和企業反映強烈。本屆中央政府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許可,規范了中介行為,實行“放、管、服”結合,從源頭和制度上壓縮了權力尋租的空間,為徹底改善發展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上邊九級風浪,下邊紋絲不動”的現象依然存在。東北地區改善發展環境,拍“蒼蠅”的任務遠重于打“老虎”。因此,各級行政機關必須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完善執法程序,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行為;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執法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干預,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懲治執法腐敗現象。

三是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對徹底改善發展環境至關重要。一個時期以來,司法機關有案不受,“大蓋帽,兩頭翹,吃完原告吃被告”的情況,為社會所普遍詬病。一些違法問題,企業長期投訴無門,立案難、執行難、審判不公的問題使東北的發展環境雪上加霜,外地企業不愿來,本地企業“雁南飛”,以至于“投資不過山海關”成了一些企業的共識。這種現象不改變,東北的經濟騰飛就只能是一句空話。要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就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當前,在中央的積極推動下,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已初見成效。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實行了“員額制”,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有了制度上的保障;改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立案難的問題大大緩解;設立巡回法庭,探索建立新的審理機制;引入信用黑名單制,治理“老賴”效果良好,執行難問題有望解決。這些都為徹底改善發展環境提供了體制機制上的保障。東北各地的司法機關應當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將中央“公正司法”的要求落實到位,推動東北發展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四是要不斷強化依法監督。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根除權力“率性而為”的土壤,是改善發展環境的重要內容。東北地區崇尚權力的傳統由來已久,權力社會色彩濃厚,權力“耍大牌”的社會基礎比其他地區更加厚實。必須通過扎實的普法教育去除社會上的“權力本位”思想,扭轉“不找關系不辦事,不托關系辦不成事”的陳規陋習,為依法辦事拓展生存空間。同時,整合各種監督機制,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為權力戴上“籠頭”。東北地區尤其要高度重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將政府信息公開作為改善發展環境的重要抓手,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只有這樣,執法者才會真正有所畏懼,進而慎用手中的權力,發展環境才能根本好轉。

(作者系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

責任編輯/胡蕊hurui@fendouzazhi.cn

猜你喜歡
市場主體東北市場經濟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玉米市場主體售糧積極性提高
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 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
市場經濟下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
每到冬天,東北就變成了“凍”北
財政稅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
人民幣匯率破7 市場主體應對有序
三地實踐:有效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