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時尚消費中環保概念推廣的多元化

2017-04-17 03:00
湖南包裝 2017年1期
關鍵詞:時尚服裝設計師

徐 慧 董 芳

(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7 )

論時尚消費中環保概念推廣的多元化

徐 慧 董 芳

(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7 )

時尚“推陳出新”的本質和“消費主義設計”的推動導致了時尚產品的過度生產和過度消費,不可再生資源的損耗和生產過程中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如何讓時尚產業在發展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對生態的破壞,如何讓時尚消費變得更理性,環保概念的介入將有效地改變這種現狀。然而,對于環保的單一宣傳和探索顯然不能有效切實地解決這個問題。讓時尚消費變得真正“環?!逼饋硎紫葢搹南M入手,讓生產和設計配合消費全方位多層次地參與:一方面將環保概念植入消費,另一方面在生產和設計上進行各種探索和推廣,用相關的系列產品加以呈現,讓環保的概念更加切實更加多元化,這樣才能讓“環?!痹跁r尚產業不再是一個口號或者一個概念,轉變為真正的時尚消費活動。

時尚消費;環保;多元化

20世紀一系列的生態災難催生了“環?!边@一概念。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生存環境正朝著一個日趨惡化的方向發展時,環保已深入公眾意識,深入社會的各個行業,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時尚業。

1 與環保背道而馳的時尚消費

事實上,“對于時尚物品消費的追逐一直都是與環保背道而馳的”[1]。的確,時尚的潮流在以季節為期限變化,隨之相應改變的便是時尚的審美,然后在相關的時尚產品如衣服、鞋帽、飾品等上得以體現。時尚“推陳出新”的本質迫使時尚產品從顏色、材質到款式、工藝不斷發生變化,而這些變化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最本源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更,導致所有與此相關的產品都不斷被要求快速更新,小到手機、手表、筆記本等各種時尚電子產品,大到室內裝飾、建筑風格等等。Zara、HM、C&A這些超級全球化連鎖經營的大品牌讓“廉價的高級時尚”概念深入人心,使得時尚的生命變得比任何時期都要短暫,而這種快速時尚消費的倡導同樣也會影響到人們對于其他產品的選購,比如說家用電器,日用品等等[2]。然而這種光芒下卻掩蓋著令人不安的現實:堆積如山的庫存和根本來不及處理的垃圾讓地球不堪重負。如此看來,讓時尚變得環保有著更為廣泛而深遠的意義。讓時尚真正地環保起來,僅僅靠設計一件環保產品是遠遠不夠的,最根本的舉措是改變消費者對于時尚消費的態度,讓他們覺得環保就是時尚,讓這種涵含著更深刻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責任感的時尚理念深入人心,進而改變普通消費者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態度,影響其對時尚的理解和訴求。如果大家都覺得Recycle(再循環), Reduce(減少消耗)和Reuse(重新利用)是很“Fashion”(時尚)的事情,這樣才會改變當前的消費理念,從而讓消費的訴求來改變設計和生產的導向。

不過,從時尚生產者的角度上來思考,卻很難搭建這樣的理想平臺。試想如果把“Slow is fashion”(放慢節奏是時尚)植入到消費中,那么消費者購買服飾的周期有可能從一個月兩件變成一年兩件。其結果不言而喻——服飾產業鏈上很多公司都會倒閉。如此看來,推動時尚潮流的那些國際品牌大鱷們會真的把這個口號進行到底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事實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這種概念僅僅作為噱頭被主流設計師和時尚媒體借以推動新階段性的時尚潮流而已。2007年5月份VOGUE就曾經倡導過時裝的潮流不應該是short-term(短期)應該能夠持續multiple seasons(多個季節)。但與此同時,VOGUE卻在不停地擴充其版面和副刊,為的不是讓時尚變慢,而是讓時尚的潮流來得更兇猛更迅速。很多服裝設計師也適時地推出環保設計的系列來吸引觀眾的熱情。英國的時尚教父Alexander Macqueen(亞歷山大·麥昆 )在2009年的Ready-to-wear秀上運用的塑料袋和各種廢棄的裝飾品都是定制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對于當前環境惡化的思考和對于“Reuse”(重新利用)這一環保手段的探索,但其最本源的目的卻是為了迎合“The new black”(暗喻突然的流行但僅僅是流行,沒有很長時間的持續性)的國際時尚潮流,讓Alexander Macquee的奇幻時尚再一次奪人眼球。

2 時尚產品消費的本質與環保概念的有機植入

2.1 時尚產品消費的本質

時尚產品在現代社會更多地是滿足人們心理需求,而不直接源于基本地生理需求。比如,女性消費者熱衷購買各種名牌服飾,男性消費者則喜歡更換不同的腕表、手機之類的電子產品。從本質上說,這些消費行為遠遠超出了適應氣候變化、保護身體健康、確保準時作息的目的。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浪費型文化”[3]已漸入了現代生活方式的骨髓。隨著戰后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物質財富的積累,消費市場變得富足且多元化,生產廠商不斷地加快新潮產品的更替以刺激消費,“消費主義設計”變成了經濟增長和社會繁榮的原動力。進入21世紀后,網絡信息平臺的構建讓全球化信息的獲取變得更加方便快捷,時尚潮流的變化更替也隨之變得更加頻繁。時尚產品的消費是大眾消費中最感性的消費,其本質是以物質形態存在的非物質形態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表現為思想和精神上的一種訴求,如LV代表著財富、中產階級,PRADA則是事業成功的白領,干練的企業高官的符號。大眾對于這種物質背后的非物質形態的追隨和模仿創造了各種時尚消費。于是,時尚產品的推廣與銷售在現代社會不僅僅停留在關注產品的本身,更側重于對與之相匹配的流行生活方式的倡導。精神層面消費觀念的導入更能夠讓消費者在時尚產品消費上保持其忠誠度。

時尚產品消費的這種特性讓環保概念的推廣有了很大的可能,如果環保能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消費文化,就可以有效地改變消費的物質內容?,F代的時尚消費是以消費為導向的生產,時尚產品的設計需基于對消費形態和消費心理的研究上,從消費心理上植入環保的概念,會直接作用于生產和銷售。而顯然單純地依靠生產企業的“良知”來推廣這種生活方式是不現實的,各種社會力量的參與會更加積極和有效。

2.2 環保時尚概念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推廣

歐美發達國家的不少社會團體和研究機構在上世紀末就開始了對于環保時尚的研究和推廣,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而發展到今天這種時尚概念已經開始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報告顯示:80%的加拿大消費者購買對環境有益的產品愿意多支付10%的價錢,而在歐洲也有40%的人愿意多付錢購買帶有環保標志的紡織服裝產品。英國廣播公司BBC贊助的一個欄目Thread[4]就是這樣一個圍繞著sustainable(可持續發展),eco(生態學)和ethical fashion(合乎道德倫理的時尚)的主題所設立的公益性推廣欄目,其子欄目Re-style(重新設計樣式)是教授如何用自己的舊衣服來DIY新服裝的。此欄目中的Paula Kirkwood(來自于TRAIDremade這個慈善組織所贊助的一個從事回收利用時尚品設計的服裝設計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她指導BBC 廣播電臺的DJ Max如何一步一步把自己的衣服改成吊帶衫,并且把改造的每個步驟拍成照片附上說明放在網站上做推廣,簡單易學且有很強的操作實用性。

倫敦時裝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在2008年建立了可持續發展時尚中心(centre for sustainable fashion),設置了相關的學科,并且在這個方面與眾多企業和組織團體橫向聯合,做深度的研究和推廣活動。英國時裝協會在6年前也設立了名為Estethica一個公益性的展區,它為出色的環保時尚設計個體和組織在頂級的世界時尚舞臺上提供了一席之地,為環保時尚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此外,歐美很多國家地區的SwappingShop(交換商店)和各種Swapping Event(交換活動)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這給服裝以及更廣泛的廢舊物品提供了一個being sustainable(循環利用)的平臺。在服裝的swapping event(交換活動)上面,參與者都會拿出自己不喜歡準備丟棄的衣服,先遞交到組織方,然后由組織方把這些衣服統一整理、熨燙、出樣擺放在會場,場地的布置會讓人感覺是一個很整體的店鋪,這樣再請參與者從中挑選他們喜歡的衣服。在此類活動中,絕大多數人都能挑到滿意的衣服。最后因各種原因沒有被選走的服飾會被捐贈到Charity Shop(慈善商店),等待另一個新生命周期的到來。

2.3 中國本土時尚對環保概念的關注

環看國內,則鮮有機構對此進行推廣和研究。作為時尚消費品生產大國的中國,在上個世紀大多工廠或企業都是以貼牌加工生產出口為主,本土的設計師更多關注的是如何迎合國際時尚潮流讓設計的產品更暢銷,對于環保的關注度很低。 21世紀隨著中國原創設計的崛起,很多獨立設計師開始更多地關注和思考各種社會問題和現象。作為“國民裁縫”的設計師馬可創作的“無用”,讓我們看到了本土時尚設計對于環保這一主題的思考和深層次的認知。在“無用”的主頁上,清楚地記錄了她本人對設計師責任的歸納:其一,生態責任。在此馬可的觀念是,設計師需承擔設計的產品對于地球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由此責任感所衍生的設計責任和使命。其二,道德的責任。道德的責任是對于現在的責任,馬可認為:設計師的創造力和敏感度不僅僅是專業水平的體現,更多是建立在對社會良知的角色承擔上。她提出設計師應該是有態度有立場的人,不能做過度的設計刺激人們的欲望引發盲目消費。其三,對于文化的傳承。她提出設計師有責任保護、傳承和發展文化傳統,不要讓文化傳統僅僅留存在博物館,應該通過創造讓傳統得以發展。這些責任不應該僅僅限用于服裝設計師,而應該是所有從事創意設計的人們在形成概念和設計產品時候應當嚴肅思考的問題。不論是否能夠100%的遵循,但至少能夠保證把這個當成準則一點一滴地去改變自己做設計的理念,通過設計把對于社會的責任感、生態的責任感,以及對于文化傳承的認知滲透到產品,再由產品來引導消費,相信點滴的滲透與堅持必定會讓這個社會有所改變。然而,在中國,時尚潮流由前沿擴散到社會各階層所依賴的主要還是大眾媒體,僅僅依賴獨立設計師群體的覺知是遠遠不夠的。

3 環保設計理念在生產上的應用

在紡織品服裝領域,很多知名的國際品牌在服飾品設計、生產和制作上加強了對sustainable(可持續發展的)和eco-friendly(環境友好)方面的訴求,從服裝原材料的選購、服裝制作工藝流程、包裝方法與銷售渠道上考慮到其對于社會以及環境的影響。例如, Eco Jeans by Levi’s采用100% organic cotton(有機棉)作為原材料,運用了環保的工藝流程來制作;Madeby by American Apparel——美國最大的T恤生產工廠,讓整個服裝的生產工業流程透明,讓整個產業鏈上的工人都得到人性化的待遇,體現了他們顛覆紡織制造業傳統的極強的社會責任感;Muji運用回收的紗線做成服裝;英國最大的零售商Marks & Spencer4年前建立了sustainable fashion lab(可持續發展的時裝實驗室),與倫敦服裝學院的學生聯手,運用從慈善二手店收集來的舊衣服進行重新創作;在歐洲已經享有聲譽的環保服飾品牌有:德國科隆的Armedangels、Ajna-Organic fashion、room to roam (可以正反穿著的服裝)、Bio Shirt Company;瑞典的Nudie Jeans、法國的KamiOrganic、英國的Pants to Poverty等。這些品牌都在服飾品的可持續發展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運用不同的手法盡可能地使時尚變得環保起來,例如運用有機的或者是廢棄的原材料,讓單件服裝能穿出多種的款式以擴展其用途等等。

中國作為時尚產業的生產基地,更多地側重于產業上推進環保的進程。很多紡織品的生產企業在原料和生產上做了不少嘗試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果。比如說天然纖維的開發,大豆絲,牛奶絲面料,竹炭面料,無需染色的彩棉,回收的短棉纖維織造的環保棉,回收的塑料瓶制成的滌綸面料等等。但在設計以及概念的推廣上卻鮮有較大突破,這跟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現狀不無關系,全球80%的服裝都是“MADE IN CHINA”,中國素來以全球紡織品加工工廠著稱,但卻沒有一個可以享譽全球的真正的時尚品牌,甚至被冠名為“COPY CAT”。在一個A貨漫天飛,知識產權遭到踐踏的不健全的時尚市場,本土的設計師很難時刻保持卓越的創造力,只是身心疲憊地在利益的驅使下,使盡渾身解數來讓消費者更多更快地購買產品。誠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必經的過程,如同西方的工業革命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才使得更高層次的文化藝術得到滋生創意的肥沃土壤。但是在環境污染問題肆虐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這個問題,應該發展更加符合中國國情的環保設計。不僅僅從原材料、生產工藝和助劑上來被動改良,更需要同時對于上游的設計師和消費者植入環保意識,讓消費導向中的環保和生產中的環保有機地結合起來,為環保理念在整個產業鏈上營造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消費和生產大國--中國,更加迫切地需要這種有機結合。

4 獨立設計師對于環保服裝設計手法的探索

當前從事環保服裝設計的設計師們不再停留在只用廢報紙來做條裙子或者是用塑料瓶堆砌一個夸張而滑稽的裝飾品上,而是會更多關注有可能影響時尚消費的設計理念或是真正能被運用于工業生產上的成衣設計。對于這種基于實用主義的環保設計的探索和嘗試才是獨立設計師應該努力的方向,也只有這樣才能找到真正可以適用于大眾消費的環保設計,讓環保不再是一個口號或者一場嘩眾取寵的秀,讓環保的低碳生活與時尚消費有機融合。以下是環保設計的一些探索的現狀和成果展示:

4.1 對于“Zero Waste”零浪費設計的探索

此探索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于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料(邊角余料)的設計思考[4]。在服裝生產加工過程中,裁床上15%左右的面料會成為邊角料,這些面料會被作為廢品丟棄,僅在歐洲和美國每年廢棄的面料高達10萬噸。由此可見,如何利用這些廢料進行設計和生產有著非常實際的意義。2008年在英國Kingston University攻讀碩士學位時,筆者對中國小型成衣工廠的邊角余料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制作成完整的成品服裝(圖1);另一方面則是開發不會產生邊角余料的款式,在此方面歐洲的設計師貢獻頗多,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的助理教授Timo Rissane[5],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剪裁方法,讓整件衣服的版型如拼圖一樣完整地接合在一起,盡管制作出來的款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這種探索依舊具有非常高的商業潛在價值。

圖1 筆者2008年采集工廠邊角料創作的作品之一

4.2 對于二手服裝改造的設計探索

對于回收的二手服裝進行裁剪和改制讓陳舊的款式變得時尚起來。這種手法已經被國際眾多獨立設計師運用過,且有些已經成為成熟的設計師品牌。但是這種改造的空間很大。二手服裝可以改制成服裝也可以改制成配飾或者是家庭軟裝等等[6]。這種設計的手法非常適合獨立設計師,很難運用于工業生產上。

4.3 對于一衣多穿的設計手法的探索

用設計的手段來增加服裝穿著時所呈現的樣式,通過呈現款式的增加來增加單款服裝的利用率。早在1990年日本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川久保玲就做過這方面的嘗試,僅通過在一塊正方形的面料上挖的不同的洞,來使面料可以在穿著者身上構建多種不同的樣式。這一創意啟發了同時代對于服裝設計的各種可能性的思考,也啟發了“一衣多穿”的概念設計。在這個領域擅長解構的日本設計師做了各種嘗試。從服裝結構上構建一衣多穿的款式仍有很大的發掘和研究空間,且這種設計適用于工業化成衣生產。(圖2)

5 結束語

圖2 基于“零浪費”的一衣多穿作品

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時尚環保這個問題,倡導環保的消費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消費選擇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方面,通過企業、設計師、各界社會團體的推廣讓環保時尚概念植入人們的心中,讓其演變為潛移默化的消費行為導向;另一方面,提供多元化的產品選擇(環保材料制作的產品、運用環保概念設計的產品、swapping shop和Charity shop銷售的產品等等),不再讓單一的傳統成衣生產消費占主導地位,這樣才能真正地讓時尚產業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1]Kate Fletcher. Sustainable Fashion and Textiles[M] .London: Earthscan. 2008, 65.

[2]陽豐.“包與不包”之間-論適度包裝設計過程中的“度”[J].湖南包裝,2016,31(4):42-44.

[3]美瑞茲曼著,王栩寧等譯.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332-333.

[4]陳曉穗.“零料設計”,零浪費創建環保時尚-面對環保,服裝設計師能做些什么[J].美術觀察,2012(5):66-67.

[5]Timo. R. & Holly. M. (2016) Zero Waste Fashion Design, New York, Bloomsbury.

[6]甜田.環保服裝的加減法—創新與再生的博弈[J]. ART AND DESIGN,2012,(03):107-108.

湖南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 (編號:16C0030)。

徐慧(1977-),女,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講師、碩士。E-m ail:105809297@qq.com

2017-02-28

猜你喜歡
時尚服裝設計師
小小設計師
讓人心碎的服裝
設計師訪談
設計師的存在
現在可以入手的mina風高性價比服裝
環保很時尚
美妝fun時尚盛典
時尚首次觸電
服裝家紡個股表現
只為寫作的慢時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