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正確理解核心素養

2017-04-18 08:36
教育 2016年50期
關鍵詞:核心素養改革

核心素養大家說

★ 褚宏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

要理解核心素養這一概念,把握核心素養的本質,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第一,核心素養是“關鍵素養”,不是“全面素養”。

把核心素養等同于全面素養,顯然是錯誤的。從詞義上看,核心素養必須是“核心”的素養,核心素養之外,還應該有“非核心素養”。否則,所有的素養放在一起,就不是“核心”的素養了。核心素養不是面面俱到的素養“大雜燴”,而是全部素養清單中的“關鍵素養”。從此意義上講,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三維目標、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等中間的“關鍵少數”素養,是各種素養中的“優先選項”,是素質教育、三維目標、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等等的“聚焦版”。

那么,如何聚焦?如何從眾多素養中找到“關鍵的”素養?必須根據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要求來確定核心素養。

第二,核心素養要反映“個體需求”,更要反映“社會需要”。

在以人為本的權利時代,核心素養要反映個體發展的需要,為個體過上成功的生活做準備。但是,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不能脫離具體的社會環境。個人的核心素養應該適應、促進21世紀的社會變遷與社會進步。

核心素養框架的確定必須具有時代性與前瞻性。在核心素養指標的遴選方面,從全球范圍來看,國際組織、一些國家和地區在核心素養的選取上都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要求,強調創新與創造力、信息素養、國際視野、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社會參與及社會貢獻、自我規劃與管理等素養,內容雖不盡相同,但都是為適應21世紀的挑戰。

從這個意義上看,核心素養是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關鍵素養”,只有具備這些素養,學生才能成功地適應社會,在自我實現的同時促進社會的發展。

第三,核心素養是“高級素養”,不是“低級素養”,甚至也不是“基礎素養”。

學生生存與發展,需要多種素養。但是,面對21世紀的挑戰,這些素養的重要性并不是平列并重的,需要有優先順序。這些優先選項是什么呢?創新能力、信息素養、合作能力、社會責任、交流技能等排在前列,這些素養事關個體能更好應對21世紀的挑戰,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皯嚱逃币才囵B了一些素養,如死記硬背(記憶)的素養、題海戰術(應對考試)的素養等等,在新的世界大勢下,這些素養都是低級素養,沒有競爭力。核心素養是高級素養,學生的發展需要這些高級素養,國家參與國際競爭需要這些高級素養。中國的國民素質和學生素質需要更新換代,中國的教育目標需要升級換代,核心素養為更新換代指明了路向。

核心素養之所以是“高級素養”,還有兩個原因:第一,核心素養是跨學科的,高于學科知識;第二,核心素養是綜合性的,是對知識、能力、態度的綜合與超越。

核心素養是作為“關鍵少數”的高級素養,而不是基礎素養。例如,身體素質對于人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可以視為基礎素養。但因為“太基礎”了,國外的核心素養框架中幾乎都沒有將之列入。另外,傳統的“讀寫算”等基礎素養,也未被納入其中。

第四,核心素養要反映“全球化”的要求,更要體現“本土性”的要求。

我國的核心素養“熱”,顯然是受到了國外的影響。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的學生核心素養的范圍會有一定的,甚至相當的共性,如對信息素養的要求;但因為國情差異,特別是各國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不同,核心素養的厘定和培育,也需要有內容差異和程度差異。就我國而言,有兩個核心素養必須被大力強調:一是創新能力。中國教育最大的短板是所培養的學生創新能力不夠,不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不能適應國際競爭的要求。二是民主素養。中國社會走向全面進步要求加快政治民主化進程,所以要求培養學生的民主素質。

就我國而言,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三維目標、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等的聚焦強化版和升級轉型版。核心素養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重點更突出、焦點更集中的教育目標,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政府和學校的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

(作者系教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 宮振勝:核心素養最應該聚焦的是思維素養

在今年中國教育學會的學術年會上,多位教育專家提出,研究、培養中小學生核心素養刻不容緩,這既是我國基礎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提高教育質量的重大問題,也是世界各國在教育改革中共同關注和解決的核心問題。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要明確核心素養包括哪些內容。筆者把核心素養理解為思維素養,或者說,思維的素養是核心素養之一。

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大家都強調思維的重要性,如叔本華認為,盡管有時候我們可以在一本書里輕而易舉地找到自己幾經艱辛、緩慢的思考和組合才得以發現的某一見解或某一真理,但是,經過自己的思維所獲得的見解或真理卻價值百倍。帕斯卡爾認為,人類只是會思維的蘆葦,因為懂得思考,人類才成了萬物之靈長。正是認識到思維的重要性,不少學者把思維培養放到了教育的核心地位,如錢學森提出,教育最終的機理在于思維過程的訓練。邁克爾·桑德爾提出,學習的本質,不在于記住哪些知識,而在于它觸發了你的思考。以色列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費厄斯坦呼吁,思維過程應放在教學的核心位置。杜威在其名著《我們如何思維》一書中寫道:“智育的全部和唯一目的就是要養成細心、警覺和透徹的思維習慣?!?/p>

筆者的主張是,理性思維是學生的核心素養,思維的理性化是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但我們長期以來的教育傳統是,傳授他人結論實際上成為了教育的核心工作,掌握他人的結論實際上成為了學生的核心任務。要改變這種傳統是很艱難的。

早在1983年,錢學森在《關于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一文中提到,他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感到教師講得太繁瑣,連習題也在課堂上講。課后他向老師建議,兩節課改成一節課就行了,留下習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去做。教師表示,同意該意見,但不能照著辦,因為有些學生不習慣,就會對教師提批評意見,“條子”多了,教務部門不察,就會影響教師評職稱,提級別。

考試是教育的“牛鼻子”,盡管很多人痛斥應試教育,把各種教育弊端歸咎于“應試”,但誰也不敢取消教育中的考試,絕大多數教師與學生還得繼續辛苦應試,考試指揮棒還得繼續指揮。所以,核心素養要成為教育的核心,必須先成為考試的核心。只要持續不斷地在考試中加大思維題的分量,“師講生聽”一統課堂的局面就會改變。

思維題如何考試呢?哈佛大學的說明性寫作課,強調如何嚴謹地思維,如何找到強有力的論據證明問題,如何清晰有效地和他人溝通,核心就是鍛煉學生的思維。比如,社會科學可以這樣考:有人認為,經過多次打壓,房價也沒有下降,這說明房價沒有泡沫。他的理由成立嗎?自然科學可以這樣考: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扔球驗證落體定律,這一驗證存在哪些不足?因為考生提前準備好“標準答案”也會使這類考試變質,所以一些國家的考試主管機構要求考題頻繁更新,禁止教育機構猜題、提供標準答案。對此,我國完全可以借鑒。

(作者系青島大學哲學與歷史學院副教授)

★ 成尚榮:核心素養是國家發展戰略

核心素養是國家發展戰略,尤其是國家人才發展戰略在教育改革領域的主要體現和具體要求,同時,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根本任務在教育領域落實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徑。

對于學校,首先要認識到核心素養提出的必然性。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們國家就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入新世紀,國家頒發了中長期教育改革規劃綱要。綱要中明確規定,素質教育是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是重點。

2013年,進一步明確提出,立德樹人是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并要求“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具體化、細化”。

這一改革的歷程清楚地表明,核心素養這一概念以及所形成的主題是在改革實踐中孕育而成的,它是課程改革深化的必然。不難看出,核心素養的提出、研究不是盲目的、隨意的。

其二,要準確把握核心素養對課程改革深化的統領性以及對學生發展的支撐性,提升改革的自覺性。

核心素養與課程改革的深化有著直接的、深度的關聯。這種直接、深度的關聯主要體現為,它規定了課程改革的方向與宗旨,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教材編寫、教育教學、考試評價、制度管理的根本依據。

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有帶得走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走向人生,走向未來。核心素養的提出,讓課程改革充溢著新的生命活力,豐富了內涵,讓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理念進一步彰顯。

其三,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國家發展戰略。

國家研制的核心素養是“國家標準”,所有學校都必須執行、落實,就如同課程標準。這樣的背景視野,既超越了課改本身,也提升了學生自身發展的價值、意義。

這是一種國家發展的戰略思維,我們對核心素養的認識應超越具體的學校,也不必在技術層面和細節上糾纏。這種基于國家發展戰略的選擇,決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靈機一動。我們要改變思維方式,站到更高的平臺上,從狹隘的視野中跳出來。

(作者系國家督學、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委員、原江蘇省教科所所長)

結語:

當前核心素養的研究熱潮,從其根本上來講,是對教育本質的叩問,對教育目的的探討和對新時期教育方向的尋求。不過,來勢的“轟轟烈烈”讓人擔心它來如潮漲,去如潮落。筆者想,惟有探其源,究其本,才能夠不被這股潮流所裹挾,做一個清醒且自覺的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歡
核心素養改革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