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2017影響能源業的世界政經格局

2017-04-19 15:42宋鐵軍
能源 2017年3期
關鍵詞:金磚能源國家

宋鐵軍

可能除了金融業,很少行業能像能源業那樣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產生沖擊,當然,能源業的興衰也常常由世界經濟格局決定。能源是經濟命脈,也是博弈工具。

在2008-2017十年間,能源業的幾個重大事件被作為全球矚目的新聞載入史冊:2008年,國際市場油價大起大落,引發全球震蕩。元旦后第一個交易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7月11日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隨后,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12月下旬跌至每桶35美元以下。油價波動給全球帶來恐慌,加劇了經濟衰退。2014年,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再次從每桶140美元跌到60美元左右,創五年來的新低,對世界金融市場、經濟增長、政治格局和大國博弈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的“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灣水域發生爆炸,導致11名工人死亡,并引發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泄漏事故。英國石油公司為此次事故支付超過600億美元。

一年后,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的4個機組發生核泄漏事故,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將福島核事故定為最高級7級。福島核泄漏事件是切爾諾貝利事件之后最嚴重的核災難,對日本生態環境造成了相當嚴重的破壞,也引起周邊國家的強烈不安。

而這十年間,許多重大政經事件深刻影響了能源業的發展,或決定了能源業未來的格局。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歐洲的衰退與動蕩、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力量的崛起、圍繞氣候變化的博弈、區域合作促進的一體化等等,都值得記住。

從歐債危機到英國脫歐

歐洲的動蕩與衰退,是十年間最重大、影響最廣泛最深遠的政經事件。這個世界最發達的經濟體、代表一極力量的集團,在這十年中,歷經歐債危機、與俄羅斯沖突不斷升級、難民潮、英國脫歐等一系列沖擊,經濟衰退、競爭力不斷下降。

歐洲的危機幾乎與全球金融危機同步發生,導火索是希臘。2009年10月20日,希臘政府宣布當年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超過12%,遠高于歐盟設定的3%上限。隨后,全球三大評級公司相繼下調希臘主權信用評級,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

2010年5月,希臘救助機制啟動,歐盟與IMF提供總額達1100億歐元。2011年6月,希臘議會通過了為期5年的財政緊縮方案,11月,政府更迭。

在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傳染效應”下,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國同時遭受信用危機,受影響國家的GDP占歐元區GDP的37%左右:歐債危機期間,歐洲多國政府先后更迭。

國際評級機構持續下調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的信用評級,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嚴重沖擊歐元穩定和歐元區經濟復蘇。

經濟衰退意味著全面的萎縮,因此,歐債危機對能源業產生了全面性的負面影響。從宏觀層面講,減速或衰退的影響主要是貿易、大宗商品價格和投資信心三個方面,特別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不斷增加經濟下行的預期。

歐債危機對歐盟能源政策產生直接的影響:“連接歐洲設施”計劃落實難度加大、歐盟與俄羅斯的天然氣貿易摩擦加劇、加劇能源貿易保護主義、新能源與綠色產業的發展難度加大。

對新能源的影響尤其直接。歐洲新能源的研發居世界領先水平,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全球范圍內化石能源獲得的補貼超出可再生能源的5倍。而新能源產業需要補貼才能與傳統能源競爭。而歐債危機后,歐洲漸降低新能源消費補貼力度,特別是西班牙、意大利等新能源大國的債務狀況,導致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嚴重受阻。

美國花旗集團估計,到2020年,歐洲為了達到20%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對該產業的投資將至少高達9000億歐元。而為完成減排目標,未來40年里,歐盟平均每年仍需增加2700億歐元的投資,這相當于歐盟成員國GDP的1.5%,顯然,歐債危機的蔓延很難讓這筆巨大的綠色投資兌現。

令歐洲雪上加霜的是,在經歷了難民潮沖擊、恐怖主義襲擊后,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公投,脫離歐盟。

英國脫歐是歐盟遭受的一次極其重大的挫折,歐洲一體化面臨嚴重挑戰。

而英國脫歐,在能源業的直接影響是:會破壞英國和北海地區的石油投資,并對原油的供應端造成影響。路透社撰文稱,英國脫離歐盟將使其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增加,新項目建設被推遲。

英國可再生能源投資也將受到限制,英國甚至很可能失去大部分可再生能源融資,特別是海上風電,因為很多資金都來自歐洲的銀行。

而最新的一則新聞是,英國脫歐可能會讓蘇格蘭再次公投是否脫離英國。但有專家分析,蘇格蘭再次公投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與上次公投時相比,北海的原油價格大幅下降,蘇格蘭人沒有信心在低油價時代獨立發展經濟。

量化寬松

在這十年間,沒有一種經濟政策像量化寬松一樣,對世界經濟產生如此廣泛、深遠的影響。量化寬松原本是應對嚴重金融危機的緊急政策,如今有可能變成刺激經濟的常態。在美國于2014年結束量化寬松后,日本和歐盟又先后實施。有經濟學家認為,量化寬松是飲鴆止渴,但也認為,大難臨頭,不采取極端應急措施,可能就一發不可收拾。

量化寬松主要是指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的干預方式,以鼓勵開支和借貸,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

2008年9月中旬,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2007年8月開始席卷美國的次貸危機最終演變成自1929年以來全球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美聯儲于當年11月決定購買60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開始實施第一輪量化寬松刺激措施,隨后又于2010年11月、2012年9月啟動第二、三輪量化寬松刺激措施。在第三輪量化寬松中,美聯儲不僅將每月購買債券額提升到850億美元,還承諾將近似零的聯邦基準利率至少保持到2015年。這是美國歷史上史無前例最大規模的貨幣政策行動。

量化寬松給美國帶來許多好處:穩定并推升了股市,提高了企業贏利、家庭凈財富和通脹預期,刺激了投資和消費,降低了失業率,由此造成的美元相對貶值擴大了,從而幫助美國率先走出經濟危機。

但是,量化寬松也被認為是“損人利己”,其惡果是造成惡性的通貨膨脹,資產價格飛漲,致使大量投機者進入市場,對能源和有色金屬類價格的影響更為巨大,新興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縮水,進口大宗商品付出增加,從而導致“輸入型通貨膨脹”。

2014年10月,隨著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美聯儲宣布結束量化寬松政策,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總共購買資產約3.9萬億美元。在注入數萬億美元流動性后,過去幾年美國年均經濟增速仍然保持在2%左右水平。

美聯儲實施量化寬松的政策效果,可能會成為華爾街、世界各國央行以及經濟學界未來數十年激烈爭論的話題。從經濟學原理來看,美聯儲的解釋是通過此舉壓制利率并推動投資者買進風險資產,從而刺激貸款、支出、投資、經濟增長和就業。不過,有關量化寬松政策的一些設想沒有變成現實。

批評者認為,此舉的危害,除了美國轉嫁危機外,還可能導致通脹、美元貶值和市場扭曲。特別是出現美元下跌、美股上漲、黃金上漲、石油和大宗商品上漲,造成新一輪的動蕩不安。

國際油價在2008年觸底之后,于2014年創近幾年新高,量化寬松是重要推手。有學者就量化寬松政策沖擊下的能源波動和價格傳導做了專門研究。2009-2013年的5年間,國際油價最低價格為每桶41.8美元,最高為每桶117.8美元。

巴黎協定

對能源業影響最直接的全球公約就是氣候變化協議,有約束力的協議。自《京都議定書》簽署以來,圍繞全球氣候變暖及減排問題,每隔幾年各國就會進行一輪討價還價。在這十年間,可喜的是,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旨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巴黎協定》,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份覆蓋近200個國家的全球減排協議。

這個十年間,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共舉辦了哥本哈根會議、德班會議、多哈會議和巴黎會議。

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成果寥寥,最后只達成了無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

2011年,南非德班會議就第二承諾期存續問題達成一致。與會方同意延長5年《京都議定書》的法律效力(原議定書于2012年失效),就實施《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并啟動綠色氣候基金達成一致。大會同時決定建立德班增強行動平臺特設工作組,即“德班平臺”,在2015年前負責制定一個適用于所有《公約》締約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

2012年,卡塔爾多哈會議通過了對《京都議定書》的《多哈修正》,最終就2013年起執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及第二承諾期以8年為期限達成一致。大會還通過了有關長期氣候資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工作組成果、德班平臺以及損失損害補償機制等方面的多項決議。

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旨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巴黎協定》,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份覆蓋近200個國家的全球減排協議。

《巴黎協定》協定共29條,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栋屠鑵f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全球將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

根據協定,各方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將繼續帶頭減排,并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后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通過《巴黎協定》后表示,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達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將造福全人類及子孫后代?!斑@是世界各國第一次共同承諾要控制排放,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在國際和國內兩個層面共同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協定是多年努力的成果,達成協議表明各國已經找到通過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方法?!?/p>

業界人士分析,與6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氣候談判模式已發生根本性轉變:自上而下“攤牌式”的強制減排已被自下而上的“國家自主貢獻”所取代。目前,全球已經有160個國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國家自主減排貢獻”文件,這些國家碳排放量達到全球排放量的90%。此舉讓各國在減排承諾方面握有自主權和靈活性,談判壓力驟然減小。其次,大國合作意愿更為強烈。中國與美國、歐盟、巴西、印度等已就氣候變化簽署了多項雙邊聲明,提前化解了此前糾纏談判進展的諸多分歧。

一個有約束的減排公約,必然會對各國的能源發展格局有直接的影響。據相關專業人士印數的資料,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到2030年,生態轉型可創造約6000萬個就業崗位。為將升溫幅度(與工業時代前相比)限制在2攝氏度,到2050年,能源領域須實現可再生能源占比達50%。國際能源署估計,這一比例意味著至少要額外投入36萬億美元。毫無疑問,低碳節能產業和智慧能源產業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金磚國家

按照“后發優勢理論”,后發國家的許多優勢是先發國家不存在的。所謂的“后發國家”是全球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這十年間,學者發明的“金磚國家”成為了現實。而“金磚國家”的能源合作潛力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世界能源供給格局。

2009年6月15日,由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組成的“金磚四國”領導人正式會晤。此次“金磚四國”元首會晤是歷史上第一次,四國領導人就經濟和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深入交換看法,探討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規劃四國對話合作協調的發展藍圖。

如今,加上南非,“金磚四國”發展成為由五國組成的“金磚國家”。其國土占世界總面積的29.6%,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42.6%。

作為新興經濟體,“金磚國家”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與傳統、地緣等方面擁有不容忽視的差異性和競爭性,各國間也有巨大的互補性潛力。例如,能源合作前景顯而易見。

俄羅斯就提出了金磚國家投資合作路線圖。2014年7月1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金磚國家峰會上倡議建立金磚國家能源聯盟,并在該組織框架下成立金磚國家能源政策研究所和燃料儲備銀行。他認為,建立金磚國家能源聯盟,將有助于鞏固金磚國家的能源安全。

一些分析家指出,俄羅斯的提議有些一廂情愿,也過于強調自己的利益。對金磚國家的能源合作,互補是最佳選擇。而五國可以滿足各自所需。

金磚國家擁有全球增長潛力最大的市場——中國和印度?!禕P2030世界能源展望》顯示,未來20年,全球煤炭需求凈增長將全部來自中國和印度,全球94%的石油需求凈增長、30%的天然氣需求凈增長及48%的非化石燃料需求凈增長也都來自中印兩國。

俄羅斯和巴西則是資源大國?!督鸫u國家聯合統計手冊(2015)》顯示,2013年俄羅斯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為27.34億噸油當量,能源總消費量為18.69億噸油當量,其中原油及液化天然氣消費量2.84億噸,占能源總消費的15%。巴西是南美洲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其電源結構以水電為主,水電裝機約占總裝機的72%,。目前巴西已證實的石油儲量約156億桶,其儲量排名世界第15位。

有學者為金磚國家能源合作設計了合作模式。俄羅斯、巴西兩國苦于國際油氣市場價格走低,出口困難加大,中、印、南非過去長期被迫忍受油氣高價的剝削,因此在當前大環境之下,金磚國家集團內部完全存在相互合作、互利共贏的可能性。俄羅斯與巴西可以向中、印、南非三國適度提供更大的降價幅度和更優惠的政策,后者則可以加大采購量,即使一時難以直接用于消費,也可以用于擴充國家油氣能源戰略儲備,提升本國應對突發能源中斷事件的能力。

現實肯定比學者的設計復雜得多,金磚國家同屬新興經濟體,也是在競爭中求合作。但大方向可以肯定:金磚國家的能源合作潛力巨大,未來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世界能源供給格局。

一體化

盡管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但各國仍在努力尋求區域合作和經濟一體化。

2012年8月22日,俄羅斯經過18年艱苦談判,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56名成員。俄羅斯入世,標志著世貿組織將最后一個重要經濟體納入國際貿易規則,世貿組織由此覆蓋了98%的經濟量。

經濟一體化的另一個重大成果,是世界貿易組織第九屆部長級會議,2013年12月7日在印尼巴厘島發表《巴厘部長宣言》,達成世貿組織成立以來的首個全球性貿易協定。持續12年的多哈回合談判僵局終獲歷史性突破。據估計,巴厘會議達成的協定對全球經濟的潛在效益將可達1萬億美元。這對處于脆弱復蘇中的世界經濟無疑是重大利好。對世貿組織本身以及全球貿易體系而言,巴厘協定的意義在于保住了世貿組織作為全球首要多邊貿易談判機制的地位,對避免全球貿易體系碎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體化依然是潮流。就經濟層面而言,中國與東盟、東盟各國都實現了經濟一體化。而在能源領域,歐盟能源一體化,歐盟與東歐國際能源一體化、美國-墨西哥-中美洲三國能源一體化都有一定進展。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也是一體化的重要一環。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2015年《世界能源藍皮書》分析稱,“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兩大能源進口通道基本重合,即陸上從俄羅斯、中亞進入中國,海上從中東、非洲通過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進入中國兩條傳統國際貿易路線。這一戰略有利于推動相關國家和亞太地區能源市場一體化進程,有利于亞太區域經濟進一步融合。

當然,進入2017年,能源業乃至整個國際政經局勢都面臨最新的變數:特朗普執政。對于能源業,巨大的變化是,特朗普明確反對全球氣候變暖學說。在一體化方面,美國終止了TTP協議,特朗普還聲稱重新考慮北美自由貿易區協議。

哥本哈根承諾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時任總理溫家寶承諾中國在2005年基礎上,到2020年將萬元GDP碳排放量減少40%至45%。但彼時并未設定峰值。在6年后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承諾中國將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

百科詞條 看詞條,讀歷史

駱家輝與PM2.5

2011年11月,美國駐華大使館通過官網公布的一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讓PM2.5迅速闖進了公眾的視野。駱家輝一度被認為是敲了“敲了中國政府一記悶棍”。如今,PM2.5已成為日常出現頻率最高的社交詞匯之一,中國政府加快治理霧霾的決心和力度也不斷增大。

百科詞條 看詞條,讀歷史

3%的GDP

2016年12月,《節能環保十三五規劃》出臺,這也是節能環保產業首次迎來國家層面的規劃。規劃提到,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要占到GDP的3%左右。環保部官員稱,截止2015年底,環保產業增加值占GDP的2.1%。但一些專家認為,2.1%這個數據是“大環?!备拍?,包括了許多泛環保的產業。

百科詞條 看詞條,讀歷史

猜你喜歡
金磚能源國家
用完就沒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El nuevo mundo de los BRICS
窯里金磚的演繹
迎金磚會議
把國家“租”出去
福能源 緩慢直銷路
“金磚”褪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