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太倉文博資源的地方文化創意項目開發與研究

2017-04-19 15:48王文藜
文教資料 2016年33期
關鍵詞:文化創意文博人才培養

摘 要: 本文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視角對太倉文化、地方文博資源和本地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現狀做了系統分析,針對文博資源的利用、文化創意項目的開發、創意人才的培養展開了論述,在陳述觀點的同時提出了相應對策與解決方法,以期為相關文化創意項目的實踐提供借鑒。

關鍵詞: 文博 文化創意 人才培養

近年來,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文化創意”已然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部分,這個頗受關注的熱門詞最早源于1998年出臺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該文不僅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做出了明確闡釋,還強調它是一種以文化元素、融合多元文化、通過學科關聯和不同載體而構建的再造與創新的文化現象,這一現象亦關乎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社會文化的形成。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上海、北京、杭州等一線城市都已建立了相關的創意產業基地,全國其他地區創業產業也在其帶動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太倉,地處江海之濱,是蘇州所轄的縣級市,緊鄰上海,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文化背景,地方文化創意產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與空間。

一、太倉文化與文博資源

太倉,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具有吳地文化的典型特征,還自成風格,歷史文化的積淀形成其特有的“婁東文化”。此外,太倉的民間文化活動一直豐富且很活躍,隨著時代的發展,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外來文化的交融促成太倉地方文化呈現出多樣性和特殊性。

1.源于太倉本土文化的文創資源分析

太倉是江蘇最小的縣級市,城市體量小,地理位置特殊,人文積淀深厚,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不可能復制蘇州、無錫等大城市模式。因此,太倉的文創產業發展更需依托于對本土特色文化的挖掘、傳承與保護樹立自己的文化品牌。從類型上看,筆者認為太倉本土文創資源可歸納為:

(1)雅俗兼容的“人文藝術”。其中有以魏良輔為首的昆曲,以王世貞、吳梅村為領袖的古典詩文,以“四王”為代表的“婁東畫派”等高雅文化,亦包含“江南絲竹”、“滾燈”、“宣卷”、“舞龍舞獅”、“七夕節”等民俗文化。

(2)以“水”為靈魂的“水鄉文化”和“漕運文化”。這里主要因太倉所處的地理位置而呈現一種地緣文化。太倉是一個“水”資源非常豐富的江南城市,“婁東文化”因受到母親河“婁江”的孕育而得名。太倉還因瀕臨長江入口而顯示出特有的區位優勢。作為天然良港,太倉自古便是水運樞紐,它是長江第一港,且水運發達,早在元代,太倉的水運便聞名天下,劉家港被譽為“天下第一碼頭”,鄭和從這里七下西洋,為海上絲綢的崛起做出了卓越貢獻。

(3)宜居的現代田園城市名片和旅游文化。太倉自古區位獨特,因吳王在此設立糧倉而得名,素有“錦繡江南金太倉”的美譽,從此奠定了太倉“現代園城市”的基礎。如今,豐富的耕地、濕地和綠地自然資源,深厚的歷史人文積淀,良好的現代產業發展基礎及城鄉基礎設施都成為太倉作為“現代田園城市”定位的重要保障,這些已成為太倉文化名片的核心內容。宜居、宜游的自然及人文環境促成了太倉休閑旅游文化的形成。

如上所述,太倉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深厚的人文積淀。對于它的歷史文化及風俗的了解,并不能僅依賴于來自民間的碎片化信息和資源。從文化的傳承、交流及創新來看,文博事業體現出非常突出的價值及作用,而豐富的文博資源則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2.太倉文博資源分析

文博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看似是文化產業中的“小眾”,卻具有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廣泛外延。文博事業以保護、收藏和展示文化遺產為主要職責,更多地體現出其文化特性和資源優勢。文化本身具有產業屬性,在經濟與文化一體化的當下,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文化創意產業可體現文化發展軟實力。因此,太倉文博事業發展及資源利用,能體現出地方經濟文化一體發展的競爭優勢。

通常我們提到的文博主要范疇是博物館,博物館是非營利的、公益性文化機構,多以研究、教育和欣賞為目的,對相關見證物進行搜集、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實物性、直觀性、學術性的相互結合構成其顯著特征。從類型來說,主要包含歷史博物館、紀念博物館、文化藝術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綜合性博物館等。

目前,太倉的主要官方博物館有太倉博物館、太倉名人館、太倉美術館、太倉科技館、江南絲竹館等,基本承擔了太倉歷史及主流文化的傳承、保護、交流與科教宣傳等職責。另外,由于太倉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民間文化藝術活動非?;钴S,自發的民間收藏機構成為太倉文博資源的重要補充,其中包括一些以文玩收藏交流而產生的銅鏡碑帖館、古代瓷器館、淺降彩瓷館、大順鐘表館、沙溪連環畫館、照相機館、瀏河老照片館等,也不乏諸如新天祥美術館之類的民營文化藝術場館。無論主流與否,它們都成為太倉地方文博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不同角度折射出太倉的歷史人文和文化現狀。

太倉作為一個擁有戶籍人口40余萬的江南小城,能擁有如此豐富的文博資源,實屬不易,如何發揮文博的最佳功能更好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勢必要將其和文化創意產業關聯。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文博事業因其文化的歷史性、民族性、獨特性優勢而發揮了其他文化形態無可替代的作用,而文化產業創新、文創項目的開發則給文博事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太倉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現狀分析

博物館自免費開放以來更加親民化,國內不少博物館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且頗具成效。如組織文創體驗與培訓、論壇研討、創意大賽及產業展會等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將文博資源與文化創意產業進行了更深度的融合,基于文博資源的文博創意產業則如雨后春筍,發展迅速。

2015年3月20日施行的《博物館條例》提出:“國家鼓勵博物館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開發衍生產品,增強博物館發展能力?!蓖?月刊發的《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充分闡明了國家在政策層面對于博物館文創產業的鼓勵與支持,文博創意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傳統觀念的轉變與提升,對文博創意產業的認識和理解不斷深化。文博創意產業依據文化遺產、文物進行創意與創新,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從而實現了文化遺產資源的有效利用。它是博物館融入經濟發展、惠及大眾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文物因此“活起來”,大眾與博物館的距離感逐漸消失。(2)創新設計推陳出新,具有傳統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層出不窮。創意產業最終還是要以產品為文化載體,產品媒介的創新設計與產品品質關系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成效。因此,更多文博單位開始轉變觀念,積極拓展思路,大膽創新,研發并推出富有創意、集實用與文化于一體的文創產品。(3)科技發展和信息化的普及,為文博創意產業構建了更寬廣的研發、營銷及貿易平臺。例如,采用先進的連鎖管理運營模式和市場營銷理念,打造一體化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平臺;“互聯網+”時代電商運營模式則極大地拓展了文創產品的營銷空間和信息交流平臺,為文創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各類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積極參加文化產業博覽會,在產品推廣與文化宣傳的同時,發揮其對社會資源整合的優勢,更好地融入行業及市場。

以上情況雖然反映了目前國內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并不能代表某一地區文博創意產業現狀,經濟基礎、區域位置、文化背景……這些都是影響和制約文博創意產業的主要因素,因此,太倉文博創意產業呈現出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太倉文創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對于品牌文化資源的挖掘深度不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相對缺乏,市面上所見的文化創意產品更多的是與其他地區沒有太大差異的旅游工藝品,即便有一些能夠反映當地特色,卻鮮有創意和創新,之于富有人文內涵的文博創意產品而言,更是如此。從產品的角度,我們可以意識到本地文博資源并未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地方文創產業與博物館事業仍有更廣闊的互融空間。此外,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的文化創意人才的缺乏是制約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因素,從太倉LOFT工業園、軟件園、科技創業園及科教新城等文化科教產業集群來看,對文化創意人才的需求日益凸顯,本土化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是當下文化創意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三、太倉文博資源利用與文化創意項目開發

1.合理利用太倉文博資源推動文化創意項目開發

博物館資源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有別于經營性文化產業,但二者共存互補,共同反映文化價值及大眾素質、文化修養、審美情趣的提升?;诓┪镳^的文化產業發展,不僅要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更需結合自身特點,樹立品牌效應,合作開發利用各種文博資源,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博物館作為文化創意平臺,更需要博物館積極發揮其職能作用,對文博資源進行系統梳理與合理利用。

筆者認為針對太倉已有的人文積淀和現有文化現狀,有效利用文博資源,進行文創項目開發,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探究。

(1)品牌提煉與展示。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最基本的職能之一,也是文化資源得以產業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和手段。太倉深厚的人文底蘊可以從博物館展示中窺見一斑,但是,陳列展覽并非樹立文化品牌的唯一途徑,“特展文創”日漸成為各博物館的活動熱點,蘇州博物館在這方面的很多經驗值得學習。如2015年蘇博開啟了與紙膠帶品牌“KAZE”的合作項目,推出了一套三款紙膠帶——“吳”字變變變、詩意幾何、桃花一夢,內容分別取材于青銅器上“吳”字的25種不同寫法、蘇州博物館建筑立面圖、唐伯虎生平故事,該系列產品受到消費者廣泛好評。次年,繼而推出以館藏文徵明《三絕圖》、王翹《花蝶蟲草圖》為主題的兩款紙膠帶。太倉有著典型的文化品牌,如“婁東畫派”、“江南絲竹”等,借助商業品牌效應樹立文化品牌,類似蘇州博物館推出的此類精小而實用的文創設計不失為一種好的借鑒和啟示。近期,在太倉博物館舉辦的“婁水文華—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婁東繪畫回鄉特展”獲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皧鋿|畫派”作為太倉獨特的文化名片,在書畫界享有盛譽,這種在殿堂之內供人觀賞的“高雅”藝術,受眾面較窄,此次特展從策展到宣傳都可感受到主辦方的用心之處,然而,對于大眾群體尤其是青少年而言,如果有與主題關聯的文創產品,則會使展覽效果錦上添花,從而真正體現品牌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2)文博理論融入文教宣傳。

博物館自身在文物保護、文獻研究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的另一重要功能是“教育功能”,博物館館員可將豐富的文博知識和文化信息通過講解、實踐活動、文化宣傳品派發等多種形式傳遞給大眾,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意與創新必須根植于良好的文化土壤,這一互動過程給文化創意產品的出現提供了良好契機。同時,文教宣傳的媒介與載體,譬如具有使用與收藏價值的紀念冊、書籍、書簽、文具等文化用品,其本身就是文化創意的設計和研發對象。

(3)發展文博旅游,加強旅游紀念品的創新與品位提升。

除了文物保護與展示,博物館對于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是功不可沒的,靜態的搶救與保護并不能賦予非遺文化永久的生命力,甚至會因其脫離人們的生活而逐漸走向消亡,文博旅游則為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提供了活態化的保護渠道。同時,文博旅游是文博產業的延伸,二者相互關聯。一方面,文博旅游可以通過其帶來的利益機制使各個職能部門及經營者自覺擔負起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工作。另一方面,旅游這一途徑可以為文化信息的搜集、經費支持、產權保護、文化傳承、技藝拓展等諸多方面提供保障條件和發展空間,這也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最終,文化資源通過旅游帶來的品牌效應,不僅擴大了自身宣傳和影響力,更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驅動力。較之周邊地區,太倉旅游業起步相對晚一點,伴隨旅游業而生的文化創意產業有著巨大的潛力,旅游紀念品仍然是主導產品,但是缺少本土特色和一定的文化內涵,甚至難免出現一些庸俗的、缺乏品質的工藝品,這與紀念品的經營者、開發者文化素質和人文修養不無關聯。因此,將本土文化滲透到紀念品的創新和文化品位提升中,是發展文博旅游的重要目標之一。

2.本地文化創意項目開發路徑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項目開發上,從地方文化傳承保護、文創產業發展、旅游產品開發等方面分析,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項目開發。

(1)基于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保護的文化創意項目開發

民間手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有一些傳統工藝還活躍在太倉人的生活中,甚至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如當地的“麥秸畫”、“竹編”、“灶頭畫”等,但是,這些傳統手工藝因缺少創新而面臨與時代發展脫節的尷尬境遇。因此,觀念的轉變,以更合適的材料制作工藝和表現形式將傳統與現代結合,開發出具有時代感的文化創意產品,不僅沒有否定民間手工藝的存在價值,反而起到更好的文化傳承與保護作用。

(2)以科技創新為原動力進行文化創意產品研發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科技發展作為推動力,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必然要體現出科技含量和創新水平。太倉大學科技園是由太倉市政府主導的著重發展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產業的科技園區。有關調查顯示,該園區的企業人才結構、研發水平都處于較高水平,企業的主營范圍涉及文化藝術和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其中有一部分文化創意類企業和園區其他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對于聯合產學研進行項目開發高度重視,這對于資源共享、整合產業鏈、拓展營銷渠道和建立公共信息平臺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從而為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有力保障。

(3)服務于地方旅游文化的創意產品開發

旅游業是地方文化宣傳的重要路徑,充分利用文博資源進行文化創意產品研發,不僅僅是對本土旅游文化的豐富,在促進旅游經濟發展和樹立地方文化品方面都將發揮積極作用。此類創意產品除了具有收藏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旅游紀念品,還可以是關于旅游宣傳的形象設計、土特產包裝設計,甚至包括地圖、公共設施等相關創意設計。

(4)通過大賽征集優秀文創案例

僅限于文博單位、文化創企業范圍的產品研發力量相對有限,通過舉辦各類主題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吸收優秀的創意方案彌補不足之處,進一步提升文化創意產品的品質。另外,以此搭建文化交流平臺,擴大文化品牌影響力。

四、關于太倉地方化創意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與建議

從創意產品的開發到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除了文化環境、政策支持和保障機制,優秀的創新設計團隊是關鍵,體現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是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而建立創新團隊的核心則是人才培養。立足于太倉本土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需要高校相關人才的輸送。另外,需要社會、企業力量的介入,共同完成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首先,推進本土化的館校合作機制,以本土文博資源的發掘與研究為切入點,深入教學及課程研究,對接本土高校的創意人才培養。其次,校企聯動,合作開發課程,共同制定、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創意人才需要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儲備和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校企合作可以更有效地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最后,通過產業集聚發展搭建文化創意人才開發平臺。利用本地科技、文化產業集聚優勢,發揮地方高校、企業及研發機構的自身作用,將學校教育、企業培訓、項目研發等環節有機整合,構建適合人才培養及人才發展平臺,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效應,推進本土文化創意產業繁榮。

參考文獻:

[1]付瑞紅,霍云龍.英國創意教育和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教學研究,2015(11).

[2]王丹.開發利用文博資源創新發展文化產業[J].科學之友,2010(09).

[3]王振,王文藜.基于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館校合作機制研究——以蘇州博物館為例[J].美與時代,2016(12).

[4]張忠.走好太倉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新路[J].江南論壇,2011(01).

[5]羅春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旅游業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D].浙江:浙江工商大學,2007(01).

[6]施燕平,王哲,王永健.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思考-以太倉大學科技園為例[J].江蘇科技信息,2013(04).

[7]博物館條例[N].中國文物報,2015.03.032版.

[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的通知》[N].中國文物報,2015.05.172.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蘇州民間文化資源對接本土高職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5SJD602)階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文化創意文博人才培養
《廣州文博》征稿啟事
《廣州文博》征稿啟事
文博揚帆起航
文博學院
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