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西路花椒栽培品種及其性狀觀測

2017-04-19 01:20龔霞曾攀陳政李佩洪唐偉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4期

龔霞++曾攀++陳政++李佩洪++唐偉++吳銀明++吳軍++饒曉鴻

摘要 在對四川西路花椒栽培品種、栽培類型廣泛調查的基礎上,通過連續多年、多點觀測、記錄,共發現花椒栽培品種、栽培類型11個,本文對其主要性狀,特別是區別性狀進行了詳細描述。

關鍵詞 花椒種質資源;栽培品種;栽培類型;性狀觀測

中圖分類號 S57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085-03

四川西部地區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種質資源豐富、分布相對集中,但由于區內幅員遼闊,地理、氣候差異較大,各產區的主栽品種(cultivated vareity)多為地方品種(傳統品種)或栽培類型(cultivated type),其生物學性狀和果實的品質特色也有較大的差異。在對四川花椒品種的植物學特征、生物學特性以及栽培性狀等進行連續多年對比觀測的基礎上,對四川西路花椒栽培品種(類型)及其特征、性狀進行了細致對比、描述,以期為花椒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和進一步的研究、利用奠定基礎,同時也可用于規劃及指導花椒生產。

1 四川西路花椒栽培品種(類型)及其性狀

1.1 六月椒

四川西部地區的汶川、茂縣、黑水、理縣、金川等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海拔1 800~2 600 m的高山、半高山地區,尤以海拔2 000~2 400 m較為適宜,因其果實成熟期為農歷6月,故名“六月椒”,為西路花椒的主栽品種和代表品種。

樹勢中等偏上,抽梢能力強,樹姿半開張。整株表皮光滑,主枝、主干灰綠色至灰褐色,表面光滑,皮刺較少、多向下彎曲,主干皮孔極多、較大,主枝皮孔少、較大;二、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皮孔較大、較多,皮刺較多、刺座寬扁;一年生枝褐色,皮孔較少、小,皮刺較多、褐色或棕褐色;新芽綠色,新梢綠色略帶紫紅色,刺狹長、紫紅色;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綠色略帶紫紅色,兩邊有狹翅,背面有刺、互生、短而彎曲呈雞爪狀;小葉5~9片、對生、深綠色、寬卵圓形,葉面蠟質厚、略向背面卷曲、中脈略凹陷,葉緣鋸齒狀、分布有較多腺點;雌雄同株或異株;結果枝短;傘房狀聚傘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單性花,花被片紫紅色、一輪排列、柱頭2~4枚(多為3~4枚)、較長;果穗大、較松散,主果梗下有多級分支,果柄較長、紅色,果粒近圓形、鮮紅色、顆粒大、果皮較厚、油腺點大而凸出;干椒皮紫紅色至暗紫紅色,內果皮米黃色[1]。

萌芽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花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果期5月至6月上旬,成熟期7—8月;果實易裂,開口大,出皮率高;麻味濃烈、持久,香味純正、濃郁,品質優良。六月椒耐瘠薄,耐旱、不耐澇,對蚧殼蟲、天牛、膏藥病、干基腐病、根腐病的抗、耐性較差。

1.2 栽培類型I

整株表皮光滑、少刺,性狀與六月椒相近似,?;煸杂诹陆方穲@中。該類型與西路其他品種(類型)的對比觀測點位于汶川縣龍溪鄉大門村(北緯31°34′00.42″,東經103°29′58.14″,海拔2 225 m)。

樹勢較強,抽梢能力較強,樹姿半開張。主干明顯,主枝、主干灰色至灰褐色,皮孔較多、呈橫線型,主干皮刺極少,主枝皮刺較少、刺寬扁;二、三年生枝灰褐色,皮孔較少、小,皮刺較多、刺狹長;一年生枝棕黃色至褐色,皮孔較少、較小,皮刺較少、刺寬扁狀;新梢深紫紅色、被蠟質,皮孔較少,皮刺較多、較小、深紫紅色,部分新梢頂端呈下垂狀態;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綠色略帶紫紅色、有灰白色絨毛、背面有互生、短而彎曲的刺;小葉3~7片、對生、綠色、卵圓形,葉尖漸尖,葉面紙質、向背面卷曲、中脈及側脈均凹陷、兩面均被有絨毛,葉緣鋸齒狀、腺點較少、呈褶皺狀向背面卷曲;雌雄異株或同株;結果枝較長;圓錐花序或聚傘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軸密被絨毛,單性花,花被片酒紅色、一輪排列,柱頭2~5枚(多為3~4枚)、較長;果穗較大、松散,主果梗下有多級分支,果柄較長,整個果穗呈披散下垂狀,果粒圓形、鮮紅色、顆粒較小、外果皮較厚、油腺點大、多、凸出;干椒皮褐色、紅褐色,內果皮米黃色。

栽培類型I物候期較六月椒早15 d左右,萌芽期3月,花期4月,果期5月至6月上旬,成熟期7月至8月中旬;果實易裂,開口較大,出皮率較高;麻味濃烈、持久,香味純正、濃郁;對膏藥病、根腐病、干基腐病、蚧殼蟲等病蟲害具有較強的抗、耐性,但易受天牛的危害。

1.3 栽培類型II

零星分布在海拔2 200 m左右的高山緩坡地帶,性狀與六月椒稍相近,其對比觀測點在汶川縣龍溪鄉大門村(北緯31°34′03.22″,東經103°29′56.76″,海拔2 206 m)。

樹勢中等,樹姿半開張。整株刺多,主枝、主干灰色至灰褐色,主干不明顯、皮孔較少、較大、皮刺較少,主枝皮刺較多;二、三年生枝灰褐色,皮孔較少、較小,皮刺較多、棕黃色、寬扁、向上彎曲、多呈翅狀對生;一年生枝綠色至褐色,皮孔較多、較大,皮刺極多、深褐色、對生、小、尖銳、向上彎曲;新梢綠色、被蠟質,皮孔較少、較大,皮刺極多、深褐色;奇數羽狀復葉,葉軸兩面均有刺,正面刺細長,背面刺短而彎曲、互生;小葉3~11片(多7、9片)、綠色、卵圓形,葉尖鈍尖,葉面紙質、略內卷、中脈及側脈均凹陷、背面有絨毛,葉緣近全緣、凹陷程度低、腺點較多;雌雄異株或同株;結果枝長;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單性花,花被片酒紅色略帶綠色、一輪排列,柱頭2~5枚(多為3、4枚)、長;果穗較小、較松散,主果梗下多級分支,小果梗長,果實淺紅色、顆粒大、油腺點多、大而凸出、果皮較厚;干椒皮褐色,內果皮淺黃色。

栽培類型II物候期與栽培類型I相同,較六月椒早15 d左右;結實性較強;果實易裂,開口大,出皮率高;麻味濃烈、持久,香味較濃、略帶異味;對根腐病、干基腐病、膏藥病等病害抗、耐性強,對天牛、蚧殼蟲等蟲害抗、耐性較強。

1.4 白眼椒

又稱背兒椒,因成熟果粒旁有明顯的未發育成熟的花椒顆粒而得名,樹體較六月椒稍小,在海拔1 800~2 400 m地區能正常生長、開花、結果,尤以海拔2 000~2 200 m最為適宜,其對比觀測點為阿壩州汶川縣龍溪鄉大門村(北緯31°33′53.76″,東經103°29′58.43″,海拔2 181 m)。

樹勢中等,樹姿半開張。主枝、主干灰綠色至灰褐色,表皮較光滑,皮孔多而大,皮刺較少;二、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皮孔較多、較大,皮刺較多、狹長、尖銳;一年生枝深褐色,皮刺較少、狹長,皮孔少、??;新梢綠色略帶紫紅色,有灰白蠟質,皮刺較少、紫紅色、狹長、尖銳;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綠色、與小葉葉柄連接處為紫紅色,部分葉軸兩面均具有紫紅色、細長的刺,小葉3~9片(多為7、9片)、綠色、寬卵圓形,葉面蠟質、略向背面卷曲、中脈及側脈明顯凹陷、背面中脈有互生、短而彎曲的刺,葉緣鋸齒狀、分布有腺點,頂小葉葉柄極長、其余小葉葉柄極短或無;雌雄異株或同株;結果枝短;傘房狀聚傘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單性花,花被片綠色、一輪排列,柱頭2~4枚;果穗大、極松散,主果梗下有多級分支,果柄長、鮮紅色,果實顆粒大、近圓形、多為單生或雙生、膨大期顏色綠色偏白、果熟期為鮮紅色、油腺點多、大而凸出、果皮厚;干椒皮紅褐色,內果皮淡黃色[2]。

物候期與六月椒相近;果實易裂,開口大,出皮率高;麻味尚濃、持久,香味濃郁、略可接受的帶異味。白眼椒喜肥、耐旱不耐澇,耐寒性較差,在海拔2 400 m以上,植株易受凍害出現枯梢或死亡現象;對根腐病、干基腐病、流膠病、蚧殼蟲等病蟲害抗、耐性較強,但對膏藥病、天牛等病蟲害抗、耐性較差。

1.5 七月椒

川西地區的汶川、茂縣、黑水等地的河谷、高山、半高山地區均有零星栽培,在海拔1 600~2 800 m的地區均能正常生長、開花、結果,因其果實成熟期為農歷7月,故名“七月椒”。

樹勢強,樹姿半開張。整株表皮粗糙、皮孔較多,主枝、主干均為灰綠色至灰褐色,皮孔極多且大、呈豎線型,皮刺較多、刺座厚、略圓,主干刺多退化脫落;二、三年生枝綠色至灰綠色,皮孔較多、較大,皮刺棕褐色、較多;一年生枝灰綠色至褐色,皮孔小而少,皮刺較少;新芽綠色,新梢綠色略帶棕黃色、有灰白色蠟質;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紫紅色、被絨毛、兩側無翅、背面有互生、短而彎曲的小刺;小葉5~11片(多為7、9片)、綠色、寬卵圓形,葉面紙質、略內卷、中脈及側脈均凹陷、背面有灰白色絨毛,部分小葉背面中脈上有互生、短而彎曲的小刺,除頂小葉柄較長外其余小葉葉柄極短或無,葉緣鋸齒狀、凹陷處有較多腺點;雌雄同株或異株;結果枝短;圓錐花絮或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單性花,花序軸綠色略帶紫紅色、被灰白色絨毛,花被片深紫紅色、一輪排列,柱頭2~5枚(多4、5枚)、較長;果穗大、較緊湊,果梗綠色略帶紫紅色、有多級分支、果柄較短,果實淡紅色、有油潤光澤、顆粒較大、油腺點大而突出、精油含量較高、果皮較??;干椒皮紅褐色,內果皮米黃色。

萌芽期3月上旬至3月下旬,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果期5月下旬至7月,成熟期農歷7月;果實易裂,開口較大,出皮率較高;麻味尚濃烈、持久,香味尚濃、有較濃異味,常用于牛羊肉烹飪。七月椒,適應范圍廣,抗寒、耐旱性強,耐澇性較強;對根腐病、干基腐病、膏藥病、蚧殼蟲等病蟲害抗、耐性強,對天??剐暂^強。

1.6 八月椒

川西地區河谷、高山地帶均有零星栽培,因其果實成熟期為農歷8月,故名“八月椒”。

樹勢中等,樹姿半開張。表皮光滑,主枝、主干灰綠色至灰褐色,主干皮孔多、大,主枝皮孔少、較大,皮刺較少;二、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皮孔較多、較大,皮刺少、狹長、尖銳、刺座扁平;一年生枝褐色至灰褐色,皮刺多,皮孔較多;新芽、新梢綠色略帶紫紅色,被大量絨毛,皮刺狹長、紫紅色略帶綠色;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被大量灰白色絨毛,小葉3~9片、較薄、草綠色、卵圓形,葉面紙質、平展、正反面均被灰白色絨毛,中脈、側脈均凹陷,小葉背面中脈上有刺、刺短而彎曲成雞爪狀、互生,葉緣鋸齒狀、有少量腺點;雌雄同株或異株;結果枝較短;傘房狀聚傘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軸密被絨毛,單性花,花被片一輪排列、頂端紫紅色,柱頭3~5枚(多為4~5枚)、長1 mm左右;果穗較小、極其松散,主果梗下有4級分支,果柄較長;果粒淺紅色、圓形、較小、油腺點較大、多而凸出、外果皮??;干椒皮為淡暗紫紅色,內果皮淺黃色[3]。

萌芽期4月初至4月中下旬,初花期5月上旬,盛花期5月中旬,果期6—8月,果實成熟期為農歷8月;果實易裂,開口較大,出皮率低;麻味尚濃烈、持久,香味淡有濃郁的異味,常用于牛羊肉等的烹飪。八月椒結實性強;耐旱、耐瘠薄,耐澇、耐寒性較好;對根腐病、膏藥病等病害抗、耐性強,對天牛、蚧殼蟲等蟲害抗、耐性較強。

1.7 栽培類型III

品種未知,性狀與八月椒相近。調查中期,植株受天牛危害死亡,只觀察到花期性狀,其對比觀測點在阿壩州汶川縣龍溪鄉大門村(北緯31°33′48.33″,東經103°29′23.79″,海拔2 199 m)。

樹勢強,抽梢能力強,小喬木,樹姿半開張。主干明顯,主枝、主干灰色至灰褐色,表皮較粗糙,皮刺較少、多脫落、略向下彎曲、刺座厚近圓柱形,皮孔多、大;二、三年生枝灰褐色,皮孔少,皮刺多、狹長、尖銳、刺座寬扁;一年生枝灰綠色至褐色,皮孔較少、小,皮刺較少;新梢綠色略帶棕黃色、密被絨毛,有灰白蠟質,刺少、狹長;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及小葉兩面均密被絨毛,小葉5~9片(多為5、7片)、淺綠色、卵圓形、紙質、中脈凹陷、略內卷,葉緣細鋸齒狀、分布有腺點;雌雄同株或異株;結果枝較短;傘房狀聚傘花序,單性花,花被片深紫紅色、一輪排列,柱頭2~5枚(多為4~5枚)。

物候期較八月椒早7 d左右。栽培類型III喜肥、耐旱、耐瘠薄、不耐澇,對根腐病、干基腐病、膏藥病、蚧殼蟲等病蟲害具有較強抗、耐性,但對天??剐暂^差。

1.8 大木椒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在川西地區多分布在海拔1 800~2 600 m的高山緩坡地帶。

樹勢較強,樹體高大,樹姿半開張。主干明顯,主枝、主干光滑、灰綠色至灰褐色,皮孔多、較大,皮刺少;二、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皮孔少、小,皮刺極少;一年生枝灰綠色至褐色,皮孔極少且小,皮刺較多;新芽綠色、被灰白色絨毛,新梢紫紅色,皮刺紫紅色、寬扁狀;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綠色略帶紫紅色、密被絨毛、正反面均具有狹長而尖銳的刺;小葉5~9片、較厚、濃綠色、卵圓形,葉面紙質、略內卷、正反面均密被絨毛、中脈凹陷,葉緣鋸齒狀、腺點明顯但較少;雌雄同株或異株;結果枝較短;圓錐花序或聚傘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被片紫紅色、一輪排列,柱頭3~6枚(多為4~5枚);果穗大而松散,主果梗下有多級分支,果柄較長;果實紅色、近圓形、果粒較大、油腺點較大、較多、凸出、果皮較??;干椒皮褐色,內果皮米黃色[4]。

萌芽期4月上旬,花芽萌動期4月中旬,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果期6—7月,成熟期8—9月;麻味較濃烈、持久,香味濃郁、略帶異味。大木椒結實性強;耐旱不耐澇,對根腐病、膏藥病、干基腐病、天牛、蚧殼蟲等病蟲害具有較強的抗、耐性。

1.9 狗屎椒

川西各花椒產區均有零星分布,多為野生或半野生半栽培狀態,其對比觀測點在汶川縣龍溪鄉大門村(北緯31°33′57.95″,東經103°29′59.51″,海拔2 218 m)。

樹勢較強,樹姿半開張。主枝、主干灰色至灰褐色,表皮上有凹陷的豎紋,皮刺少、刺座厚而窄,主干皮孔多、較大,主枝皮孔較多、較大;二、三年生枝灰色至灰褐色,皮孔較多、較大,皮刺寬扁;一年生枝灰綠色至褐色,皮孔少、小,皮刺少、狹長而尖銳;新芽綠色,新梢綠色略帶棕黃色、密被灰白色絨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密被絨毛且兩面均有刺,背面刺互生、短而彎曲呈雞爪狀,正面刺狹長,小葉5~11片(多為7、9片)、淺綠色、卵圓形、較薄,葉面紙質、略內卷、兩面均密被絨毛、中脈及側脈略凹陷,葉緣鋸齒狀、有較多腺點;雌雄同株或異株;結果枝較長;聚傘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被片一輪排列、紫紅色,柱頭3~5枚(多為3~4枚)、長1 mm左右;果穗大、較松散,主果梗下有多級分支(3~4級),果柄短;果實淡紅色、圓形、顆粒較小、單生或雙生、極少三生、油腺點較大、明顯、凸出、果皮??;干椒皮褐色、紅褐色,內果皮米白色。

狗屎椒春季芽萌動期4月中下旬,花芽萌動期4月下旬,初花期5月上旬,盛花期5月中旬,果期7—8月,成熟期9—10月;果實易裂,開口較小,出皮率較低;麻味尚濃,有濃郁的異味,品質較差;結實性強;抗寒、抗旱性較強,但不耐澇;對膏藥病、根腐病、干基腐病、蚧殼蟲、紅蜘蛛、黃蜘蛛等病蟲害抗、耐性強,但對天??剐暂^差。

1.10 大紅袍

多為小喬木,黑水縣傳統主栽和代表品種之一,多在河谷地帶栽培,在海拔1 800~2 300 m的地區能正常生長、開花、結果,尤以海拔2 000 m左右較為適宜,近年來逐漸被六月椒替代。

樹勢較弱,成枝力不強;樹姿半開張。主干明顯,主枝、主干灰色至灰褐色,皮孔較多、大,皮刺少;二、三年生枝灰色至灰黑色,皮孔小、較少,皮刺較多、窄而狹長;一年生枝灰色,皮刺多、小、狹長而尖銳,皮孔較少、??;新梢綠色,刺少、紫紅色,皮孔少;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綠色、被絨毛、兩面均有狹長的刺、背面刺互生,小葉3~9片、黃綠色、卵圓形、紙質、較薄,葉面略內卷、背面有少量絨毛、中脈及側脈略凹陷、背面中脈有互生、短而彎曲的小刺,葉緣近全緣、分布有少量腺點;雌雄同株或異株;結果枝較短;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單性花、花被片綠色略帶紫紅色、一輪排列,柱頭2~4枚、長約1 mm;果穗較大、松散,果柄較短、淡紅色,果粒淡紅色、圓形、較大、腺點較多而凸出、果皮??;干椒皮淺紅褐色,內果皮米白色[5-6]。

萌芽期4月上旬,花期4月中旬至5月,果期6—7月,成熟期8月至9月上旬;果實較易裂,出皮率低;麻味尚濃、較持久,香味較濃、有尚可接受的異味。耐旱、耐瘠薄,耐澇性較好,對根腐病抗、耐性較強,對膏藥病、流膠病、根腐病、蚧殼蟲、天牛等病蟲害抗、耐性較差。

1.11 正路椒

在汶川、茂縣、理縣等地有零星栽培,當地人稱為南椒,金川、馬爾康栽培面積較大,為當地主栽和代表品種之一,當地人稱為狗屎椒,其性狀與南路正路椒性狀極為相近,只存在部分數量性狀上的差異,故筆者將其與漢源、冕寧等地的正路椒歸為同一個品種。

樹勢中等,樹姿半開張。表皮粗糙,有明顯的橫裂紋。主枝、主干灰綠色至灰褐色,皮孔多而大,主干皮刺少、刺座厚,主枝皮刺較多;二、三年生枝褐色至灰褐色,皮孔較多、較大,皮刺多;一年生枝褐色、灰褐色,皮孔少、小,皮刺狹長、較多;新芽、新梢紫紅色,新梢被蠟質,皮刺紫紅色,皮孔較多、??;奇數羽狀復葉,葉軸綠色略帶紫紅色、兩面均有刺、背面刺短而彎曲呈雞爪狀、互生、正面刺狹長尖銳;小葉5~11片、深綠色、卵圓形或長卵圓形,葉面蠟質厚、略內卷、中脈凹陷、新梢小葉背面中脈上多有刺、刺短而彎曲、互生,葉緣鋸齒狀、腺點較多;雌雄同株或異株;結果枝短;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單性花,花被片紫紅色、一輪排列,柱頭2~4枚(多為2~3枚)、較短;果穗較小、緊湊,果梗紅色、次級分支少,果柄極短,果粒較大、顏色較南路正路椒鮮艷、為鮮紫紅色或鮮紅紫色,油腺點大、凸出,果皮厚;干椒皮暗紅褐色,內果皮淡黃色。

花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果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果期6—7月,成熟期8—9月;果實易裂、出皮率高;麻味濃烈、持久,香味純正、較濃郁。西路正路椒,喜肥、耐

(下轉第90頁)

(上接第87頁)

旱、不耐澇,對根腐病、膏藥病、天牛、蚧殼蟲等病蟲害的抗、耐性較差[7]。

2 討論

2.1 關于花椒栽培品種和類型

四川西部產區共觀測到花椒(Z.bungeanum Maxim)栽培品種(cultivated variety)和栽培類型(cultivated type)11個。與四川南路花椒品種、類型的分類方法(已另文刊發)一致,對其中性狀差異明顯、具有相對統一、固定的名稱或叫法的(如六月椒、七月椒、大木椒等)將其歸為不同的品種,對于和已知品種具有較顯著的形態及(或)生物學差異、并由人工栽培的未命名的單株或群體,筆者暫將其歸類為不同的栽培類型。

2.2 關于性狀觀測和記錄方法

2.2.1 觀測點的選擇和建立。選擇在資源品種(類型)分布相對集中,地理、氣候環境適宜多數品種、類型正常生長的區域設立對比觀測點。在四川西部產區,共設立了4個定點觀測點:汶川縣龍溪鄉大門村(北緯31°33′57.95″,東經103°29′59.51″,海拔2 181~2 225 m)、茂縣刁林寨刁林村(北緯31°45′56.87″,東經103°45′26.08″,海拔2 147~2 190 m)、茂縣飛虹鄉深溝村(北緯31°51′07.17″,東經103°43′56.83″,海拔2 413~2 462 m)和黑水縣紅巖鄉紅巖村觀測點(北緯32°04′17.99″,東經103°06′54.07″,海拔2 106~2 156 m)。各觀測點均選擇在相同或相似生境中,在已有資源材料的基礎上,采用移栽和嫁接的方法建立對比觀測點。

2.2.2 觀測及記錄方法。在大面積走訪調查的基礎上,通過連續多年的定點、定株、連續觀測,并采用了統一的觀測和記錄方法完成。對于可測量或分級的性狀,均盡可能地進行了實測和分級;對于適應性、抗逆性等性狀,除了進行定點觀察外,還進行了多點、大面積的走訪和對比調查。因此,各品種的特征、性狀具有較高的可比性。

2.3 關于性狀描述

受限于篇幅,本文僅對各資源材料的主要性狀進行了概述。受測試條件的限制,對部分性狀,如麻味、香氣等,主要以感官評判為主。關于花椒品質,原則上以多數人群的喜惡作為評判依據,僅作為種質資源性狀評價的參考,不代表花椒產品在流通中的品質評價。

3 參考文獻

[1] 尚賢毅,譚曉風.甘肅隴南地區花椒種質資源調查[J].經濟林研究,2009,27(2):93-96.

[2] 吳宗興,周榮乾,彭樹松,等.阿壩州大紅袍花椒生物學性狀的調查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1997,3(8):61-65.

[3] 吳銀明,李佩洪,楊琳,等.四川花椒種質資源調查與資源圃的建立[J].四川林業科技,2011,32(6):68-72.

[4] 王宏偉.珍貴植物資源:花椒[J].天津農業科學,2011,17(2):126-128.

[5] 姜成英,柴發熹,蘇永祥.甘肅省主要花椒栽培品種綜合評價初探[J].甘肅林業科技,2005,30(4):27-29.

[6] 張祺云,龐顯蓮,李德榮,等.四川花椒常見栽培品種的特性與分布[J].中國西部科技,2012,10(35):43-80.

[7] 余曉琴,鄭顯義,闞建全,等.紅花椒和青花椒主要品質特征指標值的評價[J].食品科學,2009(30):45-4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