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群進化演變

2017-04-24 17:48趙大偉
商界評論 2017年4期
關鍵詞:社交性戈爾社群

趙大偉

如今公司管理已進入白熱化,而工作壓力又使人無暇反思行為。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暫時放慢腳步,深入思考:顧客的真正意圖是什么?為何理解公司的策略如此之難?諸如此類。

加強社群之間的相互聯系

公司具有健全的社群意識,員工就會認識到社群之間彼此聯系的重要性,同時企業的持續發展也建立在同外界社群的參與互動上。領導適度“社群化身份”應該是介于個人領導身份和集體成員身份之間的一種定位。其實,不提及“社群化關系”就沒有立場論及“領導權”。

社群化關系也要利用到領導力,但不包括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英雄主義式作風。事實上,人們對于微觀管理的弊端過于小題大做了,如經理干預下屬的事務,更嚴重的問題其實是“宏觀領導”—高不可觸的領導層,自上而下的權威輻射。社群化關系呼吁一種謙遜適中的領導形式,可以稱之為“高參與度分派式管理模式”:社群領導自身積極參與工作,進而誘發他人參與投入,達到人人能夠主動作為的境界。也許你要質疑是否真的存在這樣主動積極的工作狀態,看看維基百科和Linux系統吧,這些開放源代碼運行機構都具有良好的社群化領導機制。

一旦失去核心領導者,公司狀況又會怎樣?公司重建的確迫在眉睫,但不應以“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管理模式要向“由內而外”轉化—以團結在一起的中層領導為核心,然后由其在各自的組織內部引導關鍵性的轉變。

公司必須重新塑造一種參與式的環境,提供歸屬感,吸引員工樂于奉獻,彼此信任,積極投身公司建設。

要網格,不要等級

要網格,不要等級;不要老板,但有足夠的領導;領路人,而不是老板;試驗的自由;要承諾,不要分配任務;不斷激勵和推動;大公司,但有個人空間;聚焦,但沒有核心業務;不屈不撓,反對盲目冒險。戈爾和他的同事希望挑戰被認為不可違背的管理原則。要看看他們這種叛逆思維的結果,如果你去參觀戈爾的總公司,或者走入它的任何一個工廠,你將發現下面這些事實。

第一眼望去,戈爾公司看起來也采用了其他大公司類似的結構等級。公司首席執行官—特瑞·凱莉,在特拉華大學獲得了機械工程學位,之后在戈爾公司整整工作了23年。公司擁有4個主要的部門,一套基于產品的業務單元,以及常見的公司經營的整套支持功能。所有的這些組織部門都有一個公認的領導者來掌握。

然而,深入一點研究,你會很快發現戈爾公司如薄煎餅一樣扁平。它沒有管理層級和組織結構圖。幾乎沒有人擁有頭銜,沒有人有老板。正如在全食超市,戈爾的核心經營單位是小型的、自我管理的團隊,他們擁有兩個共同的信念—“賺錢,快樂”。

戈爾構想的公司是“網格狀”的,沒有像梯子那樣的層級。理論上,網格狀的結構可以將組織中的任何一個人與其他人聯結。溝通的線路是直接的—個體對個體,團隊對團隊。在層級制度下,上上下下的職責關系超過了橫向的關系。而在網格結構下,同一層面有多元的節點,有密集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結,使得信息可以流向各個方向,不需要中間層的過濾。在網格結構下,你為你的同級工作,而不是為老板,你與你的同事合作不需要“通過特定渠道”。

戈爾明白廢除層級組織可能的潛在問題:網格結構能否敏捷地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做出反應?如果沒有通過自上而下一系列的命令鏈的傳達,秩序和方向來自哪里?無人確定方向的一群無拘無束的員工是否會導致經營混亂?戈爾認識到“官僚組織的簡便與秩序”使得層級制“幾乎成了一個無法抗拒的誘惑”。但是,他拒絕接受抑制創造性和個體自由的組織??紤]了所有可能的潛在缺陷之后,他認為網格結構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雖然在戈爾公司沒有頭銜和等級,但是有些合伙人擁有簡單的稱呼—“領導”。在戈爾公司,高層領導并不委任低層領導。相反,當同事們認為某個合伙人能擔任領導時,他就是領導。一個領導的影響力,來自于他展現出來的做事的能力,以及作為團隊建設者的卓越性。在戈爾公司,那些為團隊成功做出較多貢獻,并且不止一次有如此作為的合伙人,就會吸引追隨者。

“我們用腳投票?!崩锲妗へ惪藵h姆、戈爾公司網狀團隊的首創者如此評價?!叭绻阏匍_一個會議,人們都來參加了,那么你就是領導?!狈磸捅灰髶螆F隊領導的人,有權在他的業務名片上印上“領導”這一稱呼。大約有10%的戈爾合伙人擁有這個稱呼。

“公司社群”的新特點

現在的“公司社群”和以前不同,已經成了組織積極管理的一部分,有著明確的目標和責任,而且得到了公司高管的監管。為了讓“公司社群”高效運轉,并為組織發揮重大作用,企業管理層必須有所作為。

首先,“公司社群”不再是公司內部員工自由發起的,而是基于某個具體的問題而發起的組織。就像成功的團隊一樣,成功的社群也有工作目標、交付成果、委派領導、取得成果的責任以及相應衡量標準。工作目標和交付成果不僅不會束縛信息和思想的交流,而且還會為社群注入活力,為參與者提供一個參與的理由,確立“公司社群”對組織的正式貢獻。

其次,“公司社群”必須和諧地融入到組織中去,和組織最高領導層建立緊密的正式關系,并提供切實有效的治理?!肮旧缛骸蓖幸粋€長期目標,社群領導者也往往是公司某一方面的權威,他們往往對組織領導有很強的影響力。社群領導者往往會以符合社群長遠視角的方式引導社群,并在社群內部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方式,這樣公司社群就會變得非常有效。

要發揮公司社群的影響力,必須要為社群參與留足夠的時間,而且要加強社群領導者的培訓,除了一些基本的SNS工具之外,還有必要經常舉辦一些線下面對面的活動。事實證明,最有效的社群也舉行面對面的會議,因為面對面接觸能培養成員之間的信任感和友好關系,以便他們彼此尋求幫助、承認錯誤以及相互學習。公司社群也需要融入到正式組織中間去。

社群重塑企業文化

在組織界,到處都聽到人們在談論企業文化。當然,出現這種現象也在情理之中,面對權力下放、消除層級、精簡規模等一波波拆分組織的壓力,文化已經成為凝聚企業的有效手段。

但是,什么是文化呢?是否有一種文化適用于所有組織?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管理者怎樣才能改變組織的文化?

針對上述三個問題,管理學家羅伯·戈夫加雷思·瓊斯首先對文化進行了定義。他說,文化就是社群,是人與人相互建立關系的產物。而且,他們還認為,商業社群與非商業領域的社群—如家庭、學校、俱樂部等并無二致,因此,我們可以借助150年來人類組織研究中所采用的社會學視角,來考察和分析商業社群。

從社會學來說,社群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人際關系:社交性和團結性。社交性衡量的是社群成員之間真誠友善的程度;而團結性衡量的則是社群追求共同目標的能力。

在商業社群中,高社交性會帶來諸多好處,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令人愉悅,有助于激發士氣和團隊精神,對員工發揮創造力也大有好處。但是,高社交性也有弊端,由于員工之間崇尚友誼,對糟糕的工作表現可能就會聽之任之。此外,人們往往會過于追求意見一致,通常不太會去反駁或批評彼此的意見,而且,高社交性的社群常常會發展出小團體和非正式的人際關系網,它們可能會繞開甚至破壞組織中的正當流程。

同樣,團結性也可以讓組織受益。團結性可以使人們更加專注于戰略,對競爭威脅快速做出反應,并且不能容忍糟糕的績效表現。團結性也會讓人們在一定程度上不講情面,對組織產生一種強烈的信任感。但是,團結性也有缺點,如果企業戰略不正確,那么企業專注于戰略就會非常危險。另外,在高團結性的組織中,只有當干一件事能給每個人帶來確切好處時,才會出現合作。

以社交性和團結性作為兩個維度繪制出一個矩陣圖,你可以發現有四種類型的商業社群:網絡型(高社交性,低團結性)、圖利型(低社交性,高團結性)、散裂型(低社交性,低團結性)和共有型(高社交性,高團結性)。

事實上,每一種文化都適用于不同的企業環境。換句話說,企業管理者無須倡導說,某種文化比另一種文化更好;相反,他們必須懂得如何評估自己的文化,以及這種文化是否適應競爭環境。然后,他們才可以開始考慮改變文化的具體方法。

羅伯·戈夫加雷思·瓊斯認為,要提升組織的社交性,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舉措:招募意氣相投的人,以促進想法、興趣和情感的交流分享;在公司內外組織一些非正式的活動,如聚會等,以增加員工之間的社會互動;減少員工之間的繁文縟節;減少層級差異;友善待人,并通過關心困境中的員工來樹立為人親善的榜樣。而要培養組織的團結性,管理者則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借助簡報、通訊、視頻、備忘錄或電子郵件,培養競爭意識;制造緊迫感;激發好勝心;鼓勵員工致力于共同的企業目標。

對管理者來說,他們的工作就是處理好下面兩者的矛盾關系:一方面,要建立一種能讓組織取得成功的文化;另一方面,又要建立一種能讓員工開心并允許他們真實表達個人價值觀的文化。如果管理者能夠明白文化的含義,以及文化變革的意義,企業文化就能緩解拆分組織的壓力。

猜你喜歡
社交性戈爾社群
假裝游戲理論促進兒童杜交的戶外游樂場設計研究
爸爸的微笑
母嬰電商的社群玩法
VC靠邊!社群股權眾籌來了
天使進化——VC靠邊!社群股權眾籌來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