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談中等職業學校政治課堂提問技巧

2017-04-27 20:28鐘學恒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關鍵詞:提問技巧原則

鐘學恒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中職)政治課堂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對話過程,還是學生與社會、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中職政治課堂不是僅僅具有扎實專業素養的政治教師單向傳道授業的講堂,而是教師運用靈活貼切的提問技巧激起師生交流互動的平臺。

【關鍵詞】中職政治課堂;提問技巧;原則

一、關注中職政治課堂提問技巧的重要性

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三十年來,各級各類職教事業蓬勃發展,特別是銜接初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中等職業教育有了長足進步。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建設不僅因地制宜,與時俱進,而且教育部門把中職政治課改革作為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政治課程門類漸趨體系,政治教學在學校日常教學課時的安排上比例有增加的趨勢。但是,現行的中職政治教學方法仍然沿襲了普通教育的教學方法,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為主,實際的演示和讓學生實踐參與的教學方法很少,教學方法單一化,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承襲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提問模式,學生一成不變地按照教師提出的固定問題照本宣科地應對提問,機械的模式讓學生課堂上囫圇吞棗,課后“摸不著頭腦”,一個學期下來,所學知識全部還給書本,這樣的政治課就沒有起到傳授知識的作用,同時,這樣的提問教學方式也與政治教育的“德育教化”目標背道而馳。一名優秀的政治教師除了應當具備教育部門所規定的一系列硬性要求,更為重要的是政治課堂教學提問技巧的優劣也成為反映一個政治教師教學技能強弱評定的重要依據。所以,中職政治課堂提問技巧的革新勢在必行,它是決定政治課堂是否活躍、高效的核心因素。

二、中職政治課堂提問的原則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教師在進行政治課教學問題設計時,必須以中職政治課堂提問的相關原則為指導,并作為師生課堂互動的基本準則。

(一)問題導引性原則

“問題”一詞,《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為:1.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2.需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1]。就其實質來說,問題是一種情景,一種個體想求證某件事,但不能立刻知道這件事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求解行動,所處既定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存在一定差距的障礙。正是因為這種差距的存在以及既定狀態和目標狀態之間成功轉換的召喚,激發了學生的求知興趣,引導著政治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持續不斷的互動行為。只有引導性強的問題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學生積極配合教師提問,自主學習思考的效果。

(二)加強問題互動原則

互動性原則是提問全面展開的基礎和前提,著重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重視教學過程的設計,讓師生平等交流取代傳統的“填鴨式”灌輸教育;2.創設全班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環節,使他們都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真正“動起來”;3.讓“傾聽學生說話”成為教師的教學自覺,教師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言說,用心記錄每個學生的創造,悉心體察全體學生的積極思路,而不是簡單地用一種聲音取代大家的聲音,用一種言論來淹沒大家的智慧。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適當控制說教的時間,靈活增加課堂互動環節。

(三)貼近生活原則

教師在預設課堂問題時,應從社會生活中取材,盡量選取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他們熟知的案例素材。貼近生活原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1.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過程,應避免用成人視角取代青少年學生視角,關注青少年學生豐富多彩、充滿想象的精神世界,如游戲、故事、動漫等都是青少年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關注對象;2.引導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世界,從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實踐,在生活中求索,做生活的主人。

(四)關注問題生成性原則

加強對政治課堂中問題生成性關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視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的所思、所惑、所悟,并且以此作為教師創設問題的依據[2]。善用問題法教學的課堂應該是教師“領著學生走向解決問題”的課堂,學生也不再是僅僅回答教師預設問題的附和者,而是以伙伴的身份與教師共同設問,共同質疑和共同探究。這種共同協作的伙伴式的角色互動不僅能順利解決教師事先預設的問題,而且還能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打破教材所授知識的局限性,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達到政治課的德育目的。

三、中職政治課堂提問技巧

在遵循提問原則的前提下,中職政治教師應當認真鉆研課堂提問技巧,無論采用什么提問方式,都要努力圍繞教學中心、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實際,做到靈活運用,巧妙設計,難易適度,重在啟發引導。

(一)填空式提問

這種提問模式就如同做填空題,為達到整個語句意思的完整,必須填充缺少的關鍵詞或關鍵語句,使行文文意通順。這種問答最經典的模式是教師說前半句,然后讓學生補充后半句。這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提問技巧,學生根據掌握的知識程度回答問題。這種技巧適合教師在講授較難知識點時使用,通過“循環對話”的方式,逐漸解開學生的認知束縛,找到預設問題的出發點。

(二)判斷式提問

就是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所提出的問題加以正確判斷。如“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能在奴隸社會內部產生嗎?為什么?”這樣的問題有一定難度,這就要求學生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判斷,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這一過程就是調動學生動腦思考的過程。

(三)對比式提問

毛澤東曾經說過:“有比較,才能有鑒別?!睂Ρ仁教釂柤唇處熢谔釂枙r把有內在聯系但又比較相似的知識概念以提問方式列舉出來,讓學生比較并分析差異,有針對性地掌握不同的內容[3]。例如:教師在講解了“流動資本”和“固定資本”兩個概念后,連續提出兩個問題,首先提問:“馬克思為什么要把資本分成流動資本和固定資本?”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只承認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別,不承認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別?”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表格形式把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加以比較,列出它們的區別和聯系。這樣的提問,使學生在對比中強化了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懸念式提問

“巧設懸念”是小說等文學作品創作中慣用的創作手法,目的是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這種方法同樣可以借鑒到政治課堂教學中來。教師根據中職生的學習特點設置懸念,引起學生注意,觸發學生靈感,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在提問時把有內在聯系卻又不盡相同的知識概念以提問的方式列舉出來,讓學生比較,分析差異,有針對性地掌握不同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既有局部的思維過程,又有整體的思維過程,有利于知識的全局把握。

(五)糾錯式提問

糾錯式提問適用于講授生活中容易存在的一些錯誤觀念和不良行為習慣等知識,主要目的是通過改錯糾正形式提問,使學生發現并意識到社會上存在的不良現象以及自己行為習慣的不足之處。例如:進行“和諧社會里的社會公德”新課導入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幾幅生活中存在的違反社會公德的漫畫,留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拋磚引玉,提出問題:“請說說以上漫畫反映了哪些違反社會公德的情況?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有沒有必要?”引導學生逐漸接近問題的本質。問題的設置需有梯度,應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進,層層深入。學生每做對一步就為解答下一步打下基礎,每做對一步就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探究新知識的熱情。

(六)把握好提問時機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應把握好時機。提問時機得當就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問時機不當不僅會分散學生的精力,而且導致學生因欠缺準備而盲目慌張地搪塞問題,可能會造成答非所問等適得其反的負面效果。問題的設置應疏密得當,一節課不能提問不斷,也不能沒有提問。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課的開頭設疑提問,這時的學生注意力最集中,可以起到快速激發學生的求知心理的作用。在課堂中間時段提問也頗多講究,應注意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學生精力最專注、興趣最濃厚的時候進行提問;同時,在每一個問題提出后,要有一定的停頓時間,以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和特點,讓大多數學生參與思考,也使學生對問題考慮得更全面。在課堂快結束時提問,不用提出新的問題,應就課前和課中的問題進行復習和鞏固,這樣既有利于教師考查學生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了解所講授內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補缺,同時又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導學生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使知識點之間形成體系,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結語

提問是中職政治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堂提問更是一種政治教學藝術,要真正展現其中的藝術魅力,關鍵還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一名優秀的中職政治教師,應當努力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結合政治學科特點,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關注教育教學動態,把握好政治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合理運用教學中的各種提問技巧,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飛躍,達到中職政治教學預期的德育目的。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漢英雙語·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2011.

[2]嚴育洪.備課三字經[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51-152.

[3]王祥鵬.淺談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提問藝術[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8(04):71-72.

猜你喜歡
提問技巧原則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小議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提問技巧
新聞記者采訪的提問藝術
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技巧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原則與原則上
原則與原則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