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傳動裝甲車輛輪轂電機矢量控制策略仿真

2017-05-02 12:42廖自力趙其進
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裝甲車輛輪轂永磁

廖自力, 趙其進, 封 昊, 高 強

(1. 陸軍裝甲兵學院兵器與控制系, 北京 100072; 2. 陸軍裝甲兵學院學員七大隊, 北京 100072)

隨著全電化戰斗模式的提出,基于電傳動、電磁武器、電磁裝甲于一身的裝甲車輛成為陸戰裝備未來的發展方向,各國相繼展開深入研究[1]。電傳動裝甲車輛采用電機驅動系統代替一系列傳動裝置,動力由電動機直接傳遞給車輪或履帶,相較于傳統的機械式傳動車輛,其具有效率高、噪音小、控制性能好等優點,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

作為電傳動車輛的驅動核心,驅動電機及其控制性能尤為關鍵。特別是對于戰場環境下的裝甲車輛,因經常工作在顛簸、泥濘、電磁干擾、炮火攻擊等極端條件下,其電機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1)良好的輸出特性,以滿足車輛加減速、轉向、制動等工況需求;2)較快的轉矩跟隨,以滿足車輛快速啟動的需求;3)較高的功率密度,使恒功率區能達到更高的速度;4)較高的可靠性,以滿足惡劣環境下的動力輸出需求[2]。目前,民用電動汽車中電機控制系統已相當成熟,但對于大扭矩、高速度要求的裝甲車輛,輪轂電機運用相對較少,且電機容量大,控制起來存在一定困難。

基于此,筆者以某電傳動裝甲車輛永磁同步輪轂驅動電機為研究對象,在滿足其控制性能和控制量約束的基礎上,展開基于轉矩給定的磁場定向矢量控制策略研究。在恒轉矩區,為充分利用定子電流,采用最大轉矩電流比控制,使車輛在單位電流條件下獲得最大轉矩;當電機速度大于基速時,采用弱磁控制,以拓寬電機調速范圍。在變頻控制中,系統采用空間矢量脈寬調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技術,以達到降低轉矩脈動和提高電壓利用率的目的。

1 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策略

1.1 電機數學模型

為便于理論分析,簡化電機模型,進行以下假設[3]:1) 忽略電機鐵芯飽和;2) 忽略磁滯及渦流損耗;3) 忽略永磁體和轉子的阻尼作用;4) 定子繞組中感應電動勢是對稱的正弦波。

對于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在d-q旋轉坐標系下,其定子電壓方程為

(1)

轉矩方程為

(2)

運動方程為

(3)

式中:ud、uq分別為定子d、q軸電壓;id、iq分別為定子d、q軸電流;Rs為定子電阻;Ld、Lq分別為定子d、q軸電感;ωc為轉子電角速度;ψf為永磁體磁鏈;ψd、ψq分別為定子d、q軸磁鏈;Te為電機電磁轉矩;pn為極對數;J為電機轉動慣量;TL為負載轉矩;B為摩擦因數;ωm為轉子機械角速度[4]。

電機選用某電傳動裝甲車輛永磁同步輪轂電機,其主要參數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某電傳動裝甲車輛永磁同步輪轂電機主要參數指標

1.2 最大轉矩電流比控制

電機在恒轉矩區,即在基速以下時,為了在單位電流下得到最大轉矩,以提高車輛啟動和加速性能,采用最大轉矩電流比控制方法。在該控制方式下,電機直軸電流id和交軸電流iq應滿足如下關系:

(4)

結合式(2),可以得到給定電磁轉矩所對應的電流值。通過MATLAB求出定子電流is、id、iq隨Te變化的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is、id、iq隨Te變化曲線

將上述電流與轉矩之間的對應關系制成表格。為了提高電機運行時轉矩動態跟隨精度,設置轉矩PI調節器,給定轉矩與實際轉矩的差值經調節后可得到定子電流的控制量,而后通過查找電流表分別得到id、iq分量,以此作為電流PI調節器的給定值。

1.3 弱磁控制

電機在正常運行情況下,電壓和電流會受到逆變器容量的限制,最大相電流矢量幅值Ilim和最大相電壓矢量幅值Ulim存在如下約束條件:

(5)

式中:us為定子電壓。

電機運行時,電機反電動勢隨著轉速升高不斷增大,當電機電壓達到逆變器輸出的極限電壓時,逆變器電流調節器處于飽和狀態,根據式(5),若想繼續提高轉速,則需要增大直軸去磁電流id,從而達到弱磁擴速的目的。進行弱磁控制時,使電流矢量沿著電流極限圓移動[5-6],弱磁電流計算公式為

(6)

根據式(5)、(6),得到弱磁調速過程中交、直軸電流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圖中:T1、T2、T3、T4分別為不同的等轉矩線對應的轉矩,且T1>T2>T3>T4;ω1、ω2、ω3、ω4分別為不同電壓極限橢圓對應的轉速,且ω1>ω2>ω3>ω4。

圖2 弱磁調速過程中交、直軸電流變化關系

從圖2可以看出:A點對應的轉矩T1為電機在轉速ω4時可以輸出的最大轉矩(電壓和電流均達到極限值,ω4即為電機最大恒轉矩運行的轉折速度);當速度提高到ω3時,最大轉矩電流比軌跡與電壓極限橢圓相交于C點,對應的轉矩為T4,若此時定子電流矢量偏離最大轉矩電流比軌跡而移動到B點,則電機可輸出的最大轉矩為T2,從而提高了電動機超過轉折速度運行時的輸出功率,當電機轉速進一步提高,將沿電流極限圓上的D、E點運動;當定子電流矢量從C點移至B點時,直軸去磁電流分量增大,削弱了永磁體產生的氣隙磁場,從而達到弱磁擴速的目的。

1.4 空間矢量脈寬調制技術

相比于常用的正弦脈寬調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技術,SVPWM技術能使磁鏈更加逼近于圓形,轉矩、轉速輸出波形更好,且電壓利用率可提高15%左右。在調制過程中,用6個空間上互差60°的電壓矢量加上2個零矢量作為基本矢量,通過控制逆變器的開關狀態,使其形成不同的線性組合,以滿足驅動電機所需要的電壓矢量的要求[7-9]。SVPWM基本電壓矢量如圖3所示。

圖3 SVPWM基本電壓矢量

SVPWM技術算法實現步驟:1) 判斷電壓矢量所處扇區;2) 確定一個周期內相鄰電壓矢量作用時間;3) 確定開關順序及逆變器動作的時刻。文獻[7-9]詳細介紹了其算法在MATLAB中的實現。

1.5 整體控制方案

綜合上述各種控制方法,得到電機矢量整體控制框圖如圖4所示。

圖4 電機矢量控制整體框圖

為使輪轂電機能夠較好地跟隨需求轉矩,采用電流、轉矩雙閉環控制模式。其中:外環為轉矩控制環,通過比較實際轉矩Te與給定轉矩Te*,將差值送給轉矩PI調節器進行調節,得出最大轉矩電流比控制模式下需要的電流矢量,然后經過電流查表法得到d、q軸給定電流值id*和iq*;內環為電流環,根據最終給定電流id*、iq*和實際電流id、iq的差值,經電流PI調節器得到給定電壓目標值ud*和uq*。最終經坐標變換和SVPWM產生6路PWM波[10],控制逆變器IGBT管的導通和關斷,輸出驅動電機的電壓矢量。

2 基于MATLAB的仿真模型

根據圖4,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各控制模塊模型。系統運用離散控制仿真模式,采用Ode4算法,選取仿真步長為0.05 ms,整體仿真模型如圖5所示。系統仿真子模塊主要包括最大轉矩電流比控制模塊、矢量變化模塊、PI調節模塊、弱磁調速控制模塊、空間矢量脈寬調制模塊等。仿真中永磁同步輪轂電機采用Simulink模型庫中自帶的電機模型,輸入表1中電機參數。轉矩輸入采用滑動增益模塊,模仿車輛油門開度,提供動態轉矩輸入。

圖5 基于MATLAB/Simulink的電機仿真控制模型

3 仿真試驗

3.1 穩態特性試驗

為驗證基于轉矩給定的永磁同步輪轂電機矢量控制方案的有效性,首先進行電機穩態特性試驗,設定負載輸入TL=300 N·m。持續輸入最高轉矩指令Te=1 100 N·m,觀察電機的外特性曲線以及轉矩、轉速、電壓、電流等物理量隨時間變化情況,驗證在最大轉矩電流比及弱磁擴速2種控制模式之間的動態切換。仿真結果如圖6所示。

由圖6(a)可以看出:在持續最大轉矩給定下,電機首先在恒轉矩區域運行,轉矩在1 100 N·m上下浮動;隨著轉速提高,電壓達到逆變器容量極限,即當轉速大約為1 200 r/min時,工作狀態切換到弱磁調速區域,直軸去磁電流開始增加,此時電機轉矩開始下降,而轉速繼續提高,進入電機恒功率運行區,直至達到最高轉速。由圖6(b)可以看出:電機定子d、q軸電流在電機啟動時保持恒定,提供最大輸出轉矩,隨著電機運行到弱磁區,d軸去磁電流開始增加,為了保證電樞電流不超過極限值,q軸電流相應減小,實現弱磁擴速。由圖6(c)可以看出:電機在轉速不斷上升的過程中,母線電壓基本穩定在750 V,波動較小。由圖6(d)可以看出:通過轉矩閉環控制,實際轉矩對給定轉矩有良好的跟隨性,轉矩脈動較小。

圖6 穩態特性仿真結果

3.2 動態特性試驗

為驗證電機在負載運行時轉矩動態跟隨性,保持負載轉矩200 N·m不變,模擬油門開度輸入隨時間連續階躍變化的轉矩信號,觀察實際轉矩電流、電壓、轉速等物理量的變化情況。仿真結果如圖7所示。

圖7 動態特性仿真結果

由圖7(a)可以看出:當給定轉矩隨時間不斷變化時,實際轉矩能夠實現良好的跟隨性,在6.5~9 s階段,隨著轉矩增大,電機運行在弱磁調速區域,實現了2種工作模式的平滑切換。由圖7(b)可以看出:電流隨時間相應發生改變,但始終不會超過其最大限制,并能快速調節到穩定狀態。由圖7(c)可以看出:隨著轉矩突加減,母線電壓隨時間略有波動,基本穩定在(750±10)V范圍內,對電路及元器件不會造成大的沖擊。由圖7(d)可以看出:電機加速度響應較快,速度變化平穩,基本沒有脈動。

4 結論

筆者針對大扭矩車用電機控制較難的問題,以某電傳動裝甲車輛永磁同步輪轂電機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控制策略的建模與仿真。通過穩態和動態特性試驗,實現了電機在最大轉矩電流比和弱磁擴速2種控制模式下的穩定運行,并且表現出良好的轉矩動態跟隨性能,驗證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但仿真結果顯示直流母線電壓仍存在10 V左右的波動,且在系統建模過程中未考慮電機參數的動態變化,與電機真實狀態存在一定偏差。在下一步研究中,將針對系統穩壓性能進一步完善仿真模型,以得到更佳的控制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運銀,劉春光,馬曉軍,等. 裝甲車輛電傳動系統實時仿真平臺構建[J]. 系統仿真學報,2017(1):107-114.

[2] 張朋,廖自力,王雙雙,等. 輪式裝甲車輛電機驅動系統建模及動力性能仿真[J]. 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09,23(2):61-66.

[3] 趙晨,周潔敏,李小明. PMSM變頻調速系統的建模仿真與分析[J].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6,30(1):93-98.

[4] 唐任遠. 現代永磁電機理論與設計[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255-262.

[5] 宋建國,林強強,牟蓬濤,等. 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MTPA和弱磁控制[J]. 電力電子技術, 2017(5):84-86.

[6] KIM J M,SUL S K. Speed control of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ive for the flux weakening oper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2002,33(1):43-48.

[7] LIU H, LI S. Speed control for PMSM servo system using predictive functional control and extended state observer[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1,59(2):1171-1183.

[8] 沈夢怡. 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在全調制范圍內空間矢量脈寬調制的研究[D]. 長春:吉林大學,2017:18-22.

[9] 王桂榮, 李太峰. 基于SVPWM的PMSM矢量控制系統的建模與仿真[J]. 大電機技術,2012(2):9-12.

[10] 樊英杰,張開如,馬慧,等. 基于模糊PI永磁同步電機優化矢量控制系統的研究[J]. 電氣傳動,2016,46(3):15-19.

[11] 呂廣強,倪俊杰,沈婷婷.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電機弱磁控制[J]. 微電機,2016,49(10):41-45.

[12] 李永曠,林立,袁旭龍,等. 車用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弱磁控制研究[J]. 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3(2):71-74.

[13] 康勁松,蔣飛,鐘再敏,等. 電動汽車用永磁同步電機弱磁控制策略綜述[J]. 電源學報,2017,15(1):15-22.

猜你喜歡
裝甲車輛輪轂永磁
永磁同步電動機弱磁控制策略的研究與仿真
高寒條件下空冷島變頻永磁直驅改造及應用
電驅動輪輪轂設計及有限元分析
永磁電機的節能優勢研究
《坦克裝甲車輛》雜志
汽車輕量化鋁合金輪轂設計*
基于SIMPACK裝甲車輛鐵路沖擊仿真研究
電傳動關鍵技術與概述
兩棲裝甲車輛初探
輪轂清洗大作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