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江流域傳統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型及其影響因素

2017-05-05 00:45劉精科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傳統工藝美術類型文化交流

劉精科

摘 要:傳統工藝美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產生出類型多樣、風格獨特、技藝精湛的傳統工藝美術。漢江流域傳統工藝美術的產生和發展,跟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獨特的區位優勢等密切相關。

關鍵詞:漢江流域;傳統工藝美術;類型;文化交流

傳統工藝美術,指的是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具有鮮明風格和地方特色,歷史悠久,世代相傳的手工藝品種和技藝。漢江,古時稱沔水,是長江最長的支流,發源于陜西西南部秦嶺與米倉山之間的嶓冢山,而后穿越秦巴山地的陜南漢中、安康等地,經襄陽、武漢匯入長江。漢江流域是溝通西北與東南的要道,是古代商貿、軍事以及移民的主要通道。豐富的自然資源、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為漢江流域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漢江流域傳統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型

1.1 雕塑工藝

雕塑工藝是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類型之一,通過對相關材料進行加工,創造出具有可視、可觸形象的藝術。漢中泥塑是漢江流域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泥土為原料,手工捏制而成,表達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祈盼吉祥團圓的愿望。襄陽谷城的黃楊木雕在明清時期開始興起。谷城黃楊木雕充分發揮黃楊木木質光潔、紋理細膩和色澤黃潤等特性,經精雕細琢之后創作出構圖新穎、玲瓏別致、生動逼真的木雕作品。南陽獨山玉雕的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立體感和靈活性,既有京津北方技藝的恢宏豪放、端莊嚴謹之風范,又有蘇杭南方技藝的婉約細膩、精巧玲瓏之特色。

1.2 織繡工藝

織繡工藝是用棉、麻、絲、毛等材料織造、編結或繡制的工藝。漢江流域織繡工藝品種繁多、絢麗多彩。明代以前,陜南民間婦女就用花針和彩線刺繡荷包、枕頭、煙包以及鞋帽之類。陜南挑花繡在畫樣的基礎上,“以針代筆,以線暈色”,以小十字花構成紋樣,織出千變萬化的人物山水或花鳥蟲魚等圖案,構思大膽而巧妙,圖案飽滿而勻稱。漢繡主要流行于湖北荊門、武漢、仙桃一帶。與蘇繡、湘繡、蜀繡相比,漢繡工藝以鋪、壓、織、鎖、扣、盤、套等針法的變化運用而著稱,在我國織繡工藝中獨樹一幟。藍印花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天門藍印花布紋樣多樣,風格質樸,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蘊含淳厚真實、樂觀向上的感情色彩。

1.3 編織工藝

編織工藝在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中占有重要地位。漢江流域自然資源豐富,人們經常以竹子、草類、細柳或者藤等為原料,編織出各種日用品,深受人們的喜愛。漢中竹編工藝,結構嚴實,工藝精巧,牢固不拙笨,精巧不單薄。鄖縣的草毯,俗名“門口席”、“擦腳墊子”,品種多樣,色彩艷麗,是裝飾門廳、美化環境的重要工藝品。襄陽程河柳編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以柳條色白質柔、光潤勻稱和精湛的編技享譽海內外,既可以編織成輕便耐用的實用工藝品,又可以編織成造型美觀的裝飾品。漢中藤編制品是漢中傳統的工藝制品,當地山區野青藤在采割之后經水煮、剝皮、漂白等工序,編制成各種工藝精美、色澤別致、輕巧耐用的藤制品。

2 漢江流域傳統工藝美術的主要影響因素

2.1 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手工藝品生產提供豐厚的物質基礎

材料是傳統工藝美術產生的首要條件?!犊脊び洝贩Q“材有美”,“六材既聚,巧者合之”。漢江流域多材、多質、多量的自然環境,為雕塑、織繡以及編織等工藝品的出現提供了豐厚的自然資源,為大量種類繁多、技藝精湛的工藝產品的出現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在地勢變化以及江水的作用下,漢江流域具有復雜多變的地貌,既有山地河谷,又有丘陵盆地。自然地理環境的復雜多樣,提供了眾多的自然資源,為傳統工藝美術的出現提供了充足的自然材料。例如,湖北天門,由于土質、氣候等自然條件適宜棉花以及藍草的種植,為染制藍印花布提供了染料來源,對天門藍印花布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漢中之所以被稱為“藤編之鄉”,主要是由于地理氣候等原因,當地適合野生藤條及木材的生長。這里的藤條質地堅韌、色澤光潤,是上等的天然編織材料。因此,漢中當地人編制的藤椅等工藝精巧,品種多樣,深受人們的喜愛。

2.2 便利的交通條件為手工藝運銷提供重要的運輸保障

漢江流域處中國腹心,是南北往來的必經之地。在古代,這里驛道四通八達,不僅是官府傳送公文、運遞糧餉的重要通道,并且是民眾出行、商貨流通的主要路線。同時,漢江航運歷史久遠,曾是溝通陜鄂等地的主要航線。據有關資料,在清乾隆以后,陜南、鄂西以及隴東外運的商品大多經漢江運往湖北。而長江中下游的手工業品,也是沿漢江溯流而上,經安康等地,轉運陜南、川北等地。例如,清順治年間,南陽成為水路交通要津,南方的雜貨、布匹、竹木以及茶葉等,北方的棉、煙、牲畜等都經這里運往各地。在南陽周圍的新甸鋪及汲灘等地修建的水運碼頭,不僅是船只的避風港,而且成為貨物交易及轉的集散地。據南陽《鎮平縣志》記載:“早在宋元時代,玉雕工藝由北京、蘇州等地傳入,民間藝人磨制的玉雕產品,已開始向東南沿海商人出售并轉賣海外?!碑數氐挠竦癞a品,大都在汲灘等地的碼頭裝船南下,由漢江經武漢銷往海外。

2.3 獨特的區位狀況為手工藝發展提供充分的交流機會

漢水流域位于我國南北方之間,是南北文化交匯融合的重要區域。據史料記載,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大規模移民運動,很多江西居民遷居到湖南、湖北,以及湖廣、廣東等地居民遷到四川各地。許多移民在沿途定居下來,對漢江流域經濟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另外,歷史上由于戰亂、災害等原因,大量外地民眾遷入漢江流域。漢江流域特殊的區位特點,加上歷史上的移民遷居,強化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融通,為手工藝發展創造了條件。襄陽南漳的古法造紙工藝,其祖輩在清代初年為躲避戰亂,從江西遷到襄陽。湖北老河口的木板年畫,發源于江蘇桃花塢,途經河南傳入老河口。同時,又受武當山均州年畫的影響。因此,老河口木板年畫,形式上具有武當山均州年畫挺拔秀美等特點,色彩上融合了朱仙鎮年畫的鮮艷亮麗等因素。正是在文化交流融合的過程中,老河口木板年畫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3 結語

傳統工藝美術是特定區域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漢江流域豐富的自然資源、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獨特的區位優勢,歷史上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以及不同文化間的相互交融,創造出類型多樣、風格獨特、技藝精湛的傳統工藝美術。

參考文獻:

[1] 徐藝乙.當下傳統工藝美術的問題與思考[J].貴州社會科學,2014(3).

[2] 王占北.鄂西北手工藝調研的再思考[J].文藝爭鳴,2011(8).

[3] 陳元玉.湖北民間工藝美術的風格特征探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2(12).

猜你喜歡
傳統工藝美術類型文化交流
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
以“春風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強兩國“心通意和”
充滿期待的中韓文化交流年
學院版畫在民間工藝美術中的價值研究
我國高職院校實訓基地主要類型及其存在價值初論
人名中不應該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組合營造花海景觀的技術研究
淺析山西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化的創新與發展
廣東傳統工藝美術高職教育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文化交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