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滿族音樂的產業化發展路徑

2017-05-05 00:55韓雪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產業發展路徑

韓雪

摘 要:滿族音樂文化屬于北方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音樂作為農業社會的重要產物,將面臨保護與繼承等方面的諸多問題。在理論方面,其科研成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文化產業中的發展可以定義為空白。這種局面是讓人堪憂的。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要廣泛地應用現代化技術手段,例如教育手段、商業手段、信息傳媒手段,讓滿族音樂文化在新的歷史階段取得全面、快速的發展,展現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獨特之處。

關鍵詞:滿族音樂;產業;發展路徑

滿族音樂文化擁有著獨特魅力,這也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參與到其研究、保護、開發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之一。它雖然是傳統音樂中的一種,但有區別于其他傳統文化,它歷史悠久,文化根基深遠,它變化多端,形式多樣,將舞蹈、祭祀等活動融合其中。飽含滿族人民對生活和未來美好期望的音樂文化,是經得起現代文明的推敲和演繹的。

1 發展滿族音樂文化產業的時代意義

縱觀整個滿族音樂的發展,我們可以了解滿族的歷史發展,生活習俗,情趣愛好,這為我國進一步融合民族文化,加強民族團結打下基礎。在東北地區滿族音樂文化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滿族音樂文化可以稱之為東北這片黑土地上的一朵奇葩,隨時歷史的不斷向前,他似乎成為了東北地區一個符號,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得到很大的發展。這不僅是因為東北地區是滿族人們聚居的地方,還由于這一地區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讓滿族音樂得以發展。目前,東北地區具有較為發達的旅游產業,如果將少數民族聚居這一區位優勢結合目前如火如荼的旅游產業,那么滿族音樂文化產業化道路將會擁有巨大空間。除此之外,東北地區關于滿族音樂文化的研究和挖掘的工作者也越來越多,國內外學者集聚黑龍江,不斷提取和闡釋優秀少數民族文化,這也使得當地政府高度重視。

2 滿族音樂文化產業化的發展空間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逐漸復興,走向繁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多的民族傳統文化都走上了產業化的道路,適應了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從而也帶動了文化產業的快速前進。在這有力的條件下,滿族音樂文化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可以說指日可待。國家越來越重視民族音樂,由于滿族音樂文化又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征,其人文性和歷史性都可見一斑,可以說,發展該地區的滿族音樂文化產業化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能更好地推動我國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當然,我們要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注意該文化產業的正確走向,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文化自身不可估量的價值。

滿族音樂文化產業化道路能提升對其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重視程度,形成帶有地域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產業集聚。滿族音樂文化產業基于它的各項優勢條件被研究者們所重視,與此同時,也提升了對其他眾多瀕臨絕跡的少數民族文化亟待研究者的發掘和保護。因此,我們要打破單一產業模式,例如:在滿族人們歷史聚居地,舉辦滿族音樂特色文藝晚會,吸引觀眾,與此同時可以參觀滿族人們曾經的生活地,恢復和模仿他們的生活、勞動場景,帶動附近的餐飲業、旅游業。除此之外,在旅游地區還可以生產滿族文化紀念品,刻錄滿族音樂的光盤等等。這樣可以在黑龍江省地區形成“一帶多”、“多帶一”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要讓大眾切身感受到滿族音樂文化的無限魅力。

3 滿族音樂文化產業化發展建議與舉措

從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滿族音樂文化資源較為豐富,但處于發展階段的滿族音樂文化事業還存在著眾多難題。如文化產業的核心內涵未得到充分挖掘、企業發展機制也不夠完善、市場開發程度不足等。因此,對滿族音樂文化的宣傳和發展也只是處于保護傳統文化的公益性的目的之中。就當前的形勢來看,關于滿族音樂文化產業化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無論是滿族音樂文化研究人員,還是各企業、各部門都對產業化道路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充分挖掘滿族音樂文化。

3.1 發展滿族風情濃厚的旅游業

東北作為滿族人口聚居地之一,旅游資源優勢格外凸顯。因此,采用多途徑宣傳手段,使大量游客到滿族風情景區觀光旅游,不僅能夠促進本地旅游產業的發展,更為發展滿族音樂文化提供了新的機遇,讓五湖四海的游客置身其中,感受滿族音樂文化的無窮魅力,增強其在滿族地區乃至全國的重要影響力。

3.2 出版發行滿族樂曲,開發滿族音樂產品

滿族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可以多方位開發其相關文化產品,以此加大滿族文化的宣傳力度,推動滿族音樂的發展。如充滿滿族音樂的民歌、民謠的錄制、發行、出版,能夠贏得較高的商業利潤。

3.3 結合高新科技的應用,展開創新性、開拓性思維

在推進滿族音樂文化產業化過程中,要以開拓性思路,發散的思維,運用高新技術手段,結合民族特色,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的需求,并加快調整文化產業所占的比例,使文化資源達到合理化利用。此外,在傳統的媒介傳播手段中,加入網絡技術的應用,為音樂文化產業化開辟一條新的傳播路徑,大大提升了滿族音樂文化的品牌優勢。

4 結語

發揮滿族音樂文化資源優勢,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發展文化產業化道路時,不能單純一味地注重經濟效益而弱化保護傳統音樂文化的意識,相反,更要進一步強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行綠色發展道路。倡議制定規范文化產業的相關法律,保護少數民族音樂長遠發展。對于如何保護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國家文化部門應制定相應的明確的政策法規,消除文化自身發展的“無保險”狀態,對破壞民族文化的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我國文化產業監管部門要把重點放在民族文化產業的保護上,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文化產業化的長足發展。

政府應發揮調控作用,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這就要求政府鼓勵發展滿族音樂文化產業化,對滿族音樂文化進行合理規劃。例如,建立健全文化產業的行業體系,在黑龍江地區搭建專業的滿族音樂推廣平臺,促進東三省區域文化產業的集聚效應,加快滿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交融與共同發展。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滿族自治區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先發揮他所具有的先導性作用,讓滿族的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傳承融入重要的工作日程之中,有利于滿足音樂的發展真正地進入軌道。

參考文獻:

[1] 孟璐.挖掘滿族音樂文化,促進產業化發展[J].藝術教育,2014(6):55.

[2] 隋安福.滿族音樂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民族藝術,1997(2):151-154.

[3] 吳勃.滿族文化傳播產業化發展探析[J].滿族研究,2010(2).

[4] 趙茜.遼寧滿族文化資源產業化策略研究[J].滿族研究,2012(4).

猜你喜歡
產業發展路徑
產業協同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模式探究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保定市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研究
從產業發展看日本1920年經濟危機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