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裔美國文學之族裔身份批評的分化研究

2017-05-05 02:31張小琴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異質分化

張小琴

摘 要:亞裔美國文學和文化批評在20世紀70年到開始發展,這么多年以來已經形成具有特色的批評范式,理論也隨亞裔美國政治、社會和歷史的變化而更加多元化,本文主要對亞裔美國文學之族裔身份批評進行詳細的研究,找出亞裔美國族裔身份批評的分化對整個亞裔美國族群的發展影響。

關鍵詞:亞裔美國文學;族裔身份批評;分化;異質

0 引言

亞裔美國一詞具有很大的爭議性,金惠經認為,亞裔美國人比東方人更準確,表明亞裔美國的身份,也比東方人更客觀,但是在亞裔美國內部,文化、語言和歷史差異是很明顯的。也就是說,亞裔美國人標簽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有助于亞裔美國人共享美國邊緣社會少數族裔的經歷,進而共同爭取族裔的權利;但是在接受這一稱謂時,亞裔美國人也就承認自己與美國人的不同,承認自己他者地位,這對他們被美國人接納是不利的。本文主要關注20世紀90年代以來,涉及亞裔美國族裔的批評性文本,并對亞裔美國族裔的身份異質性、雜糅性以及間際性等進行分析。

1 亞裔美國族裔身份之間際性

1990年,林英敏出版《世界之間:華裔美國女作家》一書,也是這年,米莎·伯森出版《世界之間:當代亞裔美國戲劇》。這兩位作家都將世界之間作為主要標題,表現出亞裔美國作家和學者對亞裔美國族群現實語境,對族裔和文化身份間際性自覺意識。米莎·伯森反對狹隘、簡單種族化與族裔的概念,建立起一種真正多元化的美國文化,在對共性進行稱頌時,認識矛盾并尊重族群差異。

林英敏與米莎·伯森都認識到亞裔美國族裔的間際性,看到了文化和人種差異為亞裔美國人所造成的隱形甚至歧視、排斥的待遇,但是這些觀點還停在二元對立思想中。亞裔是以被美國主流社會所俯視的弱勢與少數族群出現的,他們天生的雙文化背景主要帶來消極、破壞性影響,導致他們自我認同痛苦與分裂。林英敏與米莎·伯森認為,間隙性是亞裔美國人的不幸根源,具有很大的悲劇性色彩,但是同代亞裔美國文化批評家駱里山則從積極和證明角度考察亞裔美國的間際性,認為他們的主體是和主流國家認同相對抗,駱里山沒有從消極角度觀察亞裔美國人生存艱難的情況,而是認為這是少數族群和主流對抗的反抗話語,認為經濟、政治和文化可以借助反抗話語表述,長期文化錯置的影響會使人們尋找文化主體和替代政治的大門得到敞開。

所以,亞裔美國族裔的身份主體核心就是間際性,不然他們的族裔性早就消失在美國國家認同之中,亞裔美國人夾縫、邊緣地位并不是無奈和痛苦的選擇,而是其顛覆性、革命性和獨特性所在,亞裔美國人這種天生的間際性,使美國主流種族霸權得到顛覆,已經成為美國種族多元化的靚麗風景。

2 亞裔美國身份的建構性

在《移民法案——論亞裔美國文化政治》一書內,駱里山指出,亞裔美國因為語言、種族和文化差異而和美國民族身份與文化保持一定距離,所以是美國人內部的外國人,被當做永久移民,但是從積極角度看,亞裔美國人的這種差異,避免美國族裔與文化認同淪為同質性的大熔爐。駱里山提出一種處于建構過程,不斷變化的亞裔美國身份觀,駱里山的這種身份觀源自文化理論家斯圖爾特·霍爾的觀點,斯圖爾特·霍爾對文化身份的含義進行反思,一方面文化身份是同一族群或種族共享、集體的身份,被認為是穩定且固定的存在;另一方面文化身份更有動態化與建構性的特征。從第二層含義中,可以看出身份建構和文化、時間以及歷史與地點等之間互動的關系,身份不是單一的整體,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處在不斷發展與變化的過程中,所以是一個雜糅、動態且多元的復合體。

對亞裔美國人來說,他們的身份在長時間內受到美國國家政策對少數族裔的規范制約,身份認同處在和主流權利不斷斗爭和協商的過程中。在20世紀60年代亞裔美國運動前,亞裔美國人一直被歐美統稱是東方人,是先進、發達的西方人的對立面,在亞裔美國運動后,才爭取到亞裔美國人這一稱謂,因為亞裔美國移民際遇和歷史不同,國家的來源也不同,階級、性別和代際來源的差異,和美國文化、政治與經濟等權利是此消彼長的關系,亞裔美國內涵與外延都處在動態變化中,任何固化觀念都可能歪曲或者掩蓋其豐富的內涵。所以,亞裔美國族裔和文化身份建構性是對美國東方主義和主流霸權文化進行對抗的有效武器。

3 亞裔美國身份的異質雜糅性和多重性

駱里山指出,異質雜糅性與多重性并不是作為修辭或者文學性詞匯,而是打算為亞裔美國族裔物質的矛盾性進行命名。

駱里山的異質性指在一定的范疇中差異的存在和不同關系,亞裔美國人存在來源不同,存在排斥移民法律和代際的不同,存在亞洲階級和在美國地位經濟的不同。亞洲是一個地理性的概念,涵蓋很多國家與地區,不同的亞洲國家語言、文化以及信仰等都有很大差異,這種來源祖國的差異性對亞裔美國人的差異性有決定性作用,駱里山認為,亞裔美國這把巨傘,對這些差異有很大的遮蔽性,承認存在的差異,才是客觀、科學的態度。

駱里山所說的雜糅性主要是人種和語言的雜合,她將菲律賓作為例子,指出語言和人種的雜合主要源自其曾經受過美國和西班牙的殖民歷史,混雜性是指不均衡歷史產生的文化實踐和目的,美國的菲律賓裔以及混雜的語言和其祖國被殖民的歷史有緊密的聯系,不管美國還是西班牙,都從文化、政治和經濟上對菲律賓進行控制,兩國的國民交往使跨種族婚姻得以實現,造成人種雜合。所以駱里山指出,混雜性從這一角度出發,并不是亞裔同化和主流移民實踐,而是顯示出不平等權利關系亞裔的生存歷史。

對亞裔美國的多重性來說,駱里山認為是在社會關系內主體的定位方式由不同權力的制衡決定,由種族關系、父權制等矛盾多重性決定,亞裔美國人是在歷史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族裔,是開放、動態、不斷變化的群體。

4 結語

駱里山對亞裔美國作為整合概念產生懷疑,她表明,亞裔美國是和同質性相對抗的多重、斷裂異質性的集合體,和美國經濟社會基礎有密切的聯系,也和美國移民政策以及文化和性別政治有很大關系,所以在使用亞裔美國人概念時,需要關注其異質性、雜糅性與多重性,不能忽視文化、政治和經濟等多種維度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蒲若茜.多元·異質·雜糅——論亞裔美國文學之族裔身份批評的分化[J].當代外國文學,2014(2):161-169.

[2] 許雙如.“他者”的面具政治——亞裔美國文學中的身份扮演與族裔主體性建構[J].當代外國文學,2011(3):58-66.

[3] 韓虹.跨族裔比較與聯盟——趙健秀亞裔美國文學批評中的跨族裔視角[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47-51.

猜你喜歡
異質分化
兩次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的比較及啟示
分化型甲狀腺癌切除術后多發骨轉移一例
分化型甲狀腺癌肺轉移的研究進展
魯政委:房地產同城市場初現分化
新興市場貨幣:內部分化持續
隨機與異質網絡共存的SIS傳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Ag2CO3/Ag2O異質p-n結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可見光光催化性能
電沉積法制備TNTs/CdSxSey異質結及其光電性能研究
MoS2/ZnO異質結的光電特性
Cofilin與分化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