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產業背景下民族金屬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2017-05-05 01:22張莉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技術革新產品創新

張莉

摘 要:云南大理鶴慶是白族的集聚地,受到漢族與藏族文化的交流與碰撞,產生了具有兼容性的金屬工藝,它汲取了中國傳統工藝的精華,包括鑄造、錘揲、鏨刻、焊接、鎏金等。隨著時代發展與市場選擇,錘揲與鏨刻發展為當地的兩個重要工藝,鍛造與鏨刻器皿與成為當地人的主要生活來源?,F代工業化背景下,許多少數民族傳統工藝在逐漸沒落,鶴慶尤其新華村的銀器工藝卻展示了空前繁榮景象,也使得當地百姓生活富庶。我進行為期一周的調研與實踐,對新華村銀飾現代產業化生產與民族手上技藝的有機結合與傳承感到驚嘆,對于白族民間匠人在工具改良、技術革新、與產品創新方面的努力與成就十分敬佩,同時也發現在創新創意方面還有發展的空間。

關鍵詞:金屬工藝;工具改良;技術革新;產品創新

1 工具的變通與改良

俗語說七分工具三分手藝,在調研過程中,筆者最大的感觸是白族工匠善于變通與改良工具??此啤笆蛛S意”的土方法,卻十分實用。匠人能夠制作與改良工具,才能成倍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器形、紋飾中得以創新,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與空間。

1.1 鍛造工具的種類與改良

鶴慶有代表性的產業是器皿的鍛造與鏨刻工藝。有幸參觀了銀器皿匠人王師傅的工作坊,王師傅早年在西藏打造藏族器皿,有很強的基本功,在鶴慶器皿鍛造中技藝超群,很多現代金工藝術家都拜師在他的門下學習。對墊打工具與錘子的改造得以在一體壺中不斷創新。鐵馬是墊打的主要工具,王師傅擁有數十種各式鐵馬,并在作品創作中不斷創新。他向我介紹了從一根汽車轉動軸到鐵馬氈的形成過程。通過不斷的退火(木炭燃燒)利用空氣錘捶打出各種形態。鐵馬形式多樣,師傅根據要鍛造器皿的形態,用砂輪對其細節進行調整。

各式錘子也是打制器皿的關鍵工具,鶴慶的各個工作坊都會根據自己制作產品的需要來打制自己的工作。錘子根據用途分為手錘、深錘、收放錘、鐙肚錘、勾當錘、安裝檢平錘,當地工匠充分發揮智慧,取材自然中成90度完成的樹枝打造的勾當錘,這種錘子便于器皿某些角度的捶打,并且省時省力。

白族銀器工匠根據鍛造器形的需要,制作適合的墊打工具與錘子。如圖1中為了制作器皿蓋的提鈕而打造的尖形馬鐵,還會為了平整壺底而特制錘子。

1.2 鏨刻工具的種類與改良

鶴慶的鏨刻是民族工藝結合藏族工藝的高浮雕,作品具有很強的體積感與感染力。鏨刻傳統通常用鉛來墊底打制。鉛有很好的塑形能力,但是對人體有一定傷害。目前用松香加膠或者直接的不銹鋼墊底來打制。鏨子分為統鏨、跑鏨(平、弧、凹)、壓花鏨、卡鏨、多線鏨、花鏨、雀眼鏨等。如圖2各種鏨子為作品需要來打制改良。

2 工具的改良與革新帶來的技術革新

2.1 借力現代工藝化成果

白族工匠手工藝人在傳承民族手工工藝同時,并不拒絕現代化工業帶來的快捷與便利。工匠師傅將剩余的邊角料拿到村中的銀料加工廠回收,加工成片材或者是絲,代替了個人手工回收,減少了損耗,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2.2 板材加工技術的改進

傳統的手工鍛打工藝延續了幾千年,中國傳統的斑馬紋與日本的木紋金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斑馬紋金屬是將多層金屬鍛打到一起形成類似斑馬的花紋。木紋金源于日本,將銀與黃銅紫銅熔接在一起,通過打孔、鏨刻等形式形成花紋,比起傳統斑馬紋來說節約了工作時間,花紋更好控制,作品更加細膩。我驚喜地看到不少白族工匠已經將這種板材加工方法應用到作品中,創作具有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的作品。筆者也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木紋金花紋的處理實踐,打制出了獨特的木紋金手鐲如圖3。

2.3 外來工藝的注入與融合

白族工匠善于學習,鶴慶新華村地區工匠主要以鏨為主,通過抬壓金屬的方式來處理花紋,不減少金屬重量。他們也在積極學習通過剔除部分金屬來塑造花紋。金屬技藝的交流與融合,“鏨”與“刻”的結合,使得制作紋樣的技藝更加豐富。

3 產品與時俱進與創新

3.1 材料綜合創新

眾多工藝師與藝術家開始駐扎在鶴慶新華村一帶,包括烏銅、皮藝等材料也紛紛進入到工匠的視野。白族工匠一般以制作銀器為主,在工匠打制銀器過程中不僅開始運用銀與銅、鐵等傳統材料相結合,也在積極嘗試其他新興材料,但如何結合,在創新過程中不斷進步,需要藝術家的更多的介入與思考。

3.2 器形的設計

鶴慶銀器以銀壺最為出名,器形根據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呈現不同的形態,如早前用柴與煤燒水,為了能夠盡量多地加熱壺體保存熱量,壺底部略小?,F在燒水一般運用電磁爐加熱,要求壺底面積大,器形也隨變化。相比其他器皿形態,銀器的造型略小單一,年輕的工匠師傅已經不滿足傳統器形,開始嘗試各種變化,并有了初步成效。筆者認為銀器可以更多的借鑒陶瓷、紫砂器皿的造型,在重視功能性的同時,關注銀材料所展示的特有的金屬肌理與金屬張力,設計制作出更加符合當代人審美,更具有現代感的作品。

3.3 紋飾的創新

鶴慶白族人民生活自然環境優美,生活富足安寧。有物必有紋,有紋必吉祥。器皿與飾品一般都是滿紋,以植物與受漢文化影響的龍鳳紋樣為主,紋飾優美細膩?,F代年輕人的審美已經不僅僅滿足這些傳統紋飾,不僅在紋飾中嘗試加入更多元素,也通過紋飾的留白以及打制出的特殊肌理來制作現代裝飾紋樣。

4 結語

通過調研與實踐思考,筆者發現鶴慶新華村工匠善于學習,積極與藝術類院校與藝術家交流,重視作品的創意創新,不斷嘗試新技術,使傳統的金屬工藝煥發新生,保持了當地的銀器產業的生命力。 金屬各個工藝之間存在很多共通性,只有融會貫通,善于變通,不斷嘗試新技術,深入研究金屬藝術的殿堂,才能挖掘出金屬工藝更多的表現語言,設計制作出符合當代人審美需求的作品,這才是對傳統技藝、傳統工藝最好的傳承。

猜你喜歡
技術革新產品創新
拓寬非公企業融資渠道的對策研究
銀行業金融產品創新:現狀、效應與策略
鋼纖維混凝土技術在市政路橋施工中的運用
太陽能薄膜電池的制造技術革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