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小調憂郁、悲情的浪漫主義作品分析

2017-05-05 01:53鄧昆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浪漫主義鋼琴影響

鄧昆

摘 要:浪漫主義派鋼琴音樂的體裁和表現手法豐富多樣,風格各異,不勝枚舉。本文通過舒伯特與肖邦浪漫主義C小調鋼琴作品代表作,對浪漫主義鋼琴作品獨特的憂郁、悲情特色進行了深入的解析。

關鍵詞:浪漫主義;C小調;鋼琴;影響

19世紀政局動蕩,社會不穩,整個社會不安、彷徨不定、多愁善感,藝術家們對前途感到渺茫。浪漫主義新思潮在這種背景下悄然而生,并成為了最有影響力的流派代表。浪漫主義新思潮初始發于德奧,后蔓延至整個歐洲各國。音樂作品是作曲家的時代精神和歷史內容的體現,這個時期的鋼琴創作深刻的表現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強調主觀內心的抒情與感懷,表達了音樂家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以及對未來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最具代表性的C小調浪漫主義鋼琴作品——舒伯特《C小調鋼琴奏鳴曲》、肖邦《C小調革命練習曲》和《C小調夜曲》。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作者的經歷,對C小調鋼琴作品獨特的憂郁、悲情特色進行了深入的解析。

1 舒伯特C小調憂郁、悲情特色

19世紀是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匯期,作為浪漫主義音樂的先驅,舒伯特受到貝多芬的啟發和鼓舞的唯一的早期浪漫主義者,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受到貝多芬創作影響,舒伯特鋼琴曲作品隨處可見貝多芬的影子。舒伯特《C小調鋼琴奏鳴曲》創作于1828年,是代表舒伯特鋼琴奏鳴曲創作巔峰的晚期作品中的一首,另外兩首是A大調(D.959)和降B大調(D.960)。

貝多芬的《C小調變奏曲》與舒伯特《C小調鋼琴奏鳴曲》相似,[1]不同的是貝多芬用幾小節抒發完成,而舒伯特卻把音樂放在漫長徒勞的路途中,一直逃避,卻一直被追逐,走投無路。作品在第一樂章英雄及戲劇性的樂曲開始之后,緊接著是兩個慢板樂章,最后一樂章使全曲在矛盾的不斷斗爭中結束,飽含憂郁悲情特色。C小調第一樂章采用奏鳴式,第二樂章采用省略展開部的奏鳴式,主部主題的性格沉靜、含蓄,沒有連接部的方式使副部和主部的對比更加直接。第三樂章采用三部式,第四樂章用插部代替展開部并具有回旋特性的奏鳴式,主部主題以快速六拍子、帶連線的八分音符而具有意大利塔蘭臺拉舞曲的特點,副部主題以密集的音型、進行曲的節奏類似于舒曼《大衛同盟曲集》,而插部主題則因為使用了肖邦夜曲式的分解和弦音型,而獲得了夢幻般的憂郁抒情效果。樂章長達717小節,這種空前的長度把整首樂曲憂郁、無可奈何的情感表現得更加幽深,使它成為奏鳴曲作品中最長的樂章之一。

舒伯特擅長把自由和激情的個人內心情感發揮到了極致,作品個人靈魂深處的情感表達的情感綿綿不絕,充滿悲劇的氣氛,所發揮的想象更加廣闊。強而有力、振奮人心的緊張感與舒伯特一貫保持的歌唱般的音樂形象完全相悖,一直到呈示部的副部主題才回歸到舒伯特最擅長的歌唱旋律,表現了女性化的甜美憂郁柔情。主部主題與副部主題形成鮮明對比,充滿了強烈的戲劇性。舒伯特在遵循奏鳴曲式的基礎上使音樂形象產生了強烈的矛盾沖突,與作者內心憂郁的心情交相輝映。舒伯特樂章開始和結尾使用陰暗色彩的小調,形成了舒伯特在奏鳴曲創作中的獨特手法。舒伯特在鋼琴奏鳴曲上的創新最主要體現在將鋼琴旋律聲樂化,陰暗的色調是作者內心陰郁最真實有力的表達。

2 肖邦C小調憂郁、悲情情懷

肖邦的一生可分為兩個階段:在祖國波蘭生活的20年和旅居異國的19年。18 世紀末至 19 世紀中,整個波蘭彌漫著戰火的硝煙,祖國淪亡給肖邦造成了巨大創傷,肖邦的一生一直生活在波蘭的動蕩之中,作為一個異鄉人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他時刻被思鄉的感情折磨,疾病的無情更加深了他內心的孤獨和苦悶,遠離故鄉的思念之苦,貫穿他的整個后半生,《C小調革命練習曲》和《C小調夜曲》是作者內心悲情情懷最具代表的作品。

2.1 肖邦《C小調革命練習曲》

《C小調革命練習曲》創作于1831年9 月,波蘭華沙革命慘敗之后,肖邦對華沙革命失敗極度痛苦,心中的悲憤和擔憂交織在一起?!禖小調革命練習曲》正是他內心深處最典型的代表作,這首曲子自始至終貫穿在憤怒激越和悲痛欲絕的情緒之中,號召大家拿起武器勇敢地與敵人戰斗。

《C小調革命練習曲》采用了比較自由的復三部曲式,是將高度的獨特性、技術性、藝術性相的融合。第一部分的主旋律如同戰爭沖鋒的號角聲,由一個強有力震撼但極其不協和的九和弦引入,兩次十六分音符遠距離的兩個八度快速下行,形成了一種飛流直下的音流,將內心無比憤怒的情感一涌而出。樂曲的引子一開始就把人帶入了震驚激憤的情緒當中。樂曲中間部主題在上由引子中的典型節奏變化進行模進式的展幵,原來快速的伴奏音型,轉為大幅度急劇起伏的琶音,后而四小節回到旋律逐漸加強并上行的半音進行,切分的節奏與漸強的和弦使樂曲的情緒更為激動、高漲。轉調和變化音把全曲推向了高潮。高潮部分體現出作曲家在現實面前對祖國取得革命勝利的一絲幻想,樂曲后面四小節又回到原調,同時也是把樂曲推向憤怒的狂吼最高處。樂曲的第三部分是動機的再現,樂曲中的三連音,使得音樂更加具有立體感,仿佛悲憤的心情進一步加劇,為第一段的再現,從C小調起又經多種轉調,最后回到C小調而終了,恢復到自豪、剛毅的形象。樂曲尾聲由陰沉憂郁轉入八度強奏急劇下行的強奏,對祖國遭遇戰爭災難的悲哀,用微妙的語言音樂表現出了內心的思想感情。[2]作品整體力度大部分是以f.(強)為主調,再以P.(弱)加以修飾,形成鮮明對比,火熱的、有魄力的快板奠定了全曲的基調,[3]作品展示了肖邦極大的悲痛和絕望。

2.2 肖邦《C小調夜曲》

肖邦在不同時期共創作了19首夜曲,織體一般都以波動的分解和弦音型作為低音,來伴奏精心設計的旋律,大多數夜曲具有沉思的、憂郁的、幻想的特色,下行傾向的旋律更讓音樂增添了冥想氣氛,如Op.9No.1、Op.27No.2、Op.37No.1、Op.72N0.1。[4]《C小調夜曲》是肖邦最具代表性的夜曲之一,創作于1841年,是肖邦晚期的典型作品,富含抒情性、悲劇性與英雄性,音樂形象鮮明,充滿動力性和戲劇性色彩,使整首樂曲仿佛是在安寧、沉靜中爆發出異常不可抑制的心靈風暴?!禖小調夜曲》在整個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中獨樹一幟。

《C小調夜曲》采用了ABA三部性曲式結構,主要的調式調性布局為C小調——降D大調——C小調。[5]首部、中部、再現部均為單三段曲式。A部又包括了一個小的三段體結構,在低音區寬闊的琶音和弦的微弱音響背景下,樸素的主題旋律悄然出現,緩慢凝滯的主題向上半音級進,接著又向下半音下跌,在平靜中,整個音樂形成一個個小起伏。中段相對于開始段較為舒緩。開始樂段音樂再現時,第二旋律與在原有的主題旋律交錯出現,二者的交錯融合,形成一個短暫的復調形式。整個A部分,深入靜中的安寧,使人置身于神秘而朦朧的夜色中的感受,仿佛是沉思、冥想中浸透著一種內心的無限悲涼。B段與A段明顯不同,B段中焦慮、急促不安的短句子是它的特色,不同于之前的悠長而舒展的節奏。演奏的力度上也是從弱到強,讓音樂的內在張力慢慢加強,仿佛悲憤的激情得到了盡情的釋放與宣泄,最終向樂曲的高潮推進。尾部A段更是強烈而震撼,尾部采用了全新的、果斷而有力的旋律,似乎陷入一種強烈的激動中,把豪邁、堅挺的性格注入超越現實的想象之中。最后音樂突然停在了最具力度的屬九和弦上,力度也達到了fff,緊接著在低音區強有力地用八度奏出帶有宣敘調式的旋律,過渡到A段的再現。整個樂章呈現的情緒由平靜不安到激憤悲痛到宣泄反抗。

《C小調夜曲》首部以C小調主題旋律,奠定了樂曲的整體情感基調,它并非一般意義的優美抒情,憂郁且悲劇性的在譜例中仿佛喘息與哀嘆,制造空氣凝重的效果,有意識地加強了旋律內在緊張感、悲痛感。

參考文獻:

[1] 李慧君.舒伯特c小調鋼琴奏鳴曲演奏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16.

[2] 何柳.舒伯特《C小調奏鳴曲》D958的創作風格與演繹分析[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31.

[3] 郭璨.談鋼琴演奏中的“情”與“聲”——以肖邦《C小調革命練習曲》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41.

[4] 賈俊萍.肖邦夜曲的藝術風格和精神內涵探析——以《升C小調夜曲》為例[J].音樂創作,2013(02):170-172.

[5] 王宇.初探聲樂小夜曲與鋼琴夜曲的縱橫發展[J].音樂時空,2014(13):62.

猜你喜歡
浪漫主義鋼琴影響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
論浪漫主義對新詩功能的影響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法式浪漫主義音樂會登陸杭州
半夜敲門
漂亮的鋼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