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探析

2017-05-05 01:59李曉菲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門德爾松

李曉菲

摘 要: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首情感細膩,音色嫵媚,典雅輕巧,富有情趣的作品。作曲家主張內容與形式并重,在追求完美的演奏技巧同時,致力于表現蘊藏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使小提琴藝術具有更高的美學價值。

關鍵詞: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費利克斯·門德爾松是德國浪漫主義音樂早期杰出的代表,他在音樂、繪畫、詩歌、古典作品研究、神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他的多才多藝都得益于其富裕并且非常有文化的猶太家庭。門德爾松的祖父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父親是一位成功的銀行家,母親是鋼琴家,同時也是門德爾松的啟蒙老師,姐姐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鋼琴家和作曲家。門德爾松從小成長于家庭富裕,親情濃厚的優越環境下,因此他的作品中沒有激昂的斗爭音調,也沒有憂郁哀怨的旋律,更多的是充滿生命活力,富有情趣和典雅的意境。

1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背景

這首協奏曲是門德爾松創作的最后一首協奏曲,也是寫給小提琴家大衛·菲狄南,1845年3月13日首演于萊比錫音樂廳。這首協奏曲從創作初期的構思至最終完成總共醞釀了六年時間,在此期間,門德爾松與大衛定期通信,信箋的內容包含友好的催促與自謙及關于小提琴技術創作的細節,這樣的合作關系開了小提琴名家“參與創作”的協奏曲的先河。[1]

大衛的演奏風格與身為鋼琴家的門德爾松有相似之處,二者的演奏風格并不突出炫技性,而是完全著重于音樂表現,因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既表現了作曲家的優雅風格、旋律天賦及種種創意,也在演奏技巧方面做出了善解人意的安排,全曲不乏能讓演奏家彰顯才能的華麗樂段,但在總體難度也不會讓獨奏者特別為難。這部作品所蘊含的美使其誕生至今深受聽眾及音樂家們的喜愛,同時作曲家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創作展現出新穎手法,以下將簡單介紹這部作品的第三樂章的演奏技巧分析。

2 小提琴演奏技法分析

2.1 換把

協奏曲的第三樂章中出現了多次的大跨度換把,換把是否準確決定于我們手、臂等部分的感覺對所要移動的距離的精確把握,我們可以通過媒介音的練習提高換把音準的質量。媒介音符也可以稱為輔助音符,它對于準確的確定所要移動的距離極其重要,這種練習可以使手指按下的地方誤差很小,手指能夠不費力地、不被聽出地作糾正動作,當媒介音運用熟練后,我們在演奏過程中不應該聽出媒介音符,不能破壞音樂的“藝術性”。

2.2 震音

我們在演奏震音時經常會發現手指不能做到持續的顆粒性,其原因有很多,例如:在演奏過程中的拇指緊張;左手腕僵硬;做震音的手指抬得過高或不夠高;不參與震音動作的手指僵硬,這些都會讓震音的速度減慢且乏力。我們可以以下幾種練習方法提高震音的音質:

第一,為了避免左手拇指緊張,在做作震音練習時可以取消拇指的持琴,幫助肌肉的放松。

第二,在打震音時,加上慢的顫指動作,可以幫助手腕放松,防止手指僵硬,如用2指奏震音時,讓3、4指也跟著它顫動,但是不要伸直,而是松懈地下垂,避免不參與動作的手指僵硬緊張。

2.3 換弦

換弦是我們在演奏過程中最常見的技術,如果演奏不得當會出現碰弦、雜音、旋律因換弦不夠連貫等問題,因此在演奏過程中我們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換弦所必需的肩、下臂或手腕各部的動作不要過多,應盡可能小,小到僅夠由一弦轉入另一弦即可;

第二,為了防止旋律線條不會因為換線而切斷,換弦的動作應呈波紋線而不是波角線。

第三,上弓或下弓應與上行換弦或下行換弦相適應。

2.4 跳弓

跳弓在小提琴的右手演奏技術中可以說是較難掌握的一種。每次運弓之后弓子會離開琴弦,上下作彈性的跳躍,這時我們就稱之為跳弓。[2]因此,跳弓實際上只不過是一種在弓桿的支點上拉出的一種自動跳躍的短的分弓而已。我們可以用同一個樂段先練習拉短而快的分弓,逐漸提速后不加壓力,使弓子自動跳躍。

在跳弓的種類中還有一種琶音跳弓值得學習,這種弓法在協奏曲的第一樂章中出現過。琶音跳弓是指用跳弓奏分解和弦,即從兩根弦到四根弦,一弓奏一個和弦的弓法。練習方法應先完全用連弓練習,然后找出弓子的支點,盡量少用弓,速度逐漸加快,換弦應完全用自肩關節處起的上下轉動動作。

2.5 飛躍斷弓

指在一次運弓中奏出許多短的音符,同時每奏完一個音符,弓子都要離開弦,因此這種弓法可以說是“頓”,“斷弓”和“擊”或“跳”斷弓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弓法。[2]從純技術的角度看,它與普通的斷弓不同,屬于“原位”的斷弓,演奏技巧是用腕子一弓拉一連串較慢的擊弓,每演奏完一個音后手或手臂又無聲地回到原來開始運弓的那個位置,因此看上去在演奏中根本沒有消耗弓長。

這種弓法是用來演奏音符比較多而且速度不太快的一連串斷音。演奏過程中除了必要的手腕動作之外,還必須在每次停頓時加上抬的動作,弓子每次都要像指在弦上的樣子,運用這種弓法時應該小心不要讓弓根的銀環觸弦,以免發出雜音。

3 德國浪漫主義早期的音樂風格

追溯至德國浪漫主義音樂初期的創作本源,是以舒伯特、門德爾松、勃拉姆斯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音樂家共同的審美傾向。絕對地反對炫耀技巧,把本民族的理想主義精神在浪漫主義時期再現,是當時德國音樂家們的共同信念。音樂這高尚無比的藝術,表現的是高尚的理想和心靈,除此之外其他都是多余的。這種內省的審美特征使他們創作出具有高尚深刻感情的藝術,因此,從內心深處挖掘美,這一特點極大地影響了德國演奏學派的風格和審美。

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足以證明19世紀以來的弦樂作品在形式內容和數量上都出現了極大的飛躍,獨奏樂器更富于鮮明的表現力,感人的歌唱性,高難度的技巧性,色彩性,情感的渲染以及想象力朝向深奧渺茫的境地“追求,無止境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古典音樂欣賞入門——門德爾松交響曲協奏曲[J].三聯愛樂.

[2] 卡爾佛萊什.小提琴演奏技術(第一卷·第一部分)[M].姚念賡,馮明禁,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3] 拉斐爾·布朗斯坦.小提琴演奏的科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

[4] 韓里.歐洲弦樂史[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5] 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6] 萊奧波爾德·奧厄.小提琴經典作品的演奏解釋[M].諶國璋,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7] 張蓓荔,楊寶智.弦樂藝術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8] 蔡暉.論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分析與演奏[D].云南藝術學院碩士畢業論文.

猜你喜歡
門德爾松
飄蕩在威尼斯上的“船歌”
門德爾松鋼琴作品的藝術風格及創作思想分析
門德爾松的誠實
不貪他人之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