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的魅力

2017-05-05 09:46陳凌娟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陳凌娟

摘 要: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費欣的素描受東方傳統繪畫的影響,個性鮮明,線條生動有力,充滿彈性與韻律,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關鍵詞:費欣;線繪式;圖繪式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費欣,19世紀出生,20世紀最杰出的藝術家、素描大師之一。他的創造融合了俄羅斯和美國的傳統。費欣出生在俄羅斯喀山的木雕手工藝人家庭,在喀山美術學校學習五年后去彼得堡考入美術學院,是列賓的學生。1908年到喀山美術學校任教,期間經歷俄國大革命,42歲時,接受邀請到紐約美術學院任教,移民美國。代表作有《秋天》、《卡魯里亞肖像》、《父親》等。其作品存世不多,很多作品都毀于當時的戰爭和移民途中。無論是再俄羅斯還是西方世界,有關于他的介紹與評論都很少,是一個被忽略的藝術大師。他是一個個性鮮明很有天賦的藝術家,他不參與任何的藝術流派或組織,其作品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由于他的經歷,后期創造以肖像畫為主,尤其是他的素描作品,極具風格,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他的素描頭像用炭筆畫在堅實的紙張上,自成一家,刻畫深刻,獨具特色。我們可以把他的素描看成是他的藝術觀的一種獨立表現形式,他的素描作品可以當作具有獨立意義上的藝術作品來欣賞。

20世紀80年代,那時還是小學生的我,在美術教科書里曾見到過費欣的素描作品《留胡子的微笑男人》,當時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專業的學習之后才慢慢地去了解他,能找到的他的資料和作品也不多,但從心底里喜歡他的素描作品,仿佛能同我靈魂深處某處產生共鳴,這共鳴就是他素描作品中那流暢有力,富有個性的線,與我骨子里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喜愛。中國傳統繪畫對于線的熱情與偏愛融入幾千年的繪畫發展史中,對于線的運用出神入化,渾然天成,中國畫也被稱為線的藝術,而費欣的素描作品中對于線的運用也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沃爾夫林在他的《藝術風格學》一書中指出繪畫“線繪式”與“圖繪式”風格的說法,素描也有線性素描與明暗素描的說法。線描是按照線條觀察事物,涉及線與輪廓的因素,注重形象的邊緣線,輪廓線或界限是否是清晰的、完整的、鮮明的。而圖繪式是按塊面觀察事物,受光線影響,用明暗塊面造型,線條的造型作用相對要弱。中國畫中的白描是典型的線繪式素描,線條精巧,呈現平面美感。費欣的大部分素描作品都可歸為線繪式的素描,而與中國畫中的線性素描相比,卻多了三維立體感。他的這種線面的結合非常有特點,有東方韻味,又有西方繪畫中對三維立體感的表現,可以說是東西方繪畫處理方式與審美的一種非常成功的融合。其素描特點主要體現在富有個性的線的運用以及線與體、面的結合。其線條流暢挺拔,明確肯定,常用線的銳利的一側為外沿,另一側則輔以粗糙的深色和灰色調子為內沿,外沿一側擔負著形體的力度,內沿則顯現出形體的結構與厚度。這種流暢銳利的線條統一著整個畫面,使得畫面結構明確、簡單有力、精煉至極,形成獨特的魅力與韻味。

素描是費欣一切藝術形式的基礎。與當時的許多藝術家一樣,他非常重視素描的材料,紙的肌理,素描的線條極其單一媒材所帶來的可能性和韻律等。他的素描作品所使用的工具一般是木炭、中國土紙、白紙、灰紙及必要時使用的白粉。這些材料在費欣的筆下具有很強的表現力。他最喜歡用炭筆,費欣在炭筆技法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去尋找一種新的表達可能性。比如,積極明朗的筆畫其表面順暢光滑,與細致精巧的線條為鄰。他最喜歡使用的技術是使陰影部分產生粒狀的肌理效果,而較薄的中國土紙的肌理在費欣的藝術創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紙張在結構上的特點,如木料或竹皮上的小洞、小裂口都會給作品留下手工制作的溫度。這種土紙應該是類似于我們畫國畫和練習書法的毛邊紙或宣紙之類的,需要畫者具有一只非常自信的手,作畫時要胸有成竹,因為任何涂改都會留下痕跡,不可更改,這類似于我們用毛筆畫國畫,練習書法的過程。他喜歡把柔韌的長線條與短、快的線條混用在一起。他喜歡讓一條線“消失”、“ 解散”,然后再“出現”。線條變得活潑,能自我發展,具有有機特性,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彈性與張力。在線的虛實把握上,費欣幾乎是傾囊發揮了素描創作的簡約技術,使線條獲得從純黑到淡黑再到淺黑的變化,最后完全消失褪盡。這些線條都有自己的韻律,而紙張活躍的留白則被藝術家轉化為活躍的環境。這些特點在《印第安人》《印第安老婦人》《頭部習作》《叼著煙斗的老人》《印第安男人》等這些素描肖像作品中都有很好的表現,這些作品都屬于他陶斯時期(1927 ~ 1933年)的作品。在費欣的肖像畫中,最突出的就是陶斯時期的作品,創作的美國土著包括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素描。他使用慣常的把高超的技藝與有特點的模特相結合的方法,展現了模特粗糙的皮膚和不滿皺紋的面部,手法高超,極具特點。

費欣在某一個時期曾臨摹荷爾拜因的素描,試圖使自己的創造線條更為明朗和簡潔。同時他關注中國素描,就是我們所說的線描或白描,之后其素描技法發生了變化。但此時他還未對素描輪廓的簡潔進行探索。1938年,他計劃到中國旅行,但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于是改道去了日本、爪哇和巴厘島,之后其作品發生了變化,簡潔的輪廓、紙面的留白、稀疏的線條以及陰影開始在這些作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后創造的作品,比如《巴厘島男孩》、《留胡子的微笑男人》《巴厘島男人》《巴厘島老婦人》《巴厘島女孩》等等,都能看到東方繪畫對他創作所帶來的影響,同時,在很多素描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他將平面的線條與立體的結構相結合的特點。

費欣的素描人物性格鮮明,表現手法的統一并不妨礙他對人物個性的表現。費欣的素描本身就是具有獨立意義的藝術作品。費欣用精準的富于個性的線與體、面的結合,成功地塑造了逼真的三維立體效果,獨具特色與韻味。費欣超越了學校教授的“忠實復制”的學術原則,找到了一種線性的“魔法”,使作品在其隨后的藝術生涯中顯得與眾不同。十分遺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這樣一位大師,卻在美術史上幾乎被人們完全淡忘了。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費欣終究得到了人們的承認和它應有的藝術地位。

參考文獻:

[1] 嘉莉娜·P圖魯薩科娃(俄).費欣素描全集[M].齊際,翻譯.廣西美術出版社.

[2] 區礎野.費欣(外國大師素描賞析)[M].嶺南美術出版社.

[3] 張輝.費欣素描[M].吉林美術出版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