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時期中國畫發展探究

2017-05-05 15:36楊雪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民國時期民族性中國畫

楊雪

摘 要:中國畫在民國時期出現了各種爭論,凋敝說、革命說、改良說等學說引發了人們的思考,一些大師們開始探究如何讓中國畫更好地發展,這場爭辯給中國畫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在進行中國化創新的同時,要堅守民族性,中國畫的創作要符合中國畫的本質規律。本文通過對民國時期中國畫發展背景的探究,介紹了民國時期各種爭論的觀點,并對民國時期中國畫發展進行認知和思考。

關鍵詞:民國時期;中國畫;發展;民族性

1 民國時期中國畫的發展背景

中國畫長期以來占據我國繪畫的主流形式,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法和審美方法,是與西方的油畫、水彩畫并駕齊驅的藝術形式。隨著清末以來我國不斷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中國畫也發生了史上最深刻的變革。伴隨著我國論文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加劇,我國的經濟和政治都收到了較大沖擊,中國畫的發展環境產生了較大變化。國外繪畫的各種手法和技巧逐漸被輸入,伴隨著國外留學身的回國,中國畫中逐漸引進了西方繪畫的技法,到20世紀初,一些吸收了西方技巧的中國畫繪畫方技藝逐漸普及。

1.1 西方繪畫方法逐漸傳入中國

西方繪畫從明朝開始就有傳教士等帶入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后,歲者中國國門的打開,西方畫開始大量涌入中國。中國繪畫創作者逐漸學習西方繪畫技法,中國繪畫逐漸出現了中西繪畫共存的情景。

1.2 中國畫引進西方繪畫技法

晚清政府組織大量留學生留學國外,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文化。徐悲鴻、李叔同等大師有著海外留學的經歷。這些留學生在留學國外的過程中,對西方繪畫方法進行了系統的學習,比較深入了解了西方繪畫的形式和內容,回國后在進行繪畫過程中逐漸改進中國畫繪畫技法,從而使中國畫發展更加多元化。

1.3 中國畫的普及

我國傳統人才培養的方式是師傅帶徒弟,隨著留學生的歸來和西方文化的傳播,許多新式學堂逐漸興辦,國立杭州藝專管辦學校、天馬會等繪畫社團都培養了大量繪畫人才。

2 民國時期中國畫發展的主要觀點

2.1 凋敝說

隨著西方對中國的侵略和西方繪畫涌入中國,許多知識分子開始悲觀地認為中國畫已經黔驢技窮??涤袨樵浉袊@道“枯筆數筆,味同嚼蠟”,認為中國話已經衰敗之極。這些極端的消極看法,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讓國人看到了國畫當時的困境,讓人們開始尋找同西方繪畫間的巨大差距,也催化了中國人尋求如何突破,如何讓中國畫更好地發展。

2.2 革命說

民國時期許多文化精英從藝術整體出發,對中國畫發展提出了新的看法。北大校長蔡元培認為中國話要發揮中國化的優勢,發揮中國畫美育的功能;魯迅和蔡元培兩人認為中國畫應吸收西方繪畫現實主義的內涵,希望能夠喚醒人民的精神;另外,陳獨秀認為中國畫需要再次回歸自然和生活。

2.3 改良說

許多革命者為中國畫的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徐悲鴻、高劍父等人則從創作中對中國畫如何改良進行了初步探索。高劍父認為應將中西繪畫進行吸收融合、融為一體,通過取長補短對中國畫進行改良。徐悲鴻提出在對中西繪畫進行比較,重點吸收西畫的優點。鄭錦清認為中國畫應先向日本話學習,通過中國畫和日本畫的比較,效仿日本畫的發展思路。

3 對民國時期中國畫發展論爭的認知和思考

對民國時期中國話發展一直都是爭論的焦點,無法評論各種觀點的對錯。每一種藝術的存在都和當時的社會時代背景相適應,每一種論述都有各自的著重點,每一種觀點都從一個新的角度對事物進行了充分的認識。經過這幾種學說的對比,可以總結這幾個學說的重點集中在仿古、創新、守道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存在著相互矛盾的地方,也是中國畫可以有所作為的地方。

3.1 仿古

以康有為、呂微為代表的知識分子以為中國畫仿古,從而認為中國畫已經發展到死胡同。這種觀點有著正確的一面,藝術大都是生活的反映,這也是藝術創作的基礎。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對生活和時代進行呈現。我國傳統中國畫都以“梅、蘭、菊、竹”四君子、文人、道士等作為表現題材,與生活時代有著較大距離,但這也是中國畫的一大特色。文人畫中出現高樓大廈,觀眾就會難以適應,這種變現手法顯然不適合文人畫的風格。以此,仿古有著很大存在的合理性,也符合中國畫最本質藝術規律。

3.2 創新

創新與仿古不是相互矛盾的。通過創新才能促進藝術的發展,不斷給藝術增添活力。文人畫中,主體常常圍繞“梅、蘭、竹、菊”,這是文人畫存在限制的一方面,觀眾印象中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大膽創新,比如,高劍父的創作中融入了飛機、坦克等物品,改變了人們的視覺感受。另一方面,在進行創新過程中,也促進了中西繪畫激發的融合。在最初中西繪畫兩種風格發生了激烈的正面碰撞,在逐漸的發展中,中西繪畫創作者漸漸意識到兩種繪畫的相互指責挑剔是毫無意義的,應將兩者的優點進行融合。徐悲鴻、林風眠等大師早已進行探究,他們的中國畫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風貌,也讓世界認識到中國畫的價值和魅力。因此,應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積極進行創新。

3.3 守道

守道是對中國畫基本形式的尊重,更是對中國民族性的堅守。在清末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加上凋敝說、改良說的影響,使中國畫的民族性出現了很大損失,沒有守住中國畫的靈魂。許多繪畫創作者錯誤地以創作西方畫為榮,忽略傳統中國畫,這種矯枉過正的行為對中國畫造成了較大負面影響。中國畫缺少民族意識,就難以體現民族風格,就不能稱為中國畫。隨著全球經濟文化交流的增多,各種文化相互借鑒吸收,呈現出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這種文化多元發展的情況下,要想中國畫特先出自身的特色和價值,就需要堅守民族性。創作者在進行創新的時候要積極吸收優秀的文化形式,保持自我意識,同時對傳統藝術表現手法進行豐富,體現中國畫創作的價值。中國畫堅守民族性,是中國畫自身特色的體現。脫離民族性進行中國畫創作,只會給人暫時的視覺觸動。中國畫創作對民族性堅守和弘揚是繪畫創作者的重要責任。

中國畫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能夠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存在,并得到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愛。百年前中國畫經過了深刻的變革,是中國畫發展的重要時期,體現了中國畫的藝術本質,讓藝術工作者反思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讓中國畫更好地發展。民國時期中國畫發展的爭論促進了中國畫的發展,讓中國畫能夠生生不息、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畫在進行創新過程中應符合中國畫的本質規律,形成中國畫的風格和觀點,促進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野.論民國繪畫變革激進派觀念中的傳統內涵與古意呈現[J].浙江學刊,2016(01):119-128.

[2] 陸曉明.論民國時期中國畫改革對中國畫發展之利弊[J].藝術科技,2016(03):222+169.

[3] 黃從威.“發展東方固有的藝術”——民國時期上海美專的中國畫教育[J].藝術教育,2015(10):40-42.

[4] 萬新華.也談民國時期國立中央大學師范學院藝術學系的中國畫教學[J].文化藝術研究,2011(01):204-216.

[5] 賴志強.萬劫危樓,淡鴉殘照——《鎮海樓》與1926年的高劍父[J].美術館,2008(01):142-166.

[6] 龔文政.民國時期遼寧地區中國畫發展情況的梳理[D].吉林大學,2015.

猜你喜歡
民國時期民族性中國畫
論高等音樂教育中民族性的彰顯
中國畫
中國畫之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遠方》中國畫
民國時期新蔡的圩寨
民國兒童圖書館的發展及其當代啟示
論工筆重彩畫的民族性
論傳統雕塑的民族性
論城市雕塑語言的民族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