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世紀前期三種主要字體造型風格淺析

2017-05-05 10:50王興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王興

摘 要:文章以中世紀手抄本字體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羅馬字體、安色爾字體、半安色爾字體的風格變化和字體構造以及特點。

關鍵詞:中世紀手抄本;羅馬字體;安色兒字體;半安色爾字體

歐洲中世紀是一個被宗教統治的時期。中世紀手抄本作為當時宗教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其使用的字體是官方的字體,手抄本字體的風格和構造的改變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變動以及教會的變動。

1 羅馬字體

在約公元前700年古羅馬人將希臘字體進行了一些改善創造了羅馬字體。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在公元前1世紀的時候,羅馬字體的風格開始有了變化,為了更加美觀加有襯線的羅馬字體初步形成。這種襯線字體要求書寫精細,相比于公元前1世紀筆畫沒有粗細變化和裝飾的無襯線字體,襯線字體在筆畫開始、結束的地方加有額外的裝飾,而且筆畫的粗細會有所不同,是當時的主流字體。在中世紀字體早期只有羅馬大寫體,小寫體是后來半安色爾體時期才慢慢發展出來的。直到卡洛琳字體出現,小寫字體才完整形成。

1.1 羅馬字體結構:簡潔和曲線美

羅馬字體的結構主要由矩形,圓形,三角形組成。輔助線由基線,主線,上位線,下位線,高度線組成。從外形來看,羅馬字體的最大特點是筆畫簡潔,它的筆畫通常來講都不超過3劃,并且大多數筆劃都是由圓弧,直線,斜線和一些波浪形組成,所以羅馬字體有著簡潔和曲線美的特征。

1.2 字體造型特點

羅馬字體書寫的時候運筆速度稍微偏快,抄寫員的基本行筆角度是45°到70°之間,弧線的拿筆角度稍微傾斜,斜線和直線稍微正一點。羅馬字體中的A是先寫左邊那一筆,M是從左往右寫。字母B、F、L會被書寫得比平常的字母更高,偶爾E和P也是也會比平常字母高。在一般情況下,字母Y的書寫都會將它的尾巴寫的超出同行的底端水平線。有時候字母V的右邊筆畫會寫得比平時輕一點但不會每次都是,偶爾的輕重變化會看起來更加有吸引力,并且不會破壞整體的流動性。

2 安色爾字體

公元3世紀,為了滿足歐洲各民族語言文字發展的需要,最終形成了26個字母。公元4世紀,為了更加迅速和流暢的書寫,將羅馬字體的直線改成了曲線,有些字母省掉了部分筆畫,如B變為b,H變為h。這種從大寫體到小寫體的過渡體被稱為安色爾體。并且在5世紀末超越羅馬字體,走向了安色爾字體為官方字體的使用潮流。

2.1 安色爾字體造型特點:流暢和優美

安色爾字體的特點是運筆大膽流暢,擁有類似于中國草書的特點。上行字母和下行字母的長短變化取決于抄寫員,豎直向下的筆畫也會帶有一點微妙的曲線,字母尾端優美的擺動表現了字母間的流動性,這種字體都是通過筆尖被保持在30°寫出來的。在安色爾體中,字母I,F,N,P,Q和R下端的延伸還有H,L和B的上端會突出來,打破一行字母的水平線。在最早的版本中E字母最上面的那一橫會盡可能被寫得很高,B的主體比其他字母更高,而M的第一筆幾乎垂直。并且在安色爾體中字母Y的中間那個點被集中,從而與另外兩個文字符號混淆(這兩個都是盎格魯-撒克遜字母符號。)

2.2 標點符號

句子中簡短的停頓用寫在底部點來表示,而冒號或冒號加虛線表示完全斷句。在6世紀,一條斜線和一個逗號是同樣的效果,問號呈現為水平的S形。冒號和破折號被視為一個段落的結束,或者在段落的中間用組成三角形的3個點來表示分段。在羅馬字體時期是沒有這些標點符號的。

2.3 大寫字母

在大寫字母開頭的時候(這里的情況指句子的開頭,而不是文章的開頭)抄寫員通常將安色爾字母寫的比較大,或偶爾使用羅馬字母開頭。抄寫員有時會將這些字母加上夸張的裝飾,這些創意的大寫字母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時會采用人類,動物,魚類和鳥類圖形的形式。

3 半安色爾字體

安色爾字體是第4到第6世紀教會采用的官方字體。由于文人不斷探索的熱情,安色爾字體一直往小寫字母發展,后來安色爾字體的直系后代,半安色爾字體誕生。

在公元6世紀半安色爾字體誕生之后,它得到了迅速的普及。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歐洲各國的需求,半安色爾體變得越來越復雜,成為了更加精致的字體。公元7世紀在裝飾的發展上面,它進一步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公元9世紀這種精心書寫的裝飾文字被要求使用更為流暢的筆畫和簡便的轉折,于是小寫字母開始更加完善。到了公元10世紀,半安色爾字體的使用逐漸減少,但它成為了圣經里字母的基礎。早期哥特式字體的出現和成因是因為半安色爾字體的發展。簡單來說安色爾字體是當時最重要的字體。在這種方式發展下,安色爾字體一直使用到中世紀結束,時間跨度超越的1000年。

3.1 半安色爾字體特點:精心和律動美

半安色爾字體是一種精心的裝飾字體,并且大寫字母的書寫速度較為緩慢。抄寫員需要小心地控制他的筆完成每個字母的襯線。筆畫的輕重變化通常由細長的筆畫和壓重的三角形組成,細小的線偶爾在一端有稍微地壓點。這種字體要求精準度,需要頻繁的變換力度,筆畫的粗細輕重變化也是非常有韻味。

3.2 連字

有些時候,一些單詞會在每行的尾端被打斷。為了努力避免這種情況,在平時書寫的時候會在每行的尾端部分的單詞中使用連字這種書寫手法從而使單詞書寫變短。這些連字是兩個字母筆畫的一部分重疊。一個連字并不是通過字母間是否有重疊來判斷,而是看兩個字母間是否有暗示重合在一起的點。這種連字的出現,為半安色爾字體后面的小寫草體的形成做了重要的鋪墊。

4 結語

中世紀字體的總體走向是從一開始規整的無襯線字體到后面為了追求突顯出教會的高貴而發展出的華麗富有裝飾趣味的襯線字體。從只有大寫非常工整的羅馬字體到后來的安色爾體慢慢走向更加簡便的小寫體,最后發展到華麗更有韻律的卡洛琳小寫體。按時間順序整理這些字體的風格之后,很明顯可以總結出來:中世紀字體為了滿足教會和貴族往著趣味、華麗、有韻律等方面發展。本文的目的是為了總結羅馬字體、安色爾體、半安色爾體的風格和結構,希望可以讓喜歡這些字體的人對之有更多的了解。

注釋:①圖1引自梵蒂岡教廷圖書館的藏本。抄寫員是一個第四或第五世紀抄寫員,他的用筆非常精妙,每一個轉折處都有輕重變化。并且在筆畫的末尾輕輕加重使筆畫末尾有個后擺。

②圖2出自《Medieval Calligraphy:Its History and Technique》。對于這種勾狀的筆畫:一開始從一個點向約70°的方向往對角上提,同時逆時針扭動筆頭大約有90°。然后開始向下拉,在筆畫末尾順時針扭出一個60°到45°的點。

③圖3是來自牛津大學圖書館的藏本。這是一個意大利抄寫員書在公元450年寫的安色爾字體,是早期最優秀的書法例子。他快速的筆觸允許有輕微的差距,但可以清楚地表明他們筆畫的走向。筆尖被保持在30°,并且運筆被控制得很流暢。

④圖4是來自倫敦大英博物館的藏本,抄寫員是大約公元700年到725年間英國坎特伯雷的抄寫員。

參考文獻:

[1] Marc Drogin . Medieval Calligraphy:Its History and Technique[M] . Docer Pulications,1989:87-104.

[2] 汪泓.淺析中世紀的西方字體設計與紋章設計[M]. 2015:36-38.

[3] 陳斐然.拉丁字體設計[J].無錫南洋學院學報,2008(09):50-5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